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6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心合
《财会通讯(上)》
1998年第11期9-11,共3页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在经历了约300年的工业经济之后,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又步入一种新的形态即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在经历了约300年的工业经济之后,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又步入一种新的形态即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会计平衡公式
人力资源
会计
人力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
传统
会计
结构性资本
知识资源
人力资本所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上)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颖源
《财会月刊》
1996年第4期3-5,共3页
会计平衡公式,一般都从会计角度理解为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之间在计量上的等式关系,在此等式基础上建立起借贷复式记帐法和资产负债表等一套会计方法。但是,在会计中为什么产生这个公式,而不是别的公式呢?这还需要从会计以外的经济和法...
会计平衡公式,一般都从会计角度理解为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之间在计量上的等式关系,在此等式基础上建立起借贷复式记帐法和资产负债表等一套会计方法。但是,在会计中为什么产生这个公式,而不是别的公式呢?这还需要从会计以外的经济和法律方面来理解。换言之,是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方面的要求决定了会计一定要采用这个公式,以符合经济和法律上的需要。经济和法律上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会计公式的内容。在市场经济中,公民自然人和法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都是财产所有权(产权)主体。从投资经营角度看,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产权主体,都拥有一定的商品财产。从其来源(资本)来看,一部分是自有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的资本。于是,该主体的商品财产价值和资本价值之间存在着等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关系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产权主体
资本
投资人
业主
债权人
公司法人所有权
净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确立会计平衡公式的另一种思路——兼论劳动者权益会计
被引量:
2
3
作者
阎达五
支晓强
《对外经贸财会》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一、引言财务会计中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会计平衡公式,一般认为会计平衡公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资产=权益。对此公式,会计理论上的解释为,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占有一定的资财,对应于每项资财都有相应的权利,即对该资...
一、引言财务会计中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会计平衡公式,一般认为会计平衡公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资产=权益。对此公式,会计理论上的解释为,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占有一定的资财,对应于每项资财都有相应的权利,即对该资财的要求权,二者是对等的,故此,资产=权益。而企业的资财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债权人处,一个是所有者处,故此权益又可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上述的公式是静态的,动态的企业会有收入、费用,进而产生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
会计
会计平衡公式
劳者权益
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4
作者
和长青
周纯朴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S期296-297,共2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作为会计学理论基础之一的传统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股东)权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知识经济
传统
经济时代
学理论
股东
业主
负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下)
5
作者
陈颖源
《财会月刊》
1996年第5期3-6,共4页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会计平衡公式1.产权关系特点.在以政府为唯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或指传统国有企业)是一种由政府独家投资所有的独资企业.它象其他政府预算单位一样,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是全部国有企业的唯一...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会计平衡公式1.产权关系特点.在以政府为唯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或指传统国有企业)是一种由政府独家投资所有的独资企业.它象其他政府预算单位一样,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是全部国有企业的唯一“大老板”.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也就是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企业资产减掉负债以后的净资产,就是政府投入的国有资本,即政府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盈亏也就是政府的盈亏,利润要上交,亏损也由政府承担,并由政府负担无限偿债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关系
产权主体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预算单位
现代企业法人
法人财产权
非企业法人
财产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个会计平衡公式的内涵与分析
6
作者
范纪珍
《财政研究资料》
1994年第6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制度
内涵
分析
理论基础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会计平衡公式的一般形式
被引量:
2
7
作者
韩淼
《财会通讯(上)》
1997年第8期3-5,共3页
一、会计平衡理论的客观依据及原来会计平衡公式的三个问题 我国原来的会计平衡公式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据史料记载,早在本世纪初,在苏联便首次形成了这种“平衡理论”,有位名伦斯基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资金来源”这个概念,解释...
