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8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测度及区域时空差异研究
1
作者 纪逗 白烨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各省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各省2011—2022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测算方式,实证检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及各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重点来自地区内差异,且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呈逐步增长的态势。全国及各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均不具有σ收敛特征,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化 区域时空差异 收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依据、价值诉求、行动路向
2
作者 汪金英 张明月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8,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是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在目标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在价值理念上追求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在布局上主张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一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是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在目标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在价值理念上追求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在布局上主张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一致,在贡献上提倡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坚持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治理的科学统筹,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实,在宏观规划、战略方向、具体行动以及回应全球性议题等方面共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的四重内蕴
3
作者 罗克全 薛天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4,18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选择,它具有四重深刻内蕴,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社会历史图景上,它描绘了物役世界发生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选择,它具有四重深刻内蕴,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社会历史图景上,它描绘了物役世界发生的生态危机,提示人们在社会发展的生态限度与资本限度之间保持内在的张力和平衡。在基本逻辑上,它构筑了以“历史与实践”为核心的内涵逻辑,推动人们从资本逻辑转向生态逻辑,追求生命共同体的存在模式。在思维方式上,它主张破除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和解,重建现代生活的美学标准。在价值取向上,它倡导人们从终极性的价值追求转向顺序性的、历史性的价值选择,实现“时代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中国特色”拓展了人类构建现代化的方案,推进了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历史图景 基本逻辑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历程、成就与经验
4
作者 刘斌 赵菲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25-53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探索生态环境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探索人与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探索生态环境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重新启航,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及其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创新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是逐步探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
5
作者 洪秀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为认识论基础,肯定人与自然在本体论层面构成生命、生活维度上的共生共荣关系,要求以生产力的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融通共赢,与欧美国家生态现代化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它以“两个和解”作为价值旨归,破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生性的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生态异化等诸多积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之间虚幻的、抽象的共同体关系,倡导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全面解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是遵循人类历史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现实的个人 实践关系 绿色发展 两个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权之维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6
作者 侯博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5期82-95,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平等相待、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各项人权健康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平等相待、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各项人权健康发展,推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人权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现实表征,还是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人权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生态条件上的根本保证。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体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蕴涵的人民性、科学性、全球性等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权保障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7
作者 汪嘉伟 《新丝路》 2024年第24期0053-0055,共3页
文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渊源进行分析,指出其源于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贯彻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遵循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 文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渊源进行分析,指出其源于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贯彻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遵循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的需要的科学内涵进行论述,然后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发展方位、兼顾当代发展与后世传承的统一、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现实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
8
作者 张艳国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显著的时代特征来看,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现实选择和科学路径。探讨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既要关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显著的时代特征来看,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现实选择和科学路径。探讨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既要关注学术界有关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热烈探讨,也要回应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普遍关切,更要依据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与决定,如此才能做到合理阐释、科学分析、精准解答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更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文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9
作者 顾鑫博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734-1740,共7页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篇报告提纲挈领地总结过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继往开来,提出许多...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篇报告提纲挈领地总结过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继往开来,提出许多富有理论性、创造性的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党二十大报告当中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内容当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人文观的角度,深入开展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问题的学理研究。The new era nurtures new ideas, and new ideas lead the new er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new era,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shown new vitality. At the 20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read ou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summarize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past in an outline, and at the same time carried forward the past and forged ahead into the future, and put forward many theoretical and creative achievements, which becam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cont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e need to carry out in-depth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humanistic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文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诠释、历史阐释与现实指向
10
作者 杨明芳 徐东黎 +1 位作者 李娅楠 夏雨皞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本质区别。这一理念承继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创新于列宁生态自然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反拨和超越。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本质区别。这一理念承继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创新于列宁生态自然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反拨和超越。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不同发展阶段阶梯式递进,不断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现代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引导全球生态合作,助力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理论探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邈 卢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状态问题,进而从社会历史范畴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即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彰显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实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义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
作者 王建 高彦征 +4 位作者 凌婉婷 全思懋 周权锁 王贺飞 张旭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3期147-150,共4页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目标之际,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环境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文探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对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开展基于思政导向教育理...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目标之际,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环境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文探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对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开展基于思政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教学、构筑多学科师生共同体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构建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化 农科院校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溯、思考、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锦秀 蔡璐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0,共13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拨资本主义生态僭越逻辑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统筹“生命共同体”“两山论”“两个重大”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深刻认识其内涵意蕴对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立足系统治理、数字引领、助力全球的总体规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智慧,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叙事、时代方位、价值旨归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国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反生态”实践的反思,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力响应。在特征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反生态”实践的反思,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力响应。在特征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命题中,人口规模巨大是其现实前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使命指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其时代保障,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其世界昭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再探讨——基于中西生态范式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金红 李繁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中长期摸索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单向度”自然观的必然结果,是对“...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中长期摸索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单向度”自然观的必然结果,是对“如何处理现代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这一难题的“中国式解答”。在中西生态范式比较的视域下,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理念的世界意义,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进行生成机理、创新发展与世界意义等三个方面的阐释,以期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理论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金龙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9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生态环境系统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生态环境系统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系统 最广大人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建设 最大的政治 党的统一 宏伟蓝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7
作者 李想 廖彦 +3 位作者 丁丽莲 高帅 叶子菀 高轶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10期42-43,47,共3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强调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节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与协同: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方略
18
作者 吴静 步星辉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是推动并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博弈分析,对政府、企业、公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是推动并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博弈分析,对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或者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结果数量化,证明通过改变博弈方的收益矩阵,形成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纳什均衡,即各参与方在合作的基础上,于共治共享活动中,形成每个参与方自己的最优参与策略,提高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构建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实践方略,可以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促进生态利益平衡与协调发展,实现公众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协同效应,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众参与 博弈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三维论析
19
作者 王闻萱 王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够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理念的世界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推进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做出中国贡献。在何以必要维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是回击西方质疑、展现中国担当的迫切需要,是增进经...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够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理念的世界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推进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做出中国贡献。在何以必要维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是回击西方质疑、展现中国担当的迫切需要,是增进经验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的现实需要,是彰显中国优势、扭转传播劣势的战略需要。在何以可能维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提供了支撑力量,迅捷发展的现代化媒体贡献了重要手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聚集了国际听众。在何以实现维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传播必须夯实基础、丰富内容及创新方式,做到言之有力、言之有物、言之有方,从而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论析
20
作者 王闻萱 王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主题。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刻领悟其战略定位,科学总结其核心要义,系统探索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主题。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刻领悟其战略定位,科学总结其核心要义,系统探索其根本遵循。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安排、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生态文明的战略依托。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引领的现代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是其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合作共赢是其原则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