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心理学溯源及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尝试梳理人文心理学发生的源头,并澄清人文心理学的基本定义。主流心理学遵循科学范式,因而冯特被心理学史尊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研究将人的心理物质化、客体化、操作化、片段化,完全排除了人的主体性。然而与冯特同时被称为心理... 尝试梳理人文心理学发生的源头,并澄清人文心理学的基本定义。主流心理学遵循科学范式,因而冯特被心理学史尊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研究将人的心理物质化、客体化、操作化、片段化,完全排除了人的主体性。然而与冯特同时被称为心理学大师的布伦塔诺,却开创了将人的主体性置于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人文心理学。他的学生胡塞尔通过建立现象学体系,更是将意识的意向性理论及其预设悬置的方法论推向高潮,从而奠定了后期主体心理学、本质心理学和存在心理学等人文心理学思潮的基础。当下心理学分化为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人文心理学虽然尚不能纳入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对心理学知识体系建设的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主体 意识的意向性 预设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康思想与人文心理学理论语境
2
作者 刘兆永 孟丽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从人文心理学基本学理取向出发,从心理主体的本体设定、符意建构和生存论处境、符意建构性心理现实,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情境中的语义建构性互动等学理兴趣和主题维度,将作为思想家和作为心理学家的拉康思想,与人文心理学理论语境进... 本文从人文心理学基本学理取向出发,从心理主体的本体设定、符意建构和生存论处境、符意建构性心理现实,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情境中的语义建构性互动等学理兴趣和主题维度,将作为思想家和作为心理学家的拉康思想,与人文心理学理论语境进行有机地学理照应和整合,以此丰富、拓展人文心理学的当代学理框架和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心理主体 语义 符意过程 建构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文心理学的知识形态与核心理念
3
作者 伍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7,共5页
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文传统和形态非常丰富,早期有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狄尔泰的人文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随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尽管形式各异,但核心精神上,它们都试图从人的本质和要求出发,以适合于人... 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文传统和形态非常丰富,早期有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狄尔泰的人文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随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尽管形式各异,但核心精神上,它们都试图从人的本质和要求出发,以适合于人之为人的心理现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发展心理学,试图真实、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描述生活中的具体心理体验,把握心理学个案中心理的结构和意义,实现对独特个体的心理意义和价值的敏锐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人文传统和形态 心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胡中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59-64,78,共7页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条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科学主义的烙印,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另一条是...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条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科学主义的烙印,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另一条是人文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虽不是主流,但却连绵不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曾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何等的对立.但是,当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正趋于整合.那么,心理学将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给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一种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科学心理学 人文心理学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对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60-64,共5页
尼采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文心理学的理论方面,二是方法论方面。他在理论上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分散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以及他本人的自我心理学。尼采提出的视角主... 尼采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文心理学的理论方面,二是方法论方面。他在理论上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分散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以及他本人的自我心理学。尼采提出的视角主义与系谱分析的方法论下的心理学理论,丰富了人文心理学的思想,提供了人文心理学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心理学思想 现象学 人文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心理学的人文回归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4-87,共4页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沉溺于对自然科学的崇拜之中,以机械决定论、还原论、客观论的方法和人为机器模型,寻找心理与行为的决定因素,逐步显露出了远离人的心理本质、无视对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研究范围日渐缩小的困境和危机...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沉溺于对自然科学的崇拜之中,以机械决定论、还原论、客观论的方法和人为机器模型,寻找心理与行为的决定因素,逐步显露出了远离人的心理本质、无视对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研究范围日渐缩小的困境和危机。当代社会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恶化、人文精神的失落亟待心理学重整旗鼓,回归人文,担纲重塑人类的人文精神面貌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心理学 人文精神 人文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文主义心理学
7
