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欧能源话语中介入系统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廉蛟洋 《现代语言学》 2025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能源是全球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关系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安全。中国与欧盟在能源方面具备广泛合作空间。本文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选取中国和欧盟主流媒体的能源与环境英文报道为语料,利用UAM Corpus Tool3.3软件对语料中的介... 能源是全球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关系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安全。中国与欧盟在能源方面具备广泛合作空间。本文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选取中国和欧盟主流媒体的能源与环境英文报道为语料,利用UAM Corpus Tool3.3软件对语料中的介入系统进行手工批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及差异性检验后发现,欧盟使用介入资源的频率更高,选择类型更多样。在话语收缩层面,中国使用的否认资源与宣告资源的频率相近,而欧盟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否认资源来展示观点。否认资源中,欧盟使用的反驳资源和否定资源均高于中国,宣告资源中,欧盟使用的宣布资源频率比中国高,但否认资源中,中国高于欧盟。话语扩展层面,中欧使用的包容资源都多于归属资源,且欧盟使用的包容资源频率高于中国,其原因可以归结于不同的政治体制、文化历史与媒监管境多方面。本研究丰富了基于评价理论的新闻话语对比分析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语料,为介入系统理论框架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范例,帮助读者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理解能源报道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唤起公众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Energy is a vital driving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security of countries.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have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cooperate on energy issues. Based on Martin’s appraisal theory, this paper selected English reports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from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s the Corpus. UAM Corpus Tool3.3 software was used to manually annotate engagement system in the corpus. After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ifference test, it was found that engagement resources were us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selection types were more diverse. At the level of dialogic contraction, the frequency of disclaim resources used by China is similar to that of proclaim resources, while the EU tends to use more disclaim resources to show different views. Among the disclaim resources, the EU uses more counter resources and deny resources than China. Among the proclaim resources, the EU uses more pronounce resources than China, but among the disclaim resources, China uses more than the EU. At the level of dialogic expansion, both China and Europe use more entertain resources than attribute resources, and the frequency of entertain resources used by the EU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cultural history and media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is study has enriched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esearch corpus fo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ws discourse based on appraisal theory, provided a new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ngagement system, helped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 of energy repo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and aroused the public's attention to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介入系统 新闻报道 中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N和《中国日报》新能源新闻报道中介入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
2
作者 关佳新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了共识。新闻语篇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传递某种态度、意向和情感,进而影响其认知和行为。本研究从生态话语分析范式切入,对中美新能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了共识。新闻语篇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传递某种态度、意向和情感,进而影响其认知和行为。本研究从生态话语分析范式切入,对中美新能源新闻语篇中的介入资源展开了深入剖析,尝试挖掘并阐发了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与折射的生态理念。研究发现:中美都更多地使用了“扩展”资源。并且,中国新能源语篇报道中有益性介入居多,美国新能源新闻语篇中多为破坏性介入。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cept of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good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has been deeply popular, and “well-coordinate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avoiding excessi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News discourse,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ass communication, can transmit certain attitudes,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nd then affect their cognition and behavior.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aradigm,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ngagement system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new energy news discourses, and tried to dig out and explain the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and reflected ecological properties. It is found that both China and America use more expansion resources.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Chinese new energy news reports are eco-beneficial engagement, while most of the American new energy news reports are eco-destructive eng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新闻语篇 生态话语分析 介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系统”嬗变 被引量:138
