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漆线雕:非遗保护与传承人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娟 吴衍发 《两岸终身教育》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非遗传承人作为活态传承的核心要素,其把握着丰富的知识与技艺绝活。通过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式对厦门漆线雕传承人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非遗名录虽已成体系,但不够精细;且厦门漆线雕文化品牌、产品虽已取得不错成绩,... 非遗传承人作为活态传承的核心要素,其把握着丰富的知识与技艺绝活。通过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式对厦门漆线雕传承人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非遗名录虽已成体系,但不够精细;且厦门漆线雕文化品牌、产品虽已取得不错成绩,但存在消费层面受限、传承人老龄化、数字化保护弱等问题。应通过构建传承人培养体系、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提高数字化保护水平和借鉴其他地区国家的保护经验等方式,探索保护与培养路径,解决在保护中所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线雕 传承人培养路径 非遗保护 数字非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的技艺传承人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慧玲 秦莹 李昶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民族技艺传承人则是传递者。"知识产权"诞生于工业时代,其特点便是将财产私有化。"传统化"与"私有化"构成了民族技艺传承中的传承人和知识产权的矛盾。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民族技艺传承人则是传递者。"知识产权"诞生于工业时代,其特点便是将财产私有化。"传统化"与"私有化"构成了民族技艺传承中的传承人和知识产权的矛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传统技艺的知识和工艺,对其进行保护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培养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苏自兵 《海外文摘》 2019年第17期12-13,共2页
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漆艺金缮传承人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分是介绍了漆艺金缮发展历史,其次是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再次分析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传承人培养措施。从而为组建漆艺金缮人才... 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漆艺金缮传承人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分是介绍了漆艺金缮发展历史,其次是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再次分析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传承人培养措施。从而为组建漆艺金缮人才团队和增强中华漆艺金缮文化软实力给予实践典范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艺金缮 传承人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平弦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锐 《当代音乐》 2019年第10期80-82,共3页
青海平弦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青海平弦的发展脉络和现状研究入手,分析了青海平弦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项目为龙头、以高校为传承人培养主阵地为理念的青海平弦... 青海平弦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青海平弦的发展脉络和现状研究入手,分析了青海平弦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项目为龙头、以高校为传承人培养主阵地为理念的青海平弦传承人梯队式辐射性培养的模式,为青海平弦的普及、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蓝本,对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还结合青海地方特点,提出了将戏曲艺术与旅游产业结合进行成果转化,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绿色名片,为青海平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平弦 传承人培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王延昭 李昶罕 刘红 《传承》 2014年第3期96-97,共2页
民族教育是对本民族进行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传承与认知,指国家对公民自我身份的认同教育。探讨民族技艺、技艺传承及传承人的特征与属性,探讨将其纳入民族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和依据,以此获得教育公平投入,建立起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 民族教育是对本民族进行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传承与认知,指国家对公民自我身份的认同教育。探讨民族技艺、技艺传承及传承人的特征与属性,探讨将其纳入民族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和依据,以此获得教育公平投入,建立起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对保护我国多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技艺 技艺传承 传承人培养 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案例研究——以日本金泽市为例
6
作者 刘爱君 姜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6期168-172,共5页
近年来,非遗+旅游作为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广泛关注。让非遗为旅游赋能,已成为日本金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金泽市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使非遗传承者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积极培养接班人的自觉意识;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大... 近年来,非遗+旅游作为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广泛关注。让非遗为旅游赋能,已成为日本金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金泽市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使非遗传承者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积极培养接班人的自觉意识;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才,积累了专业培训和抓早抓小的成功案例。同时,对非遗传承者及非遗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使居民对地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作为日本最早制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城市,金泽市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和实践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其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元协同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特色和经验值得后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文化 传承人培养 日本 金泽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州贤孝的传承优势
7
作者 曹国梁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7期18-19,共2页
凉州贤孝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相同,贤孝也出现了表演人才的严重匮乏,当今对培养新时期、新一代和运用现代曲艺说唱表演模式的艺人尤为迫切。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其优势,对于... 凉州贤孝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相同,贤孝也出现了表演人才的严重匮乏,当今对培养新时期、新一代和运用现代曲艺说唱表演模式的艺人尤为迫切。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其优势,对于优势我们要给予关注和推进,为凉州贤孝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代表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贤孝 传承人培养 口述史 传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省级非遗的陕西洋县谢村黄酒酿造技术传承方式创新
8
作者 张琸玡 谭新喜 吴东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期65-66,68,共3页
本文在此前考察陕西谢村黄酒酿造工艺历史传承的基础上,针对其现存传承模式面临的困境,从两个维度,提出传承方式的创新。其一是大众传播维度,即基于酒俗文化和现代传媒两个渠道,达到谢村黄酒酿造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社会广泛认... 本文在此前考察陕西谢村黄酒酿造工艺历史传承的基础上,针对其现存传承模式面临的困境,从两个维度,提出传承方式的创新。其一是大众传播维度,即基于酒俗文化和现代传媒两个渠道,达到谢村黄酒酿造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社会广泛认知;其二是基于传习人选拔的传承人培养,即依托高校优势资源对谢村黄酒酿造技术传习人选拔培育体系进行创新和对技术传承人的后续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维度 大众传播 传习人选拔 传承人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河县花鞭鼓舞的艺术特色与保护
9
作者 王森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商河县花鞭鼓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艺术特色在于融合了舞蹈、杂技及地方民俗,历经演变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与形态。然而,受社会变迁影响,该艺术形式面临受众流失、技艺传承困难、道具材料短缺及经费不足等挑战。对此,现探索商... 商河县花鞭鼓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艺术特色在于融合了舞蹈、杂技及地方民俗,历经演变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与形态。然而,受社会变迁影响,该艺术形式面临受众流失、技艺传承困难、道具材料短缺及经费不足等挑战。对此,现探索商河县花鞭鼓舞保护对策,包括创新表演形式、加强宣传推广、政策扶持和加大资金投入,以及优化传承人培养机制,以期推动对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俗 宣传推广 商河县 技艺传承 资金投入 政策扶持 传承人培养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传播的融合路径
