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8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藻多糖对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肝脏和肺脏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赵雯 王玲力 +1 位作者 曹迷霞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共5页
为探究螺旋藻多糖(PSP)对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小鼠肝脏和肺脏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螺旋藻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RV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小鼠肝脏和肺脏SOD、iNOS酶活性和MDA、NO含量... 为探究螺旋藻多糖(PSP)对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小鼠肝脏和肺脏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螺旋藻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RV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小鼠肝脏和肺脏SOD、iNOS酶活性和MDA、NO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和肺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和肺脏中iNOS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PRV组相比,高剂量和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和肺脏组织iNOS酶活性及MDA、NO水平(P<0.05),显著升高SOD酶活性(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小鼠肝脏和肺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处理PRV感染小鼠后,肝脏和肺脏中iNOS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表明螺旋藻多糖能够减轻PRV感染小鼠肝脏和肺脏的损伤,缓解PRV感染小鼠引起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狂犬病病毒 氧化应激 肝脏 肺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定量检测重组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
2
作者 陈晓洁 师小潇 +4 位作者 张承凤 黎明 师伟伟 杨延丽 贺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并鉴定其色谱峰;建立HPSEC法检测gD蛋白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检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考察HPSEC法定量检测细胞培养料液样品、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浓度的适用性;对比HPSEC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定量gD蛋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制备的gD蛋白标准品纯度>98%,可稳定存放12个月,浓度偏差为0.01%~2.80%。HPSEC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9,n=8);检测限在5.0μg/mL以下;准确度较高,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检测准确度为93.2%~104.6%(n=6);精密度良好,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6次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6%(n=6);日间精密度良好,3批次细胞培养料液样品3 d各6次重复检测的RSD为1.1%~2.0%(n=6);可应用于细胞培养过程中gD蛋白在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表达量的监测,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的检测。分别采用HPSEC法和SDS-PAGE法定量12批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gD蛋白浓度,2种方法结果高度正相关(Rs^(2)=0.9298,n=12),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s=0.1457)。结果表明,HPSEC法定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适用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应用于抗原生产不同阶段样品的质量控制,指导疫苗工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 狂犬病毒(prv) gD蛋白 疫苗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特性及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陈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076-079,共4页
近些年,我国养殖行业的规模逐步扩展,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生猪养殖作为增加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项目,每个养殖户都应高度重视生猪养殖质量的提升。具体的生猪养殖阶段,伪狂犬病是一种好发病症,其直接影响到生猪身体健康,威胁养殖户的经... 近些年,我国养殖行业的规模逐步扩展,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生猪养殖作为增加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项目,每个养殖户都应高度重视生猪养殖质量的提升。具体的生猪养殖阶段,伪狂犬病是一种好发病症,其直接影响到生猪身体健康,威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应充分意识到伪狂犬病对养殖行业带来的影响,掌握伪狂犬病病毒特性,优化生猪养殖的方案,保障生猪养殖的综合成效。本文详细阐述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宿主范围与致病性,深入分析了其对猪群健康、养殖效益以及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防控措施与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保障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特性 现代农业 影响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防治措施
4
作者 曹红收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5期103-104,共2页
猪圆环病毒病和伪狂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两大重要传染病,分别由猪圆环病毒2型和伪狂犬病毒引起。近年来,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日益增多,显著加剧了对养猪业的危害。因此,笔者深入了解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危害、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并制定... 猪圆环病毒病和伪狂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两大重要传染病,分别由猪圆环病毒2型和伪狂犬病毒引起。近年来,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日益增多,显著加剧了对养猪业的危害。因此,笔者深入了解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危害、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并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防控该病、助力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狂犬病 猪圆环病毒2型 重要传染病 病毒混合感染 养猪业 致病机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感染羊源性伪狂犬病病毒致病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新永 王晓旭 +7 位作者 鞠厚斌 赵洪进 刘健 陆雪林 孙泉云 徐锋 沈莉萍 王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探讨羊源性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SH1407对湖羊的致病性。