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青少年人际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卢家楣 卢盛华 +1 位作者 闫志英 蔡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人际情感的研究。青少年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人际情感的研究。青少年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人际情感正向积极,并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相当,其中信用感最高,合作感和亲密感最低;男生人际情感低于女生;人际情感与师生关系和教师有情施教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 合作感 乐群感 归属感 信用感 亲密感 宽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大学生人际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俊山 卢家楣 +5 位作者 解登峰 周炎根 刘林艳 李晓娟 许鹏 刘啸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0-1317,共8页
大学生人际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中... 大学生人际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学生人际情感由亲密感、合作感、宽恕感、恋爱感、感恩感、关爱感等组成;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感恩感、关爱感最高,宽恕感最低;女生的亲密感和恋爱感高于男生;自我要求、家庭氛围、舆论关注、价值认同对大学生人际情感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情感 亲密感 合作感 宽恕感 恋爱感 感恩感 关爱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研究生人际情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俊山 卢家楣 +7 位作者 解登峰 周炎根 刘林艳 李晓娟 许鹏 赵必华 郑显亮 王立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2-800,共9页
研究生人际情感是指研究生在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运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人... 研究生人际情感是指研究生在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运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人际情感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为6.42分,总分10分),其中感恩感、关爱感最高,宽恕感最低;女生的亲密感、恋爱感、感恩感高于男生,有奖后力组的亲密感、合作感、感恩感和关爱感高于无奖励组;自我要求、家庭氛围、舆论关注、价值认同是研究生人际情感的强影响因素,上网时间和生存压力是负影响因素;研究生人际情感比本科生有所上升,上网时间和生存压力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人际情感 亲密感 合作感 宽恕感 恋爱感 感恩感 关爱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的冲动控制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锋 倪晓莉 +1 位作者 郑丽丹 王建军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8年第4期297-305,共9页
基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和"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果,采用匹配法筛选出21名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和22名非人际情感性动机的健康性网络用户,对其实施延迟折扣任务(DDT)、st... 基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和"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果,采用匹配法筛选出21名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和22名非人际情感性动机的健康性网络用户,对其实施延迟折扣任务(DDT)、stop-signal任务和Stroop色词命名任务,探讨了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的冲动控制特性。结果发现,相对于健康性网络用户,病理性网络用户对延迟强化物的折扣速度更快,但后者的反应抑制失败率、反应抑制潜伏期(SSRT)和冲突抑制功能均与前者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病理性网络用户的冲动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和强化物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为特征的"短视"倾向,而非行为抑制功能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性动机 病理性网络用户 冲动控制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留守儿童人际情感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海彬 邵慧敏 +1 位作者 夏平平 张鹏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了解留守儿童人际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提供启示,采用《中国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对安徽省34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归属感和乐群感最高,... 为了解留守儿童人际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提供启示,采用《中国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对安徽省34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归属感和乐群感最高,合作感和亲密感得分最低;(2)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业自评上的差异显著;(3)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受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学校因素(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人际情感 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人际情感的影响
6
作者 许立新 龙丽英 《社科纵横》 2005年第2期199-200,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流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和消遗的途径,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健康的人际情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人际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科技报告语篇——人际情感意义评价资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金云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18期40-42,共3页
文章分析了英文科技报告语篇的三个基本要素——科技报告的作者和读者、科技报告的语境和科技报告的语言,并运用评价理论和Systemic Coder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说明了英文科技报告语篇中大量使用评价性语言资源,且几乎用到了评价理论中所... 文章分析了英文科技报告语篇的三个基本要素——科技报告的作者和读者、科技报告的语境和科技报告的语言,并运用评价理论和Systemic Coder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说明了英文科技报告语篇中大量使用评价性语言资源,且几乎用到了评价理论中所有的评价资源范畴,其中鉴赏、情态和语势资源用的较多,指出了这些评价资源表达着人际情感意义,负载着语言使用者的态度,体现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报告 人际情感 评价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领导者的人际情感与调控
