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菌抑制剂阻控黄曲霉生长与抑制产毒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田昌宇 胡亚丽 +2 位作者 余倩倩 杨平 齐德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霉菌抑制剂在阻止黄曲霉生长的同时是否抑制其产毒,以便为防霉剂的研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邻香兰素、香兰素、肉桂醛、柠檬醛、咖啡酸苯乙酯、特比萘芬、双乙酸钠、苯甲酸钠、香叶醇、肉桂酸10种霉菌抑制剂,添... 本研究旨在探究霉菌抑制剂在阻止黄曲霉生长的同时是否抑制其产毒,以便为防霉剂的研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邻香兰素、香兰素、肉桂醛、柠檬醛、咖啡酸苯乙酯、特比萘芬、双乙酸钠、苯甲酸钠、香叶醇、肉桂酸10种霉菌抑制剂,添加至水分质量分数为18%的玉米粉基质中,于28℃下恒温培养至第7天时测量黄曲霉毒素B_(1)(AFB_(1))含量和霉菌总数。将肉桂醛、柠檬醛、特比萘芬、双乙酸钠、苯甲酸钠、香叶醇、肉桂酸在PDA培养基中培养并测定第5天菌落直径与AFB_(1)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粉基质中,香兰素、咖啡酸苯乙酯、特比萘芬、双乙酸钠能抑制霉菌生长、但产毒增加;邻香兰素、柠檬醛的部分添加浓度可以抑制霉菌生长、但产毒增加;肉桂醛可以抑制霉菌生长与产毒;PDA培养基中,第5天肉桂醛、柠檬醛、特比萘芬、双乙酸钠、苯甲酸钠、香叶醇、肉桂酸均能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AFB_(1)的产生,肉桂酸使单位面积AFB_(1)含量升高。结果提示,并非所有的霉菌抑制剂在抑制霉菌生长的同时也能抑制产毒;霉菌抑制剂在PDA培养基中实验结果与玉米粉中实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抑制剂 黄曲霉 产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研究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的产毒条件
2
作者 曹浩杰 孟佳佳 +5 位作者 黄晴雯 王杰 赵秀英 范楷 聂冬霞 韩铮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比较了不同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Alternaria alternata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产毒能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对A.ochroleuca产主要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 比较了不同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Alternaria alternata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产毒能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对A.ochroleuca产主要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链格孢甲基醚(AME)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3种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产量均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培养温度26.8℃、培养时间11.4 d、培养基初始pH 4.7是TeA的最佳产生条件,最大产量为4841.3 mg∕kg;当培养温度为25.9℃、培养时间为7.8 d、培养基初始pH为6.4时,AOH和AME的产量最高,分别达2096.1 mg∕kg和152.8 mg∕kg。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对TeA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AOH和AME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链格孢菌A.ochroleuca产生链格孢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链格孢霉毒素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霉 响应面法 链格孢菌 产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产毒藻混合暴露制备麻痹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原料技术
3
作者 赵辉辉 沙珍霞 +3 位作者 王潇潇 郑关超 谭志军 吴海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我国乃至全球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风险,加强该类毒素的安全监控以确保消费者安全成为全球共识。现有检测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因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优势成为国...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我国乃至全球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风险,加强该类毒素的安全监控以确保消费者安全成为全球共识。现有检测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因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优势成为国际优先发展技术,但符合国际限量目标的参考物质获取成为发展中国家开展风险监测的核心难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6株产毒藻的单细胞产毒量、藻密度和毒素组分,筛选出的4株产毒藻所产毒素可以覆盖我国海域的主要PSTs,平均藻细胞密度达4.0×10^(6)~4.0×10^(7) cells/L。通过4株产毒藻单一暴露实验发现,贻贝中的PSTs含量能够满足国际限量目标,最高蓄积转化率可达83.1%,且藻与贝中毒素组成基本一致。此外,其中的链状裸甲藻可在贻贝体内代谢转化形成dcSTX,并在5 d达到29.6%的占比。根据上述规律,确定混合暴露实验时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投喂比例低密度组为1∶1∶1∶4,高密度组为1∶1.6∶2.4∶8,其中,高密度组的dcNEO、dcSTX、NEO等3种毒素的占比高于低密度组。4株产毒藻混合暴露获得含NEO、dcSTX、dcNEO、GTX1、GTX4、GTX2、GTX3、GTX5、dcGTX2、dcGTX3、C1和C2共12种PSTs,总毒性分别为(535.0±5.6)μg STXeq/kg和(2636.0±12.4)μg STXeq/kg的基体标准物质原料。本研究表明,产毒藻混合暴露可以获得稳定可控的12种PSTs毒素组分,为制备可用于产业监管及行业服务的基体标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麻痹性贝类 产毒 混合暴露 基体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幼虫生防菌株毒力测定及产毒条件优化
