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把快乐读给你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赏读课堂实录
1
作者 彭雅婕(执教\整理) 籍欢欢(指导) 冯善亮(推荐)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26期12-16,共5页
比赛课题:总结七上第一、二单元所学把握重音、停连和文章情感基调的方法,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两个完整段落,进行朗读设计,并分享朗读。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堂实录 情感基调 赏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读写的学习课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例报告
2
作者 王宁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18期26-28,共3页
【课例主题】目标贯通散文读写的学习课堂。【观察要点】根据“师之蕴临外语文工作室”课例研修的观课惯例,建议从课堂环节对应性、课时目标具体化、师生互动启发性、教师语言术语化、自主建构的有效性等观察要点观课和评课。【文本解读... 【课例主题】目标贯通散文读写的学习课堂。【观察要点】根据“师之蕴临外语文工作室”课例研修的观课惯例,建议从课堂环节对应性、课时目标具体化、师生互动启发性、教师语言术语化、自主建构的有效性等观察要点观课和评课。【文本解读】1.课标衔接。新课标要求初中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的情感倾向,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时目标 自主建构 课堂环节 课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观察要点 教师语言 观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读课应教出“三味”——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3
作者 周立新 《山东教育》 2024年第32期52-53,共2页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是阅读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发挥教读课“例子”的作用?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梳理一下自己的粗浅探索...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是阅读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发挥教读课“例子”的作用?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梳理一下自己的粗浅探索。一、胸有丘壑——教出课文的“本味”统编版语文教材运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双线”即为“人文主题”与“语文学习任务群要素”。“语文学习任务群要素”包括“隐形”语文知识系统和具体的阅读路径、方略。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了然于胸,知晓单篇课文在这一单元和知识系统结构中的定位,对其所负载的语文学习培养目标心中有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读课 胸有丘壑 编排方式 人文主题 阅读体系 了然于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人”教育下的永恒童趣——解读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作者 谭炜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既能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又能带来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三味书屋的教师宽容待人,教学内容合乎顺人,教学环境舒适宜人,处于三“人”教育下的三味书屋处处洋溢着童真、童趣。通过分析... 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既能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又能带来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三味书屋的教师宽容待人,教学内容合乎顺人,教学环境舒适宜人,处于三“人”教育下的三味书屋处处洋溢着童真、童趣。通过分析三“人”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童趣的教学实践落地,需要教师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清逻辑线索脉络、激发学生情感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人教育 童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美育·诗化——略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艺术
5
作者 林艳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3期82-84,共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描绘的童年既是鲁迅完成怀旧与审视的回望乐园,也是通过反思与伦理面向自我的感化。在作品的空间美育架构上,作者巧妙运用了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两种叙事方式,完成了从草园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描绘的童年既是鲁迅完成怀旧与审视的回望乐园,也是通过反思与伦理面向自我的感化。在作品的空间美育架构上,作者巧妙运用了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两种叙事方式,完成了从草园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转换与精神田园的重建。诗化的艺术又给文章带来了暖色调的语言和诗化的童年。全文在回忆机制下产生的美学具有摄人心魄的效果,实为一篇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艺术 空间架构 精神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再解
6
作者 张晓莉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在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需要继承传统解读观点,同时也还应当以更加微观的视角,去选择教材中的一些描写进行解读,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基于文本本身来获得一些新的理解。本文从“读书”的角... 在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需要继承传统解读观点,同时也还应当以更加微观的视角,去选择教材中的一些描写进行解读,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基于文本本身来获得一些新的理解。本文从“读书”的角度切入,探究其中的描写之趣、描写之实与描写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儿童心理关怀
7
作者 王雪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期105-106,共2页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体现出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家庭要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要告知儿童从家庭到学校的原因以及学校生活的乐趣及益处,让儿童有一个接受心理。要注意保护、引导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朴素...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体现出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家庭要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要告知儿童从家庭到学校的原因以及学校生活的乐趣及益处,让儿童有一个接受心理。要注意保护、引导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朴素的求知欲望。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提倡开明包容的教育环境、温和科学的教育手段、和谐互敬的师生关系,反对以打骂为主的粗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儿童心理 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被引量:6
8
作者 曹禧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1,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露折花”,最大限度地还原童年故事的原色原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 复合型 《朝花夕拾》 童年故事 写作时间 《莽原》 故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e”一词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与张斗和先生商榷兼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志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2,共3页
张斗和先生的《“Ade”:从无意到深意》以语码分析的方法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德语词“Ade”解出了深意.解出了它与主旨间重要的情感联系.进而推论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快乐时光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读视角 和谐统一 读书生活 情感联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性散文的文学特征与功能——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一玮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1期14-21,共8页
