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功能恢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燕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4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情况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贵州省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自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 探讨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情况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贵州省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自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症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排净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6.34±1.05)分,低于对比组的(10.25±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6,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后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且产妇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产妇 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功能恢复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情况和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晶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8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情况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20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心理组,每组100名。基础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情况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20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心理组,每组100名。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并调查其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心理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子宫三径之和及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调查表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产妇出院前1 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焦虑、情感缺失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产妇出院前1 d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临床接受自然分娩产妇快速缓解抑郁情绪,促进其产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产妇 抑郁症状 产后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介入运动方法对产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修艳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607-2607,共1页
关键词 产后功能恢复 疗效 剖宫产术 运动疗法 并发症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
4
作者 刘萍 代志俊 张璐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Kegel运动进行常规盆...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Kegel运动进行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进行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评分、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以及性生活满意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Kegel运动 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促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粤 刘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并且分析生物反馈的电刺激治疗对于女性生产以后盆底功能增进恢复的效果。方法 106例生产以后6周月经期已经结束的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选择仪器检测,不需要选择仪器实行治疗,让患者自然恢复,研究组选... 目的探讨并且分析生物反馈的电刺激治疗对于女性生产以后盆底功能增进恢复的效果。方法 106例生产以后6周月经期已经结束的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选择仪器检测,不需要选择仪器实行治疗,让患者自然恢复,研究组选择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实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4.34%,优于对照组的81.13%,阴道压力为(93.01±15.30)cm H2O,优于对照组的(64.40±23.23)cm H2O(1 cm H2O=0.098 k 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有障碍出现的患者,选择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实行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童金亮 李晓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6期2474-2475,共2页
目的:分析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使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后对其产后恢复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产妇共15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局部麻醉,观察组接受椎管内阻滞麻醉... 目的:分析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使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后对其产后恢复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产妇共15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局部麻醉,观察组接受椎管内阻滞麻醉,将两组分娩时会阴疼痛程度以及盆底肌功能受损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时的会阴疼痛程度更低;在盆底肌功能受损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生产过程中,椎管内阻滞麻醉能够显著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有助于保护盆底结构,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分娩 椎管内阻滞麻醉 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产孕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钊 杜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5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顺产孕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本院进行产后42天复查的12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再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产妇采取盆底肌力功能训练和Glazer康复系统方案与盆底肌力功能训练结合的治疗方法,并记录两组产... 目的探讨顺产孕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本院进行产后42天复查的12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再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产妇采取盆底肌力功能训练和Glazer康复系统方案与盆底肌力功能训练结合的治疗方法,并记录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地综合肌力恢复情况和检查结果来观察其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能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产妇在尿失禁、子宫脱垂等方面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且其盆底综合肌力状况也明显优于对比组,盆底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采用盆底肌力训练和对Glazer康复系统方案对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产产妇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慕崑 石吟 《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第6期442-443,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肌肉及组织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甲组80例产后进行正常的随访,乙组80例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丙组80例采用盆底针灸治疗配伍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3组于... 目的:观察针灸配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肌肉及组织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甲组80例产后进行正常的随访,乙组80例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丙组80例采用盆底针灸治疗配伍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3组于产后3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耻尾肌)肌力及脏器脱垂情况的评估。结果:治疗后乙组、丙组产后盆底肌肉的恢复较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配伍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丙组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的85.0%和47.5%,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配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有利于产后盆底肌肉及脏器功能的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补中益气丸对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芳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S01期64-64,共1页
