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破片对地面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分析计算 被引量:18
1
作者 金丽 赵捍东 +1 位作者 曹红松 朱基智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文中建立了预制破片对地面人员目标的杀伤面积模型,初步计算出某榴弹在不同炸高、落角情况下,对地面立姿、卧姿人员的杀伤面积,并且分析出单个破片的比动能随飞行距离的变化规律,寻找使得弹丸杀伤面积达到最大的最优炸高以及落角,为弹... 文中建立了预制破片对地面人员目标的杀伤面积模型,初步计算出某榴弹在不同炸高、落角情况下,对地面立姿、卧姿人员的杀伤面积,并且分析出单个破片的比动能随飞行距离的变化规律,寻找使得弹丸杀伤面积达到最大的最优炸高以及落角,为弹丸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破片 人员目标 杀伤面积 炸高 落角 比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员目标特性的战斗部杀伤威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林 李彤华 +1 位作者 李晓辉 高秀娟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结合某型155mm榴弹试验数据,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典型质量区间条件下的基于比动能杀伤标准和A-S杀伤标准的杀伤威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满足最小杀伤人员标准对不同战术条件下的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评价方法。
关键词 人员目标 杀伤标准 Q值 杀伤威力 战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向增强杀伤榴弹对人员目标杀伤威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超 李向东 +1 位作者 陈志斌 李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9-1123,共5页
为了分析某前向增强杀伤榴弹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分别对相同结构特征参量的前向增强杀伤榴弹和普通榴弹进行了静爆试验,并建立了榴弹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计算模型,以对比计算两种榴弹相同终点条件下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研究结果表... 为了分析某前向增强杀伤榴弹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分别对相同结构特征参量的前向增强杀伤榴弹和普通榴弹进行了静爆试验,并建立了榴弹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计算模型,以对比计算两种榴弹相同终点条件下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研究结果表明:前向增强杀伤榴弹比普通榴弹多了一个前向破片杀伤区域,使对人员目标的杀伤面积提高147.3%,有效地增强了对人员目标的杀伤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前向增强杀伤榴弹 人员目标 杀伤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射温压弹对人员目标的毁伤效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旭东 郭敏 +1 位作者 孙韬 刘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25,128,共4页
分析了炮射温压弹对人员目标的各种毁伤效应。基于某杀爆弹模型设计了三种温压弹模型,计算了两种弹药模型的超压场和破片场,比较了两种弹药模型对于人员目标的毁伤效能。研究表明炮射温压弹不仅能提高超压毁伤威力,也能保持较高的破片... 分析了炮射温压弹对人员目标的各种毁伤效应。基于某杀爆弹模型设计了三种温压弹模型,计算了两种弹药模型的超压场和破片场,比较了两种弹药模型对于人员目标的毁伤效能。研究表明炮射温压弹不仅能提高超压毁伤威力,也能保持较高的破片毁伤威力。研究结果可为炮射温压弹的优化设计和毁伤效能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弹 人员目标 毁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图像中人员目标检测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叶林 罗兵 +1 位作者 杨锐 常津津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图像或视频中的人员目标检测,一般采用单个深层神经网络检测器(SSD)算法.但在复杂场景下,SSD算法因场景复杂、物体重叠、遮挡等干扰,检测精度大大降低.在SSD算法中加入反卷积网络反馈用于增加环境感知信息;采用辅助损失函数以促进损失降... 图像或视频中的人员目标检测,一般采用单个深层神经网络检测器(SSD)算法.但在复杂场景下,SSD算法因场景复杂、物体重叠、遮挡等干扰,检测精度大大降低.在SSD算法中加入反卷积网络反馈用于增加环境感知信息;采用辅助损失函数以促进损失降低,并将复杂场景中的目标检测多分类问题转换为二分类问题.以无人机拍摄的复杂场景下的行人数据集为例进行人员目标检测实验,对比分析多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表明,改进后的SSD算法在检测速度和识别精度上均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单个深层神经网络检测器 反卷积网络 人员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井下人员目标检测 被引量:9
6
作者 唐士宇 朱艾春 +3 位作者 张赛 曹青峰 崔冉 华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36,共5页
针对以人为中心的井下视频监控模式存在持续时间受限、多场景同时监视困难、人工监视结果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井下人员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将输入图片缩放为固定尺寸,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操作后形成特征图;然... 针对以人为中心的井下视频监控模式存在持续时间受限、多场景同时监视困难、人工监视结果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井下人员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将输入图片缩放为固定尺寸,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操作后形成特征图;然后,通过区域建议网络在特征图上形成建议区域,并将建议区域池化为统一大小,送入全连接层进行运算;最后,根据概率分数高低选择最好的建议区域,自动生成需要的目标检测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矿井工作人员的头部目标,准确率达到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井下人员目标检测 头部检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FASTER 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中人员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韦建成 余剑冰 杨伟群 《广西电力》 2015年第2期6-10,共5页
