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人口集聚度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吕浩 《新经济》 2025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并形成显著集聚现象。本文基于珠三角9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经济—人口集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入率在空间上未表...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并形成显著集聚现象。本文基于珠三角9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经济—人口集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入率在空间上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规律。第二,经济—人口集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者共同解释了集聚度的大部分变化。第三,珠三角城市的经济—人口集聚度综合排名显示出广州、深圳核心城市集聚度较高,而东莞、中山等地趋向集聚平衡,反映出核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其他城市的稳步发展和集聚平衡的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珠三角区域经济与人口分布机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经济—人口集聚度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贫困人口集聚度的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暴向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4-57,62,共5页
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分析对西安市反贫困策略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测度贫困人口集聚度,在Arc GIS9.3软件支持下,对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 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分析对西安市反贫困策略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测度贫困人口集聚度,在Arc GIS9.3软件支持下,对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对比较为鲜明,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土地面积比为1∶1.94,而二者贫困人口比为2.53∶1。2013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聚度从东到西和从南到北两个维度上均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中心密周围疏"的贫困人口集疏格局十分突出;贫困人口集聚度基本沿圈层由内向外呈放射性减小趋势,沿两大发展轴线集聚的趋势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贫困 贫困人口集聚度 贫困人口集疏 空间格局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人口集聚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玮 王利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1期222-222,282,共2页
考虑到单元面积过小和单元均质性影响,本文将辽宁省100个县、市、区合并为74个评价单元,以GIS软件为平台将74个评价单元划分成5种人口集聚度类型,有助于对辽宁省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 考虑到单元面积过小和单元均质性影响,本文将辽宁省100个县、市、区合并为74个评价单元,以GIS软件为平台将74个评价单元划分成5种人口集聚度类型,有助于对辽宁省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主体功能区 人口集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基于北部湾城镇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艺瑾 贺仁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778-8782,共5页
基于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域单元,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时空变化及相互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 基于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域单元,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时空变化及相互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之间相互呈正效应,而钦州市、崇左市分别相互呈负效应、弱负效应。未来,北部湾城镇群应实施"大县城"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尤其是县城的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优化城镇结构,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 北部湾城镇群 面板数据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产业双集聚视角的新疆南疆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测度
5
作者 努尔孜巴·阿布都塞拉木 安瓦尔·买买提明 《时代经贸》 202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南疆五地州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和城镇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绿洲上,呈低密度、高离散的绿洲城镇分布形态,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明确了以人... 南疆五地州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和城镇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绿洲上,呈低密度、高离散的绿洲城镇分布形态,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明确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后,本文从人口-产业双集聚视角出发,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得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通过产业共同集聚指数和人口集中指数分别测算产业集聚度和人口集聚度;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反映人口-产业系统的综合关系。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研究年份中,南疆五地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人口集聚度、产业集聚度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存在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聚 人口集聚度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被引量:138
6
作者 刘睿文 封志明 +1 位作者 杨艳昭 游珍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研究一个地区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不仅可以揭示该地区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的态势和规律,更能够体现出区域内经济格局以及城市化格局的发展...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研究一个地区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不仅可以揭示该地区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的态势和规律,更能够体现出区域内经济格局以及城市化格局的发展。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空间格局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空间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得出了中国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的传统空间格局突出,人口集聚以平原地区为依托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高度集聚的特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疏 空间格局 人口集聚度 分级评价 城市化 中国
原文传递
主体功能区人口集聚与布局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洪华 闫晓燕 黄剑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1期27-29,34,共4页
人口集聚既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指标,也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主要研究和分析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对云南省129个区县的人口集聚度指标值的数据计算和聚类分析,诠释和分... 人口集聚既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指标,也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主要研究和分析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对云南省129个区县的人口集聚度指标值的数据计算和聚类分析,诠释和分析云南人口分布状况,以期给出客观可行的人口政策,促进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 人口布局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永钦 胡欣 毛燕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3,共7页
