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小说评点
戏
谑
叙事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以文为戏”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2-61,共10页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史
散文批评
以文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宋人对韩愈“以文为戏”的接受
被引量:
4
3
作者
查金萍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宋人诗文中“戏作”之多,实属空前,恐亦绝后。这不仅与宋代的社会环境以及文人心态有关,而且与宋人对韩愈的“以文为戏”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韩愈的这种创作理论与实践深深地影响了宋人,并且,通过宋人的接受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戏
宋人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纪德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199,共8页
"以文为戏"是不少明清小说家的共同旨趣。他们或者添油加醋,戏说历史;或者谈鬼说怪,谐谑逗趣;或戏谑反讽,娱情醒世。由于作者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淡化了小说的实用目的,撇开了利益得失的考量,或自娱,或娱众,因而"以文为戏&q...
"以文为戏"是不少明清小说家的共同旨趣。他们或者添油加醋,戏说历史;或者谈鬼说怪,谐谑逗趣;或戏谑反讽,娱情醒世。由于作者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淡化了小说的实用目的,撇开了利益得失的考量,或自娱,或娱众,因而"以文为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以文为戏"既受明清文人的生存状况、文化心态、小说观念、受众需求以及时代审美趣尚的影响,同时也受不同类型小说文体的制约。"以文为戏"需要注意游戏的分寸感、真实感,并与发愤著书、寓教于乐相结合,这样才能赋予"以文为戏"以一定的思想意义与情感内涵,有效地提高小说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创作动机
以文为戏
自娱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为戏,浇我垒块——论廖燕《柴州别集》的创作方法及思想
被引量:
1
5
作者
包海英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廖燕本为清代初期的才子,其名却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其《柴州别集》杂剧四种,率先采用了自传体的形式抒发沦落之情。通过对廖燕作品的阅读,本文认为无论在创作方法抑或文艺思想上,廖燕作戏都恰如为文。因此,笔者拟从创作方法及思想两方...
廖燕本为清代初期的才子,其名却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其《柴州别集》杂剧四种,率先采用了自传体的形式抒发沦落之情。通过对廖燕作品的阅读,本文认为无论在创作方法抑或文艺思想上,廖燕作戏都恰如为文。因此,笔者拟从创作方法及思想两方面,探讨廖燕杂剧与其散文创作及思想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燕
柴州别集
以文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奋笔直书”到“以文为戏”——论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
6
作者
叶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我国古代的传记长期以来依附于史学而存在,所以古人往往把传等同于史,写作传记只求真实。唐代,一批兼具史才和文才的古文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指出传记写作不仅要求真,更要讲求文采,这在有意无意之间为传记挣脱史学的樊篱作出了卓越的贡...
我国古代的传记长期以来依附于史学而存在,所以古人往往把传等同于史,写作传记只求真实。唐代,一批兼具史才和文才的古文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指出传记写作不仅要求真,更要讲求文采,这在有意无意之间为传记挣脱史学的樊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文正是从传记的真实写作观到"以文为戏"的创新写作观,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古文家
传记
写作观
“奋笔直书”
“
以文为戏
”
真实性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
7
作者
李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0-63,69,共5页
"以文为戏"并不是韩愈大张旗鼓宣扬的文学主张,而是他在批评与反批评中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正面辩护的。韩愈的"以文为戏"与西方"游戏"论是有较大的区别,其底色是戏谑与嘲讽,是"不平则鸣"...
"以文为戏"并不是韩愈大张旗鼓宣扬的文学主张,而是他在批评与反批评中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正面辩护的。韩愈的"以文为戏"与西方"游戏"论是有较大的区别,其底色是戏谑与嘲讽,是"不平则鸣"论的补充。尽管"以文为戏"与韩愈嗜戏的禀性气质有关,但其实质应该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逸出古代文化生产体制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韩愈
知识分子
逸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克庄与南宋理宗朝的“以文为戏”之风
8
作者
周炫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由于戏乐之风的盛行、词科取士的影响和文坛大家的提倡,南宋中后期文坛掀起一股"以文为戏"创作的热潮。刘克庄不仅肯定他人的"以文为戏"的创作,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中,并总结出"以文为戏"的创作经验:一要翻...