8
作者 张树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14,共5页
情感在人的认识、行动等各项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发与调节功能,所以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笑是情感的体现,领导者要保持自己的良好情感,就应当笑对人生,笑对他人;另一方面礼是情感激发的基本手段,领导者要善于激发下属的情感,就... 情感在人的认识、行动等各项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发与调节功能,所以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笑是情感的体现,领导者要保持自己的良好情感,就应当笑对人生,笑对他人;另一方面礼是情感激发的基本手段,领导者要善于激发下属的情感,就应当以礼为先,礼与他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提高自省力、提高洞察力、提高思维力来提高自己的识自力,并能过识自力来调控自己的情感和影响下属情感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人际情感的差序格局关系:来自EAST的证据 被引量:16
9
作者 袁晓劲 郭斯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1-656,共6页
本研究采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AST),以3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我词及亲人、熟人、陌生人三种人际关系词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检验个体对自我和不同人际关系对象的情感是否存在差序格局的表现形式。结果显示,在EAST中,... 本研究采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AST),以3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我词及亲人、熟人、陌生人三种人际关系词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检验个体对自我和不同人际关系对象的情感是否存在差序格局的表现形式。结果显示,在EAST中,对自我词和亲人词作积极反应比作消极反应时间更短;对陌生人词作消极反应比作积极反应时间更短;对熟人词作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的时间差异不明显。并且,自我词的EAST效应值最大,接着依次是亲人词和熟人词;陌生人词的EAST效应值为负值。表明了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亲人持有积极的情感,而对陌生人持有消极的情感,对熟人情感偏向不明显;且不同人际关系在情感的联结强度上表现出差序格局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差序格局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际情感联系的共情差别反应及其认知神经基础
10
作者 范若琳 赵艺涵 徐贵平 《心理研究》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共情是个体感受他人情感状态和内心体验的能力。与传统观点不同,近期研究认为共情并不一定稳定引发利他行为。在共情利他性的边界条件中,人际差序、群体属性、感知到的主观相似性以及对立关系等人际情感联系差异均会导致个体在消极共情... 共情是个体感受他人情感状态和内心体验的能力。与传统观点不同,近期研究认为共情并不一定稳定引发利他行为。在共情利他性的边界条件中,人际差序、群体属性、感知到的主观相似性以及对立关系等人际情感联系差异均会导致个体在消极共情、积极共情和反共情中表现出差别反应,这种共情差别反应主要基于疼痛共情和奖赏脑区的神经活动模式差异以及催产素分泌。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调节共情差别反应的其它因素以及不同共情成分的差别反应及其机制,并深入探讨共情差别反应的脑神经和生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差别反应 人际情感联系 消极共情 积极共情 反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情感思维:结构、过程与功能
11
作者 王清华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人情味很浓”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特点。善于运用情感思维研究工作、分析问题、调动资源、创新方法,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情感思维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之中,... “人情味很浓”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特点。善于运用情感思维研究工作、分析问题、调动资源、创新方法,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情感思维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之中,契合统一战线工作性质、任务的内在规定性,呈现人际情感、群体情感与家国情怀互动融合的复合结构,并通过形成情感联结、创设情感氛围、构建情感秩序实现有效地运用,以发挥汇聚政治力量、增进政治认同和推动政治发展的功能。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应当有效地平衡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适用边界,规范情感思维的应用形式,拓展情感思维的应用空间,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情感思维的内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工作 情感思维 人际情感 群体情感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人际关系结构的变化——由情感型人际关系结构向理性型人际关系结构的转化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建国 童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9-52,共4页
人们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结构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而人的需要又可以简单地分为情感需要和理性需要 ,与此相应 ,人际关系结构可以分为情感型人际关系和理性型人际关系。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 ,由于受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人际关系结构... 人们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结构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而人的需要又可以简单地分为情感需要和理性需要 ,与此相应 ,人际关系结构可以分为情感型人际关系和理性型人际关系。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 ,由于受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人际关系结构明显表现为以情感为核心 ,重情不重理是传统中国人行为的普遍逻辑。但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人际交往中理性成分日益增加 ,人际关系结构表现出由情感型人际关系结构向理性型人际关系结构变化的趋势 ,我们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人际关系结构 情感人际关系结构 理性型人际关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晓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4,共7页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网络人际关系的调适 ,从普遍交往伦理规范的确立、法规的建设、教育与监控、心理援助、个人自我调整等方面对网上交往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整 ,以促进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会 网络 人际交往 伦理规范 法规 基本特征 人际情感 人际信任危机 教育 心理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伦理道德对网络人际交往困惑的疏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付龙 陈富国 《兰州学刊》 200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网络带来人类社会生活全新景观的同时 ,其“病症”也隐隐出现和发生。