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创生逻辑与路径探析
1
作者 刘佳臻 弓越 王晓光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8,共10页
智慧数据是破解当前文化遗产领域庞大的数据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困境的重要手段。文章探索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如何在资源建设中逐步凝练,并在智慧服务应用中实现,从而激活文化遗产价值,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选取国内外文化... 智慧数据是破解当前文化遗产领域庞大的数据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困境的重要手段。文章探索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如何在资源建设中逐步凝练,并在智慧服务应用中实现,从而激活文化遗产价值,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选取国内外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应用相关项目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遗产价值创生的逻辑与路径。首先,明确参与主体、数据资源、数据标准、支撑技术四个价值创生核心要素;其次,分析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从数字化、数据化、智慧化到场景化的建设流程中,其价值激活、价值聚合、价值挖掘与价值释放的价值创生环节;最后,从资源建设、服务应用、价值表达三个方面对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创生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促进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数据 价值创生 文化遗产 智慧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经验与习作资源的价值创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柳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58-61,共4页
教师经验与习作资源的价值创生,是指教师根据自我经验,对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开发与使用,使得课程资源在拥有自身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价值。教师经验决定了习作资源的甄别、糅合和转化。习作资源的价值创... 教师经验与习作资源的价值创生,是指教师根据自我经验,对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开发与使用,使得课程资源在拥有自身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价值。教师经验决定了习作资源的甄别、糅合和转化。习作资源的价值创生遵循以下标准:习作资源是直接撞击心灵的,是美的,一定不是只为使用而使用的,是一扇窗口,是文化的传递。习作资源可分为导入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和展示性资源。教师经验生成以促进习作资源价值创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人生与习作意义的认识定位准确、阅读经验的积累、读写活动的设计与执行以及生活视野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师经验 习作资源 价值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博类节目的类型拓展、表达创新与价值创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婧 彭雨萌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文博类节目以考古发现、文物文献、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为核心内容,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呈现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近年来,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创新下,文博类节目的类型更加多元,内容呈现方式也日益拓展,无论是... 文博类节目以考古发现、文物文献、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为核心内容,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呈现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近年来,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创新下,文博类节目的类型更加多元,内容呈现方式也日益拓展,无论是对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运用,还是以数字技术推动文物呈现的全方位焕新,抑或是通过年轻态表达提升受众黏性,都让文博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表达中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节目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展至更深远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类节目 类型拓展 表达 价值创生
原文传递
高师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内涵及研究型课程探析
4
作者 王超 《大学教育》 2012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了解高师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后,可看出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的本质。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应该坚持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的生成性、开放性、过程性探究、过程的完整性以及全员参与性。此外,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的创生价值取向可以... 在了解高师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后,可看出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的本质。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应该坚持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的生成性、开放性、过程性探究、过程的完整性以及全员参与性。此外,高师生物学研究型课程的创生价值取向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内涵 研究型课程本质 价值取向 高师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ing Creative Writing in a Postmodem Era
5
作者 Yves Renaud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1期1090-1097,共8页
How to teach creative writing at school? If the procedures inherited from writing workshops have undoubtedly proved efficient as regards text produc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Switzerland, as elsewhere in Europe a... How to teach creative writing at school? If the procedures inherited from writing workshops have undoubtedly proved efficient as regards text produc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Switzerland, as elsewhere in Europe and in the Anglo-Saxon world, the present use of evaluation grids with their numerous items prevents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from adopting the stance of an author. Why? Simply because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literary" texts are always surprising: They are "different", and could not possibly result from writing guidelines devised only to facilitate a mechanical evaluation itself conceived for the sake of some illusory objectivity... Now, in our postmodern age with its rejection of models, wha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reative writing? In our approach, we suggest restoring confidence in the teacher, an expert reader if any, who, acting as a publisher, dramaturge, or mere aesthete, knows how to take his pupils' texts seriously, acknowledge their aesthetic value, and look at apparent clumsiness as a possible promise of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of creative writing lies both in this specific reception of budding works and in the teacher's performative utterances that, then and there, make the pupil a wr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ve writing assessing artistic work DIDACTICS teaching French highscho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