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植被指数玉米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宗辉 裴宝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估产意义较为重大。传统的产量估算方法均以数据抽样调查为主,产量估算精度较低。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该文以无人机结合多光谱遥感技术,通过采集玉米的拔节期、吐丝期、乳熟期、蜡熟期4个关键生...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估产意义较为重大。传统的产量估算方法均以数据抽样调查为主,产量估算精度较低。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该文以无人机结合多光谱遥感技术,通过采集玉米的拔节期、吐丝期、乳熟期、蜡熟期4个关键生育期植被指数的变化,通过产量构建分析模型,并验证筛选合理的模型用于产量估算。经验证,在乳熟期,依据RVI、DVI、SAVI构建的产量模型精度较高。在蜡熟期,依据NDVI、RVI、DVI、SAVI构建的产量模型较高。通过以上研究,对于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够积极结合数据变化,便于高效开展农作物种植,估测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光谱 估产模型 植被指数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水稻遥感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敬峰 杨忠恩 +2 位作者 王人潮 许红卫 蒋亨显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以 NOAA/AVHRR资料为主 ,利用 GIS技术提取水稻可能种植区域 ,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区和各县的比值植被指数和规一化植被指数 ,提出的水稻遥感估产比值模型和回归模型 ,预报浙江省的水稻总产 ,1 998年的拟合精度和 1 999年的预报精度都达到 ... 以 NOAA/AVHRR资料为主 ,利用 GIS技术提取水稻可能种植区域 ,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区和各县的比值植被指数和规一化植被指数 ,提出的水稻遥感估产比值模型和回归模型 ,预报浙江省的水稻总产 ,1 998年的拟合精度和 1 999年的预报精度都达到 95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水稻 遥感 估产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长势遥感监测及估产模型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可群 张晓阳 黄进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以江汉平原监利县为例,探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NOAA-AVHRR)监测水稻长势以及建立水稻估产模型.通过对样点资料的分析表明:①利用水稻垂直植被指数(PVI)能推算水稻叶面积指数,并有利于从混合象元中提取其它水稻... 以江汉平原监利县为例,探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NOAA-AVHRR)监测水稻长势以及建立水稻估产模型.通过对样点资料的分析表明:①利用水稻垂直植被指数(PVI)能推算水稻叶面积指数,并有利于从混合象元中提取其它水稻信息;②水稻叶面积指数随有效积温呈规律性变化,将NOAA-AVHRR资料与有效积温结合可以大范围的监测水稻长势;③水稻叶面积时间累积量是反映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有效指数,用它预报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江汉平原 估产模型 长势监测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动态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新欣 朱进忠 +1 位作者 范燕敏 武鹏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27,共4页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NDVI在山地草...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NDVI在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上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动态估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草地类型的最优动态估产模型分别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估产精度分别达到83.06%、90.85%、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 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OS/MODIS植被指数建立草地估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新欣 朱进忠 +1 位作者 范燕敏 武鹏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43-846,共4页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将遥感技术用于草地牧草产量测量。以乌鲁木齐天山北坡密丛禾草、中生杂类草组成的草甸草原、密丛禾草、旱生杂类草组成的草原及小禾草、半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为典型研究区,以2006年6—10月的地面测产数...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将遥感技术用于草地牧草产量测量。以乌鲁木齐天山北坡密丛禾草、中生杂类草组成的草甸草原、密丛禾草、旱生杂类草组成的草原及小禾草、半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为典型研究区,以2006年6—10月的地面测产数据和同步MODIS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草地牧草估产模型。三种草地类型的遥感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水平,不同模型拟合效果不同,其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估产模型的拟合度好于线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植被指数 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新疆棉花遥感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姣娣 曹卫彬 +2 位作者 李华 唐湘玲 欧阳异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利用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棉花遥感估产模型,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新疆棉花各生育期的不同卫星数据,构建相关植被指数,并与实际棉花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棉花单产的遥感估算模... 利用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棉花遥感估产模型,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新疆棉花各生育期的不同卫星数据,构建相关植被指数,并与实际棉花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棉花单产的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以棉花最佳估产时相期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构建的产量估算模型可很好地定量预测棉花产量,模型为棉花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参考模型,对其他作物使用动态生长信息提高遥感估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花 植被指数 遥感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玉米遥感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湘南 黄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县级农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玉米遥感估产机理,提出了遥感获取玉米估产因子的原理与方法,确定了探测玉米生长参数及评价玉米生态环境的遥感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区、分阶段建立了玉米遥感综合估产模型。