将7只健康湖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只,对照组2只。用分离株SH1407对试验组湖羊进行人工攻毒,取发病死亡羊内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湖羊在攻毒... 为探讨羊源性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SH1407对湖羊的致病性。将7只健康湖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只,对照组2只。用分离株SH1407对试验组湖羊进行人工攻毒,取发病死亡羊内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湖羊在攻毒后3 d开始出现症状,第4 d症状进一步加剧,表现为局部奇痒、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4只发病死亡,存活1只,死亡率达到80%。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肺淤血,轻度实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大脑、延髓神经元变性,细胞核溶解、消失,呈病理性细胞凋亡;肺脏呈间质性肺炎病变;脾脏、肾脏出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RV在肝脏、肺脏、大脑、脾脏等组织器官广泛存在,病毒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库弗氏细胞中,在肺脏中主要存在于Ⅱ型肺泡细胞中,在脾脏中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而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呈现较强的信号,说明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内脏器官病毒载量,肝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PRV大量增值,其中PRV在脑组织中大量增值导致中枢神经严重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运超 杨素珍 +1 位作者 尚延丽 郝慧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毒病,主要引起猪的繁殖失败、生长停滞和呼吸系统障碍,2周龄以下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伪狂犬病属于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经口、鼻感染,通过在上呼吸...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毒病,主要引起猪的繁殖失败、生长停滞和呼吸系统障碍,2周龄以下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伪狂犬病属于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经口、鼻感染,通过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感染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PRV有11种糖蛋白分子,在病毒的毒力、感染入侵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采用疫苗免疫和鉴别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PRV的防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本文综述和讨论了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原的分子特征、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该病疫苗研究和诊断试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分子特征 致病机制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FM1分子与猪伪狂犬病病毒UL16蛋白互作抑制病毒的增殖机制研究
7
作者 徐晶晶 高飞 +7 位作者 武吉强 程雪飞 刘宇婷 傅欣玲 郑浩 童武 童光志 李国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凋亡诱导因子1(AIFM1)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线粒体蛋白,能优化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参与氧化还原代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caspase非依赖性的凋亡蛋白。本研究发现AIFM1能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pUL16相互作用,过表达以及RNA干扰试验结果表明,AI... 凋亡诱导因子1(AIFM1)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线粒体蛋白,能优化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参与氧化还原代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caspase非依赖性的凋亡蛋白。本研究发现AIFM1能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pUL16相互作用,过表达以及RNA干扰试验结果表明,AIFM1能抑制PRV的增殖,且pUL16能减弱这种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试验表明,PRV感染细胞时,AIFM1从线粒体易位至细胞核,且AIFM1增强了PRV引起的细胞凋亡。本研究通过对PRV pUL16和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部分地解析了这两种蛋白在PRV复制、包装以及与宿主互作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PRV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独特长区16蛋白 凋亡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8
作者 王瑞宁 王勋 +4 位作者 李鸽 李青梅 李存法 杨苏珍 郭军庆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73,共7页
为了开发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免疫诊断试剂,使用HEK293F细胞表达的gE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以... 为了开发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免疫诊断试剂,使用HEK293F细胞表达的gE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以期获得对PRV反应性良好的抗gE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2株(2B5和8F7)稳定分泌抗PRV 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腹水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均为1∶1 000000;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亚型,轻链均为Kappa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仅与PRV反应,不与其他常见病毒发生反应;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均在约50 ku和25 ku处有纯度较高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与转染gE质粒的293T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根据Western blot结果,筛选获得的2株单克隆抗体均在120 ku附近出现特异条带,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PRV。综上,成功制备了2株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gE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后期PRV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gE蛋白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伪狂犬病病毒药物筛选研究进展