4
作者 张梓月 芦俊佳 +4 位作者 杨明国 马云强 田芸菁 勾朝金 刘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为丰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选用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02号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三种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菌株开展其对小菜蛾幼虫毒力的菌... 为丰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选用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02号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三种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菌株开展其对小菜蛾幼虫毒力的菌株筛选试验,同时对选出的高毒力菌株进行毒力测定和产毒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三种菌株对小菜蛾幼虫都具有防治效果,其中以粉红粘帚霉的生防毒力最强。毒力测定显示,粉红粘帚霉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30.8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4.365×10^(4)个孢子/mL。从产毒条件优化结果看出,粉红粘帚霉产毒的最适培养基为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膏(SDAY),最适pH值为6,最适培养时间为7 d。综上表明,粉红粘帚霉对小菜蛾幼虫具有毒力高、致病速度快等特点,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优良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幼虫 生防菌株筛选 力测定 粉红粘帚霉 产毒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对斑马鱼的雌激素响应研究
5
作者 李瑞瑞 陶怡洁 +5 位作者 郭会 陈武炼 刘家贝 许欣悦 杨甜甜 徐文平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0期37-46,共10页
旨在优化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产毒条件,并探讨ZEN对斑马鱼雌激素响应的影响。通过更换培养基配方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发现提供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环境有利于ZEN的积累。在毒性试验中,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ZEN(0、0.1、0.2、0.4μg... 旨在优化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产毒条件,并探讨ZEN对斑马鱼雌激素响应的影响。通过更换培养基配方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发现提供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环境有利于ZEN的积累。在毒性试验中,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ZEN(0、0.1、0.2、0.4μg/m L)后,斑马鱼心率随浓度升高而降低,48、72 h胚胎孵化率显著抑制,并且出现脊柱弯曲、尾部弯曲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同时,暴露于ZEN 72 h的胚胎中雌激素表达在72 h暴露后显著抑制,且呈浓度梯度效应。进一步试验显示,0.2μg/L ZEN暴露7 d显著影响成年斑马鱼的受精率和胚胎存活率,且对雌鱼影响大于雄鱼。结果明确了ZEN的积累与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添加有关,表明ZEN对于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对斑马鱼成鱼的生殖毒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向,可为ZEN的脱毒、检测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雌激素效应 产毒条件优化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热带水库拟柱孢藻产毒基因型的低优势及影响因子分析——以珠海市水库为例
6
作者 吴孟李 范利青 +4 位作者 吴艳龙 秦伟 商添雄 程楠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1,I0001,共12页
研究以珠海市20座水库两次(2018年和202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华南热带地区产毒拟柱孢藻的发生规律和拟柱孢藻毒素(CYN)的健康风险。基于rpoC1和cyrJ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两次采样的40个样品中均检到拟柱孢藻,在其中的33个样... 研究以珠海市20座水库两次(2018年和202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华南热带地区产毒拟柱孢藻的发生规律和拟柱孢藻毒素(CYN)的健康风险。基于rpoC1和cyrJ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两次采样的40个样品中均检到拟柱孢藻,在其中的33个样品中检到产毒拟柱孢藻。种群内产毒基因型的比例在0.046%—38.66%,表明产毒株广泛存在但不占优势。与2018年相比,20座水库的总拟柱孢藻丰度均值在2022年增加近10倍,但两年的产毒拟柱孢藻丰度无显著差异;产毒基因型的比例明显下降,比例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从2018年的14.86%和38.66%降至2022年的4.17%和17.24%;CYN浓度与产毒细胞比例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也从0.56降至0.19μg/L。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非产毒基因型丰度随无机磷的升高及硝氮的下降而显著增加,而产毒拟柱孢藻比例随水温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和非产毒拟柱孢藻 拟柱孢藻 荧光定量PCR 热带水库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毒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7