由于戏乐之风的盛行、词科取士的影响和文坛大家的提倡,南宋中后期文坛掀起一股"以文为戏"创作的热潮。刘克庄不仅肯定他人的"以文为戏"的创作,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中,并总结出"以文为戏"的创作经验:一要翻空出奇,以"假"作真;二要意新语绮,变态无穷,三要以书为料,累文字气骨。"以文为戏"的倡导,体现出宋人对文学娱戏功能的回归和对文学审美功能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克庄
“
以文为戏
”
创作经验
娱
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
1
9
作者
黄小菊
赵维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
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旨趣。本文以假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假传作者的炫才之笔和游戏之笔所体现的文人审美情趣,并且分析古代文人对假传作品"以文为戏"的理论批评,探究传统儒家文学思想关照下的"以文为戏"是古代文人在息焉游焉之时排兴遣闷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认识假传文学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传文学
以文为戏
炫才之笔
《毛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以韩愈散文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仲芳
《阴山学刊》
2015年第4期68-71,共4页
相对于"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风格来说,"以文为戏"这略带戏谑式的非传统形式一定程度上更具特点。"以文为戏"的代表作家之一便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文以明道"是其风格,&qu...
相对于"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风格来说,"以文为戏"这略带戏谑式的非传统形式一定程度上更具特点。"以文为戏"的代表作家之一便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文以明道"是其风格,"以文为戏"更是韩愈践行的文学理念。但之前学界对其散文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领域,很少关注"以文为戏"。现在将"以文为戏"作为核心,以韩愈散文为例具体深入地探究"以文为戏"文学理论的历史渊源、游戏精神和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历史渊源
游
戏
精神
创作方法
韩愈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
11
作者
王婧文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
"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以文为戏"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
以文为戏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韩愈诗歌创作“以文为戏”特色
12
作者
刘一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30-31,44,共3页
韩愈作为中唐文坛盟主,在他的作品中兼具“文以明道”与“以文为戏”两种观念,前者是他的创作目的,后者是他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二者互为表里,使他的诗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但在韩愈的诗歌中后者更为明显。本文试从作品出发,探究韩愈诗...
韩愈作为中唐文坛盟主,在他的作品中兼具“文以明道”与“以文为戏”两种观念,前者是他的创作目的,后者是他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二者互为表里,使他的诗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但在韩愈的诗歌中后者更为明显。本文试从作品出发,探究韩愈诗歌“以文为戏”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戏
文以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为戏”观的源流及确立
13
作者
石庭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年第4期58-59,63,共3页
"以文为戏"观的文字出处始于西汉扬雄的《逐贫赋》,然而溯源前朝,不乏先例,其源远而流长屡见典册,至为《文心雕龙》所载。"以文为戏"观自唐代裴度提出后,中唐文人对此褒贬任声、争论未休。在赞扬和贬斥的论辩中,唐...
