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介质板开孔腔体电磁屏蔽效能拓扑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岩 田铮 +2 位作者 刘尚合 田继萍 金雨晴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文中针对现有内置介质板腔体屏蔽效能拓扑模型中介质板等效导纳模型的局限性,考虑介质板高度、厚度与位置对介质板等效导纳模型的影响,建立内置介质板腔体屏蔽效能(BLT)方程拓扑模型。将传输线法、BLT方程拓扑模型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 文中针对现有内置介质板腔体屏蔽效能拓扑模型中介质板等效导纳模型的局限性,考虑介质板高度、厚度与位置对介质板等效导纳模型的影响,建立内置介质板腔体屏蔽效能(BLT)方程拓扑模型。将传输线法、BLT方程拓扑模型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BLT方程拓扑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300 mm×300 mm×120 mm开孔腔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其在3种不同谐振主模式下,介质板高度、厚度和位置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介质板高度,腔体的谐振主模式不变,仅影响腔体屏蔽效能大小;腔体内部安装介质板可增强腔体屏蔽能力,但是介质板厚度过大,在一定范围内会削弱腔体屏蔽能力;距腔体孔阵0 mm~58 mm处安装介质板会削弱腔体屏蔽能力,距腔体孔阵100 mm~150 mm处安装介质板会增强腔体屏蔽能力。该结论可为机箱电磁屏蔽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体屏蔽 屏蔽效能 BLT方程拓扑模型 介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波管中介质板复透射系数的修正计算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彭东立 胡碰 朱蓓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9-653,共5页
为提高驻波管中复反射、复透射系数测试精度,基于驻波管中四传感器法,分析了透射管内透射反射波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推导出经修正的单层和多层介质板的复反射、复透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对有机玻璃的测试,比较了透射管开口末端和吸声末端... 为提高驻波管中复反射、复透射系数测试精度,基于驻波管中四传感器法,分析了透射管内透射反射波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推导出经修正的单层和多层介质板的复反射、复透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对有机玻璃的测试,比较了透射管开口末端和吸声末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海绵与人造革复合结构的测试,比较了声波正、反向入射对复透射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公式能够提高驻波管中单层或多层介质板的复反射、复透射系数测试精度,降低对透射管末端吸声性能的要求.对多层均匀介质板,正、反两方向上的正入射复透射系数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波管 复透射系数 多层介质板 透射反射波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介质板的开孔箱体屏蔽效能电磁拓扑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郝建红 蒋璐行 +1 位作者 范杰清 公延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11,共11页
针对内置介质板的开孔矩形金属箱体的特点,基于电磁拓扑(EMT)理论和BLT方程,建立任意平面波照射下箱体屏蔽效能的EMT模型,推导近似计算解析式,并分析介质板的厚度、材料和位置及平面波的极化角和入射角等因素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内置介质板的开孔矩形金属箱体的特点,基于电磁拓扑(EMT)理论和BLT方程,建立任意平面波照射下箱体屏蔽效能的EMT模型,推导近似计算解析式,并分析介质板的厚度、材料和位置及平面波的极化角和入射角等因素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介质板可有效抑制箱体谐振,显著提高谐振点附近的屏蔽效能,但对远离谐振点频域的屏蔽效能影响不大;介质板厚度越大,屏蔽效能越高;不同谐振点处存在最佳电导率和最佳相对介电常数,使得谐振的抑制作用最强,屏蔽效能最高;介质板置于箱体前端比后端屏蔽效能高;不同谐振点处屏蔽效能的最大值在不同的介质板位置处取得;平面波的极化角越大,入射方位角越大,仰角越小,屏蔽效能越高。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文建立的EMT模型的有效性。该方法较等效传输线法(TLM)计算精度更高,尤其是在高频范围;较数值方法和全波仿真计算方法速度更快。该文工作对屏蔽箱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效能 电磁拓扑理论 BLT方程 开孔箱体 介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8GHz介质板极化器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魏振华 田立松 +2 位作者 冯旭东 尹家贤 张爱民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5期396-400,共5页
介质板极化器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介质板波导形成圆极化波的原理出发,推导出差相移与波导传播常数的关系式。因此只需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波导的传播常数,从而减小了仿真计算量。分析表明在8-18GHz超宽带范围内,方波导中插入介... 介质板极化器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介质板波导形成圆极化波的原理出发,推导出差相移与波导传播常数的关系式。因此只需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波导的传播常数,从而减小了仿真计算量。分析表明在8-18GHz超宽带范围内,方波导中插入介质板的圆极化轴比理论上只能达到2.03dB。文中提出介质板插入结合波导口径变形的方法使圆极化轴比小于1.53dB,驻波比小于1.23。对介质板波导的关键参数进行误差分析,得到加工误差对圆极化性能的影响小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板极化器 圆极化性能分析 波导口径变换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T方程的内置介质板异型腔屏蔽效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建红 蒋璐行 钱思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791-3801,共11页
金属腔体外部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均会对腔体屏蔽效能造成影响。针对内置介质板的异型开孔金属腔体的特点,通过推导异型腔体非连续处等效电路的散射参数,基于电磁拓扑理论和BLT方程,建立平面波照射下凸面结构腔体和阶梯结构腔体屏蔽效能的... 金属腔体外部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均会对腔体屏蔽效能造成影响。针对内置介质板的异型开孔金属腔体的特点,通过推导异型腔体非连续处等效电路的散射参数,基于电磁拓扑理论和BLT方程,建立平面波照射下凸面结构腔体和阶梯结构腔体屏蔽效能的解析模型,并研究了介质板的位置等对异型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引入开孔位置系数和观测点位置系数,该解析模型可以处理任意位置开孔和任意位置观测点的情况。结果表明:介质板可以有效抑制异型腔体谐振,谐振点附近的屏蔽效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对远离谐振点频域的屏蔽效能影响较小;不同谐振点处存在最佳介质板位置,使得在其取值区间内屏蔽效能达到最大。理论计算结果与全波仿真软件CST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该文解析模型的有效性。相较于数值计算方法,该解析模型计算效率更高且占用内存更少,对异型腔体的屏蔽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效能 电磁拓扑理论 BLT方程 异型腔体 介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介质板的研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朱建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共4页