一、会计平衡理论的客观依据及原来会计平衡公式的三个问题 我国原来的会计平衡公式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据史料记载,早在本世纪初,在苏联便首次形成了这种“平衡理论”,有位名伦斯基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资金来源”这个概念,解释为“所有者资金和贷方负债”;接着,有位名巴赫萨赖采夫的学者提出了“巴赫萨赖采夫四公式”,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以后就一直流传下来。可见,我们原来所说的“两个方面,四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理论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产概念新探——兼论会计平衡公式
被引量:
1
8
作者
阮祥明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9期11-12,共2页
一 什么是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在此之前,《准则(草案)》曾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
一 什么是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在此之前,《准则(草案)》曾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主观效用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提供经济效益也不能否认它们的资源价值(注1)。还有的学者直接解释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概念
财产权利
所有者权益
资金占用
货币计量
属概念
法律概念
劳动价值论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会计平衡公式和会计报表体系的新特点
9
作者
黄冬
《审计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企业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报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
10
作者
胡林山
《内蒙古财会》
1997年第10期38-38,共1页
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主体内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其表现形式为具有数学内涵的会计方程式,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个会计要素本身均以“资产一权益”这一对立统一的基础关系,严格按照“有借必有贷”的复式记帐规...
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主体内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其表现形式为具有数学内涵的会计方程式,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个会计要素本身均以“资产一权益”这一对立统一的基础关系,严格按照“有借必有贷”的复式记帐规则进入核算过程,从而该式又是始终保持平衡的恒等式。因此,对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本质上就已赋予丁数学与会计学两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会计
要素
复式记帐法
会计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1
作者
石俊卿
《财税与会计》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借帐”、“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 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借此东风,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进入社会...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借帐”、“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 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借此东风,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吻合。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许多专家学者们都作了论证,不赘述。本文仅就预算会计帐务乎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一 从建国初期到196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
会计
会计平衡公式
借贷记帐法
资金收付
记帐方法
会计
要素
会计
科目
资产
资金运用
抵支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2
作者
石俊卿
《财政与发展》
1994年第2期35-36,共2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的“借贷”、“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这是一项重要改革.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的“借贷”、“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这是一项重要改革.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吻合.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许多专家学者们都作了论证,不赘述.本文仅就预算会计帐务平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预算
会计
资金收付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国际
会计
惯例
资金结存
企业
会计
资金运动过程
资金运用
包干结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会计平衡公式改革的探讨
13
作者
胡雪芳
《大众科技》
2005年第9期195-196,共2页
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缺陷在于不利于对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文章从几个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会计平衡公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
合作产权
改革
公式
平衡
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
工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4
作者
石俊卿
《财会研究》
1994年第2期19-20,共2页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石俊卿从建国初期至1965年,我国预算会计的记帐方法,基本上是沿用了借贷记帐法。这种记帐方法来自西方,其会计平衡关系基本公式是:“资产=负债+资本”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用什么“资本”,所以简化为:资...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石俊卿从建国初期至1965年,我国预算会计的记帐方法,基本上是沿用了借贷记帐法。这种记帐方法来自西方,其会计平衡关系基本公式是:“资产=负债+资本”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用什么“资本”,所以简化为:资产=负债应用这种会计平衡公式于预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预算
会计
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
资金收付记帐法
资金结存
资金运用
会计
要素
包干结余
财政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
15
作者
赵维和
《中国工会财会》
1998年第5期9-9,共1页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赵维和在《工会预算会计制度》(修订稿)中,把会计期间的会计平衡公式列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笔者认为,把“支出”这个会计要素列在等式右边值得研究,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数学等式中的简单移...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赵维和在《工会预算会计制度》(修订稿)中,把会计期间的会计平衡公式列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笔者认为,把“支出”这个会计要素列在等式右边值得研究,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数学等式中的简单移项,而是包含着会计等式中特有的、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要素
借贷记帐法
帐户结构
资产负债
记帐规则
净资产
记帐方法
列示
预算
会计
制度
原文传递
对会计平衡理论的重新认识
16
作者
李玉平
《山东经济》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会计平衡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对象客观存在着的数量相等关系的理性认识,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即会计平衡公式。对此理论人们仍未形成共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不同的概念等同混用;...