9
作者 曹洁 罗红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为揭示抗伪狂犬病病毒(PRV)药物筛选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基于WOS、CNKI数据库及Citespace软件,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点、关键词聚类、国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32年来PRV药物筛选领域的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92-2... 为揭示抗伪狂犬病病毒(PRV)药物筛选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基于WOS、CNKI数据库及Citespace软件,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点、关键词聚类、国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32年来PRV药物筛选领域的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92-2023年,抗PRV药物筛选研究论文数量呈现先稳定后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一,河南农业大学是国内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药物、以中草药为代表的天然生物提取物以及干扰素3个方面。国际上经历了从基础探索到CRISPR-Cas9利用的开发研究工具阶段,再到变种PRV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3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S数据库 CNKI数据库 CITESPACE 狂犬病病毒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规模猪场突发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
10
作者 石兴林 汪忠荣 +4 位作者 田珂 高潇祎 张人俊 王彬 潘靖 《畜禽业》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摸清某猪场母猪流产、产弱仔数增加的原因,采集了空怀、产弱仔、流产母猪、断奶仔猪和种公猪的血清以及弱仔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和荧光PCR法检测,汇总分析检测结... 为摸清某猪场母猪流产、产弱仔数增加的原因,采集了空怀、产弱仔、流产母猪、断奶仔猪和种公猪的血清以及弱仔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和荧光PCR法检测,汇总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生产母猪为83.96%、种公猪为33.33%、断奶仔猪为63.24%;非洲猪瘟、猪瘟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2头弱仔病猪和2头屡配不孕母猪均呈现猪圆环病2型核酸阳性;细菌分离培养未见病原菌。经过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引起母猪屡配不孕、弱仔数增加的原因是猪伪狂犬病野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采取全群接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和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对屡配不孕的母猪进行淘汰,在猪场分步实施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2型净化,对全场进行合理消毒,健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障碍 狂犬病 猪圆环病毒2型 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县某猪场猪圆环病毒病与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
11
作者 闫红军 王勃森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85-88,共4页
为协助当地动物防疫站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眉县某猪场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伪狂犬病(PR)免疫效果评价与监督检查,采集了该场624份血清样品(其中:哺乳仔猪168份,保育猪169份,后备猪144份,种公猪13份,母猪130份),采用间接ELISA抗体检测... 为协助当地动物防疫站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眉县某猪场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伪狂犬病(PR)免疫效果评价与监督检查,采集了该场624份血清样品(其中:哺乳仔猪168份,保育猪169份,后备猪144份,种公猪13份,母猪130份),采用间接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在81.66%~95.24%之间,平均为86.70%;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在94.64%~100.00%之间,平均为98.24%。说明该猪场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合格率均达到了国家有关动物疫病免疫计划规定的要求,免疫整体效果较为理想,但仍应定期抽检疫苗质量,持续优化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狂犬病 免疫抗体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中潜伏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广韬 吴红霞 +6 位作者 王异民 周末 王亚林 王翌 尹航 仇华吉 孙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5,共7页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PRV-EGFP感染神经细胞,同时添加阿昔洛韦(ACV)抑制病毒复制以建立潜伏感染,并采用棋盘法对病毒感染剂量和ACV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0.001,ACV浓度为0.5 mmol/L,病毒能够在神经细胞中稳定建立潜伏感染。采用荧光定量RT-PCR、病毒滴度测定、药物刺激再激活的方法对潜伏感染模型鉴定,结果显示,潜伏感染时病毒不能复制,且不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而经LY294002(PI3K抑制剂)诱导病毒再激活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本研究首次利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建立了PRV的潜伏感染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PRV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小鼠背根神经节 潜伏感染 再激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及复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松 汤德元 +7 位作者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毛茵茗 周飘 陈旭 廖正波 袁盛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5-652,共8页
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PR)是由PR病毒(PRV)引起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猪作为PRV唯一的自然宿主,可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屡配不孕;公猪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丧失种用功能;新生仔猪高热... 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PR)是由PR病毒(PRV)引起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猪作为PRV唯一的自然宿主,可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屡配不孕;公猪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丧失种用功能;新生仔猪高热、出现神经症状且两周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1]。2011年之前,由于Bartha-K61株疫苗在我国的广泛使用,PR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自从2011年PRV出现变异之后,现有的PR商品化疫苗只能对动物机体提供部分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尚无特效药物治疗[2]。基于此,本文对影响PRV感染与复制的各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抗PRV的新型药物或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传染病 重大经济损失 狂犬病病毒 屡配不孕 仔猪病死率 自然宿主 公猪睾丸 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Rab基因shRNA文库与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14
