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小鼠胫骨骨折的修复作用研究
1
作者 马骢 李刚 +3 位作者 马亮亮 李想 张永泼 冷子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小鼠胫骨骨折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Exo并鉴定。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行胫骨骨折,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小鼠胫骨骨折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Exo并鉴定。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行胫骨骨折,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及huc-MSC-Exo组,每组各8只,其中huc-MSC-Exo组小鼠骨髓腔内注射huc-MSC-Exo(100μg溶解于100μL PBS),PBS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模型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21 d后,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双能X线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M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折区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阳性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折区骨组织中VEGFA、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桥蛋白(O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鉴定,成功提取huc-MSC-Exo;模型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胫骨骨折断端明显、骨膜增厚,骨折带的两侧可见大量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及部分软骨细胞,骨痂的软骨内骨区域软骨细胞形态肥大,而huc-MSC-Exo组小鼠胫骨骨折区愈合明显,外侧骨皮质连续性良好,部分软骨细胞已被吸收,膜内成骨区域出现骨痂;另与模型对照组(VEGFA 0.23±0.02)比较,PBS对照组(VEGFA 0.24±0.02)无明显变化(P>0.05),huc-MSC-Exo组小鼠胫骨骨折断端恢复良好,骨折线基本消失,同时骨折愈合评分、BMD、VEGFA IRS评分、VEGFA(0.48±0.04)、RUNX2、BMP-2和OP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huc-MSC-Exo可加快小鼠胫骨骨折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A表达水平,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circHIPK3促进心梗修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雨晴 王燕丽 +4 位作者 严兵 张瑜 谢文萍 刘冯 李杨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能否通过递送circHIPK3修复梗死后的心脏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手术结扎法建立C57BL/6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同时根据circHIPK3接头处序列,设计3组siRNA,之后分别将PBS、exosome、si-... 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能否通过递送circHIPK3修复梗死后的心脏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手术结扎法建立C57BL/6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同时根据circHIPK3接头处序列,设计3组siRNA,之后分别将PBS、exosome、si-circHIPK3 exosome移植到小鼠缺血心脏中,通过心超、Masson染色等方法对小鼠心脏恢复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通过低氧无血清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来构建体外凋亡模型,进一步探究circHIPK3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si-circHIPK3 exosome处理组与exosome处理组相比,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均显著降低,梗死区域纤维化程度更加显著.同时,体外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相较于exosome共培养组,si-circHIPK3 exosome共培养组的H9C2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由此表明circHIPK3可以显著抑制缺血环境下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心梗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circHIPK3 凋亡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 段翠密 +3 位作者 原芳芳 王燕 郭希民 郭红延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o),观察其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ouse osteoblast progenitor cells,mOPCs)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 目的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o),观察其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ouse osteoblast progenitor cells,mOPCs)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外泌体;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梯度hucMSC-exo对mOP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观察不同浓度梯度hucMSC-exo对mOPCs矿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提取hucMSCs,呈现旋涡状贴壁式生长,形态呈长梭形,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呈圆形、椭圆形,大小在80 nm左右最多,阳性表达CD9,CD63。CCK8法结果显示5、10μg/ml的hucMSC-exo可以显著地促进mOPCs在体外的增殖(P<0.05),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发现5、10μg/ml的hucMSC-exo组可以明显提高mOPCs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化结节的形成,且10μg/ml的外泌体浓度作用强于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提取了hucMSCs及hucMSC-exo,hucMSC-exo可以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mOPCs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成骨前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
4
作者 石星星 杨喜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4期3457-3462,共6页
干细胞治疗是修复衰老受损组织、恢复皮肤弹性活力的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来源。先前的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皮肤衰老有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皮肤和面部皮肤老化提供了一种有前途和有效的替代方案,但近年... 干细胞治疗是修复衰老受损组织、恢复皮肤弹性活力的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来源。先前的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皮肤衰老有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皮肤和面部皮肤老化提供了一种有前途和有效的替代方案,但近年来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Human umbilicai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 HUCMSCs-ex)在缓解皮肤衰老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这也成为医学美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现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功能特性及其在治疗皮肤老化中的研究机制方面作一综述,提出目前所面临的临床问题,并对其未来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面部年轻化 皮肤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瑞婧 冯韬锦 +7 位作者 程实 李上 于海宽 陈铭 李毅 尹鹏滨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19,共9页
