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以贯之的中庸人性观——孔子人性说浅析
1
作者 程强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中庸人性观是孔子区别于其弟子,也区别于孟子人性说的根本处,也是他的人性说的广大包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庸人性 人性说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被引量:17
2
作者 易宁 李永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6,共8页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欲望、好斗性以及人的情绪等等。欲望、好斗性和情绪等人类非理性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然而它们又通过具体变化着的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结合或冲突,从而形成为人类的活动。修氏以人性说为基础建构自已的历史观。他揭示了客观历史自身存在的理性:历史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的方式表现其发展的理路。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历史的本质就是人性。历史理性与自然理性无关,与道德理性背离。修氏的历史观反映了希罗多德之后古希腊史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对古希腊史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人性说 古希腊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的人性说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雷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孟子的人性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性善、为善与成善三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环节,使孟子的人性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而在这一思想体系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全面的诠释与解读。性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构建生活的一种方式... 孟子的人性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性善、为善与成善三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环节,使孟子的人性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而在这一思想体系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全面的诠释与解读。性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构建生活的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的一种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说 性善 为善 成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董仲舒的人性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妮 《社科纵横》 2011年第8期123-124,共2页
西汉中期董仲舒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人性思想,试图调和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融合阴阳思想,将人性纳入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之中,提出了"天人相副"、"性善情恶"的命题和初具雏形的"性三品"说,并由... 西汉中期董仲舒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人性思想,试图调和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融合阴阳思想,将人性纳入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之中,提出了"天人相副"、"性善情恶"的命题和初具雏形的"性三品"说,并由此推出了与之配套的王道教化主张。董仲舒的人性说使得儒家对于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得以深化,而且他提出的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为"性三品"说的提出奠定了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说 天人相副 性善情恶 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斗筲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性说的心理试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国良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从不同角度对人性之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尽管见解不同,但在心理发展问题上,他们都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关键词 先秦 人性说 心理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说“人性”的合法性依据——重释朱光潜的“自然人性说”
6
作者 卢亚明 马慧娜 白云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20,共6页
"自然人性说"是朱光潜在新时期对待当时的热点问题——"人学"问题的基本看法,也是朱光潜在新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学说。新时期的朱光潜之所以对"人学"问题如此关注,正是源于他开始关注现实中的美学问题这一... "自然人性说"是朱光潜在新时期对待当时的热点问题——"人学"问题的基本看法,也是朱光潜在新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学说。新时期的朱光潜之所以对"人学"问题如此关注,正是源于他开始关注现实中的美学问题这一转变。朱光潜将"人性"解释成"自然本性",是在为论证"人性"的存在寻找合法性依据。因为"自然"在当时就意味着客观真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合法性的象征。朱光潜正是借"自然"的这种"天然正确"的象征意义来为"人性"确立其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自然人性说 “人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实秋文艺思想的人性说对阿诺德文化观念的承袭
7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1-115,共5页
英国十九世纪诗人兼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对梁实秋影响极为深远。人性说是梁实秋一生奉行不悖的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梁实秋所谓的人性的光辉归根结底就是阿诺德所说的文化观念。"梁氏古典"可以单纯定义为理性、道德、均衡... 英国十九世纪诗人兼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对梁实秋影响极为深远。人性说是梁实秋一生奉行不悖的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梁实秋所谓的人性的光辉归根结底就是阿诺德所说的文化观念。"梁氏古典"可以单纯定义为理性、道德、均衡与健康等至上的标准,而"理性、道德、均衡、健康"所有的意蕴恰恰就是阿诺德文化观念的"美好与光明"的全部涵义。梁实秋的人性说承袭阿诺德的文化观念,强调文学表现的是伦理理性节制的人性,是从属于任何阶级的最优秀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人性说 阿诺德 文化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唯识学视域中诸子人性说释义之辨
8
作者 袁宏禹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12,共8页
20世纪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佛教唯识学释义诸子人性说的学术现象,唯识学者们阐释诸子人性善恶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待辨析处有三:其一,针对孟子性善说,以"我爱"(烦恼心所)抑或"不害"(善心所)释性善;其二,针对荀子性恶... 20世纪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佛教唯识学释义诸子人性说的学术现象,唯识学者们阐释诸子人性善恶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待辨析处有三:其一,针对孟子性善说,以"我爱"(烦恼心所)抑或"不害"(善心所)释性善;其二,针对荀子性恶说,以"意根"(第七识)抑或"意识"(第六识)释性恶;其三,针对告子性无善恶说,以"异熟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体)抑或"异熟生"(第八识阿赖耶识之用)释人性善恶。虽然诸家观点不一,但是唯识学存有共法,佛教唯识学的认知体系是有助于调适诸子人性说纷争的一种方法,也是解答人生、社会伦理困惑问题的时代的选择,对于当代社会人性善恶的道德判断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诸子 人性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易宁 李永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75,共1页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欲望、好斗性以及人的情绪等等。欲望、好斗性和情绪等人类非理性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然而它们又通过具体变化着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结合或冲突,从而形成为人类的活动。修氏以人性说为基础建构自己的历史观。他揭示了客观历史自身存在的理性:历史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的方式表现其发展的理路。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历史观 人性说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重大历史事件 社会经济发展 生理特征 行为表现 非理性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荀人性学说的心理分析
10
作者 崔一心 《管子学刊》 1991年第4期53-55,38,共4页
