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礼乐的文化整合功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龙柏林 刘伟兵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70-80,共11页
文化整合成为当前社会整合的一种新趋势。传统礼乐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功能,能够通过他者在场的方式实现合法性的赋予,通过感性认同的方式发挥意识形态的复归,通过群体和谐的方式实现异质化的统一。借鉴礼乐的文化整合功能可促进当前中... 文化整合成为当前社会整合的一种新趋势。传统礼乐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功能,能够通过他者在场的方式实现合法性的赋予,通过感性认同的方式发挥意识形态的复归,通过群体和谐的方式实现异质化的统一。借鉴礼乐的文化整合功能可促进当前中国文化整合的价值观层面的践行和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但是,在借鉴学习的同时要避免出现礼乐文化的等级观念和对人压抑束缚的过度整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文化传承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琴声载道 礼乐象德——摭谈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精神
2
作者 王兵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07-412,共6页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多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联系,注重音乐文本理论的著述和研究,而较少涉及、深入到音乐的形态和本体及其内部人文精神,进行审美观照。古琴寄寓了儒家深刻的载道、明志与修身、养性的愿望和希冀。道家所唱之情,佛家所唱之性...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多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联系,注重音乐文本理论的著述和研究,而较少涉及、深入到音乐的形态和本体及其内部人文精神,进行审美观照。古琴寄寓了儒家深刻的载道、明志与修身、养性的愿望和希冀。道家所唱之情,佛家所唱之性,儒家所唱之礼,使音乐沦为礼的附庸、政治的奴婢,失去独立的地位和自由发展的可能。在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中,音乐的作用和功能只是停留在了经世致用和比附道德,服务政治的层面和狭隘的范围之内,而真正能体现音乐怡情、畅神、审美的功用和价值,却因此而几乎消弭殆尽。礼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肢解了音乐本体,最终显现为无情之礼乐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中庸平和 以琴载情 音乐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传统礼乐文化融入女大学生成长教育研究
3
作者 徐兆娟 李志颖 薛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1-43,共3页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汲取优秀传统礼乐文化融入女大学生成长教育,构建“知礼守礼”“知书达礼”“诗礼传家”女大学生成才模式,引导女大学生外修礼仪形象,内塑品质涵养,助力女大学生引领新...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汲取优秀传统礼乐文化融入女大学生成长教育,构建“知礼守礼”“知书达礼”“诗礼传家”女大学生成才模式,引导女大学生外修礼仪形象,内塑品质涵养,助力女大学生引领新时代女性,建设良好家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文化 女大学生 成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普及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探究
4
作者 张建伟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5期136-137,共2页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各时期都深受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理念等逐步发生变化。传统礼乐文化存在的最初意义在于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乐一词当中的“礼”为宇宙万物中最基础的仪则与秩序,而“乐”则为天地...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各时期都深受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理念等逐步发生变化。传统礼乐文化存在的最初意义在于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乐一词当中的“礼”为宇宙万物中最基础的仪则与秩序,而“乐”则为天地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美妙的声音,同时也是道德的彰显方式。本文中,笔者以传统礼乐文化和古典舞教学的视角展开研究,首先对我国古典舞的审美理念加以阐述,然后分析传统礼乐文化在古典舞中的体现,明确了礼乐文化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最后针对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普及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方法展开一系列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古典舞普及教学工作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文化 古典舞普及教学 融合 创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传统与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性格
5
作者 隋思喜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48-68,共21页
