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雄浪 姚雨霜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40,共21页
本文将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统一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发展了企业异质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满足产业集聚的强条件时,企业分布异质性的增强强化了产业集聚的“黑洞条件”,反之,则会强化产业的分散力;区... 本文将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统一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发展了企业异质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满足产业集聚的强条件时,企业分布异质性的增强强化了产业集聚的“黑洞条件”,反之,则会强化产业的分散力;区域间异质性增大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越来越困难。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相同,则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这时对称结构稳定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最宽。反之,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不同,这时内部一般非对称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稳定均衡结构,但这时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有所变窄;在区域异质性的条件下,内部非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当地区同质时,该内部非对称结构就会演变为对称稳定均衡结构,并且,存在多重稳定均衡结构的现象。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集聚是可能的,也是渐进的,这一过程会变得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地区异质 多要素流动 新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背景下“营改增”对技术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PSM实证检验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建民 唐红李 吴金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142,共9页
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相关数据,检验“营改增”试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影响效应,进而从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两个视角将企业进行分类,研究企业异质背景下“营改增”试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效应... 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相关数据,检验“营改增”试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影响效应,进而从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两个视角将企业进行分类,研究企业异质背景下“营改增”试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效应。建议借"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改革契机,进一步落实全面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对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性化减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异质 P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异质的市场法估值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晓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19,共6页
基于企业异质性建立市场法估值模型,对传统的市场法评估步骤以及单一价值乘数效应模式进行改进,包括利用模糊物元原理创建特征值的指标体系,提出可比公司选取与估值的新思路,完善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差异的调整。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丰... 基于企业异质性建立市场法估值模型,对传统的市场法评估步骤以及单一价值乘数效应模式进行改进,包括利用模糊物元原理创建特征值的指标体系,提出可比公司选取与估值的新思路,完善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差异的调整。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丰富了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模糊物元 价值评估 市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空间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何雄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36,共19页
将企业异质模型与新经济地理学核心—边缘垂直联系模型相结合,从理论分析与数字模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地市场效应不仅跟贸易自由度有关,也跟本地产业份额有关,市场进入滩头成本的存在降低了本地市场效应,并由此逆转了本地市场... 将企业异质模型与新经济地理学核心—边缘垂直联系模型相结合,从理论分析与数字模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地市场效应不仅跟贸易自由度有关,也跟本地产业份额有关,市场进入滩头成本的存在降低了本地市场效应,并由此逆转了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自由度的正向变动关系;市场进入滩头成本的存在,扩大了对称结构的稳定范围,提高了产业集聚的难度;产业的集聚力与扩散力的联合作用决定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的变化轨迹,随着工业产品支出份额、贸易成本、工业品替代弹性与市场进入滩头成本的降低,经济系统逐渐从对称结构向中心—外围结构演化,并且由于预期因素的冲击,产业在边缘区的突发性集聚并非没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人力本流动 产业空间演化 垂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企业异质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卢垚 战明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7,共19页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效果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数字金融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扭曲效应;(3)数字金融的作用存在扩张与紧缩政策下的非对称性,并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优化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异质 货币政策利率渠道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学 张烁 钟晓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11-116,共6页
基于异质企业模型,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14个行业的企业数据,从两方面检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状态(出口与否)之间关系的检验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 基于异质企业模型,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14个行业的企业数据,从两方面检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状态(出口与否)之间关系的检验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基本符合异质企业模型的预测,即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出口,且生产率越高出口规模越大,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仅仅或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但这一关系在内外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此外,虽然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因素亦对企业出口规模有显著作用,但总体上看生产率仍然是我们所考虑的变量中最为稳定、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选择策略与偏向——基于企业异质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薇 李起铨 熊科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文章以财政分权与任期考核为背景,采用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建立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决策模型与研究假设,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对于从事出口的企业、国... 文章以财政分权与任期考核为背景,采用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建立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决策模型与研究假设,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对于从事出口的企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补贴倾向。回归结果也表明地方政府会选择对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进行补贴,而企业规模与企业盈利能力则与补贴选择与补贴程度呈现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补贴 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 企业异质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区域非效率经济差距研究
8
作者 李颖 杨慧敏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2期69-73,共5页
在转轨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资源低效配置的现象,资源低效率配置源于具有区域特征的微观企业管理行为扭曲了市场配置的效率机制。企业异质性为动力的自我选择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果会受到市场扭曲程度的制约,区域之间非效率经济... 在转轨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资源低效配置的现象,资源低效率配置源于具有区域特征的微观企业管理行为扭曲了市场配置的效率机制。企业异质性为动力的自我选择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果会受到市场扭曲程度的制约,区域之间非效率经济差距的存在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相对扭曲程度。消除区域之间非效率差距的实现途径是:通过制度和政策调整来消除企业特征收益,为异质性企业空间区位的自我选择提供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在既定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下,异质性企业空间区位的自我选择是根据区位效率优化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进而从企业层面实现消除区域之间非效率差距的宏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有制异质 市场相对扭曲 区域非效率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出口工资溢价研究述评
9
作者 丁宁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自从梅里兹对异质企业理论开创性的研究以来,大量理论和实证文献探讨了出口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区别。其中一个非常稳健的结论即是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支付更高工资,即存在"出口工资溢价"。在系统回顾有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 自从梅里兹对异质企业理论开创性的研究以来,大量理论和实证文献探讨了出口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区别。其中一个非常稳健的结论即是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支付更高工资,即存在"出口工资溢价"。在系统回顾有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贸易的福利效应,促进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工资政策与出口导向政策,并在开放环境下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利用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工资溢价 异质企业 摩擦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经济双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分析——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坤福 王家荣 李善同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9,176,共21页