"以文为戏"观的文字出处始于西汉扬雄的《逐贫赋》,然而溯源前朝,不乏先例,其源远而流长屡见典册,至为《文心雕龙》所载。"以文为戏"观自唐代裴度提出后,中唐文人对此褒贬任声、争论未休。在赞扬和贬斥的论辩中,唐代文人迈出了开拓文学观念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逐贫赋》
源流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黎杨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批评面临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探讨相应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也要思考批评范式的转换。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游戏转向。读者消费活动基于玩乐心理,表现出游戏化趋势,作家创作走向数据库的重组,遵循游戏的复数故事逻辑,传...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批评面临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探讨相应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也要思考批评范式的转换。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游戏转向。读者消费活动基于玩乐心理,表现出游戏化趋势,作家创作走向数据库的重组,遵循游戏的复数故事逻辑,传统“原作一仿作”的关系被“系统一创作”的关系取代,现实中玩游戏的经验也融入了文本中,体现出游戏经验在文学中的再媒介化。对此需针对性地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从游戏批评范式看文学,能较准确地把握数字时代作家与读者的文学活动,看清文学文本的深层变化,也能解释随网络兴起的泛审美、半审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游
戏
批评
以文为戏
原文传递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15
作者
黎杨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文学批评面临困境,批评家难以介人媒介场域、缺乏有效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等等,都是造成困境的原因。不过,缺乏适宜的批评范式也是关键要素,传统批评范式常有言不及物之感。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明显的游戏转向,我们需...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文学批评面临困境,批评家难以介人媒介场域、缺乏有效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等等,都是造成困境的原因。不过,缺乏适宜的批评范式也是关键要素,传统批评范式常有言不及物之感。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明显的游戏转向,我们需从游戏角度去理解文学活动,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批评范式
文学呈现
文学批评
不及物
方法与评价
媒介场域
数字时代
原文传递
欧阳修“以文为戏”的创作观浅析
16
作者
鲁杨泰
《作家天地》
2019年第10期27-28,63,共3页
'以文为戏'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运用该观念进行创作的作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游戏、发泄身心、张扬炫技,或夹杂讽喻,以求政用。从先秦两汉的探索、唐朝的继承发展,到宋代的俳谐流行,'以文为戏'经过了...
'以文为戏'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运用该观念进行创作的作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游戏、发泄身心、张扬炫技,或夹杂讽喻,以求政用。从先秦两汉的探索、唐朝的继承发展,到宋代的俳谐流行,'以文为戏'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不断超越自身,冲击着中国文坛的主流地位的名号。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第一号人物,他对'以文为戏'的实践对该创作观的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散文创作
以文为戏
原文传递
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
被引量:
6
17
作者
吴圣昔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邓志谟编撰有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专集七种,即《花鸟争奇》、《山水争奇》、《风月争奇》、《梅雪争奇》、《童婉争奇》、《蔬果争奇》、《茶酒争奇》。每集都是上、中、下三卷:中、下两卷为有关专题的名家诗文选辑,间附己作;上卷则各...
邓志谟编撰有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专集七种,即《花鸟争奇》、《山水争奇》、《风月争奇》、《梅雪争奇》、《童婉争奇》、《蔬果争奇》、《茶酒争奇》。每集都是上、中、下三卷:中、下两卷为有关专题的名家诗文选辑,间附己作;上卷则各为一部近约万言的创作,多无篇名,我们且以各集之名称之。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志谟
小说
作品
以文为戏
拟人化
游
戏
艺术特色
《西游记》
历史文化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股新编 文学别调——论游戏八股文的文学意蕴
被引量:
3
18
作者
黄强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游戏八股文是指融入八股文的一种或几种文章要素而写成的文学小品,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游戏八股文从正宗的八股文中衍生出来,但又与母体有着不同的品貌。按照不同的标准,游戏八股文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独特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对...
游戏八股文是指融入八股文的一种或几种文章要素而写成的文学小品,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游戏八股文从正宗的八股文中衍生出来,但又与母体有着不同的品貌。按照不同的标准,游戏八股文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独特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对文学形象心灵世界的开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世态人情的揶揄和对自我孤愤的倾吐等。重新"发现"游戏八股文有其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
戏
八股文
八股文
文体
以文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李渔“无声戏”小说创作思想之发生
19
作者
钟明奇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李渔是一个戏曲创作与小说创作兼擅的通俗文学作家。关于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他有专门的理论著作《闲情偶寄》;至于小说创作,并无系统的理论上的总结,但不能因此说他没有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思想。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或者说他的小说观可...