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补中益气丸实施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和联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盆底康复治疗仪+补中益气汤干预),... 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补中益气丸实施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和联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盆底康复治疗仪+补中益气汤干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评分、盆底肌张力评分、并发症(痔疮、子宫脱垂、腰骶痛)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护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联合护理组尿失禁评分(1.57±0.33)分、盆底肌张力评分(3.69±0.33)分分别低于、高于常规护理组尿失禁评分(2.75±0.25)分、盆底肌张力评分(2.15±0.35)分(P<0.05);联合护理组并发症(痔疮、子宫脱垂、腰骶痛)总发生率(7.14%)低于常规护理组(28.57%)(P<0.05);联合护理组服务态度(90.25±4.36)分、心理护理(91.77±5.12)分、护理针对性(91.69±2.63)分、护理质量(91.71±4.17)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服务态度(80.04±5.41)分、心理护理(79.85±3.57)分、护理针对性(79.69±4.25)分、护理质量(79.88±5.15)分(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补中益气汤有效应用后,观察患者尿失禁评分、盆底肌张力评分、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盆底康复治疗仪 补中益气丸 尿失禁评分 盆底肌张力评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世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于产后2个月实施盆底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于产后1个月实施...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于产后2个月实施盆底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于产后1个月实施盆底康复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经积极康复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盆底压力I级、II级、III级、IV级所占比重分别为2.22%、6.67%、35.56%、55.56%,对照组则分别为20.00%、24.44%、26.67%、28.89%;由数据可知,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3、9.237、6.273、10.284,P<0.05)(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与对照组的17.7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0.05).结论不同时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不同,产后1个月优于产后2个月,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所以值得推荐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盆底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影响
原文传递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105-105,共1页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妇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86 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对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日常检查,其中实验组 23 例孕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 43 例患者不进行功能锻炼...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妇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86 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对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日常检查,其中实验组 23 例孕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 43 例患者不进行功能锻炼,记录产妇分娩时阴道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分娩情况和进行阴道助产、会阴侧切的患者人数,3 个月后行会阴 B 超检查,比较产妇治疗前和治疗后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分娩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娩后实验组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与分娩前差距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孕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对盆底肌的收缩力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减少孕产妇分娩时时的出血量和术后血流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锻炼 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令娜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9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析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对女性产后的盆底功能出现障碍进行治疗后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140例在产后6周经期结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采取仪器检测并做好记录,不采用仪器进行治疗,并让患... 目的探析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对女性产后的盆底功能出现障碍进行治疗后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140例在产后6周经期结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采取仪器检测并做好记录,不采用仪器进行治疗,并让患者自然恢复;治疗组选择盆底康复仪对患者盆底肌肉肌力与肌纤维的受损程度加以检测与评估,主要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进行盆底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肌力与肌纤维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结论对于女性的盆底功能出现障碍者,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疗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治疗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卜庭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22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盆底肌锻练,观察组30例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盆底肌锻练,观察组30例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更高,尿失禁、子宫脱垂、子宫复旧不良、痔疮、腰骶痛、阴道壁膨出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可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养成健康排便习惯,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练 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 产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前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3期2142-2144,共3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给予生物...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情况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最大快肌收缩值、10s、60s的慢肌收缩平均值要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丽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4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的60例产妇进行观察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盆底康复训练,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的60例产妇进行观察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盆底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产妇进行训练后,肌肉的肌力恢复情况、阴道肌肉的恢复相关指标、肌力的整体评价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训练后的阴道收缩指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对比产妇肌力评价,观察组产妇的肌力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娩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阴道纤维疲劳度,促使产后恢复的速度,并且提升其恢复质量,同时对并发症的产生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阿胶膏治疗产后气血两虚产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燕兴 韩俊 邓燕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益母阿胶膏治疗产后气血两虚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气血两虚产妇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八珍益母胶囊,研究组服用益母阿胶膏,... 目的探讨益母阿胶膏治疗产后气血两虚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气血两虚产妇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八珍益母胶囊,研究组服用益母阿胶膏,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出院时和出院7 d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宫腔积液、纯母乳喂养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WBC、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7 d后研究组WBC低于对照组,HGB高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母阿胶膏治疗产后气血两虚产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产后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两虚 产妇 益母阿胶膏 产后功能恢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17
作者 武翠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64-264,266,共2页
探究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100例我院近期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首先,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的治疗,并在治疗过后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对照组患者开展家... 探究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100例我院近期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首先,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的治疗,并在治疗过后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对照组患者开展家庭自主盆底肌锻炼,要求患者每天都要进行40分钟以上的锻炼时长,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非入侵式盆底肌康复疗法辅助患者恢复,每周患者至少需要依照此疗法锻炼三次,该疗法总共需持续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以及盆底肌电测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FDI-20评分下降至5.38±3.77分,对照组患者下降至45.43±4.34分,显然,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盆底肌电测评评分上升至88.38±10.24分,而对照组只上升至72.34±9.54分,显然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采用非入侵式盆底肌康复疗法的效果更优,明显好于产妇每天在家里自己锻炼,不仅该方法无痛无创,不会对患者有侵入式伤害,而且在增强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应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 盆底肌康复疗法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影响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