作者 梁东阁 姚晨 +7 位作者 柴雅静 蔡梦攀 褚贝贝 鲁维飞 王江 曾磊 刘忠虎 明胜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探究Rab家族蛋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猪肾上皮细胞(PK15)为试验模型,构建Rab基因shRNA文库,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能够抑制猪源Rab基因表达的细胞株。用实... 【目的】探究Rab家族蛋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猪肾上皮细胞(PK15)为试验模型,构建Rab基因shRNA文库,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能够抑制猪源Rab基因表达的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敲减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Rab基因对PRV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RV-gB蛋白表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减Rab基因后PRV-gB、PRV-TK基因以及相关细胞炎性因子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构建包含13种Rab基因敲减细胞系的shRNA文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能显著抑制PRV-GFP增殖(P<0.05);病毒滴度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敲减Rab基因极显著抑制子代病毒的产生以及PRV-gB蛋白的表达(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会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RV-gB、PRV-TK基因表达(P<0.05;P<0.01);敲减Rab14和Rab27基因后细胞中IFN-β、ISG15、IL-1β、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敲减Rab基因能够抑制PRV增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ab基因在PRV生活周期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基因 狂犬病病毒(prv) 病毒 shR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黄酮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缓解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诱导的脾脏和肺脏氧化应激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玉衡 赵雅琪 +3 位作者 陈奇 周家芳 周淑棉 胡庭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3-1225,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对照组、PRV组、维生素C(VC)组(灌服100 mg/kg BW VC)及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灌服200、100和50 mg/kg BW辣蓼黄酮混悬液),各组灌服量均为0.2 mL。PRV感染小鼠7 d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乙酰转移酶(HAT)和去乙酰转移酶(HDAC)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OS、Nrf2、HO-1、NQO1、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V组脾脏组织中iNOS、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O-1、HDAC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PRV组肺脏组织中iNOS、Nrf2、HO-1、NQO1、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iNOS、Nrf2、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PRV组相比,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Nrf2、HO-1和HDAC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肺脏组织中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辣蓼黄酮对Nrf2信号通路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具有调控作用,且其通过该调控作用缓解PRV感染小鼠脾脏和肺脏诱导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 狂犬病 Nrf2信号通路 组蛋白乙酰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PRV)不同毒株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晓霞 车勇良 +6 位作者 王劭 肖世峰 朱小丽 陈仕龙 林锋强 陈少莺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为了解PRV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评价弱毒FB株预防新型PRV的潜力,以4株PRV(FA、FB、Bartha-K61和FJ2012)毒株及其高免血清为材料,应用交叉中和试验测定PRV不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通过FB免疫猪攻毒试验评价弱毒FB株对新型PRV的保护潜... 为了解PRV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评价弱毒FB株预防新型PRV的潜力,以4株PRV(FA、FB、Bartha-K61和FJ2012)毒株及其高免血清为材料,应用交叉中和试验测定PRV不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通过FB免疫猪攻毒试验评价弱毒FB株对新型PRV的保护潜力。结果表明:中和抗体测定表明兔抗FB株、FA株、Bartha-K61株和FJ2012株高免血清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54、1∶91、1∶91和1∶215。交叉中和试验显示FB株与FA株、FB株与FJ2012株、FA株与FJ2012株的抗原相关性(R值)均大于0.8,Bartha-K61株与FA株、FB株、FJ2012株的R值均小于0.4,表明FB株与FJ2012株的抗原相关性高于Bartha-K61株与FJ2012株。仔猪免疫攻毒试验显示FB免疫猪能抵抗新型PRV(FJ2012株)的攻毒,保护率100%。提示PRV弱毒FB株有望成为预防新型猪伪狂犬病毒(FJ2012株)的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rv) FA株 FB株 Bartha-K61株 FJ2012株 抗原相关性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gE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倪建强 张绍杰 +5 位作者 冉智光 仇华吉 王柳 孟松树 王玫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 1 .8Kb的伪狂犬病毒糖蛋白gE基因 ,克隆到pUC1 1 9中形成重组质粒pRZE。经测序鉴定后再将gE基因定向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 392中 ,形成重组质粒pVLgE。将pVLgE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_N_BlueDNA)共转染Sf9昆...