微波复合介质板是现代电子设备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文中介绍了微波复合介质板系列国产化的研究开发情况,突破介质板材料开发和工程化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3类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介质板。该复合介质板的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通过应用... 微波复合介质板是现代电子设备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文中介绍了微波复合介质板系列国产化的研究开发情况,突破介质板材料开发和工程化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3类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介质板。该复合介质板的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通过应用对比试验表明了其已等效进口介质板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复合介质板 聚四氟乙烯 材料开发 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板横向介质参数的反演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兵 葛德彪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14,共5页
本文简述了各向异性介质FDTD方法 ,并用FDTD方法分析了三维各向异性有耗介质板的瞬态后向散射。根据各向异性介质板后向散射与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有关的特点 ,利用其后向RCS的谐振特性估算介质板的横向介质参数。计算表明该方法可行且... 本文简述了各向异性介质FDTD方法 ,并用FDTD方法分析了三维各向异性有耗介质板的瞬态后向散射。根据各向异性介质板后向散射与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有关的特点 ,利用其后向RCS的谐振特性估算介质板的横向介质参数。计算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板 FDTD 后向散射 谐振 横向介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板上的振子天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易大方 刘文彬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4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对介质板上的直线振子天线作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用极化电流法准导了天线电流和介质中场的积分方程组,然后用矩量法对该方程组数值求解,最后给出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并对此作了比较和讨论。
关键词 振子天线 极化电流 介质板 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介质板的选用和加工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湘梅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56,共3页
介绍了高频介质板的选用、加工、采购和质量管理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加工 频率稳定性 高频介质板 热膨胀系数 电性能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介质板微波吸收和反射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峰 廖惕生 赵慈 《计量技术》 2001年第11期12-14,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普通微波分光仪测量介质板微波吸收系数和反射特性的原理和方法。它考虑了接收器和被测介质板两个界面对微波的反射和入射的影响 ,对入射波、透射波和反射波强度进行了修正。对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和不同入射角的情况有...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普通微波分光仪测量介质板微波吸收系数和反射特性的原理和方法。它考虑了接收器和被测介质板两个界面对微波的反射和入射的影响 ,对入射波、透射波和反射波强度进行了修正。对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和不同入射角的情况有较好的区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分光仪 微波吸收系数 微波反射特性 介质板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嵌入正折射率传输线介质板内的倏逝波和成像特性
11
作者 徐新河 文光俊 +1 位作者 甘月红 谢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提出了点源嵌入正折射率介质板进行亚波长成像的新方法,分析了位于负折射率媒质里的正折射率介质板内外的电压倏逝波和电压传播波分布。正和负折射率媒质分别由2维未加载传输线和2维加载电感、电容传输线网络组成。微波电路和数值仿真... 提出了点源嵌入正折射率介质板进行亚波长成像的新方法,分析了位于负折射率媒质里的正折射率介质板内外的电压倏逝波和电压传播波分布。正和负折射率媒质分别由2维未加载传输线和2维加载电感、电容传输线网络组成。微波电路和数值仿真结果都显示由于板内增大的倏逝场,在正折射率介质板的两个界面附近出现了很大的电压幅度,该结果证实了该正折射率介质板透镜能够恢复电压倏逝波,从而提高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传输线 负折射率 亚波长成像 介质板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孔介质板回收PEMFC排气中水分的实验
12
作者 王世学 鲁池 +2 位作者 王飞 杨博 邵光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针对使用多孔介质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增湿器,建立了研究透过多孔介质板的热湿移动特性的实验测量系统,使用该系统测量并比较了增湿气体(燃料电池的排气)透过多孔介质板向被增湿气体(燃料电池阴极供气)进行热湿传递时,气体的温度、... 针对使用多孔介质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增湿器,建立了研究透过多孔介质板的热湿移动特性的实验测量系统,使用该系统测量并比较了增湿气体(燃料电池的排气)透过多孔介质板向被增湿气体(燃料电池阴极供气)进行热湿传递时,气体的温度、相对湿度与流量等因素对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的多孔介质板的前提下,降低气体流量、提高增湿气体进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多孔介质板两侧的换热更加有利;提高增湿气体的进口温度、降低气体流量和增湿气体的相对湿度可提高水分回收率,而提高增湿气体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流量均可提高水分传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增湿器 多孔介质板 热湿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穿过负折射率介质板的横向位移
13