作者 黄秀丽 沈圣 +6 位作者 朱文娟 陈佳平 陈国培 赵智锋 黄永德 陈嘉聪 温晓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索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采用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该菌产毒培养前后蛋白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毒培养后,产毒株中显著性上调表达蛋白25个...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索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采用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该菌产毒培养前后蛋白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毒培养后,产毒株中显著性上调表达蛋白25个,显著性下调表达蛋白31个,其中显著性上调表达的蛋白中有与细菌趋化性信号转导相关的ABC转运蛋白、反应调节受体蛋白、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Ⅱ,以及与细菌运动相关的鞭毛蛋白如鞭毛P环蛋白、鞭毛M环蛋白、鞭毛钩蛋白FlgE等,推测趋化性运动可能在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研究,可为人们更好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假单胞菌 米酵菌酸 产毒机制 食物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产毒菌株及产毒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6
8
作者 万佐玺 周光来 强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7-10,共4页
对紫茎泽兰 (EupatoriunadenophorumSpreng .)的自然致病菌 -链格孢菌 (Alternariaalternata (Fr.)Keissler)的 6个菌株 5 0 1、 40 2、 5 0 3、LS、YN、AW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选出 5 0 1菌株产毒能力最强 ;同时对 5 0 1菌株的... 对紫茎泽兰 (EupatoriunadenophorumSpreng .)的自然致病菌 -链格孢菌 (Alternariaalternata (Fr.)Keissler)的 6个菌株 5 0 1、 40 2、 5 0 3、LS、YN、AW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选出 5 0 1菌株产毒能力最强 ;同时对 5 0 1菌株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培养基 (水的质量分数 40 %)和PSK培养基分别可以作为产毒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产毒能力 产毒培养基 筛选 紫茎泽兰 真菌除草剂 环境性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粮食中黄曲霉菌的产毒性能研究(Ⅰ) 黄曲霉产毒株比率及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9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2 位作者 杨德珍 丛黎明 符锡春 《浙江预防医学》 1989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我国的广西省孟昭赫等发现肝癌发生率与食品中的黄曲霉素含量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国外的肯尼亚和泰国,其他学者调查发现肝癌发生率与随食品摄入的黄曲霉素含量呈线性相关。1978年,刘兴玠等调查了我国17个省的黄曲霉产毒株比率,发现浙... 在我国的广西省孟昭赫等发现肝癌发生率与食品中的黄曲霉素含量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国外的肯尼亚和泰国,其他学者调查发现肝癌发生率与随食品摄入的黄曲霉素含量呈线性相关。1978年,刘兴玠等调查了我国17个省的黄曲霉产毒株比率,发现浙江省的产毒株比率较低(7.4%)。测定10年后浙江省黄曲霉产毒性能的变化,对估计和监测及管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 产毒 黄曲霉 肝癌发生 线性相关 产毒培养基 国标法 AFLATOXIN 产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病麦中禾谷镰刀菌产毒性能的观察
10
作者 温世凡 罗雪云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3年第3期35-36,共2页
禾谷镰刀菌是麦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和某些植物的病原菌。由于本菌的危害,不但能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其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主要是呕吐毒素,简称DON)还可对粮食造成污染。人及家畜摄食带毒的粮食,往往发生食物中毒。本研究... 禾谷镰刀菌是麦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和某些植物的病原菌。由于本菌的危害,不但能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其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主要是呕吐毒素,简称DON)还可对粮食造成污染。人及家畜摄食带毒的粮食,往往发生食物中毒。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国禾谷镰刀菌的产毒情况,以及筛选高产毒菌株应用于毒素的制备,以便进一步开展呕吐毒素的毒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代谢 产毒菌株 呕吐 产毒 性研究 产毒培养基 麦类 检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代瑞华 刘会娟 +1 位作者 曲久辉 赵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9-1744,共6页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仅为控制组的30%-50%,产毒量也仅为控制组的10%-60%;并且氮限制会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的生长周期.这可能是因为氮是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所必需的元素,直接控制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所以若培养基中的氮浓度比较低,会直接导致微囊藻的生物量较少和产毒量比较低.磷限制甚至磷被耗尽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影响不大,这可能与铜绿微囊藻体内储存的含磷颗粒物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水体中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限制 磷限制 生长 产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的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范围 被引量:71
12
作者 万佐玺 强胜 +2 位作者 徐尚成 沈振国 董云发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5,共6页
