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的包涵体和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麻粉莲 张骞 郑丽舒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6期800-803,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建立包涵体和可溶性表达的L1蛋白的纯化方法。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1-HPV18 L1,在大肠杆菌BL21中以包涵体和可溶性方式表达HPV18 L1蛋白。通过超声波破碎菌体、洗涤包涵... 目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建立包涵体和可溶性表达的L1蛋白的纯化方法。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1-HPV18 L1,在大肠杆菌BL21中以包涵体和可溶性方式表达HPV18 L1蛋白。通过超声波破碎菌体、洗涤包涵体、碱变性、透析复性和谷胱甘肽(GST)琼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纯化包涵体蛋白;在菌体中加入三磷酸腺苷(ATP)和3.5 mol/L尿素孵育后,GST 4B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蛋白,凝血酶酶切。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和纯化产物。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HPV18 L1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性方式在大肠杆菌BL21内高效表达,均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6 000的HPV18 L1-GST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包涵体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降解条带较多;而可溶性蛋白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未降解,凝血酶酶切后得到HPV18 L1蛋白,可与HPV18 L1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采用原核系统表达了HPV18 L1-GST融合蛋白,分别建立了包涵体和可溶性蛋白的纯化方法,获得HPV18 L1蛋白,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 包涵体 可溶性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麻粉莲 张骞 郑丽舒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6期763-766,共4页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方法:将L1基因与p Fast Bac1(p FB1)载体连接,构建转移载体p FB1-L1,转化含Bacmid的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穿梭质粒r Bacmid-L1;r Bacmid-L1转染Sf9细胞,获得重...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方法:将L1基因与p Fast Bac1(p FB1)载体连接,构建转移载体p FB1-L1,转化含Bacmid的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穿梭质粒r Bacmid-L1;r Bacmid-L1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 Bac-L1;PCR法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L1基因,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L1蛋白的表达。结果:穿梭质粒r Bacmid-L1经PCR鉴定构建正确;感染r Bac-L1的Sf9细胞经PCR扩增可见1629 bp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印迹鉴定与小鼠抗L1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相对分子质量约60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结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HPV18 L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蛋白 人乳头病毒18 杆状病毒 SF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
3
作者 安静 付生芳 +4 位作者 李雄雄 包红 寇桂英 白幕群 余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5期11-16,共6页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1,通过优化表达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L1蛋白,其次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后,获得高纯度的的L1蛋白,再通过解聚和重聚获得VLPs。结果全基因优化并截短的HPV18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电镜下观察到直径为60 nm的VLPs颗粒。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非融合HPV18L1蛋白,并获得均一的VLPs颗粒,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 人乳头病毒18 l1蛋白 优化 可溶性表达 病毒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及与血清人白细胞抗原-G、高迁移率族蛋白A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义萍 陈素平 薛高峰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现状及与血清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及转化生长因... 目的探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现状及与血清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48例宫颈癌患者,将其设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时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患者,以及行健康体检的80例正常女性,分别将其设为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HR-HPV感染情况,以及三组受试者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同时分析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癌前病变组中CINⅢ级HR-HPV感染率较CINⅠ级更高(χ^(2)=11.642,P=0.001),宫颈癌组子宫内膜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B期和FIGOⅡA期HR-HPV感染率均高于CINⅠ级、CINⅡ级和CINⅢ级(Z=22.045,Z=51.391,均P<0.001);宫颈癌组HR-HPV感染患者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较非HR-HPV感染患者明显增高,癌前病变组HR-HPV感染患者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高于非HR-HPV感染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与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患者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得出,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r=0.385,P<0.001;r=0.376,P<0.001;r=0.431,P<0.001)。