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产卵管异常与遗腹卵发生关系的初探
1
作者 严会超 林健荣 +2 位作者 钟生泉 农朝志 黄星光 《广东蚕业》 1999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遗腹卵的调查过程中,将产卵管进行解剖观察,发现遗腹卵多的品种,其产卵管中有缺位卵、移位卵现象存在。正常的桑蚕蛾的产卵管为8条,通过解剖发现有些蚕蛾产卵管数异常,最多的有10条(左右各5条),9条的为多,但不同品种其异常率不同。
关键词 家蚕 产卵管异常 遗腹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野螟交尾行为与产卵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菊香 李长友 +3 位作者 孙开珍 张竹青 迟玉成 郑桂玲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00,一般一生只交尾一次,部分交尾2~3次,平均交尾时长为53.1 min;在雌雄比1∶1或雄蛾数较多的情况下,交尾率和产卵数较高;在20~27℃范围内,交尾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超过25℃时,交尾率在50%以上,平均产卵数在800粒以上;22~27℃雌成虫羽化后第3天开始产卵,第7~8天达到产卵高峰,至第12天产卵数达到总产卵数的80%。研究结果对豆野螟的室内饲养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交尾行为 产卵特性 温度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影响
3
作者 杨小凡 马爱红 +4 位作者 朱洁 牛一平 冉红凡 路子云 李建成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暗循环变化过程中的光周期、日落时间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为研发基于光干扰成虫产卵行为的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室外自...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暗循环变化过程中的光周期、日落时间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为研发基于光干扰成虫产卵行为的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室内人工气候箱中比较分析不同光周期(15L∶9D,14L∶10D和13L∶11D)、日落时间(19:00和16:00)及不同强度(1000,500,100,50,10,5,1,0.5和0.1 mW/m^(2))弱光间断(1 h)等光暗周期条件下成虫产卵节律的差异。【结果】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表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春、夏和秋季(日落时间分别为18:30,19:30和18:30)时,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8:00-19:00,19:00-20:00和18:00-19:00,即均为日落前后0.5 h内,该时段光照强度变化剧烈,从10000 mW/m^(2)迅速降至0.01 mW/m^(2)。同一日落时间不同光周期(15L∶9D,14L∶10D和13L∶11D)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节律无明显差异,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日落时间为19:00和16:00时,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具有明显差异,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9:00-20:00和16:00-17:00,即日落后1 h,占单日总产卵量的54%以上。日落前的弱光间断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发生了改变,相比于1000,500和100 mW/m^(2)弱光间断下的前小后大的“双峰型”曲线,50,10,5,1,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成虫的产卵节律则为前大后小的“双峰型”曲线,产卵高峰出现均在16:00-17:00(即弱光间断期),产卵百分数高达40%以上,其次为19:00-20:00。不同强度的弱光间断下梨小食心虫的单日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单日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05和31.00粒)。【结论】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昼夜节律,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低于50 mW/m^(2)弱光或黑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产卵 昼夜节律 光暗周期 日落时间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产卵敏感期河流生态流速的分区分类阈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泽凡 胡鹏 +2 位作者 王玉莲 刘欢 闫肖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201,共12页
敏感生态流量目标的合理制定是生态流量管理的重难点问题。针对目前敏感生态流量目标制定中存在的计算方法繁杂、关键参数缺乏等问题,本文以鱼类产卵期为重点,提出了分区分类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和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制定了不同区域(东北... 敏感生态流量目标的合理制定是生态流量管理的重难点问题。针对目前敏感生态流量目标制定中存在的计算方法繁杂、关键参数缺乏等问题,本文以鱼类产卵期为重点,提出了分区分类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和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制定了不同区域(东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不同类型(按集水面积、山区河段和平原河段等划分)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阈值。结果显示,全部分区分类推荐流速平均值为0.66 m/s,其中山区大站平均值为0.94 m/s、山区小站平均值为0.62 m/s、平原大站平均值为0.63 m/s、平原小站平均值为0.46 m/s。基于阈值核算了全国217个鱼类产卵生境保护河段的敏感期生态流量目标,并结合部分断面湿周法结果对阈值合理性与适应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关阈值和方法适应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河流,可为我国现阶段河流敏感生态流量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生态流量 鱼类产卵 生态流量占比 生态流速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形态特征及产卵行为研究
5
作者 柏天琦 易怀锋 +7 位作者 张翠仙 尼章光 王美存 姜艳 陈于福 廖苑君 解德宏 张宏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2-1670,共9页
