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用飞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年度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山 王黎静 黄丹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3期179-180,共2页
该研究围绕"人在环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从人机不同形式智能体融合及其相互影响机理入手,构建复杂智能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科学的实验及观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用于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价的指标... 该研究围绕"人在环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从人机不同形式智能体融合及其相互影响机理入手,构建复杂智能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科学的实验及观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用于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该年度的主要研究进展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1)基于人在环复杂系统的人机耦合策略模型。从通过信息感知、信息分析和决策以及操控策略执行3个模块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来完成人—机—环境复杂系统模型对于飞行员系统模型的设计要求,构成了飞行员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最终形成了基于规则的人机耦合策略模型。在此基础上,融入人为因素影响因子体系,深化飞行员与飞机系统及飞行环境系统的交互从而将人为因素的研究具体化到人—机—环境系统仿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2)多维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具有模块化分布式构架的机组工作量测量与评估仿真实验平台,进行了机组工作量测量的行为与生理参数集成采集,以复杂系统理论为依据,构建分层次多维度人机工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清晰地体现出飞行员在飞行任务中各个时刻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对飞行绩效的降低提供具有诊断性的结果,为驾驶舱设计提供参考。(3)认知行为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以驾驶舱设计为背景和出发点,通过对驾驶舱设计理念和布局规则的深入理解,针对认知过程产生的生理信号与状态量,结合人因学理论以及特定的飞行操控,将飞行员的肌电信号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号的分解、相关性分析、选择、组合4个过程,提出基于EEMD和Hilbert变换的动态疲劳评价方法。结果显示基于平均瞬时频率的疲劳指标能有效的表征动态肌电信号的疲劳趋势。方法可以推广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号处理体系,最终为驾驶舱的设计提供指导或参考,以及为驾驶舱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帮助。(4)机组工作负荷综合评价体系与预测模型。通过对机组工作负荷影响因素研究,建立时间压力对工作负荷的影响模型。确定了时间压力0.8为工作负荷"redline",为机组工作负荷预测模型中的时间线分析的临界负荷值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感知任务、认知认务、单任务、双任务、多任务操作实验,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机组工作负荷预测模型中的负荷计算部分奠定实验数据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效 复杂系统 人机耦合策略模型 多维评价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im的柔性下肢助力外骨骼设计及仿真分析
2
作者 冯博琳 宋鹏 +3 位作者 李睿远 韦祖拔 李强 孙汐畅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针对目前刚性外骨骼存在穿戴舒适性差、外骨骼关节难以与人体关节匹配、对人体自由度限制较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性下肢助力外骨骼,该外骨骼采用柔性弹力带储能装置,可实现行走时对人体下肢肌肉进行助力。使用OpenSim软件建立了柔性外... 针对目前刚性外骨骼存在穿戴舒适性差、外骨骼关节难以与人体关节匹配、对人体自由度限制较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柔性下肢助力外骨骼,该外骨骼采用柔性弹力带储能装置,可实现行走时对人体下肢肌肉进行助力。使用OpenSim软件建立了柔性外骨骼人机交互的模拟,以实现其最佳助力方案为目标,建立了多关节助力、单关节助力人机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关节助力组合对人体助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弹簧刚度外骨骼人机耦合模型对膝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关节助力方案优于多关节助力方案,随着弹簧刚度的增加,当达到20 N/mm时,单踝关节助力方案助力效果最好。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穿戴踝关节外骨骼后与不穿戴的情况相比,在行走过程中,人体总体能量消耗、小腿主要运动肌肉受力均有所减小,减小了穿戴者的肌肉负担,达到了助力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下肢助力外骨骼 人机耦合模型 OpenSim软件 仿真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行式上肢抗振外骨骼减振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俞鹏 王海波 吴小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5-1812,共8页
