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人性根基 被引量:2
1
作者 谷佳媚 《理论界》 2009年第4期181-183,共3页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传统解释大都停留在事实认识层面和经验形态上,缺乏深层次的哲学追问和理论深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提升人的自然性;能够满足人的社会方面的需要,实现人的社会性;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方面...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传统解释大都停留在事实认识层面和经验形态上,缺乏深层次的哲学追问和理论深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提升人的自然性;能够满足人的社会方面的需要,实现人的社会性;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丰富人的精神性,这些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根基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 合理性 人性根基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根基
2
作者 陈绍辉 王岩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1期161-162,共2页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与总问题论。阿尔都塞以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将马克思分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不成熟的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两部分,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确实实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与总问题论。阿尔都塞以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将马克思分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不成熟的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两部分,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确实实有一个‘认识论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断裂 《德意志意识形态》 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阿尔都塞 青年马克思 人性根基 老年马克思
原文传递
人性论视域中的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隋思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性理论是重思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逻辑...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性理论是重思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逻辑起点。《中庸》提出“以人治人”解释原则,引导我们将对政治的思考指向更为根本的人性问题。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审视“人性观念”与“政治理念”之关系,我们发现,儒学在其自身观念发展的逻辑中已经形成可以作为今天重新理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两个基本前提,即人性平等的自我理解理论和现实的政治实践应以实现人人平等作为它的基本追求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主张将儒家在人性论上所取得的平等意识视为反思“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儒学第三期发展 以人治人 人性根基 未来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生存论根基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沫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2,共5页
"政治社会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基,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教化工具。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澄明本体,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来说,"政治社会人"属性得以使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觉解... "政治社会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基,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教化工具。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澄明本体,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来说,"政治社会人"属性得以使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觉解、认同社会公共理性,从而把自身安顿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根基 政治社会人 和谐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生存论根基
5
作者 胡沫 《职大学报》 2014年第5期98-103,共6页
"政治社会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基,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教化工具。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澄明本体,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来说,"政治社会人"属性得以使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觉解... "政治社会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基,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教化工具。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澄明本体,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来说,"政治社会人"属性得以使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觉解、认同社会公共理性,从而把自身安顿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根基 政治社会人 和谐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正义视界 被引量:4
6
作者 臧峰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
马克思的正义视界基于现实的人性规定,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其实践批判与价值诉求呈现出正义的两重维度。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可以从其深切批判的背后把握其价值情怀,通过贯穿正义的两重维度而构建完整的正义观念。从伦... 马克思的正义视界基于现实的人性规定,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其实践批判与价值诉求呈现出正义的两重维度。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可以从其深切批判的背后把握其价值情怀,通过贯穿正义的两重维度而构建完整的正义观念。从伦理道德、法律与意识形态角度可见马克思正义观的三种表达,其中浸润对资本现代性的否定,旨在确立"自由人联合体",以"人类解放"的"现实的运动"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正义视界 人性根基 价值冀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