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的动力模式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杰义 《上海城市管理》 2010年第4期31-33,共3页
城市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及其向郊区进行产业转移必然带来相应的劳动力流动,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布局不匹配问题反映出城市产业布局结构与劳动力布局结构的互动性动态调整。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产业特征以及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顺... 城市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及其向郊区进行产业转移必然带来相应的劳动力流动,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布局不匹配问题反映出城市产业布局结构与劳动力布局结构的互动性动态调整。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产业特征以及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顺应产业转型与城乡产业转移的现实趋势,推进人口的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布局结构 产业布局结构 产业转移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统筹城乡人口布局发展研究
2
作者 于清涛 余洁 李玉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人口布局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重大建设对人口布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王春兰 丁金宏 吴燕青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1期76-80,共5页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的战略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布局由此进入大调整时期,一系列的重大建设项目由此展开并对城市人口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上海市政府长期倡导的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方针正在显现实效,但上海市人口优化布局的目标还...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的战略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布局由此进入大调整时期,一系列的重大建设项目由此展开并对城市人口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上海市政府长期倡导的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方针正在显现实效,但上海市人口优化布局的目标还远未实现,面临着众多挑战与问题。当前,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正确的观念。城市重大建设的具体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重大建设 人口布局 影响与对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人口布局现状与规划目标:冲突与协调——基于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视角
4
作者 徐诗举 许宗凤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解决人口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经济集聚与人口布局情况不相称的矛盾。现实中,安徽省人口布局现状及其自然增长趋势与人口布局规划目标存在严重冲突,主要表现为皖北片区人口快速增长和沿江片区人口增长缓慢。因...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解决人口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经济集聚与人口布局情况不相称的矛盾。现实中,安徽省人口布局现状及其自然增长趋势与人口布局规划目标存在严重冲突,主要表现为皖北片区人口快速增长和沿江片区人口增长缓慢。因此,必须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增加沿江重点开发区集聚人口的容量和吸纳外来人口的动力,提升皖北限制开发区人口转移的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引导皖北落后地区人口向沿江发达地区有序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人口布局 规划目标 主体功能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当地牧民生活及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文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以及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和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已经或正在对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和他们所从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以及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和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已经或正在对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和他们所从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构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倡牧民自主迁移、优化牧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保障、发挥畜牧业内部潜力,促进牧民就地转移、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减轻牧区人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布局调整 牧民生活 草原畜牧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布局的思考与建议
6
作者 邹德海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4期82-85,共4页
国家人口布局是指国家疆域内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基本国策和发展方略。文章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基本完成后的农村农业人口布局问题和国家西北部地区人口布局问题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应如何结合... 国家人口布局是指国家疆域内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基本国策和发展方略。文章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基本完成后的农村农业人口布局问题和国家西北部地区人口布局问题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应如何结合整体发展大环境,结合西部地区可承载人口能力及预见的变化要素等适时调整人口布局,制定积极稳妥的实施原则、步骤、措施等,以实现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布局 工业化 区域化 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差异化策略 优化首都人口布局
7
作者 谷树忠 《北京观察》 2024年第9期34-34,共1页
当前,北京市人口规模和分布呈现新特点:一方面,全市常住人口由2016年2195.4万峰值降至2023年2185.8万人,7年间共计减少9.6万人,年均减1.37万人。另一方面,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2015年1297.4万降至2023年1094.8万,8年共减少202.6万人。
关键词 人口布局 常住人口 差异化策略 中心城区
原文传递
主体功能区人口集聚与布局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洪华 闫晓燕 黄剑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1期27-29,34,共4页
人口集聚既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指标,也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主要研究和分析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对云南省129个区县的人口集聚度指标值的数据计算和聚类分析,诠释和分... 人口集聚既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指标,也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主要研究和分析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对云南省129个区县的人口集聚度指标值的数据计算和聚类分析,诠释和分析云南人口分布状况,以期给出客观可行的人口政策,促进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 人口布局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均衡程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栋 胡雅茹 《综合运输》 2018年第1期11-16,67,共7页
民航运输业作为满足居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民航业供给与人口布局需求均衡发展是实现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择2003~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人口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民航业发展与人... 民航运输业作为满足居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民航业供给与人口布局需求均衡发展是实现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择2003~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人口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分解泰尔指数对造成二者不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中国民航业发展与我国人口总体布局均衡程度日益提高,但不均衡程度依然较大。进一步地,分解泰尔指数显示我国民航七大地区内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不均衡是造成全国层面二者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促进全国民航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加大我国民航七大区域内部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协调是未来我国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业 人口布局 泰尔指数 供给侧改革
原文传递
主体功能区背景下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布局特点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海燕 吴相利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21-28,共8页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基本思想。文章以黑龙江省九大主体功能区块为基...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基本思想。文章以黑龙江省九大主体功能区块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全国人口普查五、六普数据以及2000年、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我省人口分布和经济产业布局状况从多角度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各主体功能区的人口与经济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系数,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我省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和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与状况,参照各功能区内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立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间的和谐关系,研究对于推进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布局 经济布局 主体功能区 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京津冀地区人口合理布局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一文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持续高位攀升,造成了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困难、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从城市发展战略出发,采取引导和疏散人口的有效措施和政策,是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 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持续高位攀升,造成了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困难、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从城市发展战略出发,采取引导和疏散人口的有效措施和政策,是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探索通过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增强首都周边区域对人口的吸引力,引导京津冀区域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人口布局 资源环境 功能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人口新形势 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被引量:1