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 1 .8Kb的伪狂犬病毒糖蛋白gE基因 ,克隆到pUC1 1 9中形成重组质粒pRZE。经测序鉴定后再将gE基因定向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 392中 ,形成重组质粒pVLgE。将pVLgE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_N_Blue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 ,经三轮蚀斑纯化 ,获得重组病毒rpVLgE。通过PCR方法鉴定证明gE基因正确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gE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gE蛋白将作为伪狂犬病强毒和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鉴别诊断ELISA方法的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E 狂犬病 prv 基因表达 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猪伪狂犬病病毒PRV-JF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超范 刘长明 +1 位作者 危艳武 刘霓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从临床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病料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采用无PCV1污染的猪肾细胞系(PK-15)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细胞培养适应毒,命名为PRV-JF株。该分离株经细胞培养传代,... 从临床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病料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采用无PCV1污染的猪肾细胞系(PK-15)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细胞培养适应毒,命名为PRV-JF株。该分离株经细胞培养传代,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随代次显著增加,第24代毒价达108.5 TCID50/mL。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感染细胞可被已知PRV阳性血清中和。电镜负染观察到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外观,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10 nm~150 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50 nm~180 nm。PCR鉴定该毒株含有gE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7株PRV同源性为97.7%~100%。用不同剂量病毒培养物接种家兔于24 h~72 h内全部死亡。研究表明,PRV-JF分离株对易感动物具有高致病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强毒株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经典疫苗株Bartha-K61对家兔的致病性研究
19
作者 包玮玲 郑浩 +11 位作者 李国新 周艳君 单同领 于海 姜一峰 高飞 虞凌雪 刘长龙 李丽薇 孔宁 童武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伪狂犬经典疫苗株Bartha-K61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为了研究伪狂犬疫苗株Bartha-K61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以10^(3)TCID_(50)的剂量接种5只成年家兔,家兔于接种后第3 d出现死亡,并陆续在5 d内全部死亡。对病死兔进行解剖后... 已有研究表明伪狂犬经典疫苗株Bartha-K61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为了研究伪狂犬疫苗株Bartha-K61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以10^(3)TCID_(50)的剂量接种5只成年家兔,家兔于接种后第3 d出现死亡,并陆续在5 d内全部死亡。对病死兔进行解剖后发现大脑血管扩张及出血,心脏出现坏死以及肺部气肿、出血、坏死等典型的伪狂犬病病理变化。病理切片也显示心脏血管扩张,血管周围轻度水肿,脑部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数量增多,其他各脏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病死兔各组织的病毒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病死兔的各组织脏器均检测出高水平的病毒D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了进一步研究伪狂犬疫苗株Bartha-K61对家兔的致病性,本研究测定了Bartha-K61对家兔的半死致死量,结果表明:Bartha-K61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为10^(0.3)TCID_(50),以1×TCID_(50)的剂量接种成年家兔后,仍可引起20%的家兔致死,由此可见Bartha-K61对家兔的致死性要显著强于小鼠。因此在使用Bartha-K61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物种注意生物安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Bartha-K61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G 101基因敲低对猪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王梦迪 王昱旻 +9 位作者 张震 鲁秀香 王恒 樊文杰 姚晨 刘鹏翔 马延杰 褚贝贝 王江 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10-412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使用慢病毒包装敲低技术构建敲低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 101)的慢病毒质粒及稳转PK15细胞系,并验证该敲低细胞系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影响。针对TSG 101基因构建并筛选,成... 本研究旨在使用慢病毒包装敲低技术构建敲低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 101)的慢病毒质粒及稳转PK15细胞系,并验证该敲低细胞系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影响。针对TSG 101基因构建并筛选,成功获得重组慢病毒,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并使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转敲低TSG 101基因的PK15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所构建的细胞系进行编辑效率检测;使用CCK-8法对筛选出的细胞系进行细胞活力及生长状况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子代病毒滴度方法验证该细胞系对PRV复制的影响;最后对PRV的吸附、进入以及复制阶段的试验探究敲低TSG 101基因对于PRV感染有影响的阶段。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构建的细胞系中TSG101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将该细胞系命名为sh-TSG101细胞系;2)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敲低TSG 101基因对细胞活性及生长情况无显著影响;3)使用PRV-GFP、PRV-QXX感染sh-TSG101,体外试验证明敲低TSG 101对PRV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病毒的吸附、进入以及复制试验证明,敲低TSG 101在PRV的复制阶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TSG 101基因敲低的PK15细胞系,体外敲低TSG101能够显著抑制PRV增殖,为PRV等DNA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进一步探究TSG101调控PRV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易感基因101 狂犬病病毒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