回忆性散文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回顾过往现实的叙述活动,在现实与过去的对话、过往事件的感知经验与再认识中,展现个体对现实的评价和自我认识。回忆性散文在不同层面承担了记录、诠释、示范、美育、记忆、反思、娱乐等多种功能。鲁迅的... 回忆性散文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回顾过往现实的叙述活动,在现实与过去的对话、过往事件的感知经验与再认识中,展现个体对现实的评价和自我认识。回忆性散文在不同层面承担了记录、诠释、示范、美育、记忆、反思、娱乐等多种功能。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现代散文名作,也是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品。它以成年人的视角回望幼年的生活印象与轨迹,流露出对家园的眷恋和有关早年生活的独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文学特征 文学功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寻绎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红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2-55,共4页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通读全篇,我们不难体会到怀旧意味和抒写百草园时渗透出来的对往昔的慨叹,以及描写三味书屋生活背后流露出来的对寿先生的敬意与怀念。该文是鲁迅回顾往昔生活一系列链条...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通读全篇,我们不难体会到怀旧意味和抒写百草园时渗透出来的对往昔的慨叹,以及描写三味书屋生活背后流露出来的对寿先生的敬意与怀念。该文是鲁迅回顾往昔生活一系列链条中的一环,折射了鲁迅的一个思想印迹,传达了中年鲁迅的寂寞情怀和在纷扰中寻求闲静的无奈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题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结构与多重转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体跳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崇科 陈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7-43,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身在厦门的中年鲁迅回望少年时期求学经历的散文创制,既是他彼时“情感结构”的梳理,同时又是他人生重要阶段的再反思。从宏阔的层面看,其中的褒扬暗合了其借助美好童年“立人”的思考,而其中的悲剧感却又折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身在厦门的中年鲁迅回望少年时期求学经历的散文创制,既是他彼时“情感结构”的梳理,同时又是他人生重要阶段的再反思。从宏阔的层面看,其中的褒扬暗合了其借助美好童年“立人”的思考,而其中的悲剧感却又折射了其冷暖自知的中年意绪与心境。需要指出的是,其间张力十足,主要是因为文本中包含了多重转换,包括童年内部的角色转换,从顽童到书生;其心境的转换,中年心态作为封套,包裹了少年乐园及情结。同时,文本中亦有理解视域的转换,如何从文化精英角度审视儿童时期的精神资源及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儿童 书生 中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英译本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存新 樊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选词和句型句式结构等方面来探讨杨氏夫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英译本在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即:运用具体的富有生命力的动词;运用连词,介词,从句,动词的非谓... 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选词和句型句式结构等方面来探讨杨氏夫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英译本在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即:运用具体的富有生命力的动词;运用连词,介词,从句,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来巧妙整合零散的汉语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言风格 具体动词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少青 王樱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共3页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人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人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整本书阅读 童真童趣 研读文本 教学设计 人的评价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意蕴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宁宁 耿如江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本文结合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本,试图从四个方面,即慰籍心灵、回望乐园、传承知识和蕴蓄寓意,解读其丰富的主题意蕴。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困境的寓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别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红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象的寓言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成长 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恩中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6期34-34,共1页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文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后记 中学 语文教学 鲁迅 教材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成长的足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写提示
18
作者 黄琼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49-49,共1页
一个世纪之前,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呢?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为我们打开了他的童年之窗,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怎么样,成长中的你,愿不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你读书和成长的足迹呢?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书生活 成长 生活经历 鲁迅 散文 左右 提示 童年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解读史探究
19
作者 牛朝霞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3-66,70,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名篇,在80多年的教学解读史中,思想内容方面经历了儿童生活、批判封建教育和主题多元化的变迁,语言形式方面经历了语体文教学、“双基”教学和言语品味等内容。这样的教学解读史体现了80多年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名篇,在80多年的教学解读史中,思想内容方面经历了儿童生活、批判封建教育和主题多元化的变迁,语言形式方面经历了语体文教学、“双基”教学和言语品味等内容。这样的教学解读史体现了80多年语文教育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史 教学解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象声号的修辞妙用
20
作者 邵建新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9年第1期73-73,共1页
标点符号是帮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书面语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当,作用跟文字一样,决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作家... 标点符号是帮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书面语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当,作用跟文字一样,决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作家秦牧认为“讲究文学语言,同时,也得讲究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林采英》)。巧妙运用标点来表情达意,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修辞作用,弥补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具有不是文字胜似文字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修辞作用 文字记录 标点符号 妙用 有机组成部分 表情达意 文学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