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干流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及适宜比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新风 赵乐 +2 位作者 徐海量 郑刚 赵邵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47,共7页
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 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域人工绿洲呈不断扩张,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的趋势。(2)1990~201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总面积几乎无差异,面积变化主要是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表现为:天然草地、林地等向人工绿洲中的耕地、建筑用地转化;同时植被长势衰退:高覆盖草地向中、低覆盖草地转化,中覆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转化,灌木林地逐渐退化为草地,低覆盖草地向沙漠转化。(3)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在近20 a呈增加的趋势,在1990,2000,201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值分别是1∶9,2∶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转化过程 适宜比例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人工与天然绿洲相互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超群 吴煜 +2 位作者 王健 赵新风 赵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42-47,54,共7页
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塔里木河中游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990-2010年... 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塔里木河中游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990-2010年,塔里木河中游人工绿洲不断扩张,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1990-2010年人工绿洲面积增加了2 296.69 km^2,天然绿洲面积减少了2 221.5 km^2,扩张速度为114.83 km^2/a,减小速度为111.08 km^2/a;1990-2010年间,塔里木河中游表现为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的趋势:草地、林地等向耕地转化,草地、林地等向人工建筑用地转化;植被长势衰退:高覆盖草地向中、低覆盖草地转化,中覆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转化,灌木林地逐渐退化为草地,低覆盖草地向沙漠转化;塔里木河中游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在近20年呈增加的趋势,在1990、2000、201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值分别是1∶39.7,1∶17.4,1∶9.8,平均每增加1份人工绿洲面积就要失去1.7份天然绿洲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转化过程 适宜比例 塔里木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人工与天然绿洲相互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超群 吴煜 +4 位作者 王健 赵乐 张广朋 张鹏 赵新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河上游1990—2010年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基于RS/GIS技术,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 通过对塔里木河上游1990—2010年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基于RS/GIS技术,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了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10年,塔里木河上游人工绿洲面积增长了1 458.69km^2,扩张速度为72.93km^2/a,天然绿洲减少了1 394.04km^2,减小速度为69.70km^2/a;1990—2010年,草地、林地等向耕地、人工建筑用地转化,高覆盖草地向中、低覆盖草地转化,中覆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转化,灌木林地逐渐退化为草地,低覆盖草地向沙漠转化;近20年来塔里木河上游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在近20年呈增加的趋势,在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值分别是2∶8,2∶8,3∶7。1990—2010年,天然绿洲逐渐被人工绿洲替代,人工绿洲呈不断扩张、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平均每增加1份人工绿洲面积就要失去0.7份天然绿洲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转化过程 适宜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相互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以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赵新风 +1 位作者 王希义 张广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7,59,共8页
利用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1990-2010... 利用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分析1990-201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的人工绿洲呈不断扩张,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表现为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的趋势,1990-2010年人工绿洲面积增长2 895.1 km2,扩张速度为144.8 km2/a,天然绿洲减少面积1 946.4 km2,减小速度为97.32 km2/a。(2)1990-2010年,在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人工绿洲各土地利用要素变化也存在很大差异,1990-2000年,人工水库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速度为15.86%,建筑用地最慢,增长速递为2.88%;2000-2010年,果园面积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达37.1%。(3)近20 a开都-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面积呈增涨趋势,而天然绿洲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在近20 a呈增加的趋势,在1990、2000、201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值分别是2∶8、3∶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面积比例 开都-孔雀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噶尔河流域人工-天然绿洲转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第3期67-70,153,共5页
文章利用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人工-天然绿洲的转化特点,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990~2015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天然绿洲不断转化为人工绿洲,草地和天然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当... 文章利用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人工-天然绿洲的转化特点,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990~2015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天然绿洲不断转化为人工绿洲,草地和天然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当前流域人工-天然绿洲已超过适宜比例范围,因此控制人工绿洲规模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面积 喀什噶尔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宏伟 徐海量 +3 位作者 凌红波 樊自立 赵新风 张鹏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2-539,共8页
在我国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工绿洲急剧扩大,天然绿洲日益萎缩,确定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的面积比例对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将流域各子流域划分为不同绿洲分布模式... 在我国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工绿洲急剧扩大,天然绿洲日益萎缩,确定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的面积比例对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将流域各子流域划分为不同绿洲分布模式,选取克里雅河流域、渭-库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为各模式典型流域,分析各流域近2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的转化过程,利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评价各流域过去2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确定各模式下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面积适宜比例。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各子流域划分为内陆河沙漠区模式、冲洪积扇形模式和干流模式;(2)典型流域绿洲总面积近20年变化不明显,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人工绿洲侵占天然绿洲,人口增长、耕地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研究区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三种模式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适宜比例分别为3:7~4:6、4:6~5:5和≤4:6。本研究不仅为研究区绿洲规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相似内陆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的确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绿洲分布模式 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面积比例 绿洲转化过程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原文传递
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永嘉 郭宇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2期37-42,共6页
依据樊自立等人对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的定义及分类,对塔里木河下游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包含的要素进行提取,并根据前人对干旱区人工、天然绿洲适宜配比的研究,结合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1990—2000年、2000—2010年人工绿洲... 依据樊自立等人对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的定义及分类,对塔里木河下游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包含的要素进行提取,并根据前人对干旱区人工、天然绿洲适宜配比的研究,结合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1990—2000年、2000—2010年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探讨该区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适宜配比。主要结果为:1990—2010年期间,塔里木河下游人工绿洲平均以19.09 km^2/a的速率增加,而天然绿洲平均以13.20 km^2/a的速率减少。输水前在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中,高覆盖草地面积减少了43.91%,湖泊面积100%消失,同时水库面积减少了45.28%;输水后,高覆盖草地面积减少量大有好转,10 a间只减少了6.79%,水库面积增加了392.44%。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在生态输水前,耕地增加了12.31%,生态输水后,耕地增加了30.37%。1990—2010年间,而绿洲总面积(人工+天然)不变,变化主要是发生在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相互转化,天然绿洲逐渐被人工绿洲替代,平均每增加1份面积的人工绿洲就要失去1.1份天然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洲 天然绿洲 转化过程 面积比例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旭伟 李森 +2 位作者 王亚晖 唐霞 赵鸿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11-9120,共10页
掌握内陆河流域绿洲时空动态是内陆河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基本前提。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结合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和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的时空格局、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并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比... 掌握内陆河流域绿洲时空动态是内陆河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基本前提。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结合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和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的时空格局、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并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比例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为5790.24km^(2),占流域面积比例的4.65%,其中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过渡带分别占绿洲总面积比例为45.29%、51.07%和3.64%;(2)疏勒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主要为内陆河沙漠区模式和干流模式;(3)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整体上呈扩张趋势,且绿洲变化以人工绿洲扩张、天然绿洲和荒漠-绿洲过渡带减少为主要特征,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为草地和荒漠被开垦,绿洲变化可分为1975-2000年缓慢扩张和2000-2020年迅速扩张2个阶段,主要原因为流域径流量增加和外来移民输入;(4)随着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之比由3:7(1975年)增加到5:5(2020年),流域绿洲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研究可为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分布模式 时空变化 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