为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中人员目标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从移动目标捕捉和目标定位、目标分割、人员目标识别三个方面进行算法研究,并根据变电站实际环境对算法进行适用... 为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中人员目标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从移动目标捕捉和目标定位、目标分割、人员目标识别三个方面进行算法研究,并根据变电站实际环境对算法进行适用性改进。实验数据表明,不考虑复杂背景的情况下,单人员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很高,但在目标重叠、目标被部分遮挡、有人影、有积水倒影等情况下,识别率有所下降。人员目标识别算法的实用化研究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控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目标识别算法 作业安全管控系统 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井下人员多目标检测
8
作者 问永忠 贾澎涛 +2 位作者 夏敏高 张龙刚 王伟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77,共8页
针对井下危险区域人员监测视频存在光照不均匀、目标尺度不一致、遮挡等复杂情况,基于YOLOv8n网络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井下人员多目标检测算法—YOLOv8n-MSMLAS。该算法对YOLOv8n的Neck层进行改进,添加多尺度空间增强注意力机制(MultiSE... 针对井下危险区域人员监测视频存在光照不均匀、目标尺度不一致、遮挡等复杂情况,基于YOLOv8n网络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井下人员多目标检测算法—YOLOv8n-MSMLAS。该算法对YOLOv8n的Neck层进行改进,添加多尺度空间增强注意力机制(MultiSEAM),以增强对遮挡目标的检测性能;在C2f模块中引入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MLCA)机制,构建C2f-MLCA模块,以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信息,提高特征表达能力;在Head层检测头中嵌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模块,以增强对小尺度目标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与Faster R-CNN,SSD,RT-DETR,YOLOv5s,YOLOv7等主流模型相比,YOLOv8n-MSMLAS综合性能表现最佳,mAP@0.5和mAP@0.5:0.95分别达到93.4%和60.1%,FPS为80.0帧/s,参数量为5.80×106个,较好平衡了模型的检测精度和复杂度。(2)YOLOv8n-MSMLAS在光照不均、目标尺度不一致、遮挡等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检测性能,适用于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危险区域 井下人员目标检测 YOLOv8n 多尺度空间增强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轻量化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循人员使用原则 实现人员使用目标
9
作者 丁琴芬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信任原则 竞争择优原则 人员使用原则 人员使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人员视频跟踪技术研究与实践
10
作者 李妍 刘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视频跟踪技术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涉及到了流媒体处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多个研究热点,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视频追踪技术在当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础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视频追踪相关技... 视频跟踪技术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涉及到了流媒体处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多个研究热点,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视频追踪技术在当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础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视频追踪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单摄像头目标人员跟踪和单摄像头目标人员跟踪进行了算法实践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摄像头 目标人员检测 目标跟踪 目标人员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人员非致命武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7
11
作者 魏继锋 徐楚璇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针对人员目标,开展非致命武器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依照非致命武器的作用机理,细致研究化学、动能、电、声、光、定向能等7类技术的毁伤原理及类别形式,结合型号描述技术特点及作业能力;然后探讨了非致命武器普遍存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问... 针对人员目标,开展非致命武器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依照非致命武器的作用机理,细致研究化学、动能、电、声、光、定向能等7类技术的毁伤原理及类别形式,结合型号描述技术特点及作业能力;然后探讨了非致命武器普遍存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最后,阐述了反人员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目标 非致命武器 毁伤原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爆弹对地面人员综合杀伤的仿真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想炎 黄振贵 +3 位作者 陈秋元 吴国袁 李其然 陈志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3-106,147,共5页
为了建立提出地面战场中云爆弹对人员综合杀伤作用的评判标准,结合超压和热辐射作用建立了云爆弹的综合毁伤概率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仿真杀伤概率图。研究分析了不同云爆剂含量和爆炸高度下综合杀伤概率曲线,揭... 为了建立提出地面战场中云爆弹对人员综合杀伤作用的评判标准,结合超压和热辐射作用建立了云爆弹的综合毁伤概率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仿真杀伤概率图。研究分析了不同云爆剂含量和爆炸高度下综合杀伤概率曲线,揭示了其对人员综合杀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杀伤概率仿真模型可以用于对云爆弹的战场杀伤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爆弹 综合毁伤 人员目标 仿真模型 杀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点人流写实的金融网点人员配置优化研究