作者 李宗荣 徐碧波 +1 位作者 陆健 田爱景 《社会科学前沿》 2016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自心理学从哲学独立出来之后,在心理学的领域中一直存在科学与人文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由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物质科学的成功,“科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代名词;大多数心理学家必然地选择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家一... 自心理学从哲学独立出来之后,在心理学的领域中一直存在科学与人文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由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物质科学的成功,“科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代名词;大多数心理学家必然地选择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家一直是不得志的“少数派”。在“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对立的背景下,人们当然地认为,科学的就不是人文、人文的不可能成为科学;基于这样的语义理解,心理学家们普遍接受“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的两分法。随着21世纪初叶理论信息科学的建立与完善,信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继诞生,人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万物都具有“物质–信息”二重性;信息科学不仅能够与物质科学比肩而立,甚至更胜一筹;在信息时代中,人们重新认识科学:“科学 = 物质科学 + 信息科学”。在此基础上人们发现,人文传统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心理现象的物质特征,而是它的信息特征;它不符合物质科学的范式、不能成为自然科学家族的一员,但是它符合信息科学范式、是信息科学家族的重要成员;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得到一个新的认识:“科学心理学 = 物质心理学 + 信息心理学”。一百多年来备受排挤和边缘化的人文心理学家所坚持的思想理念,与“信息主义”的时代精神完全一致。三年多以来,我们提出和建立了一个“信息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信息科学的科学特性,探索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实证主义研究路线;并且认定:只有它代表着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认知神经科学是必要的、有益的,它研究心理现象的“硬件”,即研究心理现象在神经系统级别上物质系统,它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心理现象的“软件”,即心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机理、出错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人文心理学 物质心理学 信息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7-1419,共3页
相对于近代时期的科学主义心理学,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更多地体现出中国心理学的本质与特色:一以人为本,认为心理学作为探求人类精神之实质与规律的学科,决非唯科学主义所能解决。研究对象上强调"本心"与"习心"的区... 相对于近代时期的科学主义心理学,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更多地体现出中国心理学的本质与特色:一以人为本,认为心理学作为探求人类精神之实质与规律的学科,决非唯科学主义所能解决。研究对象上强调"本心"与"习心"的区分,注重"反己体认"的研究方法;二理性至上,将理性道德视为心理及精神的实质。它虽承认生物本能作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源,但认为生命本质并非生物冲动,而是基于道德原则对本能与冲动的控制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人文主义心理学 以人为本 理性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声音:现代新儒学与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彦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4-760,共7页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 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的人文取向——20世纪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主张 被引量:6
10
作者 伍麟 郭增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6,共5页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它汲取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实践。它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的"意向性"特点,发展特有的心...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它汲取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实践。它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的"意向性"特点,发展特有的心理学研究程序与方法,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的、体现主体性的心理现象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将实现一门人文科学的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心理学 人文科学心理学 生活世界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类本质的失落与回归——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与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追求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荣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22,共4页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 ,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 ,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面则在...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 ,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 ,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面则在于对人的类本质的追求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 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 人的类本质 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的沉沦与拯救——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本体论解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荣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34,共5页
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虽然拒斥本体这一形而上学问题,但事实上是在追求笛卡尔的物质实体,以达到对心理及行为客观、精确或实证的分析。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忠实于笛卡尔的精神实体,将本体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理论支点。两大研究取向要走向整... 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虽然拒斥本体这一形而上学问题,但事实上是在追求笛卡尔的物质实体,以达到对心理及行为客观、精确或实证的分析。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忠实于笛卡尔的精神实体,将本体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理论支点。两大研究取向要走向整合就必须解决在本体论方面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 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 本体 笛卡尔 精神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
13
作者 王莉 李抗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8-90,15,共4页
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哲学根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19世纪中后期的非理性哲学与唯意志哲学、20世纪初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与流派,分别是早期的意动心理学、中期的精神分析心... 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哲学根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19世纪中后期的非理性哲学与唯意志哲学、20世纪初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与流派,分别是早期的意动心理学、中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后期的积极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等.这些派别在共同的人文核心上提出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路线、研究内容,促成了一个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人文主义 非理性主义 现象学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同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是西方社会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存在、两种文化的哲学根源、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等方面进... 