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构衔接同心圆 三方合力助成长——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幼小衔接“园-家-校协同教育生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冬雷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幼小衔接不能只靠学前阶段的单打独斗,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都是不可或缺的责任主体,只有三方相互尊重支持、共享互通、协同共进,才可能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我们尝试以儿童为中心,在同学共读、同研共思、同谋共策中整合三方资源,形... 幼小衔接不能只靠学前阶段的单打独斗,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都是不可或缺的责任主体,只有三方相互尊重支持、共享互通、协同共进,才可能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我们尝试以儿童为中心,在同学共读、同研共思、同谋共策中整合三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构幼小衔接同心圆,构建幼小衔接“园-家-校协同教育生态”,助力儿童平稳着陆小学生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协同教育 同心圆 共读 共构 幼儿园 相互尊重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并不意味教师不能成为教学主体
2
《福建教育》 2024年第25期64-64,共1页
虞永平在《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本质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典型表现是对活动充满兴趣,高... 虞永平在《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本质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典型表现是对活动充满兴趣,高度投入,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有思考、有问题、有创新,有持续活动的愿望和动力。以儿童为中心,不是儿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放弃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主体 儿童的兴趣 学习与发展 以儿童为中心 主体性 典型表现 学习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之误读及再认识 被引量:9
3
作者 佘雅斌 黄姣华 许红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反思当下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知存在理解偏误、教育行为存在实践异化的问题。通过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反思当下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知存在理解偏误、教育行为存在实践异化的问题。通过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历史梳理与内涵解析,澄明其意蕴,用以指导教育理解与实践,即以"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来匡正认识偏误,"通过儿童"实现"儿童中心"来纠正行为实践,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以儿童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儿童为中心 自然教育 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法治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金龙 《福建教育》 2019年第34期45-47,共3页
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年段在原先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法治教育内容,初中年段在原先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的法治教育内容。法治教育涉及面很广,上到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下到公民权利... 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年段在原先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法治教育内容,初中年段在原先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的法治教育内容。法治教育涉及面很广,上到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下到公民权利与义务无不触及,法律概念又有丰富而精准的内涵和交错的关系,离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有些内容甚至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因此,有的学生反映听不懂、学不会,进而不喜欢这门课程。这一现象警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 三分之一 课程标准 中小学生 公民权利与义务 认知水平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的区域生活化实施路径——以“打工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冬梅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以儿童为中心的区域生活化探索,注重幼儿生活与游戏有效连接的实践,将生活中一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引进幼儿园并创设一些贴近真实生活的区域,为幼儿提供试炼、体验的平台,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的区域生活化探索,注重幼儿生活与游戏有效连接的实践,将生活中一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引进幼儿园并创设一些贴近真实生活的区域,为幼儿提供试炼、体验的平台,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成长,为幼儿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儿童为中心 区域生活化 打工区 生活与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策略: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琳琳 《教育导刊》 2023年第12期14-24,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为了应对以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转型冲击,纷纷采取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策略。这一策略以包容性作为逻辑起点,以家庭友好型政策、积极的公共政策与完善的托育服务体系三项措施作为投资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为了应对以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转型冲击,纷纷采取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策略。这一策略以包容性作为逻辑起点,以家庭友好型政策、积极的公共政策与完善的托育服务体系三项措施作为投资策略,以多元供给托育服务作为实践路径,在提升福利国家生育率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从国内实践来看,儿童优先理念逐渐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托育服务政策频繁出台,社会多元力量开始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策略已经具备实践基础。这一策略在中国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强化托育政策刚性、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和建构多元托育主体协同机制方面加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儿童为中心 社会投资策略 普惠托育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自然角的“三次改变”
7
作者 刘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7期75-77,共3页
