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羟色胺在脊髓影响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能学和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辉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关键词 5-羟色胺 脊髓 伤害性信息传递 机能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初级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雨灵 赵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生长抑素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一种抑制性调节肽。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存在于初级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的各部分。在外周主要发挥抑制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脊髓水平主要影响热痛敏的形成。在初级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中,生长抑素与其他递质、... 生长抑素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一种抑制性调节肽。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存在于初级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的各部分。在外周主要发挥抑制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脊髓水平主要影响热痛敏的形成。在初级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中,生长抑素与其他递质、调质和神经生长因子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伤害性信息传递 背根神经节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下行抑制的中枢起源
3
作者 柏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关于镇痛的基础研究大体是从脑刺激镇痛、针刺镇痛,吗啡镇痛三个方面进行的。6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镇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种种镇痛现象都是在实验条件下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 关于镇痛的基础研究大体是从脑刺激镇痛、针刺镇痛,吗啡镇痛三个方面进行的。6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镇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种种镇痛现象都是在实验条件下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脑刺激。针刺穴位或应用吗啡的情况下,激活了脑内各个与镇痛有关的核团,这些核团发出的纤维直接或间接地下行到脊髓,对伤害性信息在脊髓的传递发生了抑制作用。这种作用称为伤害性信息的下行抑制。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抑制 伤害性信息传递 脊髓背角 脑刺激 核团 背外侧束 针刺镇痛 针刺穴位 抑制作用 突触前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4
作者 武胜昔 王文 李辉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5,共1页
外周伤害性刺激通常引起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疼痛和痒。这种伤害性信息的整合最早发生于脊髓背角浅层,因此,脊髓背角浅层对于阐明伤害性信息传递与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有效镇痛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脊髓背角浅层内神经元及其突起相互联... 外周伤害性刺激通常引起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疼痛和痒。这种伤害性信息的整合最早发生于脊髓背角浅层,因此,脊髓背角浅层对于阐明伤害性信息传递与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有效镇痛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脊髓背角浅层内神经元及其突起相互联系形成多个环路,目前认为,正是这些神经环路为伤害性信息的整合提供平台,而这些环路在炎性或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信息传递 脊髓背角浅层 神经元 突触联系 调控 神经环路 神经病理性痛 伤害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内生长抑素参与P物质引起的伤害性信息传递
5
作者 阮怀珍 李希成 蔡文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3期2186-2189,共4页
P物质(substance P,S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共同分布于脊髓,它们都与伤害感受性信息传递有关。我们以往的工作证实脊髓内SP主要起致痛作用,并可加强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反应。据报道,SOM也是伤害性初级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 P物质(substance P,S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共同分布于脊髓,它们都与伤害感受性信息传递有关。我们以往的工作证实脊髓内SP主要起致痛作用,并可加强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反应。据报道,SOM也是伤害性初级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制物。但是脊髓内SOM是否参与P物质引起的伤害感受性信息传递,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c-fos和SOM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免疫标记物的关系,为了对SP诱导SOM合成的可能性进行探讨,进一步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P物质 原位杂交 脊髓 伤害性信息传递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参与中枢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行为学和实验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陈春发 戴冀斌 袁华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195-197,1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脊髓水平一氧化氮(NO)与中枢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Formalin伤害性刺激痛敏模型。观察Lidocaine预处理和Formalin刺激后模型鼠的痛敏反应行为;并取腰髓(L_4~L_5)作冰冻切片,NADPH-dNOS组化染色观察脊髓背角NO... 目的:探讨在脊髓水平一氧化氮(NO)与中枢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Formalin伤害性刺激痛敏模型。观察Lidocaine预处理和Formalin刺激后模型鼠的痛敏反应行为;并取腰髓(L_4~L_5)作冰冻切片,NADPH-dNOS组化染色观察脊髓背角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1)模型鼠皮下注射Formalin后的第Ⅰ期和第Ⅱ期的痛敏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Lidocaine(2%,150 μl)预处理可完全阻断第Ⅰ期反应;对第Ⅱ期反应有部分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2)Formalin注射后15~40分钟,腰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以注药侧更显著;Lidocaine预处理可部分抑制其增生作用。结论:NO在Formalin实验的第Ⅰ期痛敏反应中似乎不起重要作用,而可能主要参与第Ⅱ期痛敏反应的形成与维持。提示NO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中枢伤害性信息传递 行为学 实验形态学 骨髓
