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氏锥虫感染的昆明小鼠血常规变化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甘露 诺明达来 +3 位作者 郑会珍 金敏 李永畅 巴音查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计数(PLT)值逐渐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数(LY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R-SD)、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值在死亡时明显升高,健康小鼠血常规正常。对比试验和对照小鼠各器官大小,感染小鼠脾脏、肝脏,心脏均明显变大,肺脏及肾脏变化较小。PCR鉴定在799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小鼠脾脏淤血,髓质间可见大量红细胞,出现较多形态改变的淋巴滤泡;肝脏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淤血,肝细胞肿胀,肝窦间隙变窄;肺脏肺泡肿胀较明显,肺泡壁增宽,支气管出现纤维化,间质可见炎症细胞;心脏中心肌纤维稍肿胀,颗粒变性,颜色加深,并伴有较多的伊氏锥虫虫体;肾小囊间隙变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对照组小鼠均未出现病理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昆明小鼠 病理切片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匹血源性和虻源性伊氏锥虫PCR检测
2
作者 金敏 甘露 +5 位作者 杨敏 普浩 马爱军 石文玉 刘诗语 巴音查汗·盖力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为了解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伊氏锥虫感染情况,保障当地马伊氏锥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采集了不同区域马体表吸血虻(n=157)、疑似血液样本(n=238)进行PCR检测,并将结果分析及防疫建议提供给马场。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 为了解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伊氏锥虫感染情况,保障当地马伊氏锥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采集了不同区域马体表吸血虻(n=157)、疑似血液样本(n=238)进行PCR检测,并将结果分析及防疫建议提供给马场。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I)和携带病原ISG 65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样区域放牧马体表吸血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马血源性伊氏锥虫PCR阳性率分别为29.6%(16/54)、12.8%(17/133)、19.6%(10/51);马虻鉴定为突额瘤虻,其虻源性伊氏锥虫PCR携带率为35%。研究结果表明马锥虫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对该病进行病原监测和综合防控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试验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俊华 欧永春 董文其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7年第9期7-9,共3页
用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于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 用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于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10只豚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10/10,9/10,8/10;3次空白对照豚鼠均于注锥虫后17~23d死亡。免疫马9匹,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3匹马攻虫,均获3/3保护;继续观察至11个月,免疫后攻虫马均正常,镜检阴性,动物试验阴性;3次空白对照马均在注锥虫后45~50d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疫苗 免疫 家畜 伊氏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LISA检测耕牛感染伊氏锥虫不同虫株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韧坚 沈杰 +1 位作者 邱巧平 王爱华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1期15-15,共1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及简便易行等优点。由于伊氏锥虫虫体抗原的变异,在应用ELISA诊断耕牛锥虫病时,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造成诊断结果的误差。为给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应用EL...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及简便易行等优点。由于伊氏锥虫虫体抗原的变异,在应用ELISA诊断耕牛锥虫病时,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造成诊断结果的误差。为给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应用ELISA检测方法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和云南株抗原及其感染牛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抗原制备分别从安徽、云南地区自然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体内分离得到各伊氏锥虫株,经小鼠繁殖后,放血经DEAE[O—(二乙胺基乙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ELISA检测 锥虫 耕牛伊氏锥虫 抗原制备 云南地区 特异性 虫体 消光值 乙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布氏锥虫、刚果锥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勇志 周金林 +3 位作者 沈杰 龚海燕 向飞宇 黄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马媾疫锥虫 布氏锥虫 刚果锥虫 18S RDN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扩增检测伊氏锥虫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云飞 周勇志 +2 位作者 钟淑梅 宋斌 沈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本文建立了伊氏锥虫DNA的PCR扩增技术,并用于伊氏锥虫的检测。