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EG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及药物抵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郭刚 吴丙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及药物抵抗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予以相应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实施了血栓弹力图血小板...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及药物抵抗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予以相应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实施了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测结果对用药予以指导分成研究组(血小板图)40例和对照组(非血小板图)51例。分析两组治疗2周后缺血性卒中复发差异情况,比较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患者和非抵抗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情况,以及对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患者年龄、糖尿病史、血糖与非抵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及年龄是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术后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药物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加减方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吕雪梅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加减方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山东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加减方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山东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加减方治疗,14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甲胎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的54.84%(χ^(2)=4.723,P=0.029)。治疗2个疗程后,2组GGT、ALT、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CD4^(+)、NK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CD3^(+)、CD8^(+)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甲胎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出血、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减少、便秘、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加减方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应用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可抑制肿瘤进展,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术后 膈下逐瘀合四君子汤 加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3
作者 王培培 吴义来 《中国药业》 2025年第7期117-121,共5页
目的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就诊某院且诊断为冠心病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就诊某院且诊断为冠心病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基因组(37例)和功能缺失基因组(47例)。快代谢基因组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功能缺失基因组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再入院率和成本-效果比,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结果功能缺失基因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再入院率为2.13%,显著低于快代谢基因组的10.81%(P=0.025)。功能缺失基因组的成本-效果比为249.87±45.76,显著高于快代谢基因组的204.04±48.76(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经济性评价结果稳健。情境分析假定功能缺失基因组患者选用国产替格瑞洛,功能缺失基因组和快代谢基因组的成本-效果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联合进口替格瑞洛更具经济性,但若换用国产替格瑞洛,则二者经济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CYP2C19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济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
4
作者 王春宝 王丹 +1 位作者 张龙 司国民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四位一体”理论提供了一种从性、位、势、证四要素研究经方的新思路。本文先从“四位一体”理论出发,探析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性、位、势、证四要素:“方性”为寒温并用,合以辛温,佐以苦寒;“方位”为心胸连及背部;“方势”为散中有泻,... “四位一体”理论提供了一种从性、位、势、证四要素研究经方的新思路。本文先从“四位一体”理论出发,探析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性、位、势、证四要素:“方性”为寒温并用,合以辛温,佐以苦寒;“方位”为心胸连及背部;“方势”为散中有泻,以散为主;“方证”为阳微阴弦之胸阳不足、痰阻心脉证。在此基础上,再以“四位一体”理论阐释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原理,并结合1则医案进行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理论 瓜蒌薤白半夏汤 经皮冠脉介入 心绞痛 胸痹 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闭塞发生的循证实践
5
作者 夏碧芸 陈瑜 +1 位作者 吴彦妍 胡雁 《护理学报》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目的通过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RAO发生的最佳证据。在上海... 目的通过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RAO发生的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包括3个部分7个阶段,历时6个月,制定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和多学科团队对RAO的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RAO发生率、护士对预防RAO的知识水平、手术前后RAO的评估率以及证据执行的依从率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RAO发生率由10%下降至3%、护士对预防RAO的知识水平由65%上升至87%、RAO的评估率由60%上升至100%,护士对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目通过最佳证据的实践应用,规范了介入术后预防老年患者RAO的管理行为,提高护士对预防RAO的护理知识,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RA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闭塞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因子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
6
作者 赵小波 李奋保 崔红凯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因子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术后近期预后不良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术,根据术后3个...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因子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术后近期预后不良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术,根据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e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各指标单一及联合预测预后不良价值。结果(1)预后不良组迟发性脑缺血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Hunt-Hess分级Ⅳ~Ⅴ级和Fisher分级3~4级占比、NLRP3、case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LRP3、casepase-1、IL-1β、IL-18蛋白高表达及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均是SAH患者介入术后近期预后不良高危因素(P<0.05);(3)NLRP3+casepase-1+IL-1β+IL-18预测SAH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价值优于NLRP3、casepase-1、IL-1β、IL-18单一预测价值(AUC:0.913比0.839、0.802、0.761);(4)在阈值0.2~1.0范围内,NLRP3+casepase-1+IL-1β+IL-18复合预测模型净收益大于NLRP3、casepase-1、IL-1β、IL-18单一预测模型;在阈概率0.6~1.0时,被NLRP3+casepase-1+IL-1β+IL-18符合模型预测为预后不良人数与真阳性人数基本一致。结论NLRP3、casepase-1、IL-1β、IL-18蛋白高表达是SAH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高危因素,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预测效能,指导后续检查及治疗,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介入栓塞 预后 NOD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穆文方 汤诗恒 +2 位作者 顾玉华 王喜益 许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构建并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系统检索文献、... 目的构建并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半结构化访谈并整合临床实践及患者个体需求,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指标及其权重。将建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的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院内外衔接执行达标率、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最终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实施前后,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分别为57.8%和92.8%,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5.6%和95.0%,院内外衔接执行达标率分别为45.6%和75.0%,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9.4%和95.6%,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分别为89.4%和93.