13
作者 戴美泽 《邮政研究》 2023年第6期50-56,共7页
利用多目标追踪模型对网点人流分布进行统计,并基于此数据使用排队论模型对网点人流分布进行实际模拟。为优化人员配比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一种人员优化模型,该模型结合了排队论和GBRT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人员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提... 利用多目标追踪模型对网点人流分布进行统计,并基于此数据使用排队论模型对网点人流分布进行实际模拟。为优化人员配比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一种人员优化模型,该模型结合了排队论和GBRT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人员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网点的服务效率和人员利用率,为邮政金融业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人员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金融网点 人流追踪 排队论模型 目标人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火箭杀爆弹动态爆炸威力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建斌 夏金刚 +3 位作者 缪前树 刘阳雄 刘刚 李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2,共6页
针对人员目标,通过理论公式计算获得破片初速、飞散方向角和冲击波超压,结合火箭弹落速、落角,建立动态爆炸威力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炸高在15 m内,落角10°和60°,落速分别为200 m/s、300 m/s、400 m/s和500 m/s时毁伤面积随炸... 针对人员目标,通过理论公式计算获得破片初速、飞散方向角和冲击波超压,结合火箭弹落速、落角,建立动态爆炸威力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炸高在15 m内,落角10°和60°,落速分别为200 m/s、300 m/s、400 m/s和500 m/s时毁伤面积随炸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炸高下,落角相比落速对毁伤面积影响更大;毁伤面积在落角10°时随炸高的增加会出现极值点,落角60°时随炸高的增加逐渐增加后趋于平稳;相同炸高和落速条件下,落角60°时的毁伤面积是落角10°时的2~5倍,增大落角可显著提升航空火箭杀爆弹的毁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火箭杀爆弹 武装直升机 人员目标 动态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人车联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杰臣 李敬兆 +1 位作者 王继伟 许志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保障煤矿井下无人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巷道内人员的安全,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人车联动控制系统。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代替YOLOv3目标检测模型的DarkNet-53特征提取网络,提高目标检测的实时性,并根据上采样与特征金字塔网络的思想,扩... 为保障煤矿井下无人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巷道内人员的安全,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人车联动控制系统。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代替YOLOv3目标检测模型的DarkNet-53特征提取网络,提高目标检测的实时性,并根据上采样与特征金字塔网络的思想,扩大特征图尺度,保证目标检测的精度;使用改进的YOLOv3目标检测模型在车辆行驶时对井下人员进行检测,依据人员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PID控制实现车辆速度快速、精确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检测人员目标,并根据人员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快速控制车辆速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无人运输 人车联动控制 人员目标检测 改进YOLOv3 车辆速度控制 遗传算法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火箭子母弹动态爆炸威力仿真分析
16
作者 刘建斌 夏金刚 缪前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研究了航空火箭子母弹子弹数量和落速与动态爆炸威力间的变化关系。针对人员目标,建立了火箭弹动态爆炸威力仿真计算模型,并结合破片初速、飞散方向角公式和冲击波超压理论,仿真分析了等预制破片数和等质量装药1个子弹,3个子弹和5个子弹... 研究了航空火箭子母弹子弹数量和落速与动态爆炸威力间的变化关系。针对人员目标,建立了火箭弹动态爆炸威力仿真计算模型,并结合破片初速、飞散方向角公式和冲击波超压理论,仿真分析了等预制破片数和等质量装药1个子弹,3个子弹和5个子弹,炸高在15 m内,落角90°,落速分别为100 m/s和300 m/s时毁伤面积随炸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毁伤面积随炸高的变化趋势与落速有关,落速100 m/s时,毁伤面积随炸高的增加而减小;落速为300 m/s时毁伤面积随炸高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炸高为3 m时毁伤面积最大;在不同炸高条件下,子母弹毁伤面积随子弹数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落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火箭子母弹 武装直升机 人员目标 动态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预制破片弹超视距射击时毁伤效能研究
17
作者 张泽添 施冬梅 张玉令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3-78,共6页
采用随机生成的弹道数据计算预制破片弹在超视距射击时毁伤效能的射击精度。建立了弹丸的预制破片爆炸场及其对装甲目标命中破片数和对人员目标杀伤面积的计算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计算不同飞散半径条件下,破片存速和球面密... 采用随机生成的弹道数据计算预制破片弹在超视距射击时毁伤效能的射击精度。建立了弹丸的预制破片爆炸场及其对装甲目标命中破片数和对人员目标杀伤面积的计算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计算不同飞散半径条件下,破片存速和球面密度以及包含50%落弹数区域的毁伤效能,对横偏和落高对命中装甲目标破片数和人员杀伤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破片弹 装甲目标 命中破片数 人员目标 杀伤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Impacts of Cultural Soft Power on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Popularity of Yu Hua’s Works in US
