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大熊猫遗传多样性--拯救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种群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淑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共6页
对1984-1995年中国拯救大熊猫物种工作进行历史回顾:创建了中国动物园协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落成;促成建设部和林业部2个部门的合作;与多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磋商,达成多项国际合作;推行“动物园是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的理念;... 对1984-1995年中国拯救大熊猫物种工作进行历史回顾:创建了中国动物园协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落成;促成建设部和林业部2个部门的合作;与多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磋商,达成多项国际合作;推行“动物园是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的理念;启动了为大熊猫种群开辟新栖息地——“大熊猫进,人类退”的前期工程.该时期开创了拯救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种群工作的系统工程,成功拯救了动物园濒临灭绝的大熊猫种群,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熊猫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饲养下的种群保护 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熊种群结构动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永全 《经济动物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根据人工养熊的特点 ,建立了熊群体结构动态模型 ,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熊群体结构的动态调控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种群结构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民 《野生动物》 1995年第6期15-18,共4页
笔者于1992年2月-6月,1995年2月-6月在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东方白鹤数量调查,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研究。目前保护区内仅余一天然巢。两年共建人工巢16个,已被利用6巢,利用率为37.5%。同时将建立濒危鸟类种群... 笔者于1992年2月-6月,1995年2月-6月在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东方白鹤数量调查,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研究。目前保护区内仅余一天然巢。两年共建人工巢16个,已被利用6巢,利用率为37.5%。同时将建立濒危鸟类种群繁殖、恢复基地,恢复、扩大野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人工招引 种群恢复 洪河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对种群保护影响机制
4
作者 师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5期173-174,共2页
现阶段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野生动物与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的交易,进而造成偷猎事件不断发生,对物种保护造成一定的威胁。本文从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对需求的影响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探索人工繁育合法取代非法盗猎,明确其对种群保护... 现阶段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野生动物与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的交易,进而造成偷猎事件不断发生,对物种保护造成一定的威胁。本文从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对需求的影响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探索人工繁育合法取代非法盗猎,明确其对种群保护的优势,以减轻野生种群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 种群保护 影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Nipponia nippon)人工种群的建立发展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凌 于晓平 +1 位作者 卢西荣 王伟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90-93,共4页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人工种群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以行政法与刑法之协调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夏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6,共12页
除养殖水产品和畜禽外,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在法律上属于野生动物。刑法主要以资源保护、财产保护、市场秩序保护及公共卫生保护等模式对此类动物进行保护。从行刑协调角度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受刑法保护,既受收购、运输、利用等... 除养殖水产品和畜禽外,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在法律上属于野生动物。刑法主要以资源保护、财产保护、市场秩序保护及公共卫生保护等模式对此类动物进行保护。从行刑协调角度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受刑法保护,既受收购、运输、利用等相关前置行政管制规范制约,也受到双轨制管理模式及名录制度的深刻影响。现行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刑法保护制度与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法存在一定的抵触,应做调整。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制度在两栖爬行类动物人工种群保护方面可能发生竞合,使同一行为受到截然不同的刑法评价。建议最高立法及司法机关对此类人工繁育动物的刑法保护制度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种群 刑法保护 行政犯罪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繁育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海龟
7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10期46-46,共1页
本刊讯2021年8月,7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海龟在山东省青岛市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保育员细心呵护下破壳而出,这是我国国内首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实现红海龟的成功繁育孵化。6月1日,生活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十多年的一只雌性红海龟产... 本刊讯2021年8月,7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海龟在山东省青岛市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保育员细心呵护下破壳而出,这是我国国内首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实现红海龟的成功繁育孵化。6月1日,生活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十多年的一只雌性红海龟产下30枚龟蛋,保育员及时将龟蛋转移至孵化箱中。通过保育人员对温度、湿度等多方面的观察和细心调节,经过70余天孵化,8月11日,小红海龟有破壳迹象。随后保育人员进行了24小时昼夜不离岗的观察,经过20多个小时的漫长等待,8月12日上午,第一只小红海龟破壳而出。这只红海龟宝宝背甲长5cm,重2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孵化箱 破壳而出 保育员 细心呵护 海昌 保护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水生生态与(鱼康)(鱼良)白鱼种群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项目圆满收官
8
作者 付云焕 成军 《云南科技管理》 2011年第2期68-68,共1页
2010年11月17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经实地查看、听取项目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认真查阅资料,质询答疑,"抚仙湖水生生态与[鱼康][鱼良]白鱼种群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关键词 人工养殖 白鱼 开发 保护 种群 生态 湖水 收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金丝猴人工饲养初见成效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礼
9
作者 张维勇 《中国科技奖励》 2004年第6期44-47,共4页
根据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原国家林业部科技司同意对黔金丝猴人工饲养立项,并于1990年开展对黔金丝猴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饲养场喂养有7种种猴,繁殖了8只子一代,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黔金丝猴食性筛选、疾病防治、外伤治疗、... 根据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原国家林业部科技司同意对黔金丝猴人工饲养立项,并于1990年开展对黔金丝猴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饲养场喂养有7种种猴,繁殖了8只子一代,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黔金丝猴食性筛选、疾病防治、外伤治疗、小笼配对等进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条件 繁殖 国家级自然保护 饲养 疾病防治 配对 子一代 黔金丝猴 梵净山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孝兵 王义权 +3 位作者 周开亚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饲养种群 繁殖率 现状 遗传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野化放飞后在野外繁殖成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冬平 路宝忠 +1 位作者 张国钢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人工饲养 朱鹮 野化 繁殖 野生种群 分布区 再引入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种群数量的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相桂权 高玮 +2 位作者 冯贺林 田蕴 肖及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1-63,共3页