结论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HR-HPV感染率随病情进展升高,血清HLA-G、HMGA1、TGF-β1水平显著上调,且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等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高危人乳头病毒 感染 人白细胞抗原-G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编码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基因的杆状病毒扩增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军颖 张振龙 +4 位作者 孙丽媛 刘君 张夕燕 于世荣 许雪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确定以昆虫细胞sf9F增含编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18型L1蛋白(HPV18L1)基因的杆状病毒以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在不同感染复数(M01)和不同时间条件下扩增病毒,以蚀斑试验... 目的确定以昆虫细胞sf9F增含编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18型L1蛋白(HPV18L1)基因的杆状病毒以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在不同感染复数(M01)和不同时间条件下扩增病毒,以蚀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选择获得最高滴度病毒的最佳条件;再以sf9细胞在不同细胞密度、不同MOI值和不同时间条件下表达相应蛋白,以蛋白印迹法鉴定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表达量,选择获得最大量目的蛋白的最佳条件。结果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在MOI值为0.50、扩增时间为48h时,所扩增的病毒滴度最高,可达3×10^8pfu/ml;在细胞密度为3×10^6/ml、MOI值为2.0、表达时间为72h时,所表达的蛋白量最大,约5mg/L。结论确定了含编码HPV18L1基因的杆状病毒扩增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8 l1基因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 病毒样颗粒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L1衣壳蛋白广谱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6
作者 陈珣 阮雪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2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衣壳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免疫小鼠及单抗筛选获得一株能与多种型别HPV L1衣壳蛋白反应的广谱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L1衣壳蛋白的蛋白质印迹法(WB)方法,对其检测的限度进行验证,并对宫颈病变患... 目的:建立检测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衣壳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免疫小鼠及单抗筛选获得一株能与多种型别HPV L1衣壳蛋白反应的广谱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L1衣壳蛋白的蛋白质印迹法(WB)方法,对其检测的限度进行验证,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得到的抗体具有至少和11种型别HPV L1衣壳蛋白反应的活性,能够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L1衣壳蛋白,检测限度达0.4~3.7μg·mL^(-1)。结论:广谱抗体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脱落细胞中HPV L1衣壳蛋白的WB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 l1衣壳蛋白 广谱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麻粉莲 袁武梅 +3 位作者 张骞 郑文芝 赵智慧 郑丽舒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 目的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和鼻腔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于第0、3、6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第2、5、8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于第8周分离脾淋巴细胞并收集呼吸道灌洗液,采用IFNγELISPOT试剂盒检测细胞免疫效果,ELISA法检测黏膜免疫效果;鼻腔免疫各组取5只小鼠,继续免疫10次,每次间隔3周,收集第14、20、26、32和38周的血清,ELISA法检测HPV18 L1蛋白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免疫3次后,不含或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肌肉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均为104.6)高于经鼻腔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01.9和102.8)。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呼吸道灌洗液中sIgA抗体浓度(30.06μg/ml)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23.47μg/ml)(P<0.01),但肌肉免疫组未检测到sIgA抗体。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诱导的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P<0.01),不含佐剂与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肌肉免疫组诱导的细胞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 L1免疫小鼠后的血清与HPV58、11和6型之间均有交叉反应,在第3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结论 HPV18 L1 VLP经肌肉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鼻腔免疫组,但该蛋白鼻腔免疫后细胞免疫反应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均高于肌肉免疫组;JY佐剂能增强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的小鼠细胞反应及黏膜sIgA抗体应答,但肌肉免疫组佐剂作用不明显;HPV18 L1蛋白反复鼻腔免疫后,可拓宽抗原保护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Y佐剂 人乳头病毒18 l1蛋白 病毒样颗粒 黏膜免疫
原文传递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18/33/58亚型L1蛋白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为 靳彦文 +1 位作者 刘萱 曹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3/58亚型的主要衣壳蛋白L1。方法:克隆了HPV16/18/33/58亚型的L1蛋白基因,并采用密码子优化策略进行改造(记为HPV16/18/33/58亚型mL1),将优化基因片段插入pFastBac Dual载... 目的: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3/58亚型的主要衣壳蛋白L1。方法:克隆了HPV16/18/33/58亚型的L1蛋白基因,并采用密码子优化策略进行改造(记为HPV16/18/33/58亚型mL1),将优化基因片段插入pFastBac Dual载体获得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得到重组Bacmid,转染昆虫Sf9细胞,Western印迹和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了表达HPV16/18/33/58亚型mL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印迹和SDS-PAGE分析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Sf9细胞后表达mL1蛋白,且mL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中;优化了蛋白表达时间和感染复数,获得目的蛋白mL1的高效表达。