1.孟子道性善,荀子倡性恶,对人性的理解势同水火而难相容。后世学者探讨人性问题,或独宗孟,或独尊荀,往往偏执一端。近年学术界在对孟、荀人性论的比较研究中。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社会本能 人性 生理需求 人性说 人性 比较研究 性恶 人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性说到法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若增 《人民公安》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0,共1页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而基督教文化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基督教那里,人生而有罪,是为“原罪”;之后又犯了罪,另加“本罪”。这样,在他们那里,除了上帝,人皆有罪。人皆有罪怎么办?那就要人人都给以约束,下...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而基督教文化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基督教那里,人生而有罪,是为“原罪”;之后又犯了罪,另加“本罪”。这样,在他们那里,除了上帝,人皆有罪。人皆有罪怎么办?那就要人人都给以约束,下自草民,上至总统,没有例外。怎样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说 社会治理 儒家文化 基本思路 基督教文化 人之初 人性恶” 教化 性本善 性善论
原文传递
“浮士德精神”新解——“欲望”、“基督精神”及“人性”升华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qu...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二是"基督精神升华说",《浮士德》思想本身超越了基督教神学传统的框架,由上帝的"他救"走向人类的"自救",现出人类对自我力量的认同与信心,彰显了内蕴着的"超越精神";三是"人性升华说",浮士德在追求人性"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凝聚了"自由精神"。最后,探析"浮士德精神"的意义所在,即"揭示了人类永生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欲望升华 “基督精神升华 人性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人性思想论纲 被引量:2
13
作者 知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思想论 非理性 抽象人性 韩非子 "法治" 亚里斯多德 人性说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为群 吴建庄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10-13,69,共5页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人性 区别与联系 人的属性 社会关系总和 种属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般本质 人性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和当代中国人性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剑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0-45,共6页
“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和当代中国人性发展陆剑杰一、“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人性问题是近代启蒙运动中提出的研究主题。在前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人是神的奴婢。而神的力量不过是当时统治力量的表现。统治者唯一原则是轻践人,把人变成... “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和当代中国人性发展陆剑杰一、“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人性问题是近代启蒙运动中提出的研究主题。在前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人是神的奴婢。而神的力量不过是当时统治力量的表现。统治者唯一原则是轻践人,把人变成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依附于他们的农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说 共同人性 当代中国 人性发展 政治批判 生产力 研究主题 生产关系 阶级性 宗教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路径——马基雅维里遗产评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春生 《政治思想史》 2011年第3期78-99,199-200,共22页
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基石是"人性—政治说",其整体的框架由人性、个体自由、国家政治特性、国家权力运作、权力制衡等内容构成。"人性—政治说"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世俗性特征。这种世俗性特征为14、15... 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基石是"人性—政治说",其整体的框架由人性、个体自由、国家政治特性、国家权力运作、权力制衡等内容构成。"人性—政治说"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世俗性特征。这种世俗性特征为14、15世纪以降的西方文化刻上"近代性"的符号,并在西方伦理、政治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球化时代一系列严峻的政治问题面前,人们需要继续从马基雅维里遗产中寻找解答近代西方国家政治理论和实践诸多问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近代性 "人性-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分权学说之理论基础探析
17
作者 陈胜才 康云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分权学说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演进、政治制度的构建、政治行为的规范等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一学说是在十分复杂的理论基础指导下逐渐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西方源远流长的人性恶说是这一学说产生的前提假设,自然法思想传统中... 分权学说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演进、政治制度的构建、政治行为的规范等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一学说是在十分复杂的理论基础指导下逐渐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西方源远流长的人性恶说是这一学说产生的前提假设,自然法思想传统中利益均衡和权利保障思想是这一学说创立之目的,从柏拉图到当代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知识有限说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分权学说必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学 理论基础 人性 自然法 知识有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18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75-176,共2页
林京耀的《我对人性论和人道主义的看法》一文(见《文汇报》82年2月8日),对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作了如下的阐述: 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性就是阶级性,因此人性就是阶级性。这种逻辑推理不妥当。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性包含有阶级性的内容,
关键词 阶级性 社会性 人性说 人性 人道主义 逻辑推理 社会关系 阶级社会 文汇报 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头背书与人的抗辩的限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东威 史黎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169-172,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票据法的修改被提上日程。去年举行的票据法在修改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我国《票据法》第13条关于人的抗辩的限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此条文背后的理论支撑在哪里,学者并没有涉及。本文通过回头背书与人的抗辩的关系,同时... 随着经济发展,票据法的修改被提上日程。去年举行的票据法在修改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我国《票据法》第13条关于人的抗辩的限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此条文背后的理论支撑在哪里,学者并没有涉及。本文通过回头背书与人的抗辩的关系,同时介绍了日本关于此方面属人性说,债权承继说,非实在权利取得说,债务人意思说,一般恶意抗辩说,原始取得说六种学说理论,并逐一分析六种学说的优缺点,提出属人性说较为合理,能够为第13条的规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据人的抗辩 回头背书 人性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的“讳言”——论《天主实义》与《孟子字义疏证》之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晓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22,共8页
已有研究者指出《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之影响,但侧重史学的学理依据,而缺乏哲学的学理依据。从哲学上看,《孟子字义疏证》从方法到原理,都有《天主实义》间接和直接影响的痕迹。但《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的影响并非根... 已有研究者指出《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之影响,但侧重史学的学理依据,而缺乏哲学的学理依据。从哲学上看,《孟子字义疏证》从方法到原理,都有《天主实义》间接和直接影响的痕迹。但《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的影响并非根本性质的。《孟子字义疏证》的思想仍处在新儒家语境内,与《天主实义》的神哲学实有本质区别。这是戴震虽受了《天主实义》的影响但却讳言其影响的学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天主实义》 《孟子字义疏证》 人性说 哲学 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