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鸟类,体内富含15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10年来,我国北方的许多部门进行了其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但种群数量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指标.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成活率低,影响雏鸡成... 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鸟类,体内富含15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10年来,我国北方的许多部门进行了其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但种群数量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指标.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成活率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食物即营养问题.其次还有疾病、饲养管理水平、种鸡的质量等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榛鸡 人工饲养 营养 种群数量 松鸡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寄主小金蝠蛾人工饲养成虫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丽 陈士林 +6 位作者 代勇 韩开华 王强 陈学平 周祖基 叶萌 周宇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2-1176,共5页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菌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菌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特征与其野生亲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工培育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交尾、产卵能力,为人工培育种源及种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平均体长、体重、含卵量、产卵量、寿命均为野生亲本>R1>R2,但在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上野生亲本与R1、R2不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饲养两个世代幼虫的种群增长率分别为177.27%和117.56%,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种群可实现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蝠蛾 人工饲养 冬虫夏草菌 生物学特性 种群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裳凤蝶和裳凤蝶的人工饲养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月仙 廖森泰 +2 位作者 吴福泉 吴娱明 姚锡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53,共3页
对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和裳凤蝶(Troides helena)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初步探索了人工饲养裳凤蝶的方法。
关键词 金裳凤蝶 裳凤蝶 人工饲养 生物学特性 存活率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种群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士楚 梁铭忠 +3 位作者 吴苑玲 谢强 昝启杰 王勇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7,共4页
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种群的高度结构、胸径结构、冠幅结构和空间点格局,采用分异指数(TH和TC)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和胸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海桑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6~14m;50%~60%个体的TH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 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种群的高度结构、胸径结构、冠幅结构和空间点格局,采用分异指数(TH和TC)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和胸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海桑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6~14m;50%~60%个体的TH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个体胸径集中分布在5~20cm或15~30cm;46%~62%个体的TC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冠幅结构受密度、个体对空间竞争等的影响较大,冠幅直径与种群密度呈现较高程度的负相关.海桑种群属于增长型,其存活曲线呈凸型.通过自然扩散形成的海桑种群趋于集群分布.海桑人工种群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自然更新和扩散,这将有利于增加海桑人工种群的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保护 深圳福田 海桑 种群结构 集中分布 人工种群 结构复杂性 高度结构 空间竞争 种群密度 自然更新 集群分布 自然扩散 存活曲线 平均值 个体 空间点 冠幅 增长型 负相关 稳定性 胸径 胸围 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护猛禽的人工饲养与疾病防治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俊 吴登虎 +4 位作者 王晓佳 喻元 袁梨 田时飞 田小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猛禽是指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大多以捕食其他小动物为食,是肉食性鸟类。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 猛禽是指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大多以捕食其他小动物为食,是肉食性鸟类。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猛禽的栖息环境正变的越来越小,猛禽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疾病防治 人工饲养 救护 生态系统 平衡发展 环境健康 保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卵孵化率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绍春 张明海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9,共3页
20 0 3年5月~2 0 0 4年6月,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对野生花尾榛鸡卵和人工饲养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野生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为74 4 0 % ,人工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为4 1 4 1%。对孵... 20 0 3年5月~2 0 0 4年6月,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对野生花尾榛鸡卵和人工饲养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野生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为74 4 0 % ,人工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卵的孵化率为4 1 4 1%。对孵化率进行T检验,其T =7 830 ,df=10 ,T >t10 ,0 0 1=2 76 4 ,差异极其显著。分析认为,产生花尾榛鸡卵孵化率差异主要是因所食食物和栖息生境的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榛鸡 孵化率 人工孵化 野生种群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绥螨规模化饲养及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帆 唐斌 +2 位作者 陶淑霞 熊继文 耿小丽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根据植绥螨食性的不同 ,可以采用叶螨、花粉和人工饲料等食物来培养植绥螨。规模化饲养植绥螨多用叶螨等害螨的寄主植物先繁殖害螨 ,然后在害螨中加入一些补充食物来大量生产植绥螨。张艳璇设计的袋栽法就是这样一套新的大量繁殖植绥螨... 根据植绥螨食性的不同 ,可以采用叶螨、花粉和人工饲料等食物来培养植绥螨。规模化饲养植绥螨多用叶螨等害螨的寄主植物先繁殖害螨 ,然后在害螨中加入一些补充食物来大量生产植绥螨。张艳璇设计的袋栽法就是这样一套新的大量繁殖植绥螨的工艺方法。植绥螨的贮存目前都采用降低发育来实现 ,一般在 5~ 1 0℃的温度下能保存 5 0d以上。在田间按一定的比例释放抗药性的植绥螨 ,能够有效的控制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等害螨的发生。并且在地面鼓励种植覆盖作物、允许少量杂草生长或实行生草栽培 ,能够为植绥螨提供交替食物 ,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控制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饲养 植绥螨 研究进展 保护利用 中国 人工饲料 寄主植物 大量生产 工艺方法 二斑叶螨 覆盖作物 生草栽培 杂草生长 控制功能 害螨 食物 张艳璇 抗药性 繁殖 花粉 袋栽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振兴 武正军 +4 位作者 蔡凤金 何南 蒋洁 于海 黄乘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食,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人工饲养技术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熊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期行为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岩 刘晓密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黑熊 行为观察 人工饲养 繁殖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型兽类 山地森林 直立行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