经PCR扩增后的DNA片断分子量约为237bp,可以检测到0.1pg总DNA或1条虫体,可以诊断小鼠的早期感染(第一天)和重复感染,还可以用来考核抗锥虫... 本文建立了伊氏锥虫DNA的PCR扩增技术,并用于伊氏锥虫的检测。经PCR扩增后的DNA片断分子量约为237bp,可以检测到0.1pg总DNA或1条虫体,可以诊断小鼠的早期感染(第一天)和重复感染,还可以用来考核抗锥虫药物疗效;该项技术对锥虫具有特异性,且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PCR 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祥生 孙恩贵 +4 位作者 刘小芳 杨发青 谢超 董文其 顾为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体外培养 巨核母细胞 HGP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抗原变异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金林 沈杰 +2 位作者 周勇志 石滨海 王云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ShTat1.1~1.9。同种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所获得的5个变异体,经鉴定均在兔体出现过,但变异顺序不同,显示克隆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均发生抗原变异。在感染早期,同种不同个体宿主体内,抗原变异体出现顺序一致,而不同种宿主体内变异体出现顺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克隆 抗原变异 变异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单一或混合抗原免疫小鼠保护性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云飞 周勇志 +2 位作者 钟淑梅 周金林 沈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7-559,共3页
采用广东克隆(广东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1(安徽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2、新疆克隆(新疆骆驼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作单一抗原或混合抗原免疫小鼠试验。用安徽克隆1和新疆克隆单一抗原免疫小鼠,再用相应同株... 采用广东克隆(广东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1(安徽水牛伊氏锥虫单虫克隆)、安徽克隆2、新疆克隆(新疆骆驼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作单一抗原或混合抗原免疫小鼠试验。用安徽克隆1和新疆克隆单一抗原免疫小鼠,再用相应同株克隆攻击,其保护率在80%以上,而用异株克隆攻击(安徽克隆1、新疆克隆或广东克隆),保护率低于17%,表明安徽、新疆和广东伊氏锥虫各株间免疫原性存在差异。用新疆克隆抗原和安徽克隆2抗原混合免疫,再用新疆克隆和安徽克隆2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用新疆克隆抗原和广东克隆抗原混合免疫,再用新疆克隆和广东克隆攻击,保护率亦在80%以上,且在免疫后1~2个月仍有效。对新疆克隆抗原和广东克隆抗原混合免疫小鼠脾细胞作体外增殖试验,用不同抗原按500mg/L和125mg/L高低2种剂量刺激,均产生明显增殖,表明各锥虫抗原存在免疫交叉,但在高剂量组,用同株克隆的刺激增殖效果(SI)高于异株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保护性抗原 免疫 小鼠 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抗原变异型及其优势代表变异体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木荣 王祥生 +3 位作者 陈汉忠 曾小飞 李晓栩 张居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以连续克隆分离的方法,从1株水牛伊氏锥虫中分离到40个克隆群体,从中分离鉴定出18个抗原变异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发现其中2个抗原变异型(即HbTat1.18和HbTat1.15)分别能与约80%和60%克隆群体的血清发生较强的阳性反应,初步确定... 以连续克隆分离的方法,从1株水牛伊氏锥虫中分离到40个克隆群体,从中分离鉴定出18个抗原变异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发现其中2个抗原变异型(即HbTat1.18和HbTat1.15)分别能与约80%和60%克隆群体的血清发生较强的阳性反应,初步确定这2个抗原变异型为该虫株的优势代表变异体。这为伊氏锥虫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以及遗传进化等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抗原 变异型 优势代表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PCR法检测血液中伊氏锥虫感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绍红 陈睿 +2 位作者 楼涤 张乐 张雪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04-207,共4页
为建立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kDNA)的PCR扩增技术,血液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的感染,本文以伊氏锥虫kDNA片段为靶扩增DNA设计引物,确定最适PCR反应条件,建立kDNA片段的PCR扩增技术,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Ampdirect)从感染小... 为建立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kDNA)的PCR扩增技术,血液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的感染,本文以伊氏锥虫kDNA片段为靶扩增DNA设计引物,确定最适PCR反应条件,建立kDNA片段的PCR扩增技术,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Ampdirect)从感染小鼠的滤纸血标本直接PCR检测伊氏锥虫。结果发现,PCR扩增伊氏锥虫kDNA片段分子量为364bp,能检测的最小DNA量是0·06pg,与布氏锥虫、活动锥虫没有交叉反应。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不需进行样本的DNA抽提,直接PCR能检测感染小鼠的早期滤纸血样本,敏感性高于镜检法。