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随访发生异位骨化及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盼 苏康康 +5 位作者 于得臣 雷润博 曹雄飞 甘璐 李沫 罗卓荆 《骨科》 CAS 2024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后远期发生异位骨化(HO)及椎体前缘骨吸收(ABL)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DR手术的86例病人。收集病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后远期发生异位骨化(HO)及椎体前缘骨吸收(ABL)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DR手术的86例病人。收集病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表-36躯体健康评分(SF-36PCS);C2~C7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HO程度、ABL情况等。末次随访时根据McAfee分级法将病人分为低等级HO组(无HO或McAfee Ⅰ~Ⅱ级)和高等级HO组(McAfee Ⅲ~Ⅳ级)。先后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逻辑回归分析,评估术后发生高等级HO及ABL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36例纳入低等级HO组,50例纳入高等级HO组,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相关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发生HO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30,95%CI(1.010,1.052),P=0.032]、男性[OR=1.842,95%CI(1.113,3.052),P=0.019]、吸烟史[OR=2.214,95%CI(1.282,3.833),P=0.005]、高BMI[OR=1.154,95%CI(1.073,1.240),P=0.001]、术前钩椎关节退变[OR=2.180,95%CI(1.282,3.634),P=0.004]、手术节段活动度丧失[OR=1.262,95%CI(1.082,1.454),P=0.003]。发生ABL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后早期过度活动[OR=2.120,95%CI(1.241,3.620),P=0.003]、骨质疏松[OR=1.322,95%CI(1.101,1.582),P=0.027]、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OR=2.750,95%CI(1.542,4.920),P=0.016]、术前钩椎关节退变[OR=1.682,95%CI(1.182,2.262),P=0.044]。结论CDR术后HO和ABL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应采取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术后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前缘骨吸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为 申勇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华 张同庆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4-1126,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提升(P〈0.01)。[结论]对于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农鲁明 周栋 徐南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例19个椎间隙应用Prodisc-C假体。术后随访24~65个月,平均39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评定,并摄颈椎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例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融合,活动度丢失。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置换节段稳定,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屈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但仍然需要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家美 徐新华 +2 位作者 夏正东 唐尚权 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38-4039,共2页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体征,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减缓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管减压手术 神经根型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邻节段 椎前路融合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策略及潜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贾长青 姚强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共收集ACDR组17例,ACDF组24例。ACDR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平活动度(6.93±1.04)°。17例患者中2例置换间隙发生Ⅱ度异位骨化,1例因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失误出现术后症状反复。ACDF组融合率100%。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引起神经症状而行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躯体及精神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肯定,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但有赖于手术适应证的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把控,另外,目前的人工间盘假体尚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侯勇 聂林 +5 位作者 汤继文 程雷 张海滨 曲高伟 耿伟 梁延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8分。置换节段保留了运动功能,假体稳定无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杜杏利 陈海霞 +1 位作者 胡丽敏 郑丹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等,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及出院康复护理。结果术...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等,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及出院康复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3±2.2)分上升至(15.2±2.0)分;Odom评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好4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章戈 张亚中 +5 位作者 郑培炎 王根林 朱璇琛 彭鹏 姜为民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1-487,504,共8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局部前凸椎间盘Cobb角和颈椎整体前凸C 2~7 Cobb角,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随访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及C 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前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取得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持了颈椎活动度,可以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ROI-C 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雪波 刘沛珍 +1 位作者 林秀甜 袁秀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唤醒试验的练习;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21... 目的总结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唤醒试验的练习;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Odom评分优18例,良好3例,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和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西嘉 马勇 徐南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93-95,共3页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仍然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1-2]。该手术通过切除椎间盘直接解除了脊髓的压迫,然后通过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大量文献也报...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仍然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1-2]。该手术通过切除椎间盘直接解除了脊髓的压迫,然后通过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大量文献也报道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导致的并发症: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吞咽困难、假关节形成及邻近节段退变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8
12
作者 高春红 彭凡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4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 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椎间盘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予立 瞿东滨 史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809-1811,共3页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相邻节段 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神经根病变 椎间盘内压 假关节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自洲 柳达 付勤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 目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淑珍 陈永庆 +1 位作者 游桂英 张燕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寿命延长 退行性变 神经组织 手术治疗 椎病 下腰痛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宇 田野 +3 位作者 王以朋 邱贵兴 翁习生 冯宾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4.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1.9)分增至术后平均(14.4±1.9)分以及末次随访平均(16.1±0.7)分,术前与术后(t=-12.215,P=0.000)、术后与末次随访(t=-4.27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12例患者随访时行颈椎屈伸位X线片检查,随访时间13~53月,平均24.2月,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1°±2.6°、术后平均6.9°±1.9°、末次随访平均6.5°±1.8°,术前与术后(t=0.700,P=0.395)、术后与末次随访(t=2.132,P=0.054)均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随访时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 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占允中 占蓓蕾 叶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定期行JOA评分,测量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2例术后随访18~36个月,无神... 目的: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定期行JOA评分,测量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2例术后随访18~36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下沉等并发症,JOA评分、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间盘突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姝娟 罗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之外,采取体位、切口、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术后四肢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无伤口感染、颈部血肿或窒息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耀武 龙法余 +1 位作者 钟招明 陈建庭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9期107-110,共4页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CDDD)时牺牲了融合节段的活动度,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可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在生物力学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置换节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椎间盘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疗效研究...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CDDD)时牺牲了融合节段的活动度,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可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在生物力学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置换节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椎间盘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疗效研究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受术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上可保留颈椎原有的活动度和曲度,疗效可与ACDF相当。在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研究方面,CTDR应用于双节段CDDD治疗的标准仍存在争议。在术后并发症研究方面,双节段CTDR后再手术、邻近节段退变、异位骨化和假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远期应用研究相对不足,制约了其在CDDD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退行性疾病 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桂文 彭华珍 陈青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我院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访视和指导,术中仪器及环境合理使用,患者体位合理摆放,准确及时的器械传递,手术无菌操作的执行,手术射线的防护等手术配合方法。结果... 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我院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访视和指导,术中仪器及环境合理使用,患者体位合理摆放,准确及时的器械传递,手术无菌操作的执行,手术射线的防护等手术配合方法。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换节段未发生假体移位、松动或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医患双方对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均感满意。结论:洗手巡回护士熟练配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