荀子政治哲学的解释传统中存在“礼义之统”与“礼乐之统”两种解释原则的范式冲突。对此两种原则应作何选择,既需要放在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传统的思想格局中审视荀子对此文化传统实现了怎样的继承与发展,亦取决于荀子对“礼”“乐”关系... 荀子政治哲学的解释传统中存在“礼义之统”与“礼乐之统”两种解释原则的范式冲突。对此两种原则应作何选择,既需要放在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传统的思想格局中审视荀子对此文化传统实现了怎样的继承与发展,亦取决于荀子对“礼”“乐”关系到底持何种态度的判断。荀子政治哲学的宗旨非“礼义之统”说所能概括,因为从对礼义《诗》《书》的具体态度看,荀子的真正态度并不是推尊礼义而贬抑《诗》《书》;从荀子对周文传统的继承态度看,作为言说六经之简化形式的《诗》《书》《礼》《乐》能代表荀子心目中的周文传统的基本内容。由荀子论乐与礼具有“情”与“理”的本质不同、“合同”与“别异”的功能不同以及治人心问题上的“穷本极变”与“著诚去伪”的作用不同,可见“礼”“乐”在本质和功能上存在不可通约的本质差异。故相较于“礼义之统”,“礼乐之统”能在整体上更好地涵括荀子礼治与乐治的全部思想。依“礼乐之统”解释原则,可以判定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性格为礼乐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传统 礼义之统 礼乐之统 礼乐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传统——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民族性格弱化、贪污腐败成风等多方面,认为民族前进、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是对中华礼乐传统进行改造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传统文化 礼乐传统 孔子 孟子 《礼记·乐记》 《周礼·考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所欲不逾矩——管窥中国传统家具的“礼乐”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青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89-92,共4页
传统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礼乐"传统对它的影响又是极其深刻的。通过研究,作者概括出"治礼以治躬"与"致乐以治心"作为传统家具内在精神的体现,并最终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本文... 传统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礼乐"传统对它的影响又是极其深刻的。通过研究,作者概括出"治礼以治躬"与"致乐以治心"作为传统家具内在精神的体现,并最终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本文核心。对"礼乐"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在梳理传统家具的深层文化内涵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具 明式家具 礼乐传统 制礼 作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礼乐的美学重构: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
8
作者 易冬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79,128,共6页
现代人文学术对传统礼乐的重构,尤以美学最为突出。朱光潜认为礼和乐的精神能成为儒家思想学术的一以贯之的基础。传统礼乐在现代美学中的定位,是儒家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宗教-宇宙哲学的起点。宗白华认为,儒家礼法的根基,是人的... 现代人文学术对传统礼乐的重构,尤以美学最为突出。朱光潜认为礼和乐的精神能成为儒家思想学术的一以贯之的基础。传统礼乐在现代美学中的定位,是儒家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宗教-宇宙哲学的起点。宗白华认为,儒家礼法的根基,是人的真性情,即仁,即"音乐的精神"。礼和乐都是古代艺术教育和教化的方式,反映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而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并使之"端庄流丽"。礼乐艺术,是社会生活和天地精神的中介。朱、宗二人对礼乐的现代美学诠释,在路径上虽有差异,但表现出来的现代礼乐思想,却具有一致性,即礼乐,尤其是礼的"心"学化、乐感化,审美化。礼乐在传统视域中具有一体性,在现代美学观念中同样具有一体性。至此,传统礼乐在现代学科中获得清晰的定位。而他们对礼乐的美学重构,同样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礼乐思想变迁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美学 现代重构 朱光潜 宗白华
原文传递
儒家诗教与“礼乐”传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兴华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4-86,共3页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观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观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不具备原创性。儒家诗教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脱胎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礼乐"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教 渊源 礼乐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
10
作者 原林林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7期115-115,共1页
从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开始,最早的乐先于礼而产生,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来。礼系统化之后,乐逐渐成为礼的一部分。礼乐结合,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礼”、“乐”两个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是人类内在情... 从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开始,最早的乐先于礼而产生,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来。礼系统化之后,乐逐渐成为礼的一部分。礼乐结合,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礼”、“乐”两个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礼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内涵把本来是维系氏族社会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转化为自觉人性和心理本体的建设,从而进入了审美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传统 审美 人生境界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礼乐一体性及美学重构的三个维度