本实验建立的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快捷,可进一步应用于伊氏锥虫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现场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直接PCR 动基体DNA(kDNA)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伊氏锥虫变异抗原型的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国清 汪志楷 沈永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6-90,共5页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AS018~060)进行免疫溶解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①018和025能被AS018和AS025所溶解或中和;②032,039,046,053能被AS032,AS039,AS046,AS053所溶解或中和;③060只能被AS060所溶解或中和。根据上述结果,将7个克隆群体鉴定为3种变异抗原型(VAT),按国际VAT命名法,分别命名为YuTat1·1,YuTat1·2和YuTat1·3。又以针对3个VAT的抗血清AS025,AS039和AS060与超低温保存的、培养不同天数的克隆前群体进行免疫溶解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伊氏锥虫由混合的VAT所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不同VAT的比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变异抗原型 体外培养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伊氏锥虫病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盟 曹池 +4 位作者 陈汉忠 刘明如 王华俊 奉彬 陈国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8-993,共6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适应现场应用的水牛伊氏锥虫病诊断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OB6单克隆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TB7单克隆抗体和兔抗小鼠IgG,作为检...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适应现场应用的水牛伊氏锥虫病诊断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OB6单克隆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TB7单克隆抗体和兔抗小鼠IgG,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然后优化条件,研制成检测伊氏锥虫病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通过交叉试验表明该试纸条与衣原体、弓形虫、旋毛虫、巴贝斯焦虫和大片吸虫无交叉反应。该试纸条最低可以检出1∶3 200倍稀释的伊氏锥虫VSG抗原(浓度为3.11mg.mL-1)。应用该试纸条对230份水牛血清样本进行初步检测,同时用ELISA做平行试验,阳性符合率为88.2%。结果证明该试纸条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检测方法,为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现场检测诊断和预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云飞 沈杰 郑韧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3-468,共6页
本文采用生化技术对八个中国伊氏锥虫株及一个布氏锥虫株的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同工酶电泳结果,可将伊氏锥虫和与其形态上不能区分的布氏锥虫区别开来,亦可将伊氏锥虫分为两个酶株群(Z1、Z2)。根据SDS-聚丙烯酰... 本文采用生化技术对八个中国伊氏锥虫株及一个布氏锥虫株的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同工酶电泳结果,可将伊氏锥虫和与其形态上不能区分的布氏锥虫区别开来,亦可将伊氏锥虫分为两个酶株群(Z1、Z2)。根据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的结果,可将酶株群Z1分成五个不同多肽群(株)。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伊氏锥虫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伊氏锥虫 蛋白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牛白细胞介素-2增强小鼠对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祥瑞 谢晋 +5 位作者 孙梅 刘杰 潘红杰 沈永林 汪志楷 金红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5-247,共3页
使用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研究了同时注射重组牛白细胞介素-2(rBIL-2)对NK细胞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鼠随机分为4组:Ag组,rBIL-2组,Ag+rBIL-2组和PBS对照组。以LDH释放... 使用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研究了同时注射重组牛白细胞介素-2(rBIL-2)对NK细胞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鼠随机分为4组:Ag组,rBIL-2组,Ag+rBIL-2组和PBS对照组。以LDH释放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脾NK细胞杀伤活性及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24d,Ag组NK细胞杀伤活性为31.6%,rBIL-2组为99.66%,Ag+rBIL-2组为98.98%,对照组为19.73%;抗体效价Ag组为24,Ag+rBIL-2组为26。说明rBIL-2可显著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及促进抗体生成,提高宿主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IL-2 NK细胞 抗体 小鼠 伊氏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抗锥虫药对5个伊氏锥虫地理株的杀虫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杰 邱巧平 +1 位作者 王爱华 郑韧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前,在我国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据试验或应用报道效果较好的有4种:纳嘎诺尔、锥嘧啶(Trypamidium)、安锥赛、贝尼尔,前两种系进口药物,后两种系国产药物,我国技术人员应用后效果评价不一,经我们初步观察,我国伊氏锥虫不同地... 