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父从军”豪壮背后的苦泪辛酸——论木兰形象的悲剧意蕴 |
王双梅
黄伟
|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无奈抉择中的悲剧意蕴——《木兰诗》题旨与木兰形象再探析 |
刘玉玺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9 |
4
|
|
3
|
从《花木兰》影片台词看中式价值观 |
蔡玥琳
戴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显现 选择 融合——木兰传说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
孟喜华
|
《对外传播》
|
2020 |
6
|
|
5
|
当今时代为什么需要忠诚 |
龚政文
|
《新湘评论》
|
2015 |
0 |
|
6
|
《木兰诗》新考 |
曹熙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5
|
|
7
|
谈谈中小学诗词教学 |
周昌武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2
|
|
8
|
试谈英语歌谣 |
刘禹宪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9
|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爱国主义 |
李世砥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0
|
千古巾帼第一人——《木兰诗》赏析 |
李元军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1
|
关于“苏小妹”的民间形象探讨 |
郑伯成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1
|
|
12
|
《木兰诗》教学漫议 |
李翔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9 |
1
|
|
13
|
从中国奇女子到美国邻家女孩——东西方视野下的花木兰 |
林越屏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5 |
1
|
|
14
|
初中文言特殊表达举要 |
曹文安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1984 |
1
|
|
15
|
被迫的英雄 可爱的女子——也谈《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 |
王兴
|
《新课程研究(下旬)》
|
2015 |
1
|
|
16
|
木兰祠 |
俊杰
建民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3 |
0 |
|
17
|
读诗苑奇葩《木兰诗》 |
张光富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8
|
也谈《木兰诗》的结构——兼与齐天举同志商榷 |
王全华
|
《枣庄学院学报》
|
1986 |
0 |
|
19
|
漫评《木兰诗》主题 |
王全华
|
《枣庄学院学报》
|
1986 |
0 |
|
20
|
怎样做好阵地咨询 |
冯北斗
|
《河南图书馆学刊》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