针对手持振动工具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和现有减振措施不足,提出一种轻量化、高舒适性的携行式上肢抗振外骨骼作为新型个体防护装备,并对外骨骼核心部件减振器进行参数设计,提高了减振性能。利用直角坐标法求解机构的运动方程,根据拉格朗日... 针对手持振动工具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和现有减振措施不足,提出一种轻量化、高舒适性的携行式上肢抗振外骨骼作为新型个体防护装备,并对外骨骼核心部件减振器进行参数设计,提高了减振性能。利用直角坐标法求解机构的运动方程,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人机耦合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析得到影响抗振外骨骼减振性能的关键参数。基于人机耦合力学模型和外骨骼初始样机参数,使用Minitab以标准正交表L_(27)(3^(13))设计考虑交互作用的5因素3水平正交仿真试验。ADAMS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部分交互项对合力F的影响显著性排序为l_(2)/l_(1)>l_(2)/l_(1)×c_(1)>l_(2)/l_(1)×c_(2)>c_(2)>c_(1)>c_(1)×c_(2)>k_(2)>k_(1);减振器安装位置l_(2)/l_(1)是影响减振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交互作用分析二元图,试验范围内因素最佳水平组合为l_(2)/l_(1)(1)k_(1)(1)c_(1)(3)k_(2)(1)c_(2)(3)。最佳水平组合下外骨骼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参数设计 人机耦合力学模型 正交仿真试验 交互作用 抗振外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装配抗振外骨骼减振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俞鹏 王海波 吴小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3-669,共7页
利用双直角坐标法求解抗振外骨骼辅助铆接的人机耦合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铆接工具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影响抗振外骨骼减振性能的减振器参数。基于人机耦合力学模型和现有外骨骼样机参数,以标准正交表L 16(... 利用双直角坐标法求解抗振外骨骼辅助铆接的人机耦合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铆接工具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影响抗振外骨骼减振性能的减振器参数。基于人机耦合力学模型和现有外骨骼样机参数,以标准正交表L 16(45)设计5因素4水平的正交仿真试验,分析减振器参数对抗振外骨骼减振性能的影响。ADAMS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减振器参数对水平方向力F x和合力均值μF影响显著,而对竖直方向力F y影响较小;减振器参数对F x的影响显著性排序为:l 1>c 2>k 1>k 2>c 1,对μF的影响显著性排序为:l 1>c 2>k 2>k 1>c 1;减振器安装位置l 1是F x和μF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范围内的最佳参数组合为l 1(4)k 1(4)k 2(4)c 1(4)c 2(4)。试验结果确定了减振器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为减振器参数设计及类似的减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参数设计 人机耦合力学模型 正交仿真试验 ADAMS仿真 航空装配抗振外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延杰 梁乐 +1 位作者 储婷婷 吴明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54-1164,共11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of a 6-DOF lightweight robot, nonlinear proportion-deviation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analysis is present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robot, including kinematic model, dynamic model and spline trajectory planing, are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real-time contour error of the robot for complex trajectory, the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is analyzed to solve the problem. Combined with nonlinear control and coupling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N-PD cross-coupl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 A servo control experimental system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laser tracking system, the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and EtherCAT based servo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aximum trajectory error is reduced from 0.33 mm to 0.1 m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us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robot's trajectory tracking precis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of robot adjacent coupling error nonlinear PD control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trajectory tracking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起坐动作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施柯丞 黄瑞 +3 位作者 程洪 邱静 彭知南 尹文泽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探讨了下肢外骨骼起坐动作辅助过程中截瘫患者对拐杖产生大压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建立人-外骨骼耦合动力学模型,将患者对拐杖的压力作为一个外力引入模型中,探究了踝关节刚度与拐杖压力的关系.为了验证踝关节刚度对减小拐杖压力的影... 探讨了下肢外骨骼起坐动作辅助过程中截瘫患者对拐杖产生大压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建立人-外骨骼耦合动力学模型,将患者对拐杖的压力作为一个外力引入模型中,探究了踝关节刚度与拐杖压力的关系.为了验证踝关节刚度对减小拐杖压力的影响,设计了外骨骼起坐验证实验,通过调整AIDER下肢助行外骨骼系统踝关节的刚度,观察受试者在整个起坐动作过程中的平均能量损耗和鞋底压力中心位置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调整踝关节刚度后受试者的平均能量损耗降低了45.18%,稳定性提高了34.99%,这表明适当的踝关节刚度可以在下肢助行外骨骼辅助的起坐动作过程中有效降低患者对拐杖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坐动作 人机耦合动力学模型 踝关节刚度 下肢助行外骨骼 截瘫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