【目的】明确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成虫产卵行为及产卵选择性,为该虫田间识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录制视频和室内显微观察的方法,描述并记录芒果... 【目的】明确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成虫产卵行为及产卵选择性,为该虫田间识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录制视频和室内显微观察的方法,描述并记录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芒果嫩梢的特点,并研究成虫产卵行为及对嫩梢大小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蓝绿色,喙细长,微弯;雄性触角着生于近喙基部1/4处,雌性着生于近喙基部1/5处。雌虫产卵行为由行走、钻切梢孔、钻产卵孔、产卵、再次钻孔、隐藏和离开7种离散的行为类别组成;每种行为类别单次发生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钻切梢孔33.24 s、钻产卵孔144.92 s、产卵25.25 s、再次钻孔80.30 s及隐藏19.29 s。产卵时,该虫首先用喙在芒果嫩梢上连续钻切梢孔,形成数圈近螺旋形紧密排列的小孔;随后在切梢孔上方连续钻产卵孔,并在喙能达到的产卵孔底部作体积较大的卵室,最终在嫩梢上形成数条连续的近直线型排列的产卵孔。连续钻产卵孔过程中,该虫会随机选择几个产卵孔产卵,通常1个产卵孔产1粒卵,每个嫩梢上产2~8粒卵。当粗细不同的顶梢和侧梢同时存在时,93.33%的雌虫会优先选择在较粗的顶梢上产卵。【结论】芒果蓝色切梢象甲具有复杂的产卵行为,其中包括产卵前有特殊的切梢过程。产卵时雌虫会优先选择在较粗壮的嫩梢上产卵。田间可通过近螺旋形紧密排列的切梢孔和近直线型排列的产卵孔识别该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蓝色切梢象甲 形态特征 产卵行为 产卵选择性 为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蓄水以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变化规律
6
作者 刘文成 李君轶 +6 位作者 李鹏程 班璇 吴金明 张辉 沈丽 刘志刚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为探究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水声学和水下视频影像分析三峡蓄水以来现有数据(2004—2020年),研究底质表观特征与水声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产卵场底质特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 为探究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水声学和水下视频影像分析三峡蓄水以来现有数据(2004—2020年),研究底质表观特征与水声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产卵场底质特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硬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分别与河床质充塞度、粒径和主要组成相关;(2)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床底质特征参数在2004—2020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硬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三种特征均值在2004—2012年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0.01),在2012—2019年均显著增加(P<0.01),在2019—2020年显著减少(P<0.01);(3)产卵场含沙的底质比例在2004—2008年减少33.08%,在2008—2012年增加12.69%,在2012—2015年减少33.83%,此后其持续减少至2019年,在2019—2020年增加39.37%,期间的底质变化可能与三峡蓄水、泥沙调度、新修水坝的蓄水运行及期间发生的洪水有较大关联,且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明显受河床质变化影响。研究结果为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的推演和产卵场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 河床质 粗糙度 硬度 分形维数 演变 中华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3 位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5,共15页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d)、浮游植物丰度(F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SSS)(18.7%)和Depth(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 产卵 Tweedie-GAM 黄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8
作者 张硕 孔杰 +9 位作者 曹家旺 代平 谭建 罗坤 孟宪红 傅强 陈宝龙 王照欣 隋娟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卵巢成熟发育早期,检测到15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胆固醇、雄烯二酮、磷脂酰胆碱(PC)、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前列腺素E2等脂类相关代谢产物,以及精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富集在128条代谢通路中,如卵巢类固醇生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卵巢成熟发育晚期,检测到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左旋肉碱、睾酮、磷脂酰胆碱等,富集在10条代谢通路中,如甘油磷脂代谢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成熟发育的早期阶段,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在卵巢成熟发育早期的速度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内部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对虾等甲壳动物的繁殖调控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卵巢 产卵频次 代谢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果实蝇对不同品种西葫芦的产卵选择及生长适应性
9
作者 李貌 陈婷 +4 位作者 张金龙 李娟 韦晓曼 陈国华 张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175,共8页
为明确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对不同品种西葫芦的产卵选择及生长适应性,以便为西葫芦上南亚果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4个西葫芦品种,‘新一代早青’‘新翡翠早生’‘圣峰’‘抗病早青一代’,在田间调查了南亚果实蝇的产卵情况... 为明确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对不同品种西葫芦的产卵选择及生长适应性,以便为西葫芦上南亚果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4个西葫芦品种,‘新一代早青’‘新翡翠早生’‘圣峰’‘抗病早青一代’,在田间调查了南亚果实蝇的产卵情况,在室内观察了其生长发育,并对西葫芦果实硬度、糖度和含水量与南亚果实蝇产卵、生长发育参数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西葫芦品种受南亚果实蝇为害从轻到重依次为‘抗病早青一代’‘新一代早青’‘新翡翠早生’和‘圣峰’。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为取食‘圣峰’时最短,取食‘抗病早青一代’时最长。蛹重、羽化率和存活率为取食‘圣峰’时最高,取食‘抗病早青一代’时最低。其中,取食‘圣峰’的幼虫历期和存活率分别为8.26 d和64.95%,取食‘抗病早青一代’的幼虫历期和存活率分别为12.67 d和41.69%。果实糖度与产卵孔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蛹重和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单孔产卵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卵孔数和百克果肉虫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南亚果实蝇在不同品种西葫芦上的成虫产卵偏好性和幼虫生长适应性符合“偏好-表现”假说。南亚果实蝇偏好在果实硬度低、糖度高的西葫芦品种上产卵,‘抗病早青一代’对南亚果实蝇表现为抗,‘圣峰’对南亚果实蝇表现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西葫芦 产卵选择性 幼虫适生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茭白品种福寿螺卵块分布及竹片诱螺产卵效果