12
作者 原新 王丽晶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2023年9月7日,在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 2023年9月7日,在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先进入超低生育水平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也是率先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地区,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老龄化加剧、城市人口收缩等人口问题提前显现。同时,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基础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等方面的优势。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要保持适度人口规模,持续提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人才政策,优化人口布局,引导人口流动迁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战略任务 集体主义文化 人口布局 东北振兴 支持力度 内生动力 人口减少 全局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跨区域流动:主体功能区人口合理布局的现实选择
13
作者 徐诗举 《管理观察》 2013年第28期162-163,共2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实现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空间均衡,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是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前提。就现实来看,我国人口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严重不协调:一是人口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例如西部一... 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实现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空间均衡,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是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前提。就现实来看,我国人口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严重不协调:一是人口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例如西部一些环境资源承载力较弱且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生态功能的地区人口超载现象严重;二是经济集聚与人口布局情况极不相称,例如东部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优化开发区集中了全国40%的GDP,却只居住全国20%的人口,引发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悬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人口布局 跨区域流动 合理布局 多层次 生态环境 经济集聚 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振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0,共6页
选择环境敏感性、交通优势度、水土资源丰度、人口聚集程度及附属设施4个方面的12个指标构建评价要素体系,对山东半岛地区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进行分类评价,利用AHP求取各指标权重,借助GIS软件空间叠加功能,计算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大... 选择环境敏感性、交通优势度、水土资源丰度、人口聚集程度及附属设施4个方面的12个指标构建评价要素体系,对山东半岛地区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进行分类评价,利用AHP求取各指标权重,借助GIS软件空间叠加功能,计算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大小,并将其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人口布局适宜性以强区为主,主要分布在胶莱盆地及烟台东部地区;制造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潍北地区、威海市中部地区、青岛市环胶州湾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新兴产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威海市北部地区、青岛市沿胶州湾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物流行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烟台市北部沿海、环胶州湾地区及潍坊市市域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布局 产业布局 适宜性 GIS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主体功能区人口合理布局的现行财政政策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海澍 徐诗举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30,34,共4页
财政政策对促进形成主体功能合理人口布局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当前以户籍制为基础的财力配置机制、财政教育投入失衡、住房保障支出力度弱、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财政忽视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退地农民跨区财政补偿机制设计缺失、土... 财政政策对促进形成主体功能合理人口布局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当前以户籍制为基础的财力配置机制、财政教育投入失衡、住房保障支出力度弱、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财政忽视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退地农民跨区财政补偿机制设计缺失、土地出让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不合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不合理等八大财政政策因素制约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合理布局。研究解决上述财政政策因素对主体功能区人口布局的约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布局 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鱼群体型的人口城镇化——未来莆田市人口布局的探讨
16
作者 俞锦龙 《人口研究》 1987年第4期18-21,共4页
莆田市地处闽中平原,面海背山,辖二区二县,总人口 237.7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是一个农业型的省辖市。近几年来,莆田市农村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
关键词 人口布局 农村商品经济 农业劳动力 莆田市 人口城镇化 农业人口 群体型 章鱼 人口结构 省辖市
原文传递
我国人口布局和劳动就业
17
作者 张方笠 杨致恒 《财经科学》 1982年第2期33-37,共5页
依据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人口的合理布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恩格斯说:“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人口布局 合理布局 大城市 小城镇 生产力 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人口
原文传递
旬阳“十二五”人口城镇化规划布局的构想
18
作者 邓帮财 张会秋 冷先钊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一、人口城镇化合理布局的重大意义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首先要素。科学的人口布局是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的基础。生产力要素和公共社会事业的规划发展又反作用于人口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社... 一、人口城镇化合理布局的重大意义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首先要素。科学的人口布局是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的基础。生产力要素和公共社会事业的规划发展又反作用于人口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社会生产要素向聚集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规划布局 “十二五” 生产力要素 旬阳 人口布局 社会事业 规模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陈思怡 李志萌 刘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8,共9页
城镇人口规模动态变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问题。本文构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影响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验证... 城镇人口规模动态变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问题。本文构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影响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显著,且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这种影响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对城镇人口规模产生影响。据此,需引导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要素空间合理布局、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促进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人口规模 人口空间优化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伯华 曹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04,总体适宜性较好.(2)从空间结构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即湘北洞庭湖带和湘中湘江带是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集聚区,湘西北、湘西南和湘东南边缘区是人居环境不适宜区.(3)根据适宜性聚类分析,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8个,一般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2个,不适宜区的县市(州)有11个.(4)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曲线拟合度高达0.91.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应性分区 人口布局 GIS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