从城区人口集聚度和产业集聚度视角出发,构建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测算2000—2016年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并详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作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城区人口集聚度、产业(工业... 从城区人口集聚度和产业集聚度视角出发,构建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测算2000—2016年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并详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作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城区人口集聚度、产业(工业)集聚度对城市碳足迹的抑制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人均GDP与城市碳足迹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当前仍处于促进作用阶段;能源强度对城市碳足迹的抑制作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区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碳足迹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此外,根据固定效用估计结果,各城市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依据上述模型估计和分析结果,合理制定适应地区特色的碳减排政策,可以有效实现城市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集聚 产业集聚 人口集聚度 城市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玉洁 李秀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3-71,共9页
文章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在三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新疆人口空间布局呈... 文章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在三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新疆人口空间布局呈现点轴混合式集聚特征,且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小;第二,新疆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第三,新疆人口集聚度呈现以高—低离群区为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 空间集聚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安市人口集聚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羊金凤 《江西科学》 202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人口集聚格局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体现,是人口研究热门主题之一。其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解析研究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特征和规律,准确把握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制定区域人口政策等提供依据。采用人口集聚度方... 人口集聚格局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体现,是人口研究热门主题之一。其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解析研究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特征和规律,准确把握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制定区域人口政策等提供依据。采用人口集聚度方法及结合GIS技术,探讨吉安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吉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的趋势,人口分布大的格局基本未发生太大变化,基本格局还是"市域中部吉泰盆地密集西南及东南山区稀疏",在此基础上形成吉泰走廊区、京九铁路及赣江干流沿线平原区、市域西部罗霄山脉及东部雩山山脉区等三大人口梯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口集聚度 空间分布 吉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镇人口集聚的模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11
作者 郑小碧 孙晓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3-40,共8页
文章定性分析了中心镇人口集聚模式,又从省级宏观和县域中观的双重视角定量测算和揭示了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镇人口集聚存在农村居民“上移”、大中城市产业工人或居民“下移”以及区域外劳动力“内移”... 文章定性分析了中心镇人口集聚模式,又从省级宏观和县域中观的双重视角定量测算和揭示了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镇人口集聚存在农村居民“上移”、大中城市产业工人或居民“下移”以及区域外劳动力“内移”三种模式;中心镇人口集聚度是一个宏观和中观相融合的空间地理概念,不同地域的中心镇人口集聚度呈现特高、高、中、低的层次化分布特点;中心镇人口集聚度的大小受迁移人口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变量的综合影响,这涉及迁移主体经济、社会、文化权益的分配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镇 人口集聚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及区域差异研究
12
作者 张秀兰 杨亮 贾丽丽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瞩目。通过构建经济—人口集聚度模型,定量分析与评价了河北省分县尺度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程度。研究发现:河北分县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弱协调性,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瞩目。通过构建经济—人口集聚度模型,定量分析与评价了河北省分县尺度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程度。研究发现:河北分县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弱协调性,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的特征不断加强,侧面反映了河北县域经济的两极分化现象呈加重态势。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产业效应成因。研究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影响河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重要因素;随着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对河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影响也将逐渐增大;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非常有限,且贡献率逐年下降。因此,加快推进县域的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河北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 经济—人口集聚度 基尼系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中国的100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33
13
作者 徐辉 杨烨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则与之呈"U"型曲线关系;随着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则因污染物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外部效应;城市群行政分割程度的加强会加重废水排放,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因此,各地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其"圈层"的结构特点,根据适度集聚原则确定群内人口的集聚度、产业的集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 产业集聚模式 环境污染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上海市购物中心区位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占云 王远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基于GIS技术,选取人口集聚度、交通通达性和居民购买力作为上海市购物中心区位评价的3个影响因素,并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建立购物中心区位评价模型,通过区位优势度的计算对上海市购物中心区位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上海市... 基于GIS技术,选取人口集聚度、交通通达性和居民购买力作为上海市购物中心区位评价的3个影响因素,并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建立购物中心区位评价模型,通过区位优势度的计算对上海市购物中心区位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上海市购物中心普遍位于区位优势度较高的区位,仍有约25%的购物中心规模较大,但区位优势度相对较低,即区位选址存在着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物中心 GIS 交通通达性 人口集聚度 居民购买力 区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院建筑与装备的发展需求研究(二)——广东省四会市区域卫生资源配置需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颂荣 郑超伟 +5 位作者 梁燕玲 罗剑宏 李翠萍 陈国新 李秀庭 江彩兰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7年第7期98-102,共5页