18
作者 GU J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6期897-905,共9页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School in the 1990s, researchers began to deem that translation is inevitably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tendencies and aspirations of social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School in the 1990s, researchers began to deem that translation is inevitably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tendencies and aspirations of social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has never gone beyond politics and are always entangled with power. From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popularity of Yu Hua’s works in US into account to analyze and explore how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impacts o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ranslation direction and source text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soft power Yu Hua’s works translation direction source text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Review on Marine Search and Rescue 被引量:2
19
作者 CHEN Xinqiang SHI Chaojian +3 位作者 WANG Shengzheng WU Huafeng XU Tie KE Ruimi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7年第3期112-120,共9页
Locating the marine target in a quick and precise way is the crucial point of implementing SAR (search and rescue) at sea, which involves aspects of developing SAR strategy and detects the marine targets. As the eff... Locating the marine target in a quick and precise way is the crucial point of implementing SAR (search and rescue) at sea, which involves aspects of developing SAR strategy and detects the marine targets. As the effect of marine target detection restricts the SAR result directly, the study has focused on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marine target detection, especially dim marine target detection. What's more, small target detection under complex sea status is one of the severe challenges which is research's hotspot and needs more endeavor.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systematic view of implementing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for field researchers and govern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time accident search and rescue complex marine condition dim target detection smart 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xical Bundles and Implicit Lexical Knowledge
20
作者 GAO Hai-l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3期213-219,共7页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emergent interests in L2 learners' implicit lexical knowledge. Researchers employed psycholinguistic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onlin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in L2 (idiom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emergent interests in L2 learners' implicit lexical knowledge. Researchers employed psycholinguistic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onlin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in L2 (idioms and collocations) and find evidence for holistic processing of the target linguistic sequence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comments on lexical bundles and related concepts, trying to make clear this well focused research area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Literature is reviewed and criticized on frequency effect in L2 learning, formulaic sequences, and implicit/explicit knowledge/learning, including their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ology, and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sufficient practice, either receptive or productive, can turn explicit knowledge implicit, making it automatically accessed and retrieved. Suggestions on further study in lexical bundle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xical bundles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