新学期开始了,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把它们摆放在教室走廊的一角。纸筒搭建屋檐,高低错落的置物架上摆放着绿萝、雏菊、大蒜头和快要发芽的小种子,玻璃瓶里养着可爱的多肉植物,有的悬挂在树枝上,有的摆放在窗台上……一个... 新学期开始了,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把它们摆放在教室走廊的一角。纸筒搭建屋檐,高低错落的置物架上摆放着绿萝、雏菊、大蒜头和快要发芽的小种子,玻璃瓶里养着可爱的多肉植物,有的悬挂在树枝上,有的摆放在窗台上……一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角跃然眼前。但幼儿却不买账:“我想摸一摸,可是够不着芦荟。”“我带来的植物被篮子遮住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自然角。”……于是,关于我班自然角的观察、讨论和改变就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肉植物 班级自然角 以儿童为中心 玻璃瓶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孩子一起去冒险--读《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有感
8
作者 邱许慧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1年第6期63-64,共2页
一直以来,我们总习惯于按照以往对儿童的经验了解或者对自己对于某个事物、事件等的了解程度来预设课程并就此坚定执行。但事实上,儿童的已有经验并不如成人那样丰富,他们能否支撑起一个丰满的具有深度的课程呢?儿童的兴趣容易转移,能... 一直以来,我们总习惯于按照以往对儿童的经验了解或者对自己对于某个事物、事件等的了解程度来预设课程并就此坚定执行。但事实上,儿童的已有经验并不如成人那样丰富,他们能否支撑起一个丰满的具有深度的课程呢?儿童的兴趣容易转移,能否持续到整个课程实施周期的结束呢?带着这样的疑虑,我翻开了这本书--《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有经验 课程设计 关注儿童 实施周期 儿童的经验 儿童的兴趣 反思性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开发德育课程
9
作者 程俊英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1年第7期17-17,共1页
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把德育工作头绪理清并使其发挥最大实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呢?笔者认为,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用课程的思路做德育,站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开发课程是提高立德树人实效... 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把德育工作头绪理清并使其发挥最大实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呢?笔者认为,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用课程的思路做德育,站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开发课程是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程 立德树人 教育工作者 德育工作 儿童的成长 开发课程 实效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兴青 《西藏科技》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平等、热爱、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通过小组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开放式的教师培训,加之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平等、热爱、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通过小组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开放式的教师培训,加之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人文关怀的品质,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儿童为中心 关注儿童需求个性 互动 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时间:关注“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与探究
11
作者 杜丽娟 《学前教育》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u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幼教工作者推崇,但真正将这一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美国教育家芮妮·迪纳斯坦的《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幼儿园至二年级)》(以下...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u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幼教工作者推崇,但真正将这一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美国教育家芮妮·迪纳斯坦的《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幼儿园至二年级)》(以下简称《选择时间》)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教工作者 幼儿园 教育理念 杜威 研究成果 学习与探究 理念转化 以儿童为中心
原文传递
智能时代的儿童学习中心教学
12
作者 蔡炎 《小学科学》 2021年第6期40-40,共1页
未来社会,进入智能时代,儿童学习中心教学应该是智能时代教学的正确选择。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教学变革也必将推动儿童学习中心教学彰显其新的价值。未来,儿童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将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智能化教育。一、智能时代教学的变革... 未来社会,进入智能时代,儿童学习中心教学应该是智能时代教学的正确选择。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教学变革也必将推动儿童学习中心教学彰显其新的价值。未来,儿童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将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智能化教育。一、智能时代教学的变革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必将带领我们从信息化时代跨越到智能时代,我们现在正在朝着智能时代大踏步迈进。智能时代教学的变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变革 智能时代 学习的主人 信息化时代 以儿童为中心 智能化教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级如花 瓣瓣芬芳——指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带班之路
13
作者 王杨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13期4-6,17,共4页
班级是什么?它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还是什么?它还是师生共同生活、成长的家园。在我看来,班级如花,我和我的学生如花瓣,每一片花瓣都竞相生长,我... 班级是什么?它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还是什么?它还是师生共同生活、成长的家园。在我看来,班级如花,我和我的学生如花瓣,每一片花瓣都竞相生长,我们共同组成一朵艳丽的花。带班21年,我从把班主任当作一份工作、一份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 以儿童为中心 带班 花瓣
原文传递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城市新建小学的思辨与实践
14
作者 曾凌川 《进展》 2021年第9期28-29,共2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带来了大量学校的兴建。2016至2018年重庆市主城就新建中小学100余所,就读新办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急切盼望能尽快得到优质的教育。在现实的学校运转中,如何转变观念,让新办学校的核心理念、目标定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带来了大量学校的兴建。2016至2018年重庆市主城就新建中小学100余所,就读新办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急切盼望能尽快得到优质的教育。在现实的学校运转中,如何转变观念,让新办学校的核心理念、目标定位更高标准紧密围绕儿童中心,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儿童为中心 学校 构建策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开拓者——银春铭
15