从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发生的叶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 6个链格孢菌菌株 ,对它们的产毒情况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产毒能力强的 5 0 1菌株 ,确定了有利于该菌株产毒的温度为 2 5℃、p H值为 4.1 3、培养时间为 5~ 7天、黑暗及静置等... 从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发生的叶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 6个链格孢菌菌株 ,对它们的产毒情况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产毒能力强的 5 0 1菌株 ,确定了有利于该菌株产毒的温度为 2 5℃、p H值为 4.1 3、培养时间为 5~ 7天、黑暗及静置等培养条件。选择 74种植物 ,以离体叶片针刺法对粗毒素的致病范围进行了测试 ,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范围的选择作用特性 ,从中筛选出草莓、苦苣菜、鸭跖草、火柴头、刺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产毒 培养条件 生物测定 致病范围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产毒霉菌侵染快速检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鹏 蒋雪松 +3 位作者 沈飞 吴启芳 许林云 周宏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7-1402,共6页
为了能够快速、无损地评价花生的质量,确保储藏与食用安全,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产毒霉菌污染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对经过Co-60强辐射杀菌后的新鲜花生样品分别接种谷物中五种常见产毒霉菌(黄曲霉3.17、黄曲霉3.3... 为了能够快速、无损地评价花生的质量,确保储藏与食用安全,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产毒霉菌污染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对经过Co-60强辐射杀菌后的新鲜花生样品分别接种谷物中五种常见产毒霉菌(黄曲霉3.17、黄曲霉3.3950、寄生曲霉3.395、寄生曲霉3.0124、赭曲霉3.6486),并于适宜条件下(26℃、RH 80%)储藏9d。其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不同时期花生样品在12 000~4 000cm-1波段范围内的漫反射光谱,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分析(D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了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接种不同霉菌的样品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能得到有效区分,DA模型对储藏0,3,6与9d花生的感染单一霉菌和多种霉菌的总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9.17%,PLSR模型对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的预测结果为:有效决定系数(R2P)为0.874 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276Log CFU·g-1,剩余预测偏差(RPD)为1.92。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对花生受霉菌侵染的状况进行快速分析,从而确保贮藏期间花生的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花生 快速检测 产毒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镰刀菌生长与产毒的基本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群伟 李德安 +1 位作者 孟宪清 李晓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55-358,共4页
通过对镰刀菌生长、产毒条件的观察,发现镰刀菌生长、产毒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适宜温度(20℃~30℃)、湿度(40%)条件下,真菌生长旺盛,孢子数量多;碱性(pH>7.0)条件则明显抑制其生长,孢子数量也减少;无机元素... 通过对镰刀菌生长、产毒条件的观察,发现镰刀菌生长、产毒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适宜温度(20℃~30℃)、湿度(40%)条件下,真菌生长旺盛,孢子数量多;碱性(pH>7.0)条件则明显抑制其生长,孢子数量也减少;无机元素对生长无影响;低温尤其是变温条件下,镰刀菌易产生T-2毒素;碱性条件可明显抑制真菌产毒;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T-2 生长条件 产毒条件 大骨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皮蜡质和角质层与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关系 被引量:33
15
作者 梁炫强 周桂元 潘瑞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T001,共5页
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 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感染率和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种皮的抗性成份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种皮蜡质含量测定和种皮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蜡质的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性品种种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种皮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黄曲霉菌的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种皮 蜡质 角质层 侵染 产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华微囊藻基因型组成和产毒微囊藻丰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施丽梅 蔡元锋 +3 位作者 杨华林 李朋富 孔繁翔 孔令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1-805,共5页
