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远植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对瓣膜病伴有持续性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服用华法令抗凝INR值在2~3之间的318例患者,加用口服胺碘酮片200... 目的研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对瓣膜病伴有持续性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服用华法令抗凝INR值在2~3之间的318例患者,加用口服胺碘酮片200mg,1日3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用7天后若未自行转复者行200焦尔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成功后继用胺碘酮片200mg,1日1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60天后停用。结果318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除3例在用药期间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外,315例患者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98.7%(311/315),平均随访2.7±1.3年,电复律远期维持率在97.8%(308/315),窦性心律总维持率97.8%(311/318)。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慢性房颤安全好,转复率高。慢性房颤持续时间不是电复律主要禁忌证,手术前、后左房大小决定即刻成功率和随访维持率,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持续性房颤 电复律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使用时间、肺动脉高压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齐博 张继凤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肺动脉高压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6例,采用自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有无... 目的: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肺动脉高压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6例,采用自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有无肺动脉高压等信息,分析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及存在肺动脉高压、应用抑酸剂、再次插管感染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有肺动脉高压、有应用抑酸剂、有再次插管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及存在肺动脉高压、应用抑酸剂、再次插管相关,临床应针对以上方面予以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临床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 呼吸机使用时间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和忠 张宝仁 +5 位作者 邹良健 徐志云 梅举 王尔松 王连才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在首次手术中均曾行三尖瓣成形术 ,其中 8例为 Kay法 ,3例为 De Vega法。再次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对不需处理三尖瓣以外心内病变者 ,选择右侧前外侧切口 ,其余选择胸骨正中切口。行三尖瓣成形术 6例 ;三尖瓣置换术 5例 ,其中 3例为机械瓣 ,2例为生物瓣 ,术后对有肾功能不全者行腹膜透析和床旁血液透析。 结果 术后肾功能不全 6例 ,肝功能不全 5例 ,肺功能不全 3例 ,7例患者治愈出院 ;术后死亡 4例。 结论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人工瓣膜置换术 术后 三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剑秋 陈蓉 盖铭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术后妊娠 临床处理 特殊问题 机械瓣 正常人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俊 梁法禹 +3 位作者 曹森垚 郭林静 杨新卫 张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1432-143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5年9月随访资料完整的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71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预期抗凝标准为INR1.8~2.5。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抗...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5年9月随访资料完整的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71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预期抗凝标准为INR1.8~2.5。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抗凝相关事件,出血事件26例,血栓事件5例。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治疗强度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骏锋 武俊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患者既往风心病病史40余年,1年... 目的总结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患者既往风心病病史40余年,1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多次发热,并出现器官栓塞表现,多次血培养回报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胸部CT及超声心动图均可明确二尖瓣术后改变,且疑似可见二尖瓣区赘生物形成,(1-3)-β-D葡聚糖>600.0 pg/mL,胸腔积液。根据Duke标准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用氟康唑治疗无效,反复应用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可平稳,但停药后反复发作,建议患者再次行瓣膜手术治疗。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临床少见,有血流感染及多器官栓塞的临床表现。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并发症 真菌性心内膜炎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心内膜炎 术后感染 人工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托霉素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晓艳 王元耕 陆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1期3227-3230,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1].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特异性周围体征(皮肤瘀点、甲下线状出血、Osle...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1].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特异性周围体征(皮肤瘀点、甲下线状出血、Osler小结/Janeway斑、Roth斑)、栓塞、血培养阳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达托霉素 人工瓣膜置换术 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脑栓塞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劲松 王春蓉 王嫱 《云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408-409,共2页
我院从2002-2016年体外循环下完成人工瓣膜置换手术600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脑栓塞1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脑栓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心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脑双梗死一例
9
作者 安效声 安豫 +2 位作者 安振乐 哈斯木江 潘肯林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急性心脑双梗死 风湿性心脏瓣膜 术后 心房纤颤 头颅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0
作者 范晓艳 王元耕 +2 位作者 陆峰 杨传华 张文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6期2080-2081,共2页
1资料病人,男,72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30余年,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病人30余年前外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5个月前于外院在全麻低温... 1资料病人,男,72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30余年,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病人30余年前外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5个月前于外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伴人工血管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时间约7h左右,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生物瓣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人工血管置换术 阵发性胸闷 心脏杂音 超声心动图 升主动脉 血培养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维护原则
11