会计平衡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对象客观存在着的数量相等关系的理性认识,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即会计平衡公式。对此理论人们仍未形成共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不同的概念等同混用;二是会计平衡理论究竟如何表达;三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
平衡
理论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等式
会计
恒等式
会计
方程式
会计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莉
《商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3Z期51-52,共2页
1998确立的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模式,改变了记账方法,确立了新的会计要素,采用了新的会计平衡公式,改革了核算基础,简化和统一了会计报表,取消了预算内外资金割裂核算和使用办法,这对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国高...
1998确立的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模式,改变了记账方法,确立了新的会计要素,采用了新的会计平衡公式,改革了核算基础,简化和统一了会计报表,取消了预算内外资金割裂核算和使用办法,这对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行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大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有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财务状况,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制度
制度改革
会计
核算模式
教育事业发展
会计平衡公式
记账方法
会计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会计基本等式的改革
18
作者
张忠诚
《会计之友》
1991年第3期11-12,共2页
一、当前会计基本等式的特点建国以来,在我国会计工作及现行的多数会计教材中,对会计基本等式的阐述是以计划经济为理论指导的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我国所有国营企业的资产完全归...
一、当前会计基本等式的特点建国以来,在我国会计工作及现行的多数会计教材中,对会计基本等式的阐述是以计划经济为理论指导的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我国所有国营企业的资产完全归全民所有,所以现行的资金平衡公式只需反映企业资金的物质构成(资金运用只反映实物形态的资产)及其取得渠道。没有必要通过资金平衡公式来反映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 2、这个基本等式反映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关系。由于国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实为国家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企业资金
资金运用
实物形态
传统经济体制
财产物资
所有者权益
经营过程
资金
平衡
企业破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经济与高等学校会计
19
作者
孙顺源
《财务与金融》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等学校
无形资产
会计
人员
社会责任
会计
创造性学习
会计
核算
知识资源
经济资源
会计平衡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下)
20
作者
徐兴恩
《中州审计》
2001年第9期5-6,共2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会计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成本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假设
会计
核算
会计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心合
机构
苏州大学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8年第11期9-11,共3页
文摘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在经历了约300年的工业经济之后,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又步入一种新的形态即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会计平衡公式
人力资源
会计
人力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
传统
会计
结构性资本
知识资源
人力资本所有者
分类号
F06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上)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颖源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财会月刊》
1996年第4期3-5,共3页
文摘
会计平衡公式,一般都从会计角度理解为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之间在计量上的等式关系,在此等式基础上建立起借贷复式记帐法和资产负债表等一套会计方法。但是,在会计中为什么产生这个公式,而不是别的公式呢?这还需要从会计以外的经济和法律方面来理解。换言之,是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方面的要求决定了会计一定要采用这个公式,以符合经济和法律上的需要。经济和法律上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会计公式的内容。在市场经济中,公民自然人和法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都是财产所有权(产权)主体。从投资经营角度看,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产权主体,都拥有一定的商品财产。从其来源(资本)来看,一部分是自有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的资本。于是,该主体的商品财产价值和资本价值之间存在着等量关系。
关键词
产权关系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产权主体
资本
投资人
业主
债权人
公司法人所有权
净资产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确立会计平衡公式的另一种思路——兼论劳动者权益会计
被引量:
2
3
作者
阎达五
支晓强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对外经贸财会》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文摘
一、引言财务会计中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就是会计平衡公式,一般认为会计平衡公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资产=权益。对此公式,会计理论上的解释为,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占有一定的资财,对应于每项资财都有相应的权利,即对该资财的要求权,二者是对等的,故此,资产=权益。而企业的资财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债权人处,一个是所有者处,故此权益又可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上述的公式是静态的,动态的企业会有收入、费用,进而产生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
关键词
财务
会计
会计平衡公式
劳者权益
会计
分类号
F234.4 [经济管理—会计学]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4
作者
和长青
周纯朴
机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张家口教育学院
出处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S期296-297,共2页
文摘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作为会计学理论基础之一的传统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股东)权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知识经济
传统
经济时代
学理论
股东
业主
负债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下)
5
作者
陈颖源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财会月刊》
1996年第5期3-6,共4页
文摘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会计平衡公式1.产权关系特点.在以政府为唯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或指传统国有企业)是一种由政府独家投资所有的独资企业.它象其他政府预算单位一样,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是全部国有企业的唯一“大老板”.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也就是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企业资产减掉负债以后的净资产,就是政府投入的国有资本,即政府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盈亏也就是政府的盈亏,利润要上交,亏损也由政府承担,并由政府负担无限偿债责任.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关系
