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特异识别SV40启动子的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兴卉 朱旭东 +2 位作者 刘娟 饶相君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8-612,共5页
转录因子是真核表达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 ,通常由DNA结合域与效应域两部分组成 ,而锌指结构是DNA结合域的常见组成单元。人工转录因子就是基于转录因子的这种结构特点 ,人为地选择针对特定序列的DNA结合域与具有特定作用... 转录因子是真核表达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 ,通常由DNA结合域与效应域两部分组成 ,而锌指结构是DNA结合域的常见组成单元。人工转录因子就是基于转录因子的这种结构特点 ,人为地选择针对特定序列的DNA结合域与具有特定作用的效应域组合而成。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筛选到与SV4 0启动子上 9bp序列特异结合的锌指结构 ,再连接KOX1的KRAB域构建了一种人工转录因子。转染实验表明它对SV4 0下游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启动子 人工转录因子 锌指 真核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人工转录因子与拉米夫定抗HBV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济铭 陈聪 +5 位作者 罗伟 蒋清虎 胡惠文 魏旭福 刘锐 吴忠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43-2348,共6页
目的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Hepatitis B virus X promoter,HBV Xp)的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与拉米夫定(3TC)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Zine finger tool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结合HBV Xp的锌指蛋白... 目的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Hepatitis B virus X promoter,HBV Xp)的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与拉米夫定(3TC)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Zine finger tool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结合HBV Xp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后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nls-ZFP-kRAB-Flag(ATF)、pc DNA3.1(+)-nls-ZFP-Flag(ZFP1)、pc DNA3.1(+)-nls-kRAB-Flag(ZFP2),通过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重组质粒在Hep G2细胞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转染Hep G2.2.15细胞,设空白组(Blank组)、ATF组、ZFP1组、ZFP2组、空质粒组(Empty vector组)和拉米夫定组(3TC组),分别培养2、6、10 d,用Western blot、FQ-PCR、ELISA分别检测各组HBx蛋白、HBV DNA、上清中HBs Ag和HBe Ag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且能在Hep G2细胞中表达;ATF组抑制Hep G2.2.15细胞中X蛋白和HBV DNA的表达,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 d和10 d抑制作用强于2 d;3TC组亦能抑制Hep G2.2.15细胞中X蛋白和HBV DNA的表达(P<0.05)。ATF组能抑制上清中HBs Ag,HBe Ag的分泌,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组亦能抑制上清中HBs Ag,HBe Ag的分泌(P<0.05)。结论人工设计的特异性ATF在真核细胞中能正常表达,并能有效发挥抑制HBV的作用,且抑制作用强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人工转录因子的制备及其靶向抑制HBV增强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伟 蒋清虎 +5 位作者 刘济铭 胡慧雯 温路 魏续福 刘锐 吴忠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结合结构域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ATF克隆进真核表达载pcDNA3.1(+),酶切、测序来鉴定构建载体的正确性,X-tremeGENE HP转染pcDNA3.1-ATF于HepG2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ATF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TF表达载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TF对HBV增强子序列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TF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CCK-8检测ATF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ATF能靶向性结合增强子并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pcDNA3.1-ATF的真核表达载体可正常表达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并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转录因子促进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世崇 叶玲玲 +5 位作者 杨海 刘红 许建 吴本传 黄培堂 陈昭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酵母转录因子GALA中1-147位氨基酸序列为构建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单纯疱疹病毒转录激活子VP16中12肽(DALDDFDLDMLG)的4个串联重复作为人工转录因子的功能结构域,用SV40的核定位序列(NLS)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构建了人工... 以酵母转录因子GALA中1-147位氨基酸序列为构建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单纯疱疹病毒转录激活子VP16中12肽(DALDDFDLDMLG)的4个串联重复作为人工转录因子的功能结构域,用SV40的核定位序列(NLS)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构建了人工转录因子GVP4并将其克隆进入表达载体pcDNA3.1/Hygro(+)中。将不同长度的人工转录因子结合序列构建在外源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启动子CMV的上游,分别连接外源基因EGFP和tPA。用表达人工转录因子和外源基因的载体共转染CHO细胞,EGFP和tPA在含不同数量人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的CHO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引入10个人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表达载体的效果最明显,EGFP和t-PA的表达效率均提高2~3倍。结果表明,人工转录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因子 CHO细胞 EGFP T-PA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兴卉 朱旭东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7,共7页