结论:多个亚型HPV L1蛋白的克隆表达,为中国优势血清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衣壳蛋白l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L1-E7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昂 郑瑾 +4 位作者 来宝长 耿宜萍 王艳 王一理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L1E6Mxx、 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 ,转染CHO细胞 ,以抗HPV 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 ,转染各种pVAX1 L1E6Mxx、 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 N值均 >2 .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所构建的 pVAX1 L1E6Mxx 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可在转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 E6Mxx和L1 E7Mxx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E6 l1-E7 人乳头病毒18 表达载体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爱萍 蒋敏 +5 位作者 栗宁 张改平 祁艳华 刘燕凯 席宇 周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合吴玉章等建立的氨基酸抗原性指数方法计算其平均抗原指数(AI),综合分析上述多个参数,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并用在线BLAST进行同源性匹配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多个参数,预测得出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51~58、87~97、214~220、290~296、335~341、351~366、408~418、430~442和475~496肽段,进一步的同源性匹配分析显示肽段51~58、335~341、351~366、408~418、430~442以及475~496为其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其中肽段51(PIKKPNNN)58、351(SETTYKNTNFKEYLRH)366、408(PPPGGTLEDTY)418和430(KHTPPAPKEDPLK)442的氨基酸序列为HPV-16型L1蛋白所特有,而肽段475(KAKPKFTLGKRKATPTTSSTST)496与HPV-16 E1蛋白具有同源性、335(DTTRSTN)341的氨基酸序列与很多其他型别的HPV的L1蛋白具有同源性。结论综合多种方案预测得到HPV-16 L1的多个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l1蛋白 宫颈癌 B细胞表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Cyclin D1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醒 赵宇阳 +3 位作者 王军 程玉 焦春敬 李春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23-30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HPV 16型E6蛋白阳性及阴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与食管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较大者、肿瘤浸润较深者、淋巴结转移者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HPV 16型E6蛋白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HPV 16型E6蛋白可能促进了食管癌的生长和恶化,并与Cyclin D1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病毒16E6蛋白 CYClIN D1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高表达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春莲 蒋永林 +4 位作者 朱翠明 王鑫 尹卫国 彭俊 万艳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质粒pcDNA3.1(-)/E6通... 目的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质粒pcDNA3.1(-)/E6通过Super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h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Western-blotting鉴定E6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ELISA检测pcDNA3.1(-)/E6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及48h)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12.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cDNA3.1(-)/E6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8kD的目的蛋白,即E6蛋白;pcDNA3.1(-)/E6+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与IL-1β的量明显低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pcDNA3.1(-)/E6+LPS组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16E6蛋白瞬时高表达下调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HPV 16) E6蛋白 巨噬细胞 TNF-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表位多肽作为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元朝 吕凤林 +3 位作者 曹伟 左国伟 艾军华 胡承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分析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性、B细胞表位,并引入氨基酸抗原性指数,综合评估其B细... 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研制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分析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性、B细胞表位,并引入氨基酸抗原性指数,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Fmoc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高效液相层析方法纯化,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0.2ml佐剂完全乳化后,按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HPV11DNA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上清液结合,鉴定免疫后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第426~439位和第487~501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的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HPV11的L1主要衣壳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但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1 l1衣壳蛋白 B细胞表位 多肽疫苗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人乳头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L2壳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厚文 韩立群 +3 位作者 任皎 骆卫峰 陆振华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采用PCR定点突变方法 ,对HPV5 81L1基因中痘苗病毒早期基因转录终止信号TTTTTNT结构进行修饰 ,并保留氨基酸不变。