3
作者 王振华 路洋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评价系统 介入系统 对话性理论
原文传递
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 被引量:45
4
作者 袁传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系法律语言学研究,运用评价理论所建构的警察讯问介入系统,分析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并阐释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即立场、态度和观点。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 本文系法律语言学研究,运用评价理论所建构的警察讯问介入系统,分析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并阐释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即立场、态度和观点。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来实现讯问的程序正义,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特殊类型犯罪嫌疑人,尤其是家庭暴力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讯问 人际意义 介入系统 对话延展 对话紧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论辩体裁介入系统跨文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5,共5页
论辩体裁学术写作体现书面沟通的逻辑性和对话性,是不同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阶段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作者与读者对话的有效性决定语篇能否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但不同文化中人际意义实现的方法不同。本文采用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观... 论辩体裁学术写作体现书面沟通的逻辑性和对话性,是不同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阶段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作者与读者对话的有效性决定语篇能否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但不同文化中人际意义实现的方法不同。本文采用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观,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对比分析英汉语论辩体裁的范文,讨论英汉论辩体裁学术写作中自言和借言的使用差异,尝试拓展和深化自言系统范畴,进一步探索英汉论辩体裁写作中介入系统的跨文化差异,提高中国大学生英语论辩体裁学术写作的人际对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体裁 介入系统 跨文化对比
原文传递
基于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积极话语分析——以关于中国游客的评论性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建伟 Rob Law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1,共5页
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探究《纽约时报》对近几年我国游客的行为及其形象的报道可以发现,西方主流报刊对中国游客的报道不再是围绕以前普遍认为的消极形象,而是通过对相关不文明行为的定义及事实的梳... 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探究《纽约时报》对近几年我国游客的行为及其形象的报道可以发现,西方主流报刊对中国游客的报道不再是围绕以前普遍认为的消极形象,而是通过对相关不文明行为的定义及事实的梳理,借用人际对话空间的压缩或扩展策略,开始转向对中国游客形象的积极建构,从而引导读者做出正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积极话语 游客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入系统的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策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柯贤兵 谢睿妍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法庭调解的过程就是调解法官通过话语协商、不断介入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化解冲突并不断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本研究以离婚诉讼法庭调解的真实语料,基于介入系统的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法庭调解法官是如何使用介入... 法庭调解的过程就是调解法官通过话语协商、不断介入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化解冲突并不断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本研究以离婚诉讼法庭调解的真实语料,基于介入系统的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法庭调解法官是如何使用介入资源与原、被告进行调解话语博弈,推动法庭调解有效进行。研究表明,调解法官通常较多地使用接纳介入资源来拓展与原、被告协商的会话空间;而在推进纠纷协商时较多地使用否定介入资源来紧缩原、被告话语空间以实现法庭调解“案结事了”。语料分析显示,调解法官倾向于使用接纳资源,尽量避免使用绝对、否定资源来拓展调解话语协商空间;频繁采用收缩资源或单声性话语则会限制双方当事人的观点,从而导致调解互动会话空间收缩。基于对法庭调解话语介入的博弈策略分析,本研究旨在为法庭调解话语博弈提供可行的借鉴和启示,以期推动法庭调解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调解话语 话语博弈 介入系统 会话拓展 会话紧缩
原文传递
介入系统在新闻社论翻译中的应用: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戴光荣 左尚君 《外国语言文学》 2015年第3期199-207,216,共9页
评价理论认为,情态是社会交流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暗含说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或观点,牵涉到必然性、或然性、能力、意志、义务等概念。它能客观地表达讲话人对表示的情态和意态作出判断的作用,还能表现社会角色关系、正式程度和权位关系。... 评价理论认为,情态是社会交流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暗含说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或观点,牵涉到必然性、或然性、能力、意志、义务等概念。它能客观地表达讲话人对表示的情态和意态作出判断的作用,还能表现社会角色关系、正式程度和权位关系。情态词是情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新闻社论语言中也有其活跃的身影。社论作者通过调用各类评价资源,来影响读者的态度、观点。本文在自建汉英社论平行语料库基础之上,将情态词进行量值高低分类,探讨它们在汉英社论文本中的分布与用法,从而考察译者如何介入社论话语,实现表情达意,构建社会同一话语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论 情态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翻译