10
作者 周平 陈建明 +3 位作者 张珏锋 钟海英 李芳 姚金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5,共5页
为了研究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种群的方法,本文在调查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规格(3、6、9 cm宽)竹片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数量差异大,单季茭白品种以‘杭州一点红’上卵块... 为了研究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种群的方法,本文在调查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规格(3、6、9 cm宽)竹片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数量差异大,单季茭白品种以‘杭州一点红’上卵块最多(11.6个/丛),远高于其他9个品种,最少的是‘八月茭’‘金茭1号’(分别为1.7、2.3个/丛)。双季茭白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每个茭白品种上的卵块数在5.1~7.4个之间。不同规格竹片对福寿螺的产卵诱集效果差异大,引诱效果最好的为9 cm规格的竹片效果最差的是3 cm规格竹片。竹片凸面诱集到的卵块较多,凹面诱集到的卵块很少,竹片凸面朝田埂方向插入诱集产卵效果更好。福寿螺的产卵高度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 cm之间,未发现有靠近水面或在水下的卵块,卵块大小与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竹片诱集茭白田福寿螺产卵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茭白品种 竹片 卵块分布 诱集产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11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4 位作者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F=12.0,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产卵 生境质量评价 繁殖表现特征 数量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伤口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黎代梅 李迅东 +7 位作者 夏体渊 毛佳 刘立娜 白亭亭 冯臣成 杨丽梅 毛俊 尹可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桔小实蝇是一种寄主广泛、危害严重的果蔬害虫,寄主表面的伤口对其产卵行为有较大影响。为明确寄主伤口对桔小实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香蕉为寄主,在果实表面制造形状、大小(边长6 mm方形孔、4 mm方形孔、2 mm方形孔、1 mm×5... 桔小实蝇是一种寄主广泛、危害严重的果蔬害虫,寄主表面的伤口对其产卵行为有较大影响。为明确寄主伤口对桔小实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香蕉为寄主,在果实表面制造形状、大小(边长6 mm方形孔、4 mm方形孔、2 mm方形孔、1 mm×5 mm长条形孔、1.5 mm针刺孔人工伤口)和新鲜度不同的伤口,设置选择性(同时存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伤口,且伤口新鲜度不同)和非选择性(同时存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伤口,但伤口新鲜度相同)试验,观察桔小实蝇雌成虫的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在选择条件下,6 mm方形孔人工伤口上的着卵量最高,平均为55.00粒/伤口,自然产卵孔的平均着卵量仅为6.39粒;非选择条件下,6 mm方形孔人工伤口的产卵量为56.00粒/伤口,自然产卵孔中的平均着卵量仅为3.92粒。桔小实蝇对不同伤口新鲜度的选择偏好顺序为产生2 d的伤口>0 d的伤口>产生1 d的伤口,产生2 d的伤口平均访问次数为3.20次,访问时长为50.04 min,尝试产卵次数为4.40次,真实产卵次数为3.80次。本研究表明寄主果实表面的伤口有利于桔小实蝇产卵,伤口面积越大及产生的时间越长,产卵量越高。在生产中为减少桔小实蝇对果实的为害,应采取相应保护果实的措施,尽量避免果实表面形成伤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伤口 产卵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小象甲形态特征及产卵习性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忠 涂育文 +2 位作者 刘敏 郑泓泽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908-1910,共3页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识别和鉴定依据,有利于提高基层检疫和植保人员的检疫、监测和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不同虫态 形态 产卵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营养对番茄潜叶蛾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海旭 王新谱 白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一种世界性检疫性害虫,于2017年入侵我国。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该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本文针对番茄潜叶蛾成虫取食不同外源营养对其产卵量及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成...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一种世界性检疫性害虫,于2017年入侵我国。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该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本文针对番茄潜叶蛾成虫取食不同外源营养对其产卵量及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成虫在取食5%蜂蜜水、5%葡萄糖水和5%蔗糖水后,平均单雌产卵量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分别为(263.4±13.17)粒、(175.6±8.78)粒和(147.4±7.37)粒。补充不同营养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补充5%蜂蜜水和5%蔗糖水时,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1.15)d和(22±1.1)d,高于5%葡萄糖水和清水对照处理。补充5%蜂蜜水时,雄成虫寿命最长,为(21±1.05)d,高于其他处理;而5%蔗糖水和5%葡