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信念与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1
作者 寇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伦理信念的确立是当代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与哲学信念和宗教信仰有着内在紧密关系。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信念失落,现代化对人文精神的冲击,道德说教的被冷落,是社会伦理信念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伦理信念的重建,需要重新找回传统伦... 伦理信念的确立是当代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与哲学信念和宗教信仰有着内在紧密关系。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信念失落,现代化对人文精神的冲击,道德说教的被冷落,是社会伦理信念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伦理信念的重建,需要重新找回传统伦理信念。正确理解伦理信念确立与道德说教的关系及重视伦理信念确立的非理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信念 核心 信念缺失 道德建设 非理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伦理信念”的失范与重建
2
作者 郭良婧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伦理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伦理学说、伦理观念和伦理原则等正确性与价值性的深刻内在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践行相应伦理行为的强烈内驱力与责任感。之所以重视和研究"伦理信念"问题,是因为"伦理信念"是... "伦理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伦理学说、伦理观念和伦理原则等正确性与价值性的深刻内在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践行相应伦理行为的强烈内驱力与责任感。之所以重视和研究"伦理信念"问题,是因为"伦理信念"是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主导个人和社会伦理秩序的最深层次的伦理原则与内在精神引擎之所在。目前,无论是社会角度还是个人角度,大量"伦理信念"的失范现象客观存在。导致"伦理信念"失范的主要原因有:现代社会结构化转型带来的日趋公共化趋势,动摇了传统"伦理信念"赖以存在的特殊熟人性质和私人性质的文化生长根基;现代社会普遍平等的社会现实和价值导向,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伦理信念"自身所内含的价值等级次序,这对于传统"伦理信念"是一种价值意义层面上的危机;现在社会日趋强劲的社会迁徙与社会分层,使得孕育传统"伦理信念"的稳定性环境受损,这是传统"伦理信念"所面临的一个外部条件性危机。重建"伦理信念"的有效路径主要有:把传统"伦理信念"中的"个体善"引导至社会领域的"公共善",以拓展传统"伦理信念"的固有魅力;以家风家教为基本切入点,重新彰显传统"伦理信念"不可替代的文化教养作用;重新塑造时代特色的道德贵族精英,以凸显传统"伦理信念"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信念 失范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与真实的品评 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活着》叙事的内在维度:伦理信念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粘招凤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7-39,共3页
本文借鉴文学伦理学批评和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解析余华先生作品《活着》的小说叙事特点,尝试提出一种考察小说叙事的合理参照物:伦理信念阐释。
关键词 叙事 死亡 颠覆 伦理信念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如何可能
4
作者 张聪惠 陆永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基于实际承负环保义务的道德主体只能是单向的人,在以一种康德式的伦理信念为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有人的道德义务提供一种阐释可能时,还需要提供一种何以被人普遍相信的正当性理由,以引导人们依循这样的信念生活。哲学上对... 基于实际承负环保义务的道德主体只能是单向的人,在以一种康德式的伦理信念为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有人的道德义务提供一种阐释可能时,还需要提供一种何以被人普遍相信的正当性理由,以引导人们依循这样的信念生活。哲学上对信念何以可能的辩护主要有认知、道德、实用等方面的证成性理由。基于“事实-价值-义务”的自然内在价值论的建构逻辑,自然中心论者借助生物学的知识论证据铺垫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认知证成;从康德绝对命令范式下的道德应当性维度完成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道德证成;在信念指导行动的目的层面,以自然价值工具论在实践中的不足为切入,补充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实用证成。在此中,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义得到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内在价值 伦理信念 认知证成 道德证成 实用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伦理信念及关系质量对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伏娥 甘碧群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3-39,共7页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消费者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并检验了关系质量在消费者伦理信念与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决策中的调节作用。文章指出,鉴于信念与行为在很多场合下的非一致性,在以后的消费者伦理研究中,努力开发类似关系质量...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消费者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并检验了关系质量在消费者伦理信念与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决策中的调节作用。文章指出,鉴于信念与行为在很多场合下的非一致性,在以后的消费者伦理研究中,努力开发类似关系质量的调节或中介变量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伦理 伦理信念 伦理行为 关系质量
原文传递
消费者伦理信念水平与其出生地的关联: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宝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100,144,共9页
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研究消费者伦理信念与其出生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出生地分别为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者在消费伦理信念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前者在伦理信念方面表现出来的伦理性水平高于后... 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研究消费者伦理信念与其出生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出生地分别为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者在消费伦理信念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前者在伦理信念方面表现出来的伦理性水平高于后者;且前者伦理信念受理想主义伦理意识影响最突出,后者受权术主义影响最突出;界定模糊的伦理信念维度("主动获益"、"没有伤害")比界定清晰的伦理信念维度("非法获益"、"被动获益")更能区分这两类消费者。最后对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和本项研究的不足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伦理 伦理信念 出生地 城乡二元社会
原文传递
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论现代社会师德教育转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华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7-40,共4页