面对全新的网络人际互动模式 ,发掘儒家伦理道德中符合时代的价值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 ,对消除或缓和网络“病症”的发生 ,融洽网络人际关系 ,疏解网络... 网络带来人类社会生活全新景观的同时 ,其“病症”也隐隐出现和发生。面对全新的网络人际互动模式 ,发掘儒家伦理道德中符合时代的价值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 ,对消除或缓和网络“病症”的发生 ,融洽网络人际关系 ,疏解网络人际交往困惑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伦理道德 网络人际交往 道德理想 仁道原则 人际情感 “修身为本” 诚信 人际信任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勇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情感心理为基础,以情感为切入点,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产生认知共鸣,注重人际情感和环境情感的教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教化 人际情感 环境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关系与知、情、行
16
作者 江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关系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也没有什么技能比交往技能更加永恒。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无怪乎有研究黑猩猩的动物行为学家对我们的远房亲戚下了如此一个定义:“一只黑猩猩,不是黑猩猩”。不知道如此说...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关系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也没有什么技能比交往技能更加永恒。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无怪乎有研究黑猩猩的动物行为学家对我们的远房亲戚下了如此一个定义:“一只黑猩猩,不是黑猩猩”。不知道如此说法是否可以类推到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之所以为人,关键不在于某个被称之为人的个体,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人际情感 人际认知 心理结构 人际行为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人际冲突及其解决
17
作者 邹平 伍燕平 吕志革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师生关系不仅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分歧、对抗和冲突。文章通过认识师生人际冲突的种类及特点,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师生之间人际冲突的应对措施,旨在揭示对师生冲突认识的误区,维持一种健康、积极、融... 师生关系不仅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分歧、对抗和冲突。文章通过认识师生人际冲突的种类及特点,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师生之间人际冲突的应对措施,旨在揭示对师生冲突认识的误区,维持一种健康、积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人际冲突 人际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中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月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47-50,共4页
大学外语教学目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文章借助翻转课堂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阐释在教学内容上优先选择大学生情感素质中所蕴涵的道德情感、人际情感、理智情感和生活情感进行... 大学外语教学目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文章借助翻转课堂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阐释在教学内容上优先选择大学生情感素质中所蕴涵的道德情感、人际情感、理智情感和生活情感进行培养的原因和策略,以期实现学生的情知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内容 道德情感 人际情感 理智情感 生活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对话的词汇语法结构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19
作者 林文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0-26,共7页
文章报告一项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作改动的研究,从而探讨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外,对话的词汇语法格局如何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话者间的情感基调。本文论及的研究分析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段与其在同... 文章报告一项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作改动的研究,从而探讨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外,对话的词汇语法格局如何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话者间的情感基调。本文论及的研究分析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段与其在同名改编电影中相对的一幕。该段小说章节与其电影改编在人物间的对话内容上十分相似,但人物之间的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研究集中分析对话者之间不同类型的回应。回应类型可分为预期回应、中性回应和自主回应,从而体现正面、中性与负面情感基调。本文也展示如何将不同回应类型的分布图像化,建立对话者的回应简介,帮助体现其对被回应者的情感基调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基调 回应简介 词汇语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曾晓丽 《小学科学》 2011年第9期92-92,共1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围绕小学语文教材所开展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形成高尚情感,也逐渐产生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这...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围绕小学语文教材所开展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形成高尚情感,也逐渐产生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这一方面的情感不仅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深入,而且其本身还是学生踏上社会前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情感,为日后走上社会,发展广泛的人际关系、社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 人际情感 社会化 教学目标 交往过程 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