转录因子是真核表达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通常由DNA结合结构域与效应结构域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这两个结构域可以各自独立发生作用。基于转录因子的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人为地选择针对特定序列的DNA结合结构域与具有特定作... 转录因子是真核表达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通常由DNA结合结构域与效应结构域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这两个结构域可以各自独立发生作用。基于转录因子的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人为地选择针对特定序列的DNA结合结构域与具有特定作用的效应结构域构建人工转录因子。目前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多为C2 H2 型锌指结构,每一个锌指单元由大约30个氨基酸组成,识别DNA双螺旋大沟中相连的3bp序列,并可通过氢键作用与相应的碱基结合;多个锌指可以串联成簇,从而识别并结合较长的DNA序列区域。常见的人工转录因子的效应结构域有激活结构域以及抑制结构域,不同的效应结构域赋予人工转录因子不同的功能。目前人工转录因子已经在基础研究、药物设计以及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因子 锌指 噬菌体展示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4/VP16融合人工转录因子的活性研究
6
作者 张萍 应磊 +1 位作者 钱关祥 徐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表达载体和含有上游激活序列(UAS)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载体组成的GAL4/VP16-UAS系统,观察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活性。方法构建含有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表达载... 目的构建含有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表达载体和含有上游激活序列(UAS)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载体组成的GAL4/VP16-UAS系统,观察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活性。方法构建含有融合转录因子GAL4/VP16的表达载体pcDNA3-GAL4/VP16,含有5个拷贝UAS串联排列序列和腺病毒E1b基因核心启动子的人工杂合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GL3-G5E1b-TATA-EGFP,利用脂质体将两种载体瞬时转染Hep3B和HEK293细胞,48 h后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的表达,观察GAL4/VP16融合转录因子对G5E1B-TATA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在GAL4/VP16融合转录因子存在的情况下,G5E1b-TATA启动子活性明显上调,甚至可以达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活性程度。结论 GAL4/VP16融合转录因子具有上调G5E1B-TATA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作用,并且该转录活性足以达到驱动下游目的基因高效表达的水平,在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A YP16 人工转录因子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特异识别Hmox1增强子的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
7
作者 郭洪峰 魏勇 应大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8,344,F0002,共8页
目的:设计一种可特异识别人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Hmox1)增强子的人T转录因子。方法:以锌指蛋白(ZFP)作为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在人Hmox1增强子上选择一段序列作为锌指蛋白靶序列,提交Zinc finger tools3.0设计得到该锌... 目的:设计一种可特异识别人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Hmox1)增强子的人T转录因子。方法:以锌指蛋白(ZFP)作为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在人Hmox1增强子上选择一段序列作为锌指蛋白靶序列,提交Zinc finger tools3.0设计得到该锌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Swiss Model同源建模,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将锌指蛋白与效应结构域相连组成完整的人工转录因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其活性。结果:得到了能特异识别人Hmox1增强子的锌指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建模结果显示其空间结构稳定,所构建的完整人工转录因子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能特异上调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设计得到的人工转录因子经实验验证能特异识别人Hmox1增强子并有效上调报告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可上调细胞核内Hmox1表达的人工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x1 人工转录因子 锌指蛋白 同源建模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转录因子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8
作者 李中堂 罗伟 +3 位作者 付愚 蒋清虎 刘济铭 吴忠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2-1326,1331,共6页