采用基于ITS序列的PCR-DGGE方法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水华暴发过程中(6-11月)微囊藻的不同基因型组成的变化,同时利用针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和微囊藻特异性的16S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分析水华... 采用基于ITS序列的PCR-DGGE方法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水华暴发过程中(6-11月)微囊藻的不同基因型组成的变化,同时利用针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和微囊藻特异性的16S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分析水华样品中产毒微囊藻与总微囊藻的量,通过两者的比值反映产毒微囊藻丰度.结果表明,在发生水华的不同时期,微囊藻的基因型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以8月末、9月和10月的基因型最多,基因型M5和M10存在于整个水华发展过程中.共检测到12种主要的基因型,每个基因型在水华的不同时期所占的比例互不相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从6月到10月,产毒微囊藻的丰度呈增大的趋势,从0.75%增加到32.16%,而11月产毒微囊藻的丰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产毒微囊藻 ITS 实时荧光定量PCR DGGE 水华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1 位作者 王圣玉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1-855,共5页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 侵染抗性持久性 种皮完整性 产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白藜芦醇含量与黄曲霉产毒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后苗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晏立英 王圣玉 姜慧芳 任小平 娄庆任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选用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品种(系)和高产毒品种(系),采用强产毒菌株AF2202人工接种水分吸胀的花生种子,培养7d后,测定接种和未接种的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探讨白藜芦醇与花生种子黄曲霉产毒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 选用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品种(系)和高产毒品种(系),采用强产毒菌株AF2202人工接种水分吸胀的花生种子,培养7d后,测定接种和未接种的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探讨白藜芦醇与花生种子黄曲霉产毒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黄曲霉产毒花生品种(系)的白藜芦醇含量较高,平均为37.3μgkg–1,高产毒品种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13.3μgkg–1,抗、感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吸胀处理后抗产毒花生品种(系)白藜芦醇含量提高2.0倍,感病品种(系)仅提高1.6倍,对不同品种(系)处理后的种子再接种,令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37.6%~75.8%,但吸胀处理后抗产毒品种(系)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仍低于感病品种(系)。相关分析表明,花生白藜芦醇含量与黄曲霉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离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大于3.0μgmL–1的白藜芦醇可导致黄曲霉菌产毒量大幅下降,说明白藜芦醇对黄曲霉产毒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藜芦醇 黄曲霉产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和毒素粗提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建仁 杨斌 +1 位作者 包宏 祁高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共5页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 =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苯、...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 =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苯、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小的溶剂不能充分提取毒素。通过生测和高效液相 (HPLC)比较分析表明 ,采用MS培养液培养病菌 ,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毒素 ,将有利于毒素的产生和毒素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真菌 松针褐斑病菌 松树病害 产毒培养 粗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叶点霉粗毒素的提取方法和产毒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韩秀华 魏松红 王英姿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6-949,共4页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三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鸭跖草叶点霉病原菌的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获取粗毒素。结果表明,叶点霉菌产生的毒素既有胞外毒素,又有胞内毒素,且用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大豆培养基和PSK分别是适合...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三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鸭跖草叶点霉病原菌的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获取粗毒素。结果表明,叶点霉菌产生的毒素既有胞外毒素,又有胞内毒素,且用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大豆培养基和PSK分别是适合菌株生长和毒素分泌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确定有利于叶点霉产毒的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14d、培养方式为150r/min振荡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叶点霉 提取 产毒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