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具有全面性及实用性,应用该评价指标有助于规范出院准备服务,促进专病护理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院准备服务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通络汤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孙晓溪 张新元 +1 位作者 尹彤 马丽虹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观察益心通络汤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气虚痰瘀证患者心功能及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痰瘀证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观察益心通络汤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气虚痰瘀证患者心功能及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痰瘀证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和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服用益心通络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素质、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尿钠肽(BNP)水平、中医四诊信息计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MWT距离、CQQC评分、血浆BNP水平、中医四诊信息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身体素质水平、CQQC评分、血浆BNP水平、中医四诊信息计分、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心通络汤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痰瘀证患者的身体素质水平、心脏泵功能、临床症状及运动耐力等,可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通络汤 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气虚痰瘀 心功能 身体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赵孟凡 黄斌 +3 位作者 邢冬月 张新钰 周银梦 李梦瑶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和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体外反搏组、联合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和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体外反搏组、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体外反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四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运动状态时代谢当量(Peak METs)、峰值摄氧量(Peak VO_(2))、每公斤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峰值氧脉(Peak VO_(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心肺运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组METs值高于对照组、中药组、体外反搏组(均P<0.05)。联合组FVC、FEV1、Peak O_(2)/HR、Peak VO_(2)、Peak VO_(2)/kg值高于对照组、中药组(均P<0.05)。治疗后,四组HAMA、HAMD评分下降,联合组HAMA、HAMD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中药组、体外反搏组(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6.7%,高于中药组、体外反搏组、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体外反搏可显著提高PCI术后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柴胡疏肝散 体外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焦虑 抑郁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出院早期体力活动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蒙浩莹 丁雯 +2 位作者 潘婷 曾美玲 张紫莹 《全科护理》 202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出院早期体力活动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不同类别体力活动的PCI术后人群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3月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查行PCI术后1个月左右的236例...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出院早期体力活动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不同类别体力活动的PCI术后人群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3月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查行PCI术后1个月左右的23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心脏健康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PCI术后病人早期体力活动可分为运动型活动(89.4%)、工作型活动(10.6%)2个潜在类别,年龄、职业、入院诊断、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是不同类别PCI术后病人过渡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PCI术后病人出院早期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活动方式单一,且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不同病人术后体力活动特征,给予个性化的体力活动建议和指导,以提高病人运动依从性,改善其术后体力活动水平,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体力活动 潜在剖面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和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熊金凤 巫颖 +1 位作者 黄丽丹 李施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fQRS、QTd的变化,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预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色... 目的 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fQRS、QTd的变化,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预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15例因A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2 h是否发生MVA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发生MVA)与未发生组(84例,未发生MVA)。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 QRS与QTd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无MVA组比,MVA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电图存在f QRS占比及QTd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存在fQRS、高水平QTd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 QRS、QTd诊断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5、0.728,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结论 心电图存在fQRS与QTd能够反映AMI患者的心肌电生理状态,且存在f QRS与高水平QTd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fQRS、QTd值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房颤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2
作者 侍杰 王峰 翟度天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房颤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对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行PCI的AMI患者392例,按照2∶1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261例)和检验组(131例);根...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房颤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对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行PCI的AMI患者392例,按照2∶1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261例)和检验组(131例);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将建模组再分为房颤组(60例)和无房颤组(20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患者PCI后并发房颤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392例AMI患者PCI后6个月的房颤发生率为22.99%(60/392)。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左心房直径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更长,Gensini积分、非瓣膜病性房颤卒中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肌酐(SCr)水平及冠脉病变支数≥3支、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1级患者比例更高,预后营养指数(PNI)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左心房直径、SCr、发病至手术时间、TIMI血流分级1级均是AMI患者PCI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PNI是其保护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AMI患者PCI后并发房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及检验组AMI患者PCI后并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同组CHA_(2)DS_(2)-VASc评分及GRACE评分(P均<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和检验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931(95%CI 0.895~0.967)、0.904(95%CI 0.841~0.942)。结论AMI患者PCI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为Gensini积分、左心房直径、SCr、发病至手术时间、TIMI血流分级1级,保护因素为PNI;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房颤动 列线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价值
13
作者 张春霞 张银丽 崔智飞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4D-LVQ)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00例拟行PCI术的AM...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4D-LVQ)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00例拟行PCI术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N-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4D-LVQ相关参数[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S)、环向应变(GCS)、面积应变值(GAS)、径向应变(GRS)],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4D-LVQ相关参数单一及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术后6个月内共有40例失访,50例发生MACE,发生率为5.21%;MACE组患者的LVEF、GRS分别为(44.34±2.01)%、26.64±7.18,明显低于N-MACE组的(48.84±3.46)%、33.55±9.46,GRACE评分、LVEDV、LVESV、GLS、GCS、GAS、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40.11±14.50)分、(100.11±10.34)mL、(63.65±8.13)mL、-11.34±3.34、-16.30±4.88、-21.13±6.28、36.00%,高于N-MACE组的(113.41±12.49)分、(88.13±9.95)mL、(55.42±5.57)mL、-15.18±4.17、-20.44±4.76、-28.28±7.34、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GLS、GCS、GAS、GRS、糖尿病均是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4D-LVQ相关参数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9.34%、82.00%,优于各参数单一预测价值及常规超声参数联合预测价值(P<0.05)。结论4D-LVQ技术对AMI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具有良好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心脏不良事件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14