作者 陈玺 李春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众所周知,在常规介质中光的折射和反射遵循Snell定律。早在1968年,前苏联科学家Veselago就在理论上预言了负折射率材料的存在.近年来,由于美国Smith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光子晶体的人工材料实现了负折射率材料,引发了人们研究... 众所周知,在常规介质中光的折射和反射遵循Snell定律。早在1968年,前苏联科学家Veselago就在理论上预言了负折射率材料的存在.近年来,由于美国Smith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光子晶体的人工材料实现了负折射率材料,引发了人们研究负折射现象的热情.近期,Berman研究了负折射率界面上的反向Goos-Haenchen(G-H)位移.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 负折射率 横向位移 介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复合介质板的介电性能验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丹 邹嘉佳 方南军 《电子与封装》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以国外某公司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测试数据为参考,采用50Ω阻抗匹配电路测试了介电常数为2.94的某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在10 GHz下的驻波、插入损耗。测试结果表明,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的介电性能满足电路使用要求。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测试... 以国外某公司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测试数据为参考,采用50Ω阻抗匹配电路测试了介电常数为2.94的某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在10 GHz下的驻波、插入损耗。测试结果表明,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的介电性能满足电路使用要求。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国内板材的一致性略逊于国外产品,仍需对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进行改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复合介质板 介电性能验证 基本电路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板的电磁反射
15
作者 胡斌杰 萑芙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5,共6页
给出了用于分析多层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板的电磁反射、吸收和传输系数的新技术-散射矩阵法,在这个分析技术中,冷的,稳态,碰撞,磁化的非均匀等离子体板被模拟成许多层。
关键词 SMM 等离子体介质板 电磁反射 磁化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在两个平行镜面间两层电介质板中的自发辐射率(英文)
16
作者 王德华 徐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926,共8页
利用光子的闭合轨道理论,我们研究了原子在两个平行镜面间两层电介质板(折射率分别为n_1,n_2)中的自发辐射率.自发辐射率呈现出多周期的振荡结构.自发辐射率的傅立叶变换中的每一个峰和光子从原子出发到返回原子的一条闭合轨道相对应.... 利用光子的闭合轨道理论,我们研究了原子在两个平行镜面间两层电介质板(折射率分别为n_1,n_2)中的自发辐射率.自发辐射率呈现出多周期的振荡结构.自发辐射率的傅立叶变换中的每一个峰和光子从原子出发到返回原子的一条闭合轨道相对应.结果表明自发辐射率和两层电介质的宽度和折射率有关.和只有一层电介质的辐射率比较,当两层电介质的折射率n_1和n_2差别很小时,两层电介质之间分界面的反射效应可以忽略;但是当二者的差别很大时,发射效应变得非常重要且自发辐射率中的振荡减弱.本文的结果为原子在不同电介质间的自发辐射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辐射率 闭合轨道 介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带介质板介质损耗特性的测量
17
作者 郑武团 田新华 《测试技术学报》 199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使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介质基片的介质氕 原理,方法和测量线路。最后还给出了实测的损耗参数。本文所给的测量方法正确,精度高,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也可以用于介质板生产厂家的产品特性参数测量和... 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使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介质基片的介质氕 原理,方法和测量线路。最后还给出了实测的损耗参数。本文所给的测量方法正确,精度高,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也可以用于介质板生产厂家的产品特性参数测量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介质板 微波IC 介质损耗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介质板的有孔矩形腔体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辉敏 张卫东 +1 位作者 李继琨 陈沛龙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2年第2期161-164,177,共5页
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电磁仿真软件,对开孔腔体内存在介质基板的情况进行仿真。通过改变介质板与开孔的距离、数量和大小,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时域与频域结果,并将其与腔体内无介质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时域波形,介... 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电磁仿真软件,对开孔腔体内存在介质基板的情况进行仿真。通过改变介质板与开孔的距离、数量和大小,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时域与频域结果,并将其与腔体内无介质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时域波形,介质板距离开孔越近,数量越多及尺寸越大,腔内的耦合场越小。当腔体内存在介质板时,会对耦合场的高频振荡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腔时的频域曲线相比,当腔体内存在介质板时,会改变腔体的谐振点分布,同时会产生新的谐振点。腔体内的介质板能提高腔体的屏蔽效能,特别是对于谐振区域,介质板对场强值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 介质板 时域有限差分法 时域特性 频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介质板的选用和加工
19
作者 刘湘梅 《电子电路与贴装》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对高频介质板的选用、加工、采购和质量管理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高频介质板 选用 加工 采购 质量管理 电性能 热膨胀系数 温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介质板所受的静电场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柏青山 王宝昌 王廷兴 《大学物理》 1987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平行电容器 静电场力 介质板 计算过程 库仑定律 受力问题 介质 虚功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