文章概述了广东省四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并针澍这些现状,分析了该市对于卫生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总结了当地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资源配置 人口集聚度 床位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丽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88-89,共2页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小城镇蓬勃兴起,城镇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推进小城镇发展的进程中,要突出特色,抓好小城镇规划和设计;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小城镇蓬勃兴起,城镇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推进小城镇发展的进程中,要突出特色,抓好小城镇规划和设计;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要集约用地,树立土地经营的观念;要放宽户籍政策,提高小城镇人口集聚度;要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化建设 生态环境 特色经济 土地经营 户籍政策 人口集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县城提质的浙江样板
17
作者 吴怡 《城乡建设》 2021年第11期44-45,共2页
浙江省县城人口集聚度较高,县域经济发达,百强县数量领跑全国,率先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打出三改一拆、小城镇综合整治、特色小镇、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全域美丽系列组合拳,城镇发展基础环境不断优化,县域协调发展总体水平高。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美丽乡村 总体规划编制 特色小镇 县(市)域 人口集聚度 综合整治 百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Core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ZHANG Peng YANG Qingshan ZHAO Yi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Dalian, Shenyang, Changchun and Harbin are the four core citie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labor... Dalian, Shenyang, Changchun and Harbin are the four core citie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labor productivity is explored by making comparisons among these four cities. The model used for analysis is a classical model derived from previous studies.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economic density, were sele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or the four cities from 1990 to 2007. The four main conclusions are: l) The promotion from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density on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is limited. 2)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employment densit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3) Agglomeration effect exists in the four cities, the highest one is Dalian, Shenyang takes the second place, followed by Changchun and Harbin, and the predominant promotion exerted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is the outpu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labor productivity population density economic density Northeast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北省人口集疏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红娟 冯文钊 彭立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6-61,共6页
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变化反应人口空间发展变化趋势,是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制定区域人口政策等提供依据。依据河北省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借用GIS技术,采用平均人口密度分级、人口集聚... 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变化反应人口空间发展变化趋势,是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制定区域人口政策等提供依据。依据河北省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借用GIS技术,采用平均人口密度分级、人口集聚度、人口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了近30年河北省人口集聚与扩散过程,揭示河北省人口集疏格局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在近30年间人口空间存在由集聚渐趋疏散的过程;河北省人口集疏格局未发生太大变化,"北疏南密、西疏东密"的基本格局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业已形成京九与京广铁路沿线平原区、冀东南环渤海区、冀西北山区等三大人口梯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口集聚度 空间自相关 河北省
原文传递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20
作者 刘晖 张阿雲 寇丽圆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通过梳理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卫生资源数据,分析其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卫生资源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集聚法与秩和比(rank sum ration,RSR)法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2016—2021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梳理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卫生资源数据,分析其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卫生资源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集聚法与秩和比(rank sum ration,RSR)法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2016—2021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1年,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均值>1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占16.67%,其中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比值均值>1的分别有18个、11个、9个、13个、8个;对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卫生资源进行编秩排序,得到RSR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西双版纳州(0.95)、楚雄州(0.82)、德宏州(0.80)。少数民族自治州卫生资源总体公平性不足,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且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集聚 人口集聚度 公平性 少数民族自治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