作者 权小艳 刘小宇 +4 位作者 宋攀 陈勤 杨曦 卢红宇 石镁虹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整理汇总及分类。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形成32条相关的运动管理证据,包括多学科管理、运动时机、运动场所等10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证据较为科学、全面,可为医护人员指导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 运动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sST2、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广艳 苏衡 朱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2,共7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且治疗后存在心力衰竭,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结合组加用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sST2、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肌肌钙蛋白l(cTnI)、肌红蛋白(MyO)、6分钟步行距离、心衰计分系统(Lee)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差异,统计两组随访6个月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sST2、NT-proBNP、cMyBP-C、cTnI、My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DD)、sST2、NT-proBNP、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SD)、cMyBP-C、cTnI、MyO、左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治疗后LVEF高于常规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sST2、cMyBP-C、LVEDD、NT-proBNP、LVESD、cTnI、MyO、LVMI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Lee评分、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治疗前,Lee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常规组,Lee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随访6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结合组发生低血压1例,胃肠道反应3例。结论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可改善PCI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提高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左西孟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力衰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方霞 张秀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CHD)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行PCI治疗的CHD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高强度间...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CHD)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行PCI治疗的CHD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高强度间歇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放松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康复情况[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DV、LVESV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PCI的CHD患者术后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放松训练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 高强度间歇训练 放松训练 心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在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黄敏英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 分析皮内针在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肝癌介入术后... 目的 分析皮内针在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肝癌介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胃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内、25~48 h、49~72 h,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Ⅰ~Ⅲ级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皮内针干预期间未发生皮内针疗法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术后皮内针干预可以降低行介入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恶心呕吐程度,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原发性肝癌 肝癌介入 皮内针 恶心呕吐 胃肠功能 发生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行为阶段需求的个体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露露 刘俊华 杨晓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72-173,176,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不同行为阶段需求的个体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4例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采取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而观察... 目的:探究基于不同行为阶段需求的个体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4例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采取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基于不同行为阶段需求的个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FLIC评分量表、QOL-LC评分量表)、心理状态(HAMA评分量表、HAMD评分量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FLIC与QOL-LC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HAMD及HAMA评分干预后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基于不同行为阶段需求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情绪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 个体化护理 阶段需求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转归的影响
19
作者 王学杰 王自豪 原建华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抗组、联合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抗组、联合组,每组各90例。双抗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在双抗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经心脏影像学检查比较其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差异,参考Killip分级评估病人治疗后心功能转归结果,检测病人治疗前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肌钙蛋白(CTNI)变化,统计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双抗组(66.67%)(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病人占比(91.11%)高于双抗组(78.89%);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双抗组治疗后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15.39±2.21)帧比(29.65±1.36)帧,(20.65±2.75)帧比(29.25±1.47)帧]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双抗组治疗后的GDF-15[(62.41±5.31)pg/L比(311.65±39.93)pg/L,(89.69±6.35)pg/L比(311.75±39.78)pg/L]、hs-CRP[(12.60±1.17)mg/L比(29.37±2.46)mg/L,(16.77±1.15)mg/L比(29.18±2.28)mg/L]、CTNI[(0.05±0.01)μg/L比(2.51±0.53)μg/L,(0.12±0.01)μg/L比(2.64±0.58)μg/L]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联合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22%)低于双抗组(25.56%)(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2.22%比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还可促使心功能转归,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经皮冠脉介入 心肌灌注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
作者 卞桂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7-090,共4页
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参与者,有83例符合相关指征,并且接受冠脉介入手术(PCI)。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查询基础资料、数据及PCI术相关指标。所有参与者都... 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参与者,有83例符合相关指征,并且接受冠脉介入手术(PCI)。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查询基础资料、数据及PCI术相关指标。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术后随访,按照是否RA分组,依次为RA组(26例)和非RA组(57例)。建立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模型,评定PCI术后出现RA的危险因素。结果 RA组和非RA组在性别、年龄分布、基础疾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TIMI分级、病变支数比较(P>0.05)。RA组中心绞痛史低于非RA组(P<0.05),RA组中cTnI、CK-MB、不良情绪和冠脉再通时间均高于非RA组(P<0.05)。建立风险模型,结果 提示:心绞痛史为介入术后RA的保护因素,cTnI、不良情绪、冠脉再通时间<6h均为介入术后RA的风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RA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介入术后RA的发病与多个因素有关联,无心绞痛史、高cTnI、合并不良情绪、冠脉再通时间<6h患者,出现术后RA的风险更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减少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再灌注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