李渔是一个戏曲创作与小说创作兼擅的通俗文学作家。关于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他有专门的理论著作《闲情偶寄》;至于小说创作,并无系统的理论上的总结,但不能因此说他没有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思想。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或者说他的小说观可用“无声戏”三字来概括。李渔何以会有这样的小说创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无声
戏
小说观
李渔
古典小说
戏
曲
《红楼梦》
以文为戏
中国古典小说
《儒林外史》
《西厢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宗元诗文的游戏色彩
20
作者
梁德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60,共4页
柳宗元不仅积极为韩愈以文为戏的行为进行辩护,还有意与韩愈"角力"作文,他的部分诗文作品寓庄于谐,引人发笑,发人深思,具有鲜明的游戏色彩。
关键词
柳宗元
散文
诗歌
游
戏
以文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伟
周群
机构
合肥学院中文系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99-103,共5页
文摘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小说评点
戏
谑
叙事
文本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以文为戏”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明
机构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2-61,共10页
文摘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史
散文批评
以文为戏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宋人对韩愈“以文为戏”的接受
被引量:
4
3
作者
查金萍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文摘
宋人诗文中“戏作”之多,实属空前,恐亦绝后。这不仅与宋代的社会环境以及文人心态有关,而且与宋人对韩愈的“以文为戏”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韩愈的这种创作理论与实践深深地影响了宋人,并且,通过宋人的接受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戏
宋人
接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纪德君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19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ZW006)。
文摘
"以文为戏"是不少明清小说家的共同旨趣。他们或者添油加醋,戏说历史;或者谈鬼说怪,谐谑逗趣;或戏谑反讽,娱情醒世。由于作者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淡化了小说的实用目的,撇开了利益得失的考量,或自娱,或娱众,因而"以文为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以文为戏"既受明清文人的生存状况、文化心态、小说观念、受众需求以及时代审美趣尚的影响,同时也受不同类型小说文体的制约。"以文为戏"需要注意游戏的分寸感、真实感,并与发愤著书、寓教于乐相结合,这样才能赋予"以文为戏"以一定的思想意义与情感内涵,有效地提高小说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创作动机
以文为戏
自娱娱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戏,浇我垒块——论廖燕《柴州别集》的创作方法及思想
被引量:
1
5
作者
包海英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文摘
廖燕本为清代初期的才子,其名却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其《柴州别集》杂剧四种,率先采用了自传体的形式抒发沦落之情。通过对廖燕作品的阅读,本文认为无论在创作方法抑或文艺思想上,廖燕作戏都恰如为文。因此,笔者拟从创作方法及思想两方面,探讨廖燕杂剧与其散文创作及思想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廖燕
柴州别集
以文为戏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奋笔直书”到“以文为戏”——论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
6
作者
叶娇
机构
台州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文摘
我国古代的传记长期以来依附于史学而存在,所以古人往往把传等同于史,写作传记只求真实。唐代,一批兼具史才和文才的古文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指出传记写作不仅要求真,更要讲求文采,这在有意无意之间为传记挣脱史学的樊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文正是从传记的真实写作观到"以文为戏"的创新写作观,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念。
关键词
唐代
古文家
传记
写作观
“奋笔直书”
“
以文为戏
”
真实性
文学性
Keywords
Prose Masters
Biography
Authenticity
Literary N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
7
作者
李涛
机构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0-63,69,共5页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压抑与释放:中国性灵文学思想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研究"(10YJA751037)的成果
文摘
"以文为戏"并不是韩愈大张旗鼓宣扬的文学主张,而是他在批评与反批评中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正面辩护的。韩愈的"以文为戏"与西方"游戏"论是有较大的区别,其底色是戏谑与嘲讽,是"不平则鸣"论的补充。尽管"以文为戏"与韩愈嗜戏的禀性气质有关,但其实质应该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逸出古代文化生产体制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
以文为戏
韩愈
知识分子
逸出策略
Keywords
Literature as a joke
Han Yu
intellectual
escape tactic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克庄与南宋理宗朝的“以文为戏”之风
8
作者
周炫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文摘