作者 马建强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24期F0003-F0003,共1页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88个国家与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本次大会,一致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也译融合教育)理念,核心内容为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88个国家与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本次大会,一致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也译融合教育)理念,核心内容为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纳入能够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需要 全纳教育 融合教育 智力落后儿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萨拉曼卡 基本权利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支持儿童的发展需求
16
作者 侯莉敏 《娃娃乐园(安徽幼教)》 2021年第8期1-1,共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隐喻,得到广泛关注。大量关于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的隐喻就是“学习环境设计”。这促使着我们重新定义学习环境:以儿童为中心,鼓励他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隐喻,得到广泛关注。大量关于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的隐喻就是“学习环境设计”。这促使着我们重新定义学习环境:以儿童为中心,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并在环境中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学习者,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充分理解儿童的动机并关注他们的学习发展……我们相信,在幼儿园情境中,当好的环境与优化的课程充分联结,丰富的学习体验就会有效展开,儿童能从中获得丰富、多样的选择和学习机会,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体验 学习环境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理解儿童 儿童的发展 学习和发展 教学隐喻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漫谈:再谈儿童学习空间设计
17
作者 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第14期11-11,共1页
2021年9月,我们的新校区便要“开张营业”了。但到目前为止,文化建设方面,几乎仍是白纸一张。校长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新校区新空间的新设计,核心问题只有一个,怎么设计只管大胆想象,如何建设我们再小心求证,但必须真正体现“以儿童为中心... 2021年9月,我们的新校区便要“开张营业”了。但到目前为止,文化建设方面,几乎仍是白纸一张。校长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新校区新空间的新设计,核心问题只有一个,怎么设计只管大胆想象,如何建设我们再小心求证,但必须真正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大胆想象 学习空间设计 小心求证 以儿童为中心 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变迁 被引量:29
18
作者 蒋雅俊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0,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对儿童的发现,逐渐把儿童看作是有独立价值的存在者,与成人一样平等享有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童年不再只是成年生活的准备,而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以儿童为本位,逐渐确...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对儿童的发现,逐渐把儿童看作是有独立价值的存在者,与成人一样平等享有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童年不再只是成年生活的准备,而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以儿童为本位,逐渐确立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前教育的使命;再次是贯彻"儿童优先"原则,逐渐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不仅保障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而且关注学前教育过程中儿童健康权、游戏权、免受虐待权的落实,处处彰显对儿童的关注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政策 儿童 以人民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在儿童智能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申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年第18期113-113,115,共2页
随着电子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实现电子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成为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机交互的设计被广泛的应用于产品的人机界面设计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儿童智能玩具的人机交互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对人... 随着电子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实现电子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成为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机交互的设计被广泛的应用于产品的人机界面设计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儿童智能玩具的人机交互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对人机交互及其交互界面设计的分析,以期更好的改善目前的儿童智能玩具中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智能玩具 人机交互设计 以儿童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儿童:破解“双负”等一揽子教育痼疾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东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双负”问题是汉语圈流行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的必然产物。这类教育学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忽视儿童内在的自然的成长,甚至于为了知识、技能等的传递,而损毁乃至牺牲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成长、儿童的幸福。这类教育的评价标... “双负”问题是汉语圈流行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的必然产物。这类教育学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忽视儿童内在的自然的成长,甚至于为了知识、技能等的传递,而损毁乃至牺牲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成长、儿童的幸福。这类教育的评价标准高悬于儿童世界之外,于是,儿童愈是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愈加压抑天性、舍弃本真、背离童年,而为所谓学业“优胜”作出种种牺牲。这必然导致教育产生内卷、内耗。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又与社会阶层的流动结合在一起,迫使学生家长与这类教育合作,争先恐后加入“教育竞争”,从而进一步强化教育脱离儿童世界,亦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童年的损毁,从而导致社会内卷。破解“双负”问题,就是要发现儿童,打破这种教育学,另建以儿童为中心的、以成长为取向的现代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负” “双减” 内卷 发现儿童 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主义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