作者 李纪文 李荣庆 +2 位作者 郑广钧 董伯岩 顾瑞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肺功能 维护原则 利尿剂 扩血管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彩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人工瓣... 目的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采取全面临床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人工瓣膜置手术后,及时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各类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人工瓣膜置换术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忠梅 张继芝 +1 位作者 王长芹 任青梅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2例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针对低氧血症进行护理,在术前注重对呼吸系统、心功能进行护理,治疗合并症,并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术后做好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护理,监测体温...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2例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针对低氧血症进行护理,在术前注重对呼吸系统、心功能进行护理,治疗合并症,并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术后做好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并充分镇静、镇痛。结果: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7例,发生率为9.3%,除1例死亡外,其他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早期预防、及时诊治和护理,可降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低氧血症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指导
14
作者 马丽平 邓淑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6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凝血反应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银花 杨丽 +3 位作者 王蕴晗 程瑞洪 王春梅 白上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96-100,共5页
目的 分析人工瓣膜置换术(HVR)后再次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探讨超声心动图对HVR术后再次手术患者心功能及再次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HVR术后需再次手术的30例患者,根据再次手术原因分为瓣膜异常组16例,术后重度... 目的 分析人工瓣膜置换术(HVR)后再次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探讨超声心动图对HVR术后再次手术患者心功能及再次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HVR术后需再次手术的30例患者,根据再次手术原因分为瓣膜异常组16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组1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2周,以及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三尖瓣及TR程度变化。结果 术后6、12个月,2组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右心房最大长轴径(RA_(mla))、右心室径(RV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均小于术前,右心室容积变化分数(RVFAC)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右室心肌功能指数(RIMP)下降,术后3个月开始升高,术后12个月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心脏结构及右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2组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VAESD)均较术前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TVAEDD、TVAESD、三尖瓣瓣环缩短分数(PSTVA)、TAP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TR程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周以及术后3、6、12个月TR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多个角度观察HVR术后再次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脏形态结构,全面评估右心功能,评价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再次手术 右心功能 瓣膜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室间隔运动异常情况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估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室间隔运动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8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和16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运动幅度、室间隔增...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估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室间隔运动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8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和16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运动幅度、室间隔增厚率(ΔT%)、左室每搏量(LVSV)及每分输出量(LVCO)变化情况。结果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LVSV和LVCO均升高,室间隔运动幅度均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F和Δ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评价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室间隔运动异常及其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病变 人工瓣膜置换术 室间隔运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5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孙建华 黄铄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方法:对我院1996~2003年间收治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妊娠及分娩期系统抗凝治疗,2例孕足月择期剖宫产,1例孕34周+4胎膜早破、早产,...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方法:对我院1996~2003年间收治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妊娠及分娩期系统抗凝治疗,2例孕足月择期剖宫产,1例孕34周+4胎膜早破、早产,无栓塞、出血、心功能不全发生,3个新生儿随访至今仍健康。1例孕26周+5,因死胎终止妊娠。另外1例孕期外院治疗,临产急诊入院,产后出血700ml。结论:瓣膜置换术后妇女产前应由心内科医生充分评估心功能。孕期在产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监护下,选择合理的抗凝药物,围生期及时调整抗凝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人工瓣膜置换术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究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结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8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4例。给予所有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对照... 目的探究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结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8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4例。给予所有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全面临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人工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长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8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12年来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5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心脏直视手术对这2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 目的 :探讨对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12年来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5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心脏直视手术对这2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在手术后,所有患者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均较手术前有明显的缩小。在手术结束1周内,这2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另1例患者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痊愈。在手术结束后,我院对这24例患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2%),有2例患者的病情复发(病情的复发率为8.4%)。这2例患者病情复发的时间分别为手术结束后的第5个月和第7个月。这2例患者再次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痊愈。结论 :对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发生死亡和病情复发的几率低。该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瓣周漏 心脏直视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保持呼吸道洁净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革 付嘉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9期315-315,共1页
风心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治疗此病的根本方法是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与呼吸道并发症密不可分。只有认真仔细做好呼吸道护理,才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呼吸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