由于戏乐之风的盛行、词科取士的影响和文坛大家的提倡,南宋中后期文坛掀起一股"以文为戏"创作的热潮。刘克庄不仅肯定他人的"以文为戏"的创作,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中,并总结出"以文为戏"的创作经验:一要翻空出奇,以"假"作真;二要意新语绮,变态无穷,三要以书为料,累文字气骨。"以文为戏"的倡导,体现出宋人对文学娱戏功能的回归和对文学审美功能的追求。
关键词
刘克庄
“
以文为戏
”
创作经验
娱
戏
功能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
1
9
作者
黄小菊
赵维国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基金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
文摘
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旨趣。本文以假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假传作者的炫才之笔和游戏之笔所体现的文人审美情趣,并且分析古代文人对假传作品"以文为戏"的理论批评,探究传统儒家文学思想关照下的"以文为戏"是古代文人在息焉游焉之时排兴遣闷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认识假传文学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假传文学
以文为戏
炫才之笔
《毛颖传》
Keywords
Jiazhuan
using literature as play
talent-displaying writing
Biography of Mao Y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以韩愈散文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仲芳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15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摘
相对于"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风格来说,"以文为戏"这略带戏谑式的非传统形式一定程度上更具特点。"以文为戏"的代表作家之一便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文以明道"是其风格,"以文为戏"更是韩愈践行的文学理念。但之前学界对其散文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领域,很少关注"以文为戏"。现在将"以文为戏"作为核心,以韩愈散文为例具体深入地探究"以文为戏"文学理论的历史渊源、游戏精神和创作方法。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历史渊源
游
戏
精神
创作方法
韩愈散文
Keywords
writing for entertainment
historical origin
spirit of the entertainment
creation method
HanYu' s prose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
11
作者
王婧文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文摘
"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以文为戏"的作品。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
以文为戏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韩愈诗歌创作“以文为戏”特色
12
作者
刘一宁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30-31,44,共3页
文摘
韩愈作为中唐文坛盟主,在他的作品中兼具“文以明道”与“以文为戏”两种观念,前者是他的创作目的,后者是他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二者互为表里,使他的诗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但在韩愈的诗歌中后者更为明显。本文试从作品出发,探究韩愈诗歌“以文为戏”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戏
文以明道
Keywords
Han Yu
"Writing for Entertainment"
"Literature is used to explain the Tao"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戏”观的源流及确立
13
作者
石庭瑞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处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年第4期58-59,63,共3页
文摘
"以文为戏"观的文字出处始于西汉扬雄的《逐贫赋》,然而溯源前朝,不乏先例,其源远而流长屡见典册,至为《文心雕龙》所载。"以文为戏"观自唐代裴度提出后,中唐文人对此褒贬任声、争论未休。在赞扬和贬斥的论辩中,唐代文人迈出了开拓文学观念的第一步。
关键词
以文为戏
《逐贫赋》
源流
文本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黎杨全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资本主义与新媒介文艺的转型研究”(21AZ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批评面临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探讨相应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也要思考批评范式的转换。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游戏转向。读者消费活动基于玩乐心理,表现出游戏化趋势,作家创作走向数据库的重组,遵循游戏的复数故事逻辑,传统“原作一仿作”的关系被“系统一创作”的关系取代,现实中玩游戏的经验也融入了文本中,体现出游戏经验在文学中的再媒介化。对此需针对性地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从游戏批评范式看文学,能较准确地把握数字时代作家与读者的文学活动,看清文学文本的深层变化,也能解释随网络兴起的泛审美、半审美现象。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游
戏
批评
以文为戏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15
作者
黎杨全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文摘
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文学批评面临困境,批评家难以介人媒介场域、缺乏有效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等等,都是造成困境的原因。不过,缺乏适宜的批评范式也是关键要素,传统批评范式常有言不及物之感。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明显的游戏转向,我们需从游戏角度去理解文学活动,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关键词
以文为戏
批评范式
文学呈现
文学批评
不及物
方法与评价
媒介场域
数字时代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欧阳修“以文为戏”的创作观浅析