目的设计与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1(HBV Enh1)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ZFP-ATF),检测在Hep G2.2.15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生长影响及观察其抑制HBV DNA复制与表达的作用。方法构建含结合结构域ZFP与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üp... 目的设计与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1(HBV Enh1)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ZFP-ATF),检测在Hep G2.2.15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生长影响及观察其抑制HBV DNA复制与表达的作用。方法构建含结合结构域ZFP与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üppel相关盒(KRAB)的人工转录因子(ATF),进行相关修饰、优化后,将人工合成ATF核酸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 DNA3.1(^+),测序鉴定其正确性,X-treme GENE HP转染Hep G2.2.15细胞,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TF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ATF对细胞生长的影响,ATF转染24、48、72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Western blot法检测对HBV DNA复制与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 DNA3.1-ATF(nls-ZFP-KRAB-FLAG)真核表达载体,ATF在Hep G2.2.15细胞中能正常表达,且对细胞生长无明显的影响,ATF具有抑制HBV DNA复制与表达的作用,在转染72 h后抑制作用达最高,抑制率达68.0%。结论构建的ATF在Hep G2.2.15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且无毒性作用,可特异性结合HBV Enh1靶序列并具有抑制HBV DNA复制与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世崇 朱旭东 +1 位作者 陈昭烈 黄培堂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479,共6页
人工转录因子是通过模拟天然转录因子的结构,由人为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组成。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包括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的构建,通过体外设计筛选或模建,然后进入体内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有... 人工转录因子是通过模拟天然转录因子的结构,由人为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组成。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包括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的构建,通过体外设计筛选或模建,然后进入体内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人工转录因子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发现和生产,农业生物技术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因子 DNA结合结构域 功能结构域 构建
原文传递
A20人工锌指转录因子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召友 赵海霞 +3 位作者 黄嘉璐 汪思嘉 陈康宁 周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观察A20基因的人工锌指转录因子(zinc finger-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ZF-ATF)对内源性A20基因及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人A20基因的序列,设计出其ZF-ATF,合成靶序列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通过BamHⅠ和Kp... 目的观察A20基因的人工锌指转录因子(zinc finger-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ZF-ATF)对内源性A20基因及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人A20基因的序列,设计出其ZF-ATF,合成靶序列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通过BamHⅠ和KpnⅠ酶切后的载体连接产生ZF-ATF真核载体,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鉴定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质粒D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HUVE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20蛋白的表达,用脂多糖(LPS)诱导HUVEC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TNF-α、IL-6、IL-8等的水平。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与DNA测序证实合成的含ATF的真核载体寡核苷酸链插入正确,Western blot证实转染HUVEC后A2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在LPS刺激后,空载体组及空白组细胞因子IL-8、IL-6、TNF-α表达均明显上调,而ZF-ATF转染组没有明显上调,与空载体组及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Western blot证实在LPS刺激后ZF-ATF转染组NF-κB p65的表达(19.8±4.5)较空载体组(90.2±5.9)及空白组(96.3±3.3)显著下调(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工锌指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且能够启动内源性A20的稳定表达,并发挥其抗炎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0 人工转录因子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和人工转录激活因子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来大志 翁少洁 +4 位作者 于长明 齐连权 付玲 于婷 陈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殖 ,这对于连续持久大规模培养的宿主细胞不现实 .而人延伸因子 1α亚基启动子 (PEF 1α)不受细胞周期限制 ,且启动子强度高于PCMV IE,对于大规模外源蛋白的生产较为理想 .首先构建了基于PEF 1α启动子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ED5 ,在增殖缓慢的CHO细胞中 ,此载体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是应用PCMV IE启动子表达载体的 4 1倍 .由于启动子一般仅能决定基因转录的本底水平 ,而转录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activators)对基因转录的影响更大 ,所以另把两个人工转录激活结构域AH和VP2接到λ噬菌体cⅠ蛋白的C端 ,它们通过cⅠ蛋白结合于已插入到PEF 1α启动子的TATA框上游约 2 0 0bp的λ噬菌体OR2 OR1序列上 ,而被“征募”到PEF 1α启动子TATA框附近 ,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把上述元件均整合进一个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两个新型表达载体pER AH和pER VP2 .pER AH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略高 ,而pER VP2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则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激活因子 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 基因表达 cI蛋白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和人工转录激活因子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12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来大志、翁少洁、于长明、齐连权、付玲、于婷、陈薇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第2期撰文指出: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 来大志、翁少洁、于长明、齐连权、付玲、于婷、陈薇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第2期撰文指出: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PCMV-IE)仅在S期激活,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殖,这对于连续持久大规模培养的宿主细胞不现实.