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汪道昆的仕隐矛盾与复古文学的发展 |
张慧子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 |
张玉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孟子仕隐观的社会正义原则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
王立
刘季赟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4
|
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 |
罗时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5
|
“载道”与“覆道”两极的展现——儒家仕隐观政治文化对元代戏曲的影响 |
丁社教
张丽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韦应物仕隐心态平议——兼论其诗歌主导风格并非“高雅闲淡” |
邵明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7
|
论王禹偁仕隐观的演变及其吏隐诗 |
林晓娜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8
|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
孟庆茹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9
|
袁昶的仕隐困境与“玄又玄”诗歌风貌 |
孙之梅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儒家仕隐观及其在中国隐士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
唐俐
|
《船山学刊》
|
2006 |
5
|
|
11
|
论宋濂入仕明朝前的古文观及仕隐观——当前宋濂研究二热点新探 |
王魁星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 |
周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3
|
从祝允明诗歌创作看其仕隐观的转变 |
徐慧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9 |
2
|
|
14
|
论姚合县居诗中的仕隐冲突 |
周衡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5
|
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 |
陈新璋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6
|
论陶渊明的仕隐冲突——兼及家世家风 |
张喜洋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7
|
戏曲文本作者的仕隐观与儒家出处哲学 |
徐振贵
汤兰昇
赫广临
|
《济宁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论南宋遗民词人的仕隐之惑 |
丁楹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9
|
苏轼词中的仕隐矛盾与自我化解 |
彭曙蓉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20
|
清初戏曲家叶奕苞仕隐心态考略 |
李娟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