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导管治疗盆腔脓肿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金心 侯锐 +1 位作者 刘水策 林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6-747,共2页
对临床保守治疗无效的12例盆腔脓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导管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至今无症状复发。认为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导管治疗盆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 对临床保守治疗无效的12例盆腔脓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导管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至今无症状复发。认为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导管治疗盆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脓肿 介入导管治疗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导管治疗急性原发性肺脓肿
2
作者 冯亦伟 伍良 梁振贤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肺脓肿 经皮介入导管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关闭不全及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蒙延海 李泽蒙 +1 位作者 王水云 张燕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三尖瓣关闭不全(TR)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临床问题,与显著的病死率相关。患者往往在病程后期出现严重的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全身症状,几乎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近来年对以前治疗选择有限的TR患者使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的研究越来... 三尖瓣关闭不全(TR)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临床问题,与显著的病死率相关。患者往往在病程后期出现严重的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全身症状,几乎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近来年对以前治疗选择有限的TR患者使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三尖瓣解剖、TR的病因和分类、三尖瓣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管理等需要进一步认识,本文综述了TR介入治疗的重要背景、解剖学考虑、介入治疗围术期处理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关闭不全 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买热依木•阿布都热依木 麦合布拜木•麦麦提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导管介入治疗),每组各4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心脏功能、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输血量相对较少。且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相较于对照组更为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23%(40/42),对照组的85.71%(36/4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导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可有效恢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的进展
5
作者 苗嘉芯 林大卫 +1 位作者 潘文志 周达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20-822,共3页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中度或重度MR很常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MR分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egenerat iv e mitral regurgitation,D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中度或重度MR很常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MR分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egenerat iv e mitral regurgitation,D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若二者同时存在则为混合性MR。DMR是二尖瓣黏液样变性导致的MR,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并发连枷样病变,是最常见的MR类型。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400万人患有MR,其中DMR占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 进展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6
作者 曹静怡 陆方林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23-826,共4页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无症状出现,因此易被临床忽视。近年来临床上对三尖瓣相关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发现此类疾病预后较差,远期生存率较低,因...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无症状出现,因此易被临床忽视。近年来临床上对三尖瓣相关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发现此类疾病预后较差,远期生存率较低,因此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interventions,TTVI)日益成熟,新的介入装置不断问世,已完成了多项可行性研究和临床对照研究,相应地在TR的规范化诊疗也有了重大突破。本文就三尖瓣疾病的诊断、共识以及现有装置的最新进展与临床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关闭不全综合征 专家共识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对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7
作者 马盘龙 蔡豫 +1 位作者 杨淼 马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7-0040,共4页
以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3.06我院120例小儿先心病VSD患儿,分组遵循双色球方式,黄色-60例-WK组-外科手术治疗,蓝色-60例-JR组-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 以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3.06我院120例小儿先心病VSD患儿,分组遵循双色球方式,黄色-60例-WK组-外科手术治疗,蓝色-60例-JR组-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 ①手术成功率,WK组86.67%(52/60),JR组93.33%(56/60),差异较小(=1.481,P=0.224>0.05)。②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WK组>JR组(t=11.227/8.305/17.943/11.098/7.750,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WK组vsJR组=WK组60.00%(36/60)>JR组31.67%(19/60)(=9.701,P=0.002<0.05)。④术后心功能,右心室舒张前后期末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WK组>JR组(t=5.823/5.302,P<0.05)。结论 经导管介入与外科手术方式,在小儿先心病VSD患儿治疗中均具有理想效果,但前者可缩短操作时间,对患儿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更多有利条件,优势突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于长辉 韩一雷 +1 位作者 林良强 阿布都萨拉木·阿布都热西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45-048,共4页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使用抽签法将2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这项试验将于2019年一月启动,于2023年十二月完成,全部病例经诊断为先心病,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人,观察组132人。对照组采...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使用抽签法将2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这项试验将于2019年一月启动,于2023年十二月完成,全部病例经诊断为先心病,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人,观察组13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术。分析术后24小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炎症因子和6个月生活质量的对照。