选用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为载体 ,将修饰的L1基因 1 5kb和L2基因 1 4kb分别插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 pJSD的 7 5k和H6早... 采用PCR定点突变方法 ,对HPV5 81L1基因中痘苗病毒早期基因转录终止信号TTTTTNT结构进行修饰 ,并保留氨基酸不变。选用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为载体 ,将修饰的L1基因 1 5kb和L2基因 1 4kb分别插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 pJSD的 7 5k和H6早期启动子之后 ,使之与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在TK区重组。经单斑筛选纯化 ,获得共表达HPV5 8L1、L2晚期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实验株。该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传至第15代 ,经斑点杂交分析 ,重组痘苗病毒基因组中有L1和L2基因插入 ;经Westernblot检测 ,重组病毒能稳定表达HPV5 81L1及L2蛋白。此结果为HPV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58 l1 l2壳蛋白 非复制 重组痘苗病毒 疫苗株 基因诱变 载体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安静 余黎 +2 位作者 席亮 白慕群 周旭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HPV16)L1全长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认。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出以非... 采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HPV16)L1全长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认。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出以非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的表达蛋白,该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7%,免疫印迹检测表明,表达蛋白与宫颈癌病人血清出现特异性反应。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并且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1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主衣壳蛋白l1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的纯化及免疫学活性
17
作者 安静 周旭 +2 位作者 席亮 包红 陈汉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22-524,共3页
目的纯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电洗脱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通过免疫双扩散和ELISA法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将该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纯化后的目... 目的纯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电洗脱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通过免疫双扩散和ELISA法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将该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经凝胶灰度扫描显示,其纯度达到95%,免疫双扩散和ELISA结果显示,宫颈癌病人血清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健康人,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小鼠免疫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电洗脱法得到的目的蛋白纯度较高,且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l1蛋白 纯化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L2晚期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8
作者 魏兰兰 谷鸿喜 +2 位作者 韩立群 田厚文 任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l1 l2 晚期蛋白 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9
作者 王燕 商庆龙 +4 位作者 谷鸿喜 韩聪 邵迪 李茉 李承刚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建立分泌抗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HPV16L1蛋白。用Ni—NTA技术进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含次黄嘌...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建立分泌抗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HPV16L1蛋白。用Ni—NTA技术进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HAT)的选择培养基及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进行计数.同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mAb的效价。结果筛选出2株可分泌抗HPV16 L1 m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AE3和AG7,染色体数分别为130条和98条。2株杂交瘤细胞AE3和AG7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5120和1:80。结论成功建立了2株可分泌抗HPV 16 L1 mAb的杂交瘤细胞,为进一步研制HPV感染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乳头病毒 l1蛋白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E6蛋白,P53,MDM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李增德 张伟龙 +1 位作者 任万英 高雨琴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 研究HPVl6、18E6 ,P5 3,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PVl6、18E6 ,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食管鳞癌组织HPVl6、18E6蛋白检出 15例 ,阳性率为5 0 % ;P5 3蛋... 目的 研究HPVl6、18E6 ,P5 3,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PVl6、18E6 ,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食管鳞癌组织HPVl6、18E6蛋白检出 15例 ,阳性率为5 0 % ;P5 3蛋白检出 17例 ,阳性率为 5 6 .6 7% ;MDM2蛋白检出 6例 ,阳性率为 11.5 0 % ;HPVl6、18E6蛋白和P5 3蛋白的检出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HPVl6、18E6蛋白和P5 3蛋白共同表达阳性 12例 ,占 4 0 % ,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MDM2蛋白和P5 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病毒16蛋白 人乳头病毒18E6蛋白 P53蛋白 MDM2蛋白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