目的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应用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法检测3D组细胞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提取2D组与3D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分为2D外泌体(2D-Exo)组与3D外泌体(3D-Exo)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在体外应用2D-Exo及3D-Exo干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RT-qPCR鉴定2D-Exo、3D-Exo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2D组比较,3D组细胞大小均等,聚拢成球形生长;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可见3D培养的hUC-MSCs具有较高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2D组比较,3D组上调基因富集于骨矿化、软骨发育、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骨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及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等通路,下调基因富集于细胞增殖的负向调控、细胞迁移的负向调控、细胞凋亡等通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两组外泌体的直径均为100 nm左右,呈现外泌体典型的杯状形貌特征,且均表达外泌体相关标志蛋白CD9、CD63和CD81。乳鼠颅骨成骨细胞染色结果显示,与2D-Exo组比较,3D-Exo组茜素红着色的钙结节数量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强度均明显升高;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2D-Exo组比较,3D-Exo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glap、Runx2、Alp、Col1a1、Spp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培养的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上调成骨相关基因Bglap、Runx2、Alp、Col1a1、Spp1的表达,相较于2D培养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更强的促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培养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盆底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范琳媛 王静璇 +2 位作者 魏薇 段爱红 卢丹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s)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SC-exosomes,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分子HSP90、CD63和TSG101表达...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s)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SC-exosomes,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分子HSP90、CD63和TSG101表达,对外泌体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组织爬块和胶原酶消化法从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PKH-67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添加PKH-67标记的MSC-exosomes,观察成纤维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分别将终浓度为50μg/mL、100μg/mL的MSC-exosomes加入成纤维细胞中,对照组加等体积PBS。MTS法检测3组细胞在12、24、36、48、60h和72h的增殖情况。收集成纤维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基因CollagenⅠ、CollagenⅢ、LOXL-2、Fibronectin和MMP-2等表达,并进行相对定量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到的外泌体特异表达标志蛋白HSP90和CD63,不表达内质网蛋白TSG101,透射电镜观察到具有双层脂膜结构的圆形囊泡小体,表明分离得到了外泌体。从脱垂患者阴道壁组织中成功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其形态呈长梭型或纺锤形,细胞排列成簇状。PKH-67标记的MSC-exosomes添加24h后,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绿色荧光信号,表明MSC-exosomes可被阴道壁成纤维细胞有效大量摄取。50、100μg/mL MSC-exosomes均可促进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50、100μg/mL exosome作用24h后,CollagenⅠ、CollagenⅢ、LOXL-2、Fibronectin表达增加,其中Fibronectin表达升高最显著,100μg/mL exosome组较50μg/mL exosomes组促进作用更明显,Collagen I在48h时较24h升高作用更明显,而MMP-2在MSC-exosomes添加后均出现蛋白表达下降,表明细胞外基质分解降低。结论:MSC-exosomes可有效促进POP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基质 盆腔器官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圆 郭文文 +4 位作者 王浩 李灵玉 罗豪 魏华峰 吕兴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9期66-70,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死亡率高,目前没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最多的干细胞群体,在AKI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其损伤修复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旁分泌因子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 急性肾损伤(AKI)死亡率高,目前没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最多的干细胞群体,在AKI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其损伤修复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旁分泌因子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外泌体途径实现。在AKI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外泌体参与调节病理生理过程,发挥损伤修复作用。本研究回顾并总结了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AKI中的应用场景、基础实验及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急性肾损伤 再生医学 治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殷勇 张艳丽 +3 位作者 丁勇 曹琦 马征来 马春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736-13744,共9页
目的:构建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研究人脐带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的有效性,并探讨外泌体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中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s-exos)治疗组、激素治疗对照组、哮喘... 目的:构建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研究人脐带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的有效性,并探讨外泌体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中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s-exos)治疗组、激素治疗对照组、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① 模型构建方法:在第1天和第14天给予15只小鼠腹腔内注射0.2 ml含有卵清蛋白(OVA)和AL(OH)3的混合液构建小鼠模型;② 治疗方法:在第21到27天,OVA组每天将致敏小鼠放入有机玻璃箱内给予5% OVA雾化30 min;正常对照组(CON)采用PBS雾化吸入30 min;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30 min,每只鼠平均吸入0.02 mg;hUCMSCs-exos治疗组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浓度为0.7 mg/ml的外泌体每天雾化治疗30 min。③ 标本采取和检测方法:造模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眼周静脉丛采血法采静脉血;取肺组织和肺灌洗液。利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血中的IgE及IL-4的浓度;肺组织切片做HE染色;肺灌洗液进行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hUCMSCs-exos干预治疗组的小鼠与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相比炎症明显改善,可明显降低IL-4 (p < 0.05)和IgE (p < 0.01)的水平,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指标也明显降低(p < 0.01),小鼠的肺组织炎症也有明显的改善;布地奈德治疗组的干预效果与hUCMSCs-exos治疗组的效果相似,但是从小鼠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组间比较,可见hUCMSCs-exos治疗组的降低更加明显(p < 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过敏性哮喘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9
作者 卜宪敏 梁迪 +4 位作者 张斌 徐英杰 丁豪 吴彬 田荣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34-6641,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3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去势组(24只)。去势组采用经典的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2周随机选取去势组6只大鼠与假手术组6只大鼠行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模型验证。验证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去势组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模型,骨折端分别注射PBS(PBS组)、1.5×10^(11)particles/mL(低浓度外泌体组)、3×10^(11)particles/mL(高浓度外泌体组)外泌体。骨折术后4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骨折愈合和骨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增快,骨折端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②X射线片评分:外泌体组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Micro-CT三维成像: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加快,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外泌体组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有更多的骨小梁生成,有更多的新生骨组织生长;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钙素与CD31的表达更加显著;高浓度外泌体组较低浓度外泌体组新生血管密度更大,骨痂生成量更多,骨折愈合增快,呈现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成骨,最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CD31和骨钙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骨折愈合 骨钙素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0