充分发挥异质型企业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扩展至中国地区层面,并引入企业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异质型企业在省际、国际... 充分发挥异质型企业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扩展至中国地区层面,并引入企业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异质型企业在省际、国际和双重价值链生产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省际贸易日益增强、国际贸易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在高研发强度制造业、内资企业在中研发强度制造业、港澳台资企业在高研发强度和中低研发强度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显著,反映了异质型企业在推动中国产业链发展中各尽其能,优势互补的分工特征;不管是全国还是地区层面,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在高研发制造业生产活动中比较优势突出,在产业链分工合作中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本文进一步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重点分析贸易规模和产业链分工水平变化对异质型企业比较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各类企业比较优势的提升主要是贸易规模扩大所致,产业链分工水平明显滞后,这一现象在高研发强度制造业中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比较优势 异质企业
原文传递
企业异质与可比公司赋权——基于并购的非上市公司估值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胡晓明 赵东阳 +1 位作者 孔玉生 赵弘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9,96,共7页
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是异质而不是同质的。并购中的非上市公司处于证券市场之外,信息数量、质量、渠道等的获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价值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联系及演化都具有复杂性。本文基于企业异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原则,构... 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是异质而不是同质的。并购中的非上市公司处于证券市场之外,信息数量、质量、渠道等的获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价值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联系及演化都具有复杂性。本文基于企业异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原则,构建特征指标模糊集合,选择可比公司,以利于目标公司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模糊物元 特征指标体系 可比公司赋权
原文传递
企业异质、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差异——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释与拓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9,共8页
随着新贸易理论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自然发展成为新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解释同质劳动者和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如何影响空间异质的形成与发展,而新新经济地理学则探讨微观异质劳动者、企业异质如何影响总体经济的形... 随着新贸易理论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自然发展成为新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解释同质劳动者和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如何影响空间异质的形成与发展,而新新经济地理学则探讨微观异质劳动者、企业异质如何影响总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重新解释了现实中产业集聚、要素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的关系。地区间消费者偏好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发达地区意味着消费者偏好更加多样化,从而导致企业与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彼此对外市场开放度存在相互依赖。落后地区向外开放市场的意愿程度更弱,但是随着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开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导致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市场开放度也逐渐增加,从而最终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剧,将相对降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由于落后地区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有可能促使劳动者回流,从而棒—棒均衡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产业集聚 区域发展差异
原文传递
企业异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晓莉 王振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区域、三个部门和一种要素的空间模型。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进行了理论的解释。结果显示,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 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区域、三个部门和一种要素的空间模型。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进行了理论的解释。结果显示,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扩散连锁效应,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产业集聚 空间结构 集疏运体系 新新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企业异质、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雄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文章发展了企业异质的创造模型,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不仅取决于地区间的贸易自由度的大小,也取决于该地区产业份额的多少;市场规模大的地区,意味着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实际收入较高,企业的生... 文章发展了企业异质的创造模型,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不仅取决于地区间的贸易自由度的大小,也取决于该地区产业份额的多少;市场规模大的地区,意味着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实际收入较高,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较大;企业异质降低了产业集聚的贸易自由度门槛,发达地区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冲动;经济系统中不仅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的黑洞条件,也存在对称结构的黑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资本创造 产业空间分异 产业集聚 贸易自由度
原文传递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 被引量:70
15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9,共12页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 所有制形式 要素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企业、金融约束与出口——基于中国企业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静波 黄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在梅里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金融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特别是考虑了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以支付出口固定成本的情况;然后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表明:金融约束会提... 在梅里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金融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特别是考虑了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以支付出口固定成本的情况;然后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表明:金融约束会提高企业出口的"临界"生产率,因此会对一部分企业的出口产生阻碍效应,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企业利息支出增加将促进企业的出口,而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那么也将促使企业出口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 金融约束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 被引量:132
17
作者 易靖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本文探讨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和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参与的关系。在企业最大化其出口未来回报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企业最优出口参与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其出口回报函数建立了企业出口参与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浙江省2001—2003年... 本文探讨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和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参与的关系。在企业最大化其出口未来回报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企业最优出口参与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其出口回报函数建立了企业出口参与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浙江省2001—2003年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二项分Probit模型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成本显著存在,因而生产率高、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出口。同时,产业特定的技术溢出和特定的区位优势都能够提高企业的出口意愿。本研究从实证的视角验证了Melitz(2003)和Bernard et al(2003)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 企业出口 技术溢出 市场进入成本
原文传递
汇率冲击、异质企业与跨国公司生产决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文莉 伍晓光 姜丽花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本文借鉴Antràs和Helpman模型,构建一个南—北两阶段框架,讨论汇率冲击对跨国公司生产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随着汇率冲击方向的不同,跨国企业调整其生产决策具有一定规律;从汇率冲击国看,汇率波动(考虑方向和幅度)对跨国企业... 本文借鉴Antràs和Helpman模型,构建一个南—北两阶段框架,讨论汇率冲击对跨国公司生产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随着汇率冲击方向的不同,跨国企业调整其生产决策具有一定规律;从汇率冲击国看,汇率波动(考虑方向和幅度)对跨国企业生产决策可能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冲击 异质企业 投资区位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货款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企业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洋 罗洋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 高技术企业 生产率 加工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