目前,在我国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据试验或应用报道效果较好的有4种:纳嘎诺尔、锥嘧啶(Trypamidium)、安锥赛、贝尼尔,前两种系进口药物,后两种系国产药物,我国技术人员应用后效果评价不一,经我们初步观察,我国伊氏锥虫不同地理株对药的抗性大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地理株 杀虫效果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祥生 刘小芳 +4 位作者 刘俊华 赵文忠 刘全 董文其 曲利芝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再配合紫外线照射,以及以每毫升含8-AG6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均获得了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试验表明,培养虫体经过2~3个死亡期后逐步进入适应期,虫数升高到(1.5~2.5)×106/mL,饲养细胞通常于2~5d变黑、崩解,应适时更换。培养驯化的13株克隆虫株,经6-巯基鸟嘌呤(6-TG)抗性测定,10株存活。克隆株在3倍量氨基喋呤的HAT选择性培养液中死亡。生物学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在无HT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对小鼠致病力有下隆的趋势,虫血症和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倍多。抗体凝集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未发生抗原变异现象。超微结构显示,HGPRT缺陷株的动基体、核和核仁比对照组明显增大,核膜电子密度区也明显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HGPRT缺陷株 驯化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动基体DNA微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韧坚 王云飞 +2 位作者 沈杰 王爱华 周勇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8-95,共8页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分子杂交技术对8株中国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DNA)微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仅限制酶 AluI,HinfI及 MboI...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分子杂交技术对8株中国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DNA)微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仅限制酶 AluI,HinfI及 MboI的酶解结果显示少数虫株的 kDNA微环存在异源序列。这种异源性可以作为伊氏锥虫种内分类的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动基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TR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淑梅 郑韧坚 +2 位作者 沈杰 周勇志 王云飞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7年第2期9-11,共3页
国外研究者已报道在布氏锥虫、枯氏锥虫、刚果锥虫中发现了存在TR酶,此酶是锥虫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伊氏锥虫TR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伊氏锥虫中是否存在TR酶。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了伊氏锥虫中有TR酶活性,但无GR酶... 国外研究者已报道在布氏锥虫、枯氏锥虫、刚果锥虫中发现了存在TR酶,此酶是锥虫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伊氏锥虫TR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伊氏锥虫中是否存在TR酶。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了伊氏锥虫中有TR酶活性,但无GR酶活性;测出了TR酶的Km值和Vm值;发现了治疗锥虫药物安锥赛和盐酸锥双净对TR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28%和31%;比较了七林中国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每毫克蛋白中TR酶活力,其中安徽株活力最强。所以中国伊氏锥虫中存在着TR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TR酶 家畜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HGPRT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全 王祥生 +2 位作者 王德昭 吕茂民 余兴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参照布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引物间距为 63 0 bp,包含完整的 HGPRT基因。以伊氏锥虫湖北水牛株总 RNA为模板进行 RT-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获得 1条长约 63 0 b... 参照布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引物间距为 63 0 bp,包含完整的 HGPRT基因。以伊氏锥虫湖北水牛株总 RNA为模板进行 RT-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获得 1条长约 63 0 bp的特异性条带 ,符合设计要求。扩增片段克隆于 p GEM-T Easy载体 ,经筛选鉴定 ,证明已获得了 HGPRT基因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 HGPRT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二级结构和疏水性分析表明 ,HGPRT基因产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HGPRT RT-PCR 抗原性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