作者 李灵玉 魏华锋 +4 位作者 罗豪 王浩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06-2712,共7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获取外泌体并鉴定;②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的分布;③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Compound C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外泌体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在肾蒂夹闭前15 min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再灌注24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肾组织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茶托形态,直径分布在40-16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更易聚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③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逆转。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发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YAP1通路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AMPK-YAP1通路 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大鼠症状
11
作者 赵丹 刘廷翔 +1 位作者 郑楚文 何文聪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Exo)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用miR-296-3p-NC、miR-296-3p mimics转染MSCs后分别提取Exo,获得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以... 目的探讨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Exo)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用miR-296-3p-NC、miR-296-3p mimics转染MSCs后分别提取Exo,获得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以RT-qPCR检测其中miR-296-3p表达,制备孕鼠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霉素来诱导建立G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s-Exo-miR-NC组、MSCs-Exo-miR-296-3p组,每组10只,另外制备10只孕鼠为对照组;用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孕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母鼠与胎鼠质量、血脂4项、免疫器官指数;以ELISA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母鼠和胎鼠质量、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IL-6及IL-8水平、CD8^(+)比例升高(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IgA、IgG、IgM、IL-2及IL-10水平、CD4^(+)比例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s-Exo-miR-NC组、MSCs-Exo-miR-296-3p组大鼠母鼠和胎鼠质量、血清TG、TC、LDL-C、IL-6及IL-8水平、CD8^(+)比例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血清HDL-C、IgA、IgG、IgM、IL-2及IL-10水平、CD4^(+)比例升高(P<0.05);且MSCs-Exo-miR-296-3p对GDM大鼠各指标的作用更强(P<0.05)。结论携带miR-296-3p的MSCs来源Exo可改善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6-3p 脐带充质干细胞 妊娠期糖尿病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鞘内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郑伊桐 汪永新 +2 位作者 刘文 阿木吉特 秦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743-7751,共9页
背景: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可以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 背景: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可以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n=16),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外泌体组在损伤后24 h通过神经内镜鞘内注射20μ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造模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结合Rivlin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检测脊髓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M1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的表达比例,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精氨酸酶1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1)术后3,7,14 d,外泌体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7,14 d时外泌体组Rivlin斜板实验角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外泌体组相比于模型组脊髓组织的神经损伤减轻,术后7 d时外泌体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2)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外泌体组术后第7天病变区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而精氨酸酶1阳性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也证实了免疫荧光实验结果;(3)外泌体组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分泌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分泌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减少了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脊髓损伤中神经炎症的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炎症 神经内镜 工程化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与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双敏 汪显耀 何志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75-4983,共9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免疫原性低且肿瘤归巢能力强等优点,在靶向递送药物方面备受关注。但外泌体在到达靶细胞前易被体内循环迅速清除,此外,由于外泌体表面性质和摄取机制复杂,其靶向性并不十分明显,需要一定的工程化策略提...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免疫原性低且肿瘤归巢能力强等优点,在靶向递送药物方面备受关注。但外泌体在到达靶细胞前易被体内循环迅速清除,此外,由于外泌体表面性质和摄取机制复杂,其靶向性并不十分明显,需要一定的工程化策略提高递送效率。目的:通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工程化修饰的不同策略,了解提高外泌体递送效率的相关机制、临床前应用和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工程化外泌体,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engineered exosomes,targeted delivery,antineoplastic agents”,筛选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文献,共计纳入85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工程化修饰复杂多样,可通过显著增强外泌体对器官或组织靶向能力,增加血液循环中停留时间,以及降低外泌体中促肿瘤分子的表达,以此达到提高外泌体递送效率的效果;(2)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目前的抗肿瘤治疗研究中递送传统和新型药物具有巨大前景;(3)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不能将其转化在临床中,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改进和深入研究递送机制,有望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 靶向递送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
15
作者 柯义兵 丁永宏 +3 位作者 阿布都克热木·达吾提 郭浩然 兰志杰 王勇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somes,EXO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培养C57BL/6J小鼠BMSCs。(2)提取并鉴定BMSCs-EXOs。(3)C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somes,EXO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培养C57BL/6J小鼠BMSCs。(2)提取并鉴定BMSCs-EXOs。(3)C2C12细胞成肌分化。(4)将肌管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2%马血清培养基培养48 h)、地塞米松组(DEX、浓度为10μmol·L^(-1)的DEX干预肌管48 h)、外泌体组(EXOs、外泌体干预肌管48 h)、外泌体抑制剂组(GW4869、10μmol的GW4869干预BMSCs后提取的外泌体干预肌管48 h)。48 h后测量各组肌管直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肌肉萎缩及成肌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BMSCs呈长梭形,BMSCs-EXOs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的双层膜结构,直径约200 nm,且高表达CD9、CD63和CD81。相比于Control组,DEX组细胞活性降低(P<0.01),肌管细胞直径减少(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1)的表达明显上调,MYOD(P<0.01)蛋白表达降低;相比于DEX组,BMSCs-EXOs组细胞活性升高(P<0.01),肌管细胞直径增加(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1)的表达明显下调,MYOD(P<0.01)蛋白表达升高;相比于BMSCs-EXOs组,BMSCs-EXOs(GW4869)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肌管细胞直径减少(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5)的表达上调,MYOD(P<0.0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SCs-EXOs)可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地塞米松 肌管 肌肉萎缩 C2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逆转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16