师德问题是官方和民间都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思路,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用"信念伦理—责任伦理"理论理性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师德问题表明,现代社会的师德教育需要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 师德问题是官方和民间都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思路,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用"信念伦理—责任伦理"理论理性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师德问题表明,现代社会的师德教育需要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理智化转型。师德教育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说服"和"宣传"是鲜有成效的,其关键在于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首先,制度上要切实保障全体教师都能过上自尊、自主的物质生活和人文生活;其次,要用制度将教师的奉献和收益相关联,从而将行动与道德责任相关联;再次,制度上惩罚教师不宜用民意的道德审判,而要依据司法的公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师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中的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明月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共3页
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 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任伦理综合了主体对行动的责任感及对行为过程和后果的责任承担,同时责任伦理是行为者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教育者超越单纯信念而结合教育实际,采取更加成熟行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好心主义者 责任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伦理及其信念伦理基础 被引量:7
9
作者 黄云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企业家的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存在重大差异,同时,二者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信念伦理是责任伦理的心理前提和精神归宿,企业家责任伦理的建设以其信念伦理的建设为基础。中国现代企业家责任伦理建设应该以儒家伦理由仁孝出发,推己及人而... 企业家的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存在重大差异,同时,二者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信念伦理是责任伦理的心理前提和精神归宿,企业家责任伦理的建设以其信念伦理的建设为基础。中国现代企业家责任伦理建设应该以儒家伦理由仁孝出发,推己及人而至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伦理信念为信念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社会责任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及其社会条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先福 易向红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社会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道德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自由与信念伦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伟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40,共9页
信念自由概念沟通了信念本质与信念伦理,是当代哲学的新近热点议题。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由于我们缺少对于信念的意志控制,因此我们并不享有信念自由。基于意图性的信念自由定义既满足了兼容论的思路,又对于意图性有着恰当解释。如果信... 信念自由概念沟通了信念本质与信念伦理,是当代哲学的新近热点议题。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由于我们缺少对于信念的意志控制,因此我们并不享有信念自由。基于意图性的信念自由定义既满足了兼容论的思路,又对于意图性有着恰当解释。如果信念态度是自由的,那么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信念态度,进而信念伦理学是可能的。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信念伦理的丰富性,它表现为多重信念规范体系,包括认知规范、道德规范与审慎规范。对应地,这种多元信念规范体系具有认知第一性、道德决定性与实践极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自由 信念非意志主义 信念伦理 信念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伦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俊 周嘉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信念伦理是指人们在特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偶像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坚信不疑并由此产生的伦理约束、道德效仿和行为评价等。信念伦理具有多样性、统摄性和自律性的特征。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信念伦理的建... 信念伦理是指人们在特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偶像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坚信不疑并由此产生的伦理约束、道德效仿和行为评价等。信念伦理具有多样性、统摄性和自律性的特征。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信念伦理的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为基础确立相应的社会信念伦理体系,通过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诚信和公民美德建设,坚定建构信念伦理的信心,是当前信念伦理建构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伦理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双重语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慧芳 卢水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2,共4页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任而不是出于责任的,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被正当性危机所钳制。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进行联姻,以出于责任的态度重建价值共识,理性设计制度安排,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改革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高等教育 价值共识 教育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困境与信念伦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学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1,共9页
克利福德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相信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在信念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智上的高度诚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信念跟证据相称,这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信念伦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克利福德至少面临三种反驳,即认知不胜任反驳... 克利福德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相信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在信念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智上的高度诚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信念跟证据相称,这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信念伦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克利福德至少面临三种反驳,即认知不胜任反驳,零认知条件反驳和自证信念反驳。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克利福德原则无法适用的认知困境,此三种反驳皆归于无效,我们依然有捍卫克利福德原则的正当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原则 认知不胜任 零认知条件 自证信念 信念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信念伦理与坚定文化自信——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良婧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火车加速拐弯式"的转型期,而加速拐弯所引发的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已经给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意义重大,是当代中国转型期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我...