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是西方社会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存在、两种文化的哲学根源、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为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清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心理学 人文主义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证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永志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心理学曾一度为了与自然科学看齐而去接受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并导致早期心理学内部的分裂,导致心理学本身缺乏一种统一的科学范式,尽管部分心理学家认识到了心理学不应该再继续跟随自然科学走,但是研究现... 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心理学曾一度为了与自然科学看齐而去接受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并导致早期心理学内部的分裂,导致心理学本身缺乏一种统一的科学范式,尽管部分心理学家认识到了心理学不应该再继续跟随自然科学走,但是研究现象的不可操作性、不能量化和非客观性使心理学家们望而却步,这种矛盾使得大部分心理学家仍旧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直到科学心理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他们才再一次重新审视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价值所在,破"物"性,立"人"性的观念才逐渐被主流心理学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科学心理学 人文心理学 范式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与新时期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7-97,共11页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现代心理学基本范式的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心理学的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心理学自诞生起就存在着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现代心理学基本范式的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心理学的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心理学自诞生起就存在着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这一张力与后现代思潮相互激荡,汇集成心理学后现代转向的潮流。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对新时期人才测评启发甚多,它召唤人才测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践的响应,昭示着新时期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后现代转向 新时期 人才测评 范式转换 人文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原文传递
心理学发展逻辑线索辨析——库恩范式论观点
17
作者 严明 孟维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8-33,共6页
心理学发展以库恩范式论来予以考察和审视,究其内在逻辑线索,是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四种范式的更替与兴衰过程。按照库恩范式论中所表达的价值相对主义以及真理是科学家的主观约定性理念,心理学四种范式也... 心理学发展以库恩范式论来予以考察和审视,究其内在逻辑线索,是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四种范式的更替与兴衰过程。按照库恩范式论中所表达的价值相对主义以及真理是科学家的主观约定性理念,心理学四种范式也只是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人类心理不同理解和假设而已,这就为这四个范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找到了立论根据。以库恩范式论为视角,会重新理解心理学内在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人文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我国心理学的分化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建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我国心理学正处于分化过程之中,其中两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及人文心理学的分化,以及对心理学研究和服务成果的评价标准摆脱SCI的束缚。这背后深层的原因在于,若以科学哲学认识论的视角,人类的知识大致可分为可靠有用的知... 我国心理学正处于分化过程之中,其中两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及人文心理学的分化,以及对心理学研究和服务成果的评价标准摆脱SCI的束缚。这背后深层的原因在于,若以科学哲学认识论的视角,人类的知识大致可分为可靠有用的知识和无用虚幻(伪科学)的知识,可靠知识又可进一步分为科学的知识和非科学的知识。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时受到哲学和科学双重力量的牵引,促使心理学知识体系发展出了科学心理学和应用及人文心理学。但人们对于引自西方的心理学认识还不充分,忽略了应用及人文心理学的存在价值,一概冠之以“科学”的名分,并以“科学”之名对所有心理学给予SCI标准的评价。分化是一种裂变的开始,是一件好事,会促使我国心理学突破自设的限制,让心理学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既能探索未知的心理世界,也能为服务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和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提供心理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人文 基础心理学 应用及人文心理学 SCI评价 “破五唯”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看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19
作者 刘建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4-1207,共4页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以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科学心理学的范式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科学心的理学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与后现代思潮相互激荡,汇...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以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科学心理学的范式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科学心的理学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与后现代思潮相互激荡,汇集成心理学后现代转向的潮流。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对新时期人才测评启发甚多,它召唤人才测评理论基础、方法论及实践的创新,昭示着新时期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人才测评 范式转换 后现代转向 人文主义心理学 科学主义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 后现代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敏 刘小花 蒋义娜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44例给予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持续性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结果两组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均降低,但干预组改善程度、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但干预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评估,其中包含"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两组干预后"面对"评分均升高,"回避"及"屈服"评分均降低,但干预组"面对"评分升高、"回避"及"屈服"评分降低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消除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持续性人文关怀 子宫内膜癌 身心状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