原文传递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的评价语言范式特征——基于语料的态度和介入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东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7-74,共8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统计方法,以评价理论的态度和介入系统为视角探讨了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的评价语言范式和态度词汇的特征。结果发现,受议论文体裁的影响,考察的句式中所承载的判断和鉴别评价意义多于情感意义。在词汇层面,与英语... 本文采用语料库统计方法,以评价理论的态度和介入系统为视角探讨了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的评价语言范式和态度词汇的特征。结果发现,受议论文体裁的影响,考察的句式中所承载的判断和鉴别评价意义多于情感意义。在词汇层面,与英语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明显存在缺乏使用隐性情感评价词汇的特征,使文章语气显得生硬,有说教口吻。此外,对介入系统的考察发现,学生基本能采用客观的评价态度表达观点,但是高频的第一人称使用率却反映出学生的态度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度较高,从而削弱了文章表达的客观性。建议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评价语言的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议论文 态度系统 介入系统 语言句式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语篇修辞手段的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悦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51-258,285,共9页
上个世纪90年代马丁等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旨在分析语篇构建者在把语篇作为信息传递的符号的同时表达了自身怎样的态度立场,它既是一个分析语言评价潜势意义的系统,又是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我们认为除了这两个视角和... 上个世纪90年代马丁等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旨在分析语篇构建者在把语篇作为信息传递的符号的同时表达了自身怎样的态度立场,它既是一个分析语言评价潜势意义的系统,又是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我们认为除了这两个视角和功能,评价理论还是一种语篇修辞策略。正是基于这个视角,文章借助来自New York Times和China Daily的两篇社论就评价理论中的一个子系统———介入系统来阐述该系统的语篇修辞效果,以说明评价理论在新闻语篇中的修辞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修辞策略 修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师代理词的隐性说服研究——以“介入系统”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律师代理词隐性说服分析模型",分别从"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两方面探析律师代理词中的隐性说服方式及其语言实现手段,结果发现:"对话扩展"的使用体现...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律师代理词隐性说服分析模型",分别从"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两方面探析律师代理词中的隐性说服方式及其语言实现手段,结果发现:"对话扩展"的使用体现了律师协商的态度,以避免与其他观点的正面冲突,增强了代理词的说服力;而律师通过"对话紧缩"增强话语客观性,紧缩了其他观点"辩驳"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代理词 隐性说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对话扩展 对话紧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介入系统看新闻语篇的对话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燕子 刘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评价系统关注语篇中各种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对其语言实现资源的选择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新闻语篇介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媒体通过单声和多声融合的语篇策略,利用词汇语法结构在信息传递中或打开或关闭语篇... 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评价系统关注语篇中各种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对其语言实现资源的选择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新闻语篇介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媒体通过单声和多声融合的语篇策略,利用词汇语法结构在信息传递中或打开或关闭语篇的对话空间,隐性表达舆论倾向,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系统 新闻语篇 单声 多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系统框架下的“一带一路”倡议话语生态分析——基于《印度时报》和《每日镜报》相关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冬秀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的评价意义,提出生态化的介入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和谐共享,共有共富”的生态哲学观,将源于语言本体研究的介入理论生态化,实践“超语言学”研究,延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介入系统 话语 生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普里奥法官庭审语言的和谐话语分析——基于介入系统角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可娟 闵园园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6-72,共7页
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借助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层面和小句层面对卡普里奥法官的庭审语言进行和谐话语分析,旨在探讨其语言背后的人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实现庭审的公平,构建和谐的法庭关系。研究表明,卡普... 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借助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层面和小句层面对卡普里奥法官的庭审语言进行和谐话语分析,旨在探讨其语言背后的人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实现庭审的公平,构建和谐的法庭关系。研究表明,卡普里奥法官在庭审中以对话扩展为主,注重听取被告的观点,较少使用专业法律术语,卡普里奥法官对“介入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庭审营造了公平、公正、和谐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系统 和谐话语分析 卡普里奥法官 法官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称词“我们”对介入系统之“借言”的意义——以近十年国家主席的新年贺词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薇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0期110-113,118,共5页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人际功能的新发展,在Martin创立的评价理论中,评价系统包括态度、级差和介入系统。三个系统中,态度系统研究得最为详细和深入,而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的研究相对薄弱。从介入系统的角度看,语言使用者表...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人际功能的新发展,在Martin创立的评价理论中,评价系统包括态度、级差和介入系统。三个系统中,态度系统研究得最为详细和深入,而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的研究相对薄弱。从介入系统的角度看,语言使用者表达态度时所使用的语言来源是对“自言”或“借言”的主观选择。因为“自言”不存在对话性,所以体现“自言”的语言手段相对单一;而在“借言”中存在对话性,所以体现它的语言手段相对比较复杂。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人称指示词作为“借言”手段之一这点还没有引起重视,也缺乏相应的研究。该文将以人称指示词“我们”为分析中心,以近十年中国国家主席的新年贺词作为语料基础,来说明人称指示词也可以成为介入系统之“借言”的手段。通过分析政治语篇中“我们”的运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个研究“借言”的新视角,以期对人称指示词和介入系统形成更完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 介入系统 借言 手段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子COROSKOP心血管介入系统脉冲透视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