11
作者 易冬冬 《中国美学》 2021年第2期24-38,共15页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识到礼乐精神,在现代美学视域中,重构其一体性论述。总括起来,这种重构有以下三个维度:第一,礼最基本的含义是礼义和礼仪,作为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和象征符号体系,与乐相同,同样是美和艺术;第二,传统礼和乐相互渗透与涵摄,在美学中表现为艺术审美与政治道德的水乳交融;第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一条实现人性解放的递升之路,从礼到乐是审美境界攀升的连续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一体性 美学 现代阐释
原文传递
礼乐传统的现代转化途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虎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57-61,共5页
我国改革的渐近性、过渡性特征与我国礼乐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行动思维有密切关系。若说西方抽象本体论的思维是企图在事物现象后面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那么礼乐传统则是把一切都融进象征性的身体行为过程。礼乐文化有强烈的"... 我国改革的渐近性、过渡性特征与我国礼乐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行动思维有密切关系。若说西方抽象本体论的思维是企图在事物现象后面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那么礼乐传统则是把一切都融进象征性的身体行为过程。礼乐文化有强烈的"小传统"性质,在作为国家体制的"礼崩乐坏"之际,"礼失求诸野"乡土社会却保留了较完整形态。它在农村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资源作用。当今,我国正在走向法治之路,但是礼俗不是与之完全对立的,礼治与法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可以实现统一。关键是进行积极的改造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思维 礼乐传统 乡土社会 礼法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服饰观与礼乐传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真明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孔子的服饰观是在三代服饰损益因革的形制演变中形成的,其服饰观中所表征的君子人格、衣人合一的精神,是传统人文精神最显著的体现。认识和理解孔子的服饰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对三代以来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态度,及其对礼乐传统的赓... 孔子的服饰观是在三代服饰损益因革的形制演变中形成的,其服饰观中所表征的君子人格、衣人合一的精神,是传统人文精神最显著的体现。认识和理解孔子的服饰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对三代以来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态度,及其对礼乐传统的赓续与革新的现实意义,进而观照民族学位服在当代文化中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服饰观 礼乐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传统的德性精神及儒道两种发展路向
14
作者 冯治库 刘静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6期75-86,共12页
基于“天命靡常”的认识,周人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命题,由此“德”在礼乐传统中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春秋时期,儒道兴起于礼崩乐坏之际,它们重新诠释了礼乐传统中的“德”概念。孔子将“德”与人心之仁联系起来,仁德在作为礼乐根源... 基于“天命靡常”的认识,周人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命题,由此“德”在礼乐传统中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春秋时期,儒道兴起于礼崩乐坏之际,它们重新诠释了礼乐传统中的“德”概念。孔子将“德”与人心之仁联系起来,仁德在作为礼乐根源的同时亦具有通达天道的价值。伴随着这种理解,德性的地位逐渐提升,以至于后世儒家思想出现了泛道德化倾向。与此同时,道家以自然释天,打破了“以德配天”的框架,“德”成为了一物所以然的根据。道家对这一概念的探讨从伦理层面跨越到形而上的知识层面,其中“上德不德”的命题更是指出了知识相对性的含义,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传统 德性 上德不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礼乐传统中的孔子道路
15
作者 邱家兴 《歌海》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身处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面对文化传统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抉择?这种抉择,将给身处古今中西文化之争年代且身份尴尬的我们以何种启示?重回孔子世界,重回古典政治伦理视域,修复已然启蒙的现代眼睛,是追寻礼乐传统根脉、确认我们现时代位置... 身处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面对文化传统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抉择?这种抉择,将给身处古今中西文化之争年代且身份尴尬的我们以何种启示?重回孔子世界,重回古典政治伦理视域,修复已然启蒙的现代眼睛,是追寻礼乐传统根脉、确认我们现时代位置的良好契机,也是一次永无尽头的精神返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传统 孔子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研究
16