16
作者
鲁杨泰
机构
湖南师大文学院
出处
《作家天地》
2019年第10期27-28,63,共3页
文摘
'以文为戏'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运用该观念进行创作的作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游戏、发泄身心、张扬炫技,或夹杂讽喻,以求政用。从先秦两汉的探索、唐朝的继承发展,到宋代的俳谐流行,'以文为戏'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不断超越自身,冲击着中国文坛的主流地位的名号。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第一号人物,他对'以文为戏'的实践对该创作观的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欧阳修
散文创作
以文为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
被引量:
6
17
作者
吴圣昔
机构
江苏社科院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文摘
邓志谟编撰有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专集七种,即《花鸟争奇》、《山水争奇》、《风月争奇》、《梅雪争奇》、《童婉争奇》、《蔬果争奇》、《茶酒争奇》。每集都是上、中、下三卷:中、下两卷为有关专题的名家诗文选辑,间附己作;上卷则各为一部近约万言的创作,多无篇名,我们且以各集之名称之。事实上。
关键词
邓志谟
小说
作品
以文为戏
拟人化
游
戏
艺术特色
《西游记》
历史文化
文化品格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股新编 文学别调——论游戏八股文的文学意蕴
被引量:
3
18
作者
黄强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文摘
游戏八股文是指融入八股文的一种或几种文章要素而写成的文学小品,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游戏八股文从正宗的八股文中衍生出来,但又与母体有着不同的品貌。按照不同的标准,游戏八股文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独特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对文学形象心灵世界的开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世态人情的揶揄和对自我孤愤的倾吐等。重新"发现"游戏八股文有其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游
戏
八股文
八股文
文体
以文为戏
Keywords
game eight-part essay
eight-part essay
literary style
take writing as play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李渔“无声戏”小说创作思想之发生
19
作者
钟明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文摘
李渔是一个戏曲创作与小说创作兼擅的通俗文学作家。关于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他有专门的理论著作《闲情偶寄》;至于小说创作,并无系统的理论上的总结,但不能因此说他没有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思想。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或者说他的小说观可用“无声戏”三字来概括。李渔何以会有这样的小说创作思想?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无声
戏
小说观
李渔
古典小说
戏
曲
《红楼梦》
以文为戏
中国古典小说
《儒林外史》
《西厢记》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宗元诗文的游戏色彩
20
作者
梁德林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60,共4页
文摘
柳宗元不仅积极为韩愈以文为戏的行为进行辩护,还有意与韩愈"角力"作文,他的部分诗文作品寓庄于谐,引人发笑,发人深思,具有鲜明的游戏色彩。
关键词
柳宗元
散文
诗歌
游
戏
以文为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
CSSCI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以文为戏”
周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宋人对韩愈“以文为戏”的接受
查金萍
《中国韵文学刊》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
纪德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以文为戏,浇我垒块——论廖燕《柴州别集》的创作方法及思想
包海英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奋笔直书”到“以文为戏”——论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
叶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
李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刘克庄与南宋理宗朝的“以文为戏”之风
周炫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黄小菊
赵维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以韩愈散文为例
仲芳
《阴山学刊》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
王婧文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韩愈诗歌创作“以文为戏”特色
刘一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以文为戏”观的源流及确立
石庭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黎杨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0
原文传递
15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黎杨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
0
原文传递
16
欧阳修“以文为戏”的创作观浅析
鲁杨泰
《作家天地》
2019
0
原文传递
17
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
吴圣昔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八股新编 文学别调——论游戏八股文的文学意蕴
黄强
《晋阳学刊》
CSSCI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试论李渔“无声戏”小说创作思想之发生
钟明奇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柳宗元诗文的游戏色彩
梁德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