关键词 玉米 遥感 估产模型 农业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玉米遥感估产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湘南 周占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在分析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根据3年(1992~1994)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以PVI、RVI、CWSI为主要估产因子构建产量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其估产精度达90%以上。
关键词 产量 玉米 遥感估产模型 生物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技术在估产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白亚恒 吴胜军 +1 位作者 黄进良 薛怀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在建立估产模型过程中 ,引进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技术 ,通过对样本点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气象模型的分析比较 ,试图找到一种计算简单、数据要求少而精度较高、时效性较好的建模方法 .为时间序列预测... 在建立估产模型过程中 ,引进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技术 ,通过对样本点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气象模型的分析比较 ,试图找到一种计算简单、数据要求少而精度较高、时效性较好的建模方法 .为时间序列预测在农作物估产方面的应用作出一点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灰色预测技术 估产模型 遥感估产 多元线性回归气象模型 农作物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栾青 马雅丽 +1 位作者 李伟伟 相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利用1982—2008年临汾市各县(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冬小麦单产资料,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下,将各因子进行插值后,再提取耕地区域的要素信息,在SPSS 11.5统计软件中以旬为单位建立了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并利用2008年的实测资料... 利用1982—2008年临汾市各县(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冬小麦单产资料,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下,将各因子进行插值后,再提取耕地区域的要素信息,在SPSS 11.5统计软件中以旬为单位建立了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并利用2008年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所建立的动态估产模型精度较高,其估产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33%~5.87%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从模型估产的相对误差动态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即越临近小麦成熟期,估产误差越小,说明气象因素的累计作用对冬小麦估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冬小麦 动态估产模型 临汾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磊 范伟 +4 位作者 陈娟 荀尚培 何彬方 张宏群 任竹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0期256-260,共5页
旨在让农业部门等提前预知小麦产量,从而准确判断粮食生产形式,制订相关政策。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各一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建... 旨在让农业部门等提前预知小麦产量,从而准确判断粮食生产形式,制订相关政策。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各一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13、2014年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特别是针对倒伏区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差异进行理论详细分析,指出冬小麦大面积倒伏区域,基于交叉极化(HV)估产模型精度高于同极化(HH)估产模型精度。最后指出将来可选择四极化SAR影像,针对不同的生长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极化方式进行估产。模型结果分析结论为将来冬小麦估产模型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估产模型 合成孔径雷达 RADARSAT-2 模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实用数值估产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可群 杨柏松 +3 位作者 叶柏年 张晓阳 黄进良 李劲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从作物产量形成的机理出发,在吸收前人成果和江汉平原六县市大田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双季早稻的茎蘖动态资料分析中发现单位面积里存在相当数量的无效分蘖,由此提出一有效干物质订正函数,从而建立了一个简化而又实... 从作物产量形成的机理出发,在吸收前人成果和江汉平原六县市大田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双季早稻的茎蘖动态资料分析中发现单位面积里存在相当数量的无效分蘖,由此提出一有效干物质订正函数,从而建立了一个简化而又实用的水稻数值估产模型;经过初步检验,与实际产量误差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值模型 估产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萍 马占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为了构建不同施氮量下的小麦遥感估产模型,评估模型品种间的适用性,以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小麦(2010年1个品种,2011年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2011年单一品种和3个品种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参数、植被指数、施氮量和产量数据进行产量模型构... 为了构建不同施氮量下的小麦遥感估产模型,评估模型品种间的适用性,以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小麦(2010年1个品种,2011年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2011年单一品种和3个品种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参数、植被指数、施氮量和产量数据进行产量模型构建,共构建了6个模型,利用2010、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建模和预测数据均来自同一品种时,其预测效果在6个模型中均较稳定且较好(R2=0.419);建模数据来自3个品种时,其预测效果在6个模型中也较好(R2=0.405);建模和预测效果检验来自不同品种时拟合和预测效果差异较大,表明所建模型品种间适用性较差,但是采用多品种数据建模可以提高估产效果;6个模型均没有氮素因子,可能是由于氮素对模型贡献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遥感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的柑橘估产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锐 罗红霞 +1 位作者 邹扬庆 余天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将不同时相的柑橘树冠层光谱数据和氮、磷、钾等农学参数与实测产量数据作回归分析,构建不同时相的柑橘估产模型,并对不同时相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最佳遥感估产模型.结果表明:以柑橘4个生育时期(萌芽期、开花期、成熟期、休眠期)光谱... 将不同时相的柑橘树冠层光谱数据和氮、磷、钾等农学参数与实测产量数据作回归分析,构建不同时相的柑橘估产模型,并对不同时相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最佳遥感估产模型.结果表明:以柑橘4个生育时期(萌芽期、开花期、成熟期、休眠期)光谱特征点的反射峰深度、绿峰归一化差值指数、红边位置等光谱变量和氮、磷、钾等农学参数组合构建的复合回归模型估产效果最佳,经过柑橘实测产量的检验表明,2010年(R2=0.965,Re=2.540)和2011年(R2=0.975,Re=2.163)都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该估产模型具有可靠性.同时,也证明了反射峰深度、绿峰归一化差值指数、红边位置等光谱特征变量和氮、磷、钾等农学参数与柑橘产量的重要关系,及其对柑橘估产研究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产模型 时相 光谱特征 农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技术的贵州喀斯特山区烟草估产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符勇 周忠发 +1 位作者 贾龙浩 胡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56-2159,共4页