产权主体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预算单位
现代企业法人
法人财产权
非企业法人
财产所有权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个会计平衡公式的内涵与分析
6
作者
范纪珍
机构
山西大学经济系
出处
《财政研究资料》
1994年第6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制度
内涵
分析
理论基础
企业
分类号
F275.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会计平衡公式的一般形式
被引量:
2
7
作者
韩淼
机构
浙江温州市农机管理处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7年第8期3-5,共3页
文摘
一、会计平衡理论的客观依据及原来会计平衡公式的三个问题 我国原来的会计平衡公式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据史料记载,早在本世纪初,在苏联便首次形成了这种“平衡理论”,有位名伦斯基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资金来源”这个概念,解释为“所有者资金和贷方负债”;接着,有位名巴赫萨赖采夫的学者提出了“巴赫萨赖采夫四公式”,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以后就一直流传下来。可见,我们原来所说的“两个方面,四种类型”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理论
形式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概念新探——兼论会计平衡公式
被引量:
1
8
作者
阮祥明
机构
湖北黄石市供销社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9期11-12,共2页
文摘
一 什么是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在此之前,《准则(草案)》曾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主观效用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提供经济效益也不能否认它们的资源价值(注1)。还有的学者直接解释为: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概念
财产权利
所有者权益
资金占用
货币计量
属概念
法律概念
劳动价值论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会计平衡公式和会计报表体系的新特点
9
作者
黄冬
出处
《审计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企业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报表体系
分类号
F275.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
10
作者
胡林山
机构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
出处
《内蒙古财会》
1997年第10期38-38,共1页
文摘
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主体内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其表现形式为具有数学内涵的会计方程式,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个会计要素本身均以“资产一权益”这一对立统一的基础关系,严格按照“有借必有贷”的复式记帐规则进入核算过程,从而该式又是始终保持平衡的恒等式。因此,对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本质上就已赋予丁数学与会计学两重意义。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会计
要素
复式记帐法
会计
核算
分类号
F231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1
作者
石俊卿
机构
湖北省咸宁地区财政局
出处
《财税与会计》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文摘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借帐”、“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 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借此东风,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吻合。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许多专家学者们都作了论证,不赘述。本文仅就预算会计帐务乎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一 从建国初期到1965年。
关键词
预算
会计
会计平衡公式
借贷记帐法
资金收付
记帐方法
会计
要素
会计
科目
资产
资金运用
抵支收入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2
作者
石俊卿
机构
咸宁地区财政局
出处
《财政与发展》
1994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把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记帐方法的“借贷”、“增减”、“收付”三足鼎立,统一改为借贷记帐法,这是一项重要改革.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也应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以统一步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吻合.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许多专家学者们都作了论证,不赘述.本文仅就预算会计帐务平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预算
会计
资金收付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
国际
会计
惯例
资金结存
企业
会计
资金运动过程
资金运用
包干结余
分类号
F810.6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计平衡公式改革的探讨
13
作者
胡雪芳
机构
恩施州药品检验所
出处
《大众科技》
2005年第9期195-196,共2页
文摘
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缺陷在于不利于对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文章从几个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会计平衡公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
合作产权
改革
公式
平衡
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
工业经济
分类号
F275.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14
作者
石俊卿
机构
湖北省咸宁地区财政局
出处
《财会研究》
1994年第2期19-20,共2页
文摘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石俊卿从建国初期至1965年,我国预算会计的记帐方法,基本上是沿用了借贷记帐法。这种记帐方法来自西方,其会计平衡关系基本公式是:“资产=负债+资本”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用什么“资本”,所以简化为:资产=负债应用这种会计平衡公式于预算...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预算
会计
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
资金收付记帐法
资金结存
资金运用
会计
要素
包干结余
财政信用
分类号
F810.6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
15
作者
赵维和
机构
山西省总工会财务部
出处
《中国工会财会》
1998年第5期9-9,共1页
文摘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赵维和在《工会预算会计制度》(修订稿)中,把会计期间的会计平衡公式列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笔者认为,把“支出”这个会计要素列在等式右边值得研究,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数学等式中的简单移项,而是包含着会计等式中特有的、极...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要素
借贷记帐法
帐户结构
资产负债
记帐规则
净资产
记帐方法
列示
预算
会计
制度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会计平衡理论的重新认识
16
作者
李玉平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出处
《山东经济》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摘
会计平衡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对象客观存在着的数量相等关系的理性认识,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即会计平衡公式。对此理论人们仍未形成共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不同的概念等同混用;二是会计平衡理论究竟如何表达;三是...