作者 张熊劲夫 陈奕达 +2 位作者 程歆怡 刘岱珲 施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709-7718,共10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弱、分化功能受损,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恢复老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功能对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年轻大鼠第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弱、分化功能受损,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恢复老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功能对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年轻大鼠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老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6-8周龄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传代至第3代和第11代,随后提取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离培养18月龄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3代,分为3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其他2组用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干预。外泌体干预48 h后,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核内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q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Small RNA测序,比较第3,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和第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相比,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1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第1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组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16的表达无显著差异;(3)测序结果表明,两种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miRNA是let-7c-5p、let-7b-5p 、miR-320-3p和miR-26a-5p,KEGG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miRNA富集通路包含mTOR、AMPK等衰老相关信号通路。上述结果表明,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逆转老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髓充质干细胞 miRNA 衰老 工程化细胞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以及中医药关联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于佳汐 王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的来源、功能等以及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最前沿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miRNA(microRNA)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行 宋宗键 +5 位作者 苏梦焱 刘康楠 吴蓓 邹晨冉 展俊平 周子朋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影响关节及滑膜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存在多种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作为一种无细胞治疗方式,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在RA治疗领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影响关节及滑膜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存在多种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作为一种无细胞治疗方式,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在RA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SC-Exo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的激活、调节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占比等方式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与MSC-Exo的特征、MSC-Exo治疗RA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金凯 唐婷 +1 位作者 李美乐 谢裕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0-1355,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含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的细胞外囊泡调节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精准调控。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含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的细胞外囊泡调节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精准调控。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通过高速离心并过滤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收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通过超高速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使用PKH26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肝癌细胞MHCC97-H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MHCC97-H细胞摄取外泌体情况。通过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以及流式凋亡实验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被MHCC97-H细胞摄取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01,P<0.05,P<0.01),凋亡能力显著下降(P<0.001);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处理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01),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显著增强(P<0.001);(3)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具有促进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抑制凋亡的能力;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则具有促进MHCC97-H细胞迁移、侵袭及凋亡和抑制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20
作者 付学奇 曾琳琳 刘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5,共9页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是一类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包括miRNA、m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具有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和参与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基于MSC-Exos的重要作用,从研究进展及临床应...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是一类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包括miRNA、m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具有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和参与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基于MSC-Exos的重要作用,从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MSC-Exos在促进组织修复、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方面的显著效果,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方面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应用面临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应用普及的挑战,包括阐明作用机制、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制订标准化生产规则、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增强稳定性和降低免疫原性等,为解决这些局限性,实现MSC-Exo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免疫疾病 神经疾病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