而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PEF-1α)不受细胞周期限制,且启动子强度高于PCMV-IE,对于大规模外源蛋白的生产较为理想.首先构建了基于PEF-1α启动子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E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延伸因子 人工转录激活因子 外源基因 CHO细胞 基因表达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物有机化学到化学生物学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礼和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生物体系中的发现一直是与小分子连系在一起的。生物有机化学是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新领域 ,特别是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后引起蛋白功能变化的研究如抑制作用和活化。化学生物学和结构多样性有机合成使系统研究生物学成为可... 生物体系中的发现一直是与小分子连系在一起的。生物有机化学是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新领域 ,特别是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后引起蛋白功能变化的研究如抑制作用和活化。化学生物学和结构多样性有机合成使系统研究生物学成为可能 ,人工转录因子可以用作探针来发现生命过程中新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化学 化学生物学 结构多样性 人工转录因子 酶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抑制型转录因子及启动子对的全新设计与构建
14
作者 杨子杰 潘祎杰 +6 位作者 蔡毅鸣 傅彤 冯骜 刘燕 王一恒 熊心旋 蔡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86-1894,共9页
转录因子及启动子是基因回路的基础。相较于原核启动子,真核启动子作用机制复杂,增加了全新设计与改造的难度。目前有限数量的真核转录因子及启动子成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设计并实现复杂基因回路以满足各类临床或工业应用需求的瓶颈。文... 转录因子及启动子是基因回路的基础。相较于原核启动子,真核启动子作用机制复杂,增加了全新设计与改造的难度。目前有限数量的真核转录因子及启动子成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设计并实现复杂基因回路以满足各类临床或工业应用需求的瓶颈。文中介绍了基于能够结合特定DNA序列的DNA结合结构域,通过柔性连接肽连接到转录抑制模块KRAB,构建抑制型转录因子以及通过在SV40启动子下游插入结合序列构建对应启动子的方法。而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抑制转录的强度、不同转录因子及启动子对之间的正交性进行了测定。文中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可调节的转录因子及启动子的全新设计与构建方案。基于该方案所构建的5对抑制型转录因子及启动子对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相互正交。文中构建的哺乳动物转录因子及启动子对扩充了哺乳动物生物元件库,为构建复杂真核基因回路打下了基础;运用该设计方法能够根据需求构建更多正交的人工转录因子及启动子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转录调控 人工转录因子 人工启动子 合成生物学 生物元件
原文传递
锌指蛋白及人工锌指蛋白对微生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卓 张飞 +1 位作者 赵心清 白凤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锌指蛋白由于锌指结构域序列相对保守,识别DNA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成为研究较广泛的DNA结合蛋白,但目前对锌指蛋白的研究多集中在真核细胞,而对微生物锌指蛋白,尤其是原核微生物锌指蛋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锌... 锌指蛋白由于锌指结构域序列相对保守,识别DNA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成为研究较广泛的DNA结合蛋白,但目前对锌指蛋白的研究多集中在真核细胞,而对微生物锌指蛋白,尤其是原核微生物锌指蛋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锌指蛋白,尤其是原核微生物锌指蛋白的发现及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人工锌指蛋白技术在微生物菌株改造中的应用。特定人工锌指蛋白不仅可调控微生物细胞中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例如耐热性、乙醇和丁醇耐性、渗透胁迫耐受性等,还可以利用锌指结构域构建DNA脚手架系统,进而构建复合酶系统,从而提高催化效率和代谢物产量。目前报道的用于微生物代谢调控的人工锌指蛋白利用的都是哺乳动物的基因,未来根据不同微生物中天然锌指蛋白的序列进行人工锌指的设计,将拓展人工转录因子技术在微生物全局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微生物代谢 全局基因表达调控 环境胁迫耐受性
原文传递
三种选育高乙醇耐受性工业酿酒酵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倩 赵心清 +1 位作者 Jin-Soo Kim 白凤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72-1675,共4页
由于乙醇耐性受多基因控制,因此需要从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改造以期得到高乙醇耐受的突变体。文中分别使用紫外诱变、等离子体诱变及人工转录因子3种方法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改造,获得了乙醇耐性提高的突变体,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正... 由于乙醇耐性受多基因控制,因此需要从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改造以期得到高乙醇耐受的突变体。文中分别使用紫外诱变、等离子体诱变及人工转录因子3种方法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改造,获得了乙醇耐性提高的突变体,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正突变率。人工转录因子文库转化的方法获得了最多数量的乙醇耐性突变体,高出紫外诱变和等离子体诱变方法1~2个数量级,且遗传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转录因子技术可以用于对工业酿酒酵母快速进行基因组工程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因子文库 紫外诱变 介质阻挡等离子体诱变 乙醇耐性 酿酒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