16
作者 胡益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5期102-103,共2页
本文叙述了西门子COROSKOP心血管介入系统脉冲透视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故障,并介绍了故障的判断思路和检修方法。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系统 脉冲透视 工作原理 故障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医学院校语言学科建设的思考
17
作者 马莹 都鸣晖 范春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60-61,共2页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体现了语篇中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与交际双方结盟的关系。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介入系统为研究框架,重新审视医患纠纷的问题,从语篇的角度揭示医患话语中权利和意识的隐含关系,指出医生需要适时选择单声话语或多声话...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体现了语篇中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与交际双方结盟的关系。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介入系统为研究框架,重新审视医患纠纷的问题,从语篇的角度揭示医患话语中权利和意识的隐含关系,指出医生需要适时选择单声话语或多声话语完成传输性任务或交际性任务,促进有效交际,医学院校需要重视语言学科建设发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批评语言学知识,以便在将来与病患构建新型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医患纠纷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介入系统看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中交谈话语的空间拓展
18
作者 方颖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15-521,共7页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分别自建了13组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对话语料库和13组英语本族语者对照组对于同一话题的对话语料库,从介入系统的否定与反驳、对话宣称、对话接纳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考察受试学生的中国学生在对话收...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分别自建了13组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对话语料库和13组英语本族语者对照组对于同一话题的对话语料库,从介入系统的否定与反驳、对话宣称、对话接纳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考察受试学生的中国学生在对话收缩与对话扩展两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受试学生学生在表述不同观点时,过度使用否定或反驳对方的表达方式,容易忽略对方的声音,对话呈现收缩形式。受试学生学生在宣称时,大量使用真实条件句,语气比较肯定,还高频使用necessary、we、everyone、many people等词语,将个人的主观判断过于泛化,排斥了他人的话语空间。语料库对比发现,本族语对照组的否定呈现多样化形式,很少使用直陈句表述观点,多用修辞性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诱发对方思考,多用接纳性多声话语、推测性情态词,以及构建虚拟空间等手段表达主观判断,给对方提供宽松的协商环境。鉴于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普及语言介入系统,拓宽其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英语专业四级口试 对话收缩 对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课堂教师话语介入系统分析
19
作者 冀新艳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介入系统是人际话语意义系统的研究内容之一。采用“三声型”介入系统框架,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生态哲学指导思想,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师话语中介入系统的来源、特点、生态取向和功能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课堂教师... 介入系统是人际话语意义系统的研究内容之一。采用“三声型”介入系统框架,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生态哲学指导思想,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师话语中介入系统的来源、特点、生态取向和功能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课堂教师话语介入系统的基础是教师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是一种干预课堂语言生态环境的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以及课堂语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系统 生态语言学 课堂教师话语 生态取向 课堂语言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主流媒体有关“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介入系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琳 张松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61-68,共8页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对日媒“一带一路”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个阶段都较多地使用了对话性扩展资源,除表明自己的观点外,还打开了其他各种话语观点、立场和态度的对话空间。对话性扩展资源中,三个阶段对“摘引”的使用都很多...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对日媒“一带一路”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个阶段都较多地使用了对话性扩展资源,除表明自己的观点外,还打开了其他各种话语观点、立场和态度的对话空间。对话性扩展资源中,三个阶段对“摘引”的使用都很多,其中大量转述类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转述者对“一带一路”的深入介入,以此来降低报道主观性,提高语篇的可信度。对话性压缩资源中,三个阶段对“否认”资源的使用都很多,其中大量使用了否定词,表达了固守己方观点,对他方观点进行否定和限制。总体来看,日媒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偏消极。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一带一路”的识别;第二阶段主要是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第三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有限合作,但认识并没有改变,可以看出日本矛盾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系统 对话性扩展 对话性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