以贵州清镇市流长国家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为研究区,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烟草种植特性,首先利用SAR遥感技术,对烟草叶片进行反演并计算叶面积指数,其次对烟草生长适宜性进行评价。结合烟草的叶面积指数、适宜性等参数建立适用于喀斯特... 以贵州清镇市流长国家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为研究区,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烟草种植特性,首先利用SAR遥感技术,对烟草叶片进行反演并计算叶面积指数,其次对烟草生长适宜性进行评价。结合烟草的叶面积指数、适宜性等参数建立适用于喀斯特山区的烟草估产模型。经建立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每666.7 m2产量为76.17 kg,与研究区实际产量对比精度在92%以上,满足喀斯特山区大面积快速估产需要,为喀斯特山区烟草估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SAR技术 叶面积指数 适宜性 估产模型 贵州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的小麦估产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君 许捍卫 金文韬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第12期45-47,共3页
针对华北地区旱情导致小麦减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的降雨量以及种植区距离灌溉水源的位置关系,建立小麦估产模型,通过降雨预报信息估算小麦单产产量,并将其应用在作物种植选择方面,以提高农田... 针对华北地区旱情导致小麦减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的降雨量以及种植区距离灌溉水源的位置关系,建立小麦估产模型,通过降雨预报信息估算小麦单产产量,并将其应用在作物种植选择方面,以提高农田的产值与农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信息 降雨量 灌溉水源 小麦估产模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玉米估产模型研究——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 张蕾 高佩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790-6791,共2页
以陕西省周至县为研究区,探讨了基于土壤养分空间数据的玉米估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了区内9种养分的分布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养分含量与玉米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玉米产量估算模型。
关键词 估产模型 插值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光谱数据估产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池宏康 《遥感信息》 CSCD 1995年第3期15-18,共4页
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光谱数据估产模型研究池宏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农业部等单位联合进行了对小麦的大面积作物估产试验(LACIE),八十年代又开始进行“空间遥感监测农业资源(AgRISTARS)计... 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光谱数据估产模型研究池宏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农业部等单位联合进行了对小麦的大面积作物估产试验(LACIE),八十年代又开始进行“空间遥感监测农业资源(AgRISTARS)计划,它们使美国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面积 产量 光谱数据 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19
作者 栾青 马雅丽 +2 位作者 武永利 李伟伟 相栋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S1期135-139,共5页
利用1982-2008年运城市各县(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冬小麦单产资料,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下提取耕地区域的气象要素信息,在SPSS11.5统计软件中以旬为单位建立了分县小尺度及地区大尺度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并利用2008年的实测资料对模... 利用1982-2008年运城市各县(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冬小麦单产资料,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下提取耕地区域的气象要素信息,在SPSS11.5统计软件中以旬为单位建立了分县小尺度及地区大尺度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并利用2008年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县估产模型估产精度较低,其估产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2%~20.6%,变幅较大;地区大尺度估产模型估产精度较高,其估产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3%~4.7%,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合于实际业务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冬小麦 动态估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趋势单产和遥感修正模型的混合估产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昌为 朱秀芳 +1 位作者 蔡毅 郭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92-1801,共10页
【目的】在分析国内外农作物估产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基础上,将传统统计估产方法和遥感估产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估产模型。【方法】该模型由趋势单产、遥感修正单产和随机误差项三部分组成,其中趋势单产利用历史长时间序列的单... 【目的】在分析国内外农作物估产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基础上,将传统统计估产方法和遥感估产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估产模型。【方法】该模型由趋势单产、遥感修正单产和随机误差项三部分组成,其中趋势单产利用历史长时间序列的单产统计数据,通过多项式回归的方法结合ARIMA模型修正得到,遥感修正单产利用3个作物关键生育期NDVI和实测单产多元回归得到。为验证所提出估产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利用2015年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三景环境卫星遥感影像和冬小麦实测地块单产数据以及近30年(1985—2014年)北京市各区县的冬小麦单产数据,对2015年的北京市的冬小麦单产进行估算,与真实值(2015年单产统计数据)对比。【结果】混合估产模型对北京市的冬小麦单产预测精度达到98.7%,各区县估产精度均超过90%,除房山(90.3%)外,各县单产预测相对精度均超过95%;传统趋势单产模型对北京市的冬小麦单产预测精度达到94.75%,但在区县尺度上,传统估产模型预测精度较低,对房山区的估产精度不足80%;引入ARIMA模型可以提高传统趋势单产模型的精度。修正后的趋势单产模型冬小麦单产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1.59%。本文建立的遥感修正模型,利用三景遥感影像修正结果最优,此方法使冬小麦估产精度整体提升3.55%,尤其是房山、平谷等区县,精度明显提升。【结论】该模型在市级尺度和县级尺度上预测冬小麦单产均取得较高精度,充分考虑冬小麦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对农作物估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产模型 冬小麦 ARIMA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