10
作者 秦宏展 李彦彦 王玉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040-043,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传播的融合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的现状、传承人现状、社区居民认知与文化旅游企业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非遗文化传承度、认知度... 本文旨在探讨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传播的融合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的现状、传承人现状、社区居民认知与文化旅游企业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非遗文化传承度、认知度、融合度及可持续性发展在沧州大运河非遗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非遗文化传承度,本文提出了加强传承人培养、创新技艺传承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及提升认知度、促进文化旅游企业融合与创新等关键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路径对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还强调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对非遗文化融合路径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大运河 非遗文化 传承人培养 社区居民参与 文化旅游企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之我见
11
作者 魏力群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第4期1-1,共1页
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已经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多种保护方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同于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更要注重对传承人和观念、技艺、艺术流程的保护。当前,不少身怀绝技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的过世,有的年事已高;一些非遗项目的传... 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已经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多种保护方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同于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更要注重对传承人和观念、技艺、艺术流程的保护。当前,不少身怀绝技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的过世,有的年事已高;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培养周期长,技艺学习难度大;一些非遗项目缺乏市场需求,经济收益低。非遗保护中的这些严峻局面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学习难度 身怀绝技 非遗保护 文物保护 传承人培养 非遗项目 保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化与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育——以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文珍 《歌海》 2011年第1期92-93,98,共3页
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整个文化与历史进程中,在对抗与对话中,保持民族特性,促进彼此共同发展是当今民族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秉承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立足本体、博采众长,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为... 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整个文化与历史进程中,在对抗与对话中,保持民族特性,促进彼此共同发展是当今民族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秉承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立足本体、博采众长,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为兼具民族性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作了有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教育 多元化 传承人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之韵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璐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9期136-138,共3页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形式独特、风格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在新时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一要创建民间文化保护小组,专...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形式独特、风格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在新时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一要创建民间文化保护小组,专项推进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二要推进黎族民间舞蹈进学校,丰富传承人培养模式;三要组织舞蹈比赛等活动,驱动黎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四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势,推动黎族民间舞蹈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比赛 黎族民间舞蹈 新媒体平台 民间文化保护 功能优势 艺术宝库 传承人培养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织锦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建设初探——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
作者 罗冬梅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0年第23期0267-0269,共3页
建设“民族织锦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促进“互联网 +”背景下传统民族技艺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本区文化创意类... 建设“民族织锦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促进“互联网 +”背景下传统民族技艺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本区文化创意类(特别是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内涵大提升。通过对壮锦的编织工艺的学习研究,推进地域性典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区内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为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与创新 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习得的理论模型建构——一项雕漆技艺习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滨 刘玉婷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雕漆是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培养周期长,工艺复杂,年轻人感兴趣的少,雕漆技艺近年来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传承人,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获得传承和发展引起... 雕漆是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培养周期长,工艺复杂,年轻人感兴趣的少,雕漆技艺近年来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传承人,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获得传承和发展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以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雕漆技艺传授的规律为研究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半开放问题访谈法,对雕漆工艺的11位传承人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自下而上提炼出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建构了雕漆传承人技艺习得的过程、情境与原则三维度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技艺习得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的,由工作观察、言语指导、动作示范、学习模仿、个别指导、自我反思、刻意训练和评价反馈8个环节构成。技能的习得遵循学习者心理认知的规律,沿着由单一技能到复杂技能学习的顺序展开,师父在技艺传授的过程中应重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实物观察与作品分析是雕漆创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传承人培养 技艺习得 缄默知识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云贵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诗杨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33,共8页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非遗保护立法、保护实施及生产性保护等方面云贵两省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两省非遗保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基础牢固、人才相继,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等因...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非遗保护立法、保护实施及生产性保护等方面云贵两省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两省非遗保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基础牢固、人才相继,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等因素,但在非遗保护和开发中也存在制度落实不全面、工作力量单薄、开发过度或者文化传承缺失等现象,急需要努力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传播 传承人培养 生产性保护 创新保护 法律完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