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奈酚抑制人胆囊癌细胞增殖及其对mTORC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敬申 梁颖涛 +1 位作者 王伟雄 赵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探讨山奈酚对人胆囊癌细胞(SGC-99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为0、25、50、75、100、125、150、175μmol/L的山奈酚干预SGC-996细胞24、48、72h后,CCK-8法检测SGC-99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干预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探讨山奈酚对人胆囊癌细胞(SGC-99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为0、25、50、75、100、125、150、175μmol/L的山奈酚干预SGC-996细胞24、48、72h后,CCK-8法检测SGC-99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干预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P-S6K1及P-S6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24h时,浓度为0~175μmol/L的山奈酚对SGC-99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干预48h时,浓度为75μmol/L及以上的山奈酚可明显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P<0.05);干预72h时,浓度为50μmol/L的山奈酚也可显著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P<0.05).浓度为100μmol/L山奈酚干预48h,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5),显著降低P-S6K1和P-S6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山奈酚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mTORC1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人胆囊癌细胞 细胞凋亡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胆囊癌细胞系SGC996细胞活力及细胞锌指X染色体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素对人胆囊癌的生物效应及机制。方法将人胆囊癌细胞系SGC996用黄芩素处理48h,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SGC996的细胞活力;通过对透过transwell膜的SGC996细胞进行计数,评估黄芩素对胆囊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素对人胆囊癌的生物效应及机制。方法将人胆囊癌细胞系SGC996用黄芩素处理48h,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SGC996的细胞活力;通过对透过transwell膜的SGC996细胞进行计数,评估黄芩素对胆囊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芩素处理后,SGC996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锌指X染色体蛋白(ZFX)的表达。结果 40、80、160、32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活力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3.8)%、(37.9±5.8)%、(61.6±7.8)%、(84.2±10.2)%比0,P<0.05]。40、80、16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的凋亡诱导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2)%、(16.3±1.9)%、(31.2±2.8)%比(0.5±0.5)%,P<0.05]。40、80、16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转移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6.6)%、(57.3±7.9)%、(84.1±11.9)%比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芩素对ZFX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素有良好的抗胆囊癌生物活性,其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下调ZF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胆囊癌细胞 SGC996 黄芩素 细胞锌指X染色体蛋白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对人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田玉伟 王佳佳 +3 位作者 刘红山 王要轩 李珂 薛焕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SNHG1在人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胆囊癌细胞株NOZC-1、人胆囊上皮细胞株HGB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NHG1相对表达量,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SNHG1在人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胆囊癌细胞株NOZC-1、人胆囊上皮细胞株HGB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NHG1相对表达量,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SNHG1在NOZC-1细胞中的定位。将对数生长期NOZC-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正常培养)、空载组(转染siRNA-NC)、干扰组(转染SNHG1-siRNA)。转染后培养48 h,3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p-IκB、Krüppel样因子5(KLF5)蛋白相对表达量,计算p-IκB/IκB。结果 NOZC-1细胞SNHG1相对表达量(3.776±0.274)高于HGBEC细胞(1.004±0.104)(t=2.191,P=0.013)。SNHG1在NOZC-1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转染后培养48 h,3组细胞增殖率、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050,P<0.001;F=37.680,P<0.001)。干扰组细胞增殖率[(92.69±1.63)%]低于对照组[(100.00±1.84)%]和空载组[(98.12±1.71)%](P<0.05),细胞凋亡率[(4.51±0.11)%]高于对照组[(3.30±0.06)%]和空载组[(3.43±0.30)%](P<0.05),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与空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3组NF-κB p65、KLF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κB/Iκ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0~649.70,P均<0.05)。干扰组细胞NF-κB p65(0.23±0.03)、KLF5(0.34±0.0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κB/IκB(0.77±0.02)均低于对照组(0.49±0.01、0.88±0.01、1.00±0.10)和空载组(0.35±0.02、0.43±0.03、1.15±0.06)(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囊癌细胞SNHG1表达增高,下调其表达可通过调控SNHG1/KLF5轴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胆囊癌细胞 NOZC-1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 Krüppel样因子5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蛋白D1在三氧化二砷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艾志龙 陆维祺 +3 位作者 锁涛 刘厚宝 童赛雄 王炳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体外生长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胆囊癌细胞GBC—SD,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Cyclin D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体外生长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胆囊癌细胞GBC—SD,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Cyclin D1、D2、D3和CDK4、K6的蛋白和mRNA表达。构建Cyclin D1的表达质粒并转染GBC细胞,观察Cyclin D1过表达时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As2O3能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作用呈时间、剂量一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s2O3可将增殖过程中的胆囊癌细胞阻滞于G1期;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显示Cyclin D1表达下降;过表达Cyclin D1逆转了As2O3对细胞周期的改变。结论Cyclin D1在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三氧化二砷 人胆囊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涉及CD133表达下调机制的细胞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洪涛 艾志龙 +4 位作者 沈盛 锁涛 王越琦 刘厚宝 童赛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结果:As2O3能诱导GBC细胞凋亡、减少CD133+GBC细胞的数量,同时能降低GBC细胞CD13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而实现其对体外人GB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人胆囊癌细胞 细胞标志物CD13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及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盛 艾志龙 +4 位作者 潘洪涛 王越琦 锁涛 刘厚宝 童赛雄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及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Hoechst染色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中的表达及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在2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oe... 目的: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及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Hoechst染色检测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细胞株GBC中的表达及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在2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oechst染色检测结果显示,CD133主要表达于GBC细胞株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133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胆囊组织无表达。