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火车加速拐弯式"的转型期,而加速拐弯所引发的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已经给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意义重大,是当代中国转型期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我们要摆脱文化自卑,坚定文化自信,重中之重是要重建信念伦理。信念伦理的基本特征是:以信仰或信念为终极道德目的和最高行为规范,以道德伦理的理想价值为终极道德伦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借助于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想范型、道德先贤、道德典范或道德先进的范例化或道德类型学研究,来阐发、论证和确立一整套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和伦理学基本理论。在当前,重建信念伦理对于我们整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有着紧迫且重大的意义。重建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是:积极回望自身文化的优良传统;开放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文化自信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二元对立型社会治理模式与基督教信念伦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凤林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95-98,共4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欧洲中世纪二元对立型社会治理模式与基督教信念伦理的深层成因、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及其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它们被近现代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和规范伦理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中世纪 封建制 教会制 信念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信念伦理”与坚守“网络底线”——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良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号召对于网络伦理领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毋庸讳言,现时代的网络伦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甚至呈现出了各种新的困境与危机。要坚守"网络底线",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一个最重要的长远使命就是要重建网络主体的"信念伦理"。重建网络主体"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有: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道德信仰资源的当代价值,唤醒和重塑网络主体的道德理想信仰;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以笃定其道德信仰;培育网络主体的道德情感,以激励其道德信仰的持久性。如果这些方面可以同时有效地展开,那么在重建"信念伦理"的进程中坚守"网络底线",则必然会成为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重构当代网络伦理价值体系所最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信念伦理 “网络底线” 网络伦理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变革——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宇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3-77,共5页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风险社会。随着理性的张扬,科学技术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制造了许多文明风险,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风险之中。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的风险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各种人为的文明风险在社会风险中开始...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风险社会。随着理性的张扬,科学技术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制造了许多文明风险,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风险之中。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的风险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各种人为的文明风险在社会风险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从伦理方面寻求应对的希望。然而,传统的伦理理论主要属于信念伦理的范畴,它注重行为所依据的动机和目的,而忽视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联,不重视对责任后果的承担,因此,它难以契合风险社会要求对行为后果的关注。而责任伦理则和现代社会有诸多契合,它认为道德的根据主要在于行动的后果,它要求行为者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进行伦理观念的变革,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外部风险 人为风险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社会潜规则的伦理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东旺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社会潜规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心理,寄生于公权力,依托于正规则,同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等相违背。消解社会潜规则需要进行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伦理批判,前者导致社会的"名实分离",为... 社会潜规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心理,寄生于公权力,依托于正规则,同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等相违背。消解社会潜规则需要进行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伦理批判,前者导致社会的"名实分离",为社会潜规则提供了正当借口,阻滞社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奠定了社会潜规则生成的思想基底;后者执持"正名原则",召唤"公权伦理",激发"规则意识",构成社会潜规则消解的观念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潜规则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利福德的证据主义信念伦理原则及其受到的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鉴于信念与人们的行为、能力、习惯、性格和人类命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克利福德论证了一种严格证据主义的信念伦理原则。当代人对克利福德原则的批判主要有三种,即混淆不同证成类型批判、自指性抵牾批判和证据标准批判。这些批判都在... 鉴于信念与人们的行为、能力、习惯、性格和人类命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克利福德论证了一种严格证据主义的信念伦理原则。当代人对克利福德原则的批判主要有三种,即混淆不同证成类型批判、自指性抵牾批判和证据标准批判。这些批判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论上的证成问题看作是克利福德原则的核心要义,但克利福德原则的主旨是伦理学而非知识论。假如克利福德明确区分了不同证成类型,他依然会提出相同的道德要求;克利福德对其伦理原则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证明,并未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此原则实际上是说,我们在形成信念时,"抑制怀疑始终是不合理的""相信不值得信的证据是错误的",这正是人们保持理智诚实的德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原则 信念伦理 认知证成 道德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