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
高琼
周远
惠彦渊
|
《现代教育科学》
|
2024 |
3
|
|
2
|
嵇康的人格境界观研究 |
梅良勇
李源
|
《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
|
2005 |
1
|
|
3
|
论国学视域下的领导特质:三重人格境界 |
齐善鸿
张党珠
李彦敏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4
|
试论朱熹的二重化人格境界 |
付长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5
|
儒家理想人格境界的二极耦合 |
葛晨虹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6
|
苏东坡在黄州的人生境遇与人格境界——东坡精神探讨 |
郭杏芳
胡燕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2
|
|
7
|
论苏轼人格境界的庄学渊源 |
王渭清
杨海明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4 |
4
|
|
8
|
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人格境界及其现代启示 |
门献敏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9
|
屈原人格境界终极指向考察 |
唐祖敏
|
《云梦学刊》
|
2008 |
2
|
|
10
|
马一浮的人格境界与哲理诗 |
郭齐勇
|
《中国文化》
|
1994 |
4
|
|
11
|
般若中道智慧与苏轼的人格境界 |
王渭清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4 |
1
|
|
12
|
建设人本化校园文化 提升大学生人格境界 |
任玲艳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0 |
1
|
|
13
|
《瘗旅文》中王阳明人格境界的解读 |
刘凤霞
|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4
|
论屈、柳“骚怨”精神的情感意向和人格境界 |
曹章庆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5
|
论支遁“小顿悟义”对晋人审美人格境界建构之影响 |
晏斌
周晓华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生命境遇的人文关怀——评《人格境界论》 |
孙云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0 |
|
17
|
论《大学》中的人格境界——以《大学》“三纲”、“八目”为准绳 |
杨昊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8
|
人格境界、术业专攻、写作能力与成才——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三 |
王学典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0 |
0 |
|
19
|
以美怡情,以美导善——美学美育课程对大学生人格境界提升的重要作用 |
张文杰
|
《滁州学院学报》
|
2010 |
0 |
|
20
|
人格境界考量下的绘画弊端批评 |
樊波
|
《中国书画》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