原文传递
大鼠腰髓内Calbindin D-28K样、SP受体样及Fos阳性神经元向臂旁外侧核的投射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金莲 张富兴 熊抗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腰髓向臂旁外侧核 (LPB)投射的CalbindinD 2 8K(CB)样阳性神经元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受体 (SPR)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与CB、SPR或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 目的 观察大鼠腰髓向臂旁外侧核 (LPB)投射的CalbindinD 2 8K(CB)样阳性神经元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受体 (SPR)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与CB、SPR或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法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  1 将TMR注入一侧LPB后 ,大量的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腰髓背角Ⅰ层、外侧脊核 (LSN)和中央管周围灰质 (X层 )。Ⅱ层内也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TMR逆标神经元。 2 CB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 ,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的CB样阳性细胞呈密集分布。 3 SP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层、LSN和X层。Ⅱ层内也可见少量的SPR阳性神经元。 4 5 %福尔马林注入大鼠同侧足底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Ⅴ~Ⅶ的外侧部。 5 TMR CB SPR和TMR CB Fos三标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背角Ⅰ层 ,Ⅱ层内也有少量的三标神经元。其中位于Ⅰ、Ⅱ内的TMR CB SPR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SPR单标神经元数的 10 3%、9 8%和 14 6 % ,而TMR CB Fos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Fos单标神经元数的 11 8%、10 6 %和 15 8%。 结论 腰髓背角Ⅰ、Ⅱ层内 ,传递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的部分CB样阳性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 逆行束路追踪 CALBINDIN D-28K SP受体 C-FOS 形态学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酰-D-天门冬氨酸受体与疼痛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静 李丽 +2 位作者 赵磊 马克涛 司军强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门冬氨酸受体 内脏疼痛 NMDA受体 D-天门冬氨酸 伤害性信息传递 综述 中枢敏化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甲醛炎性痛诱导的大鼠痛反应以及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李清君 褚赛纯 +1 位作者 齐杰 胡玉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46-2046,共1页
关键词 炎性痛 NO 痛反应 神经元凋亡 大鼠 海马神经元 鞘内注射 行为学 性抑制 伤害性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中枢系统神经病理性疼痛
10
作者 曹莹莹 司军强 +3 位作者 李丽 成洪聚 闫观茹 王磊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2-534,共3页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PEPTIDE 伤害性信息传递 生物活性肽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与恐惧性记忆相关的痛情绪通路
11
作者 Han S 范晓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08-808,共1页
对于动物的生存来说,学会躲避伤害至关重要。动物可以将中性刺激与伤害性刺激进行联合性学习,形成稳定的恐惧性记忆,进而躲避伤害。在哺乳类动物中,杏仁核对于恐惧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疼痛刺激可以促使恐惧性记忆的产生... 对于动物的生存来说,学会躲避伤害至关重要。动物可以将中性刺激与伤害性刺激进行联合性学习,形成稳定的恐惧性记忆,进而躲避伤害。在哺乳类动物中,杏仁核对于恐惧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疼痛刺激可以促使恐惧性记忆的产生,但是,疼痛信号是如何传递到杏仁核,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杏仁核 联合性 CGRP 伤害性信息传递 基因工程小鼠 臂旁核 信号传递 遗传学方法 直接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3受体在大鼠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卡 鄢建勤 +1 位作者 白念岳 张健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78,共2页
P2X3受体表达于感觉神经元,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在外周疼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及痛敏产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P2X3受体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本研究拟探讨脊髓P2X3受体在大鼠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
关键词 P2X3受体 炎性痛 大鼠 慢性 伤害性信息传递 离子通道受体 神经病理性痛 感觉神经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