结论:胆囊癌细胞株及胆囊癌组织中均存在CD13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蛋白 人胆囊癌细胞 人胆囊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艾志龙 陆维琪 秦新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7-34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确诊时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且常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较差,因此需寻找治疗胆囊癌新的有效药物。三氧化二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它在实体瘤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确诊时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且常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较差,因此需寻找治疗胆囊癌新的有效药物。三氧化二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它在实体瘤的研究中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As2O3对人胆囊癌GBC细胞系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用Hoeche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用W estern b lot分析As2O3对凋亡相关蛋白Bc l-2、Bc l-xL、B id、Bak、Bax、c leaved-Caspase-3和c leaved-Caspase-9的表达影响。构建Bc l-2的表达质粒,并用L ipo2000转染GBC细胞,并检测As2O3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s2O3可诱导GBC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的检测表明As2O3可使细胞Bc l-2、Bc l-xL的表达下降,B id、Bak和Bax表达升高,并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的剪切。过表达Bc l-2可抑制As2O3诱导的凋亡。结论:As2O3可诱导胆囊癌细胞的凋亡,并主要通过下调Bc l-2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人胆囊癌细胞GBC 细胞凋亡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诱导GBC-SD细胞凋亡及对bcl-2,p53,fas/apo-1和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宏伟 潘祥麟 杨尚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RuA)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uA处理GBC-SD细胞,MTT法检测RuA对GBC-SD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RuA)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uA处理GBC-SD细胞,MTT法检测RuA对GBC-SD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酶(caspase-3)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核磷蛋白p53、bcl-2蛋白、fas/apo-1及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RuA能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24h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bcl-2,p53,fas/apo-1和c-myc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uA诱导GBC-SD细胞凋亡与bcl-2,p53,fas/apo-1和c-myc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细胞凋亡 人胆囊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童洪飞 张伟 +3 位作者 林海舵 倪仲琳 游涛 林胜璋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建立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用脾内接种法建立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裸鼠肝脏转移模型。接种后第45天行肝脏CT检查,并处死裸鼠后取下肝脏行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肝转移率为40%(4/10),探查发... 目的建立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用脾内接种法建立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裸鼠肝脏转移模型。接种后第45天行肝脏CT检查,并处死裸鼠后取下肝脏行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肝转移率为40%(4/10),探查发现肝转移率为50%(5/10),CT检查的阳性率为80%(4/5),组织病理学证实肝脏瘤结节均为转移瘤。结论脾内接种法可以成功建立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CT可以作为初步评估该模型的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人胆囊癌细胞 肝转移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胆囊癌CD133^+细胞亚群致瘤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程剑 秦仁义 +3 位作者 石秀春 田锐 王敏 宫伟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胆囊癌CD133+亚群的致瘤能力。方法:将人原代胆囊癌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并同人原代胆囊癌组织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FCM法检测CD133的表达情况,并分选出CD133+和CD133-亚群;对不同...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胆囊癌CD133+亚群的致瘤能力。方法:将人原代胆囊癌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并同人原代胆囊癌组织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FCM法检测CD133的表达情况,并分选出CD133+和CD133-亚群;对不同亚群细胞进行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移植瘤形成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移植瘤的组织表型。结果:FCM法检测显示,胆囊癌细胞中1.95%~3.24%的细胞CD133呈阳性表达;体外培养显示CD133+亚群比CD133-亚群具有更强的克隆球形成能力,在裸鼠体内也具有更强的肿瘤形成能力(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癌CD133+细胞形成的移植瘤同人原代胆囊癌具有相同的组织表型,均表达CA19-9和CD44 s。结论:人胆囊癌CD133+细胞亚群具有高致瘤性,其中可能富含有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组织 CD133+细胞 亚群 高致瘤性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法 移植瘤 人胆囊癌细胞 肿瘤形成能力 阳性表达 裸鼠 克隆形成实验 检测显示 肿瘤干细胞 细胞悬液 FCM法 体外培养 体内 检测结果 表型
原文传递
2007年第14卷中国临床医学目次索引
11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临床医学 癌淋巴结 食管癌患者 门脉癌栓 实性假乳头肿瘤 局部晚期宫颈癌 治疗基因 凋亡素基因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细胞肝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人胆囊癌细胞 左半结肠癌 大肠腺癌 晚期结直肠癌 人肝癌 介人治疗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谭云山 纵隔恶性淋巴瘤 癌细胞 目次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of side population cells from gallbladder carcinoma of human be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ABCG2 gene 被引量:1
12
作者 Jun Hu Jian Li +3 位作者 Min Wang Zhiyong Du Min Chen Renyi Qi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5期469-47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ide population cells (SP cells) exist in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cell lin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rug resistance gene ABCG2 expression in SP cells, non-SP cells and GBC-SD 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ide population cells (SP cells) exist in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cell lin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rug resistance gene ABCG2 expression in SP cells, non-SP cells and GBC-SD cell lines. Methods: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was used to sort the SP and non-SP cells from GBC-SD cell line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of human being. Then, the sorting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of ABCG2 gene among the SP cells, non-SP cells and GBC-SD cell lines by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immunofluo-rescence chemistry, western blot and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Results: A very small fraction cells (0.64 ± 0.08%) were iso-lated through FACS analysis which had the potency of stem cells and highly expressed ABCG2 gene (89.56 ± 3.86%). On the contrary, there were nearly no expression in non-SP cells (1.32 ± 0.49%) and lower expression in GBC-SD cell line (12.37 ± 1.61%). Conclusion: The side population cells that had the potency of stem cells existed in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cell line and over-expressed the drug resistance gene ABCG2. They may b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 population cells ABCG2 gallbladder carcinoma stem c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