关键词
会计
平衡
理论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等式
会计
恒等式
会计
方程式
会计
要素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莉
机构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出处
《商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3Z期51-52,共2页
文摘
1998确立的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模式,改变了记账方法,确立了新的会计要素,采用了新的会计平衡公式,改革了核算基础,简化和统一了会计报表,取消了预算内外资金割裂核算和使用办法,这对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行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大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有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财务状况,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制度
制度改革
会计
核算模式
教育事业发展
会计平衡公式
记账方法
会计
要素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会计基本等式的改革
18
作者
张忠诚
机构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
出处
《会计之友》
1991年第3期11-12,共2页
文摘
一、当前会计基本等式的特点建国以来,在我国会计工作及现行的多数会计教材中,对会计基本等式的阐述是以计划经济为理论指导的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我国所有国营企业的资产完全归全民所有,所以现行的资金平衡公式只需反映企业资金的物质构成(资金运用只反映实物形态的资产)及其取得渠道。没有必要通过资金平衡公式来反映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 2、这个基本等式反映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关系。由于国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实为国家所有。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企业资金
资金运用
实物形态
传统经济体制
财产物资
所有者权益
经营过程
资金
平衡
企业破产法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经济与高等学校会计
19
作者
孙顺源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出处
《财务与金融》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等学校
无形资产
会计
人员
社会责任
会计
创造性学习
会计
核算
知识资源
经济资源
会计平衡公式
分类号
G647.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下)
20
作者
徐兴恩
机构
河南财经学院
出处
《中州审计》
2001年第9期5-6,共2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会计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成本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假设
会计
核算
会计
报告
分类号
F231 [经济管理—会计学]
F06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李心合
《财会通讯(上)》
199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上)
陈颖源
《财会月刊》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确立会计平衡公式的另一种思路——兼论劳动者权益会计
阎达五
支晓强
《对外经贸财会》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和长青
周纯朴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下)
陈颖源
《财会月刊》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两个会计平衡公式的内涵与分析
范纪珍
《财政研究资料》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会计平衡公式的一般形式
韩淼
《财会通讯(上)》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资产概念新探——兼论会计平衡公式
阮祥明
《财会通讯(上)》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我国会计平衡公式和会计报表体系的新特点
黄冬
《审计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
胡林山
《内蒙古财会》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石俊卿
《财税与会计》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石俊卿
《财政与发展》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会计平衡公式改革的探讨
胡雪芳
《大众科技》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探讨
石俊卿
《财会研究》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会计平衡公式如何列示更妥
赵维和
《中国工会财会》
1998
0
原文传递
16
对会计平衡理论的重新认识
李玉平
《山东经济》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李莉
《商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浅议会计基本等式的改革
张忠诚
《会计之友》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知识经济与高等学校会计
孙顺源
《财务与金融》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下)
徐兴恩
《中州审计》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