结果 对手术后24小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炎症因子浓度和6个月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在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先心病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大脑损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自制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34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俊华 苏彦芝 +1 位作者 李真 李冠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介入自制导管治疗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家贵 焦念宝 +2 位作者 刘军 邱玉存 秦丽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应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1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并与对照组15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溶栓疗法 尿激酶 脑梗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管丽华 谢迪杨 +4 位作者 周达新 陈丹丹 张蕾 潘文志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4-778,I0003,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主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SA最窄径为(9.9±2.9)mm,11例患者成功封堵,其中9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2~4mm的PDA封堵器封堵,2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径3~5mm的VSD封堵器封堵。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除1例患者外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均未增加,无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RS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杰贤 张永勤 +1 位作者 柴云飞 李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13例,PA/IVS5例)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2、ECG、SBP、T、ETCO2、出血及尿量。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入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mmHg降低至(41.2±3.6)mmHg,SPO2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PA/IV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立东 洪云霞 +1 位作者 胡智勇 康健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无天性心脏病 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12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彬 曹然 +2 位作者 何耀强 李桂林 邝恒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带膜支架闭塞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7例患者至今仍存活,介入治疗后第2、3、5、21天因突然鼻腔再次大出血死亡4例,1例死于感染。5例术后出现复视、半边肢体肌力减退、面部隐痛、麻木等症状,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虽然经导管介入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出血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但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出血 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惠泉 蓝雅琼 +1 位作者 郑燕红 蔡海明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2期4493-4495,4499,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导管介入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导管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个月的心胸比率、心腔变化、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并评价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以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92%(63/65)比87.69%(57/65),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儿的心胸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49±0.02)%比(0.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右心室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22.7±4.3)mm比(25.4±3.4)mm、(31.2±3.2)mm比(35.4±3.4)mm、(17.5±3.4)mm比(20.5±3.1)mm、(12.2±1.4)mm比(15.0±2.6)mm](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左心室每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6.2±5.6)m L比(61.2±6.7)m L](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6%(3/63)比19.30%(11/57),P<0.05]。结论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显著,术后成功率高,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治疗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文兵 扬大严 +1 位作者 王晓晨 时之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治疗 PDA 介入方法 临床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松华 石仁华 +3 位作者 徐淼 陆阳 赵仙先 朱琴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状静脉(或冠状静脉窦)、肺动脉或其他血管形成的异常通道,其发生率约为0.27%~0.40%[1-2]。我院心内科自2004年起开展CAF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状静脉(或冠状静脉窦)、肺动脉或其他血管形成的异常通道,其发生率约为0.27%~0.40%[1-2]。我院心内科自2004年起开展CAF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F患者共6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26~8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导管介入治疗 经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静脉窦 artery 血管形成 CAF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信国玺 苗宏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Z期35-35,共1页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共26例,肺动脉瓣膜狭窄(PS)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6例,均采用国产或进口的封堵器及球囊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共26例,肺动脉瓣膜狭窄(PS)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6例,均采用国产或进口的封堵器及球囊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及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5年,无分流、导管再通及堵闭器移位,疗效满意。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展 赖玉琼 +2 位作者 吴丽洁 胡晖 谭海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方法堵闭术前超声观察PDA形态,测量其最小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心腔、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术后超声检测堵闭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是否梗阻狭...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方法堵闭术前超声观察PDA形态,测量其最小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心腔、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术后超声检测堵闭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是否梗阻狭窄及肺动脉、左心腔等大小。结果与主动脉弓部左侧位造影比较,术前超声检测PDA形态、最小内径测量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中13例堵闭成功,术后即刻超声检查,10例无分流,3例少量分流。堵闭器位置均正常,降主动脉、肺动脉未见梗阻变窄,左心及肺动脉均较术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在PDA堵闭术前病例选择、判断PDA大小形态、选择合适型号的堵闭器及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堵闭器 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巩亮 姜黔峰 +1 位作者 赵鸿燕 陈剑玲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30-432,共3页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1-3]。但对晚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pul...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1-3]。但对晚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pulmonary hypertension,SPH)的PDA患者,PDA封堵术在判断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动脉导管未闭合 导管介入治疗 疗效观察 HYPERTENSION 先天性心脏病 PDA 介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