作者 周姝 李晨旭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挖掘和阐释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把握清楚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优势,充分发挥礼乐文化在增强素质、转化情操、促进和谐、振兴文化、展示形象等方... 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挖掘和阐释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把握清楚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优势,充分发挥礼乐文化在增强素质、转化情操、促进和谐、振兴文化、展示形象等方面的巨大功能价值,才能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存精,并为时代文化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礼乐优秀传统文化 内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人生悲欢的民间礼乐的挽歌与突围——简析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礼俗和传承困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波涛 任家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唢呐本为胡乐,自从它传入中土之后便日渐被社会不同阶层所接受,并融入我国的传统音乐之中,逐渐成为一种伴随着国人不同生命阶段中人生礼俗的乐器。在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里,将这首与电影同名的唢呐经典曲目演绎得荡气回肠,俨... 唢呐本为胡乐,自从它传入中土之后便日渐被社会不同阶层所接受,并融入我国的传统音乐之中,逐渐成为一种伴随着国人不同生命阶段中人生礼俗的乐器。在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里,将这首与电影同名的唢呐经典曲目演绎得荡气回肠,俨然成为我国民间传统唢呐艺术中的符号性"标识"。千百年来,唢呐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礼俗活动,成为具有深厚社会文化内涵的民间音乐形式。在影片中,它被导演处理为用于丧俗中,却饱含大爱深情的大哀之曲。本文主要从礼俗文化背景下分析其承载的"大哀"之情、儒家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判断和国人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唢呐艺术中的礼乐传统,进而分析唢呐艺术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唢呐艺术 大哀之乐 礼乐传统 道德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朝礼乐思想之比较研究
18
作者 于冰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2期25-26,66,共3页
同处于东亚地区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朝鲜,不仅在某些文教政策上有相似之处,在传统礼乐方面也有着它们彼此相同而又相异的特点。在与周边国家的长期交往中,中国的孔儒文化同样被东亚各国,特别是朝鲜所接受,形成了东亚地区共... 同处于东亚地区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朝鲜,不仅在某些文教政策上有相似之处,在传统礼乐方面也有着它们彼此相同而又相异的特点。在与周边国家的长期交往中,中国的孔儒文化同样被东亚各国,特别是朝鲜所接受,形成了东亚地区共同的音乐艺术特征。这其中,朝鲜就早在高丽时期从中国引进了礼乐中的雅乐并在朝鲜世宗时期将它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朝鲜自创式的、独特的朝鲜宗庙祭礼乐。本文通过两国礼乐思想之比较,以求达到两国礼乐思想背后所产生的在东亚甚至在世界上传统礼乐的影响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朝鲜宗庙祭礼乐 中朝两国礼乐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葫芦笙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9
作者 干小莉 《今日民族》 2024年第3期61-62,共2页
葫芦笙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插人笙管吹奏的单簧气鸣乐器,有的在笙管上端倒扣一至两只半截葫芦以作共鸣。汉代滇文化古墓中至少出土过六件铜斗葫芦笙。铜葫芦笙、铜编钟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滇文化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礼... 葫芦笙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插人笙管吹奏的单簧气鸣乐器,有的在笙管上端倒扣一至两只半截葫芦以作共鸣。汉代滇文化古墓中至少出土过六件铜斗葫芦笙。铜葫芦笙、铜编钟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滇文化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礼乐制度在云南的本土化过程。清代“滇夷图”所绘制的乐舞场景中也常见葫芦笙的身影。这反映了历史长河中,建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基础上深层次的文化与制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笙 笙管 铜编钟 滇文化 传统礼乐 民族交往 民族风格 滇夷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启发——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之空间秩序与山水格局的继承与创新
20
作者 郑博 文济东 李佳阳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0期37-38,共2页
本文以《周礼·考工记》中经典的都城模式引起全文,诠释了传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发掘出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源即礼乐传统,研究了该传统的影响下的古代城市营建所遵循的两条主线——中轴对称的空间秩序和山水城市的宏观格局,并以工程实... 本文以《周礼·考工记》中经典的都城模式引起全文,诠释了传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发掘出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源即礼乐传统,研究了该传统的影响下的古代城市营建所遵循的两条主线——中轴对称的空间秩序和山水城市的宏观格局,并以工程实例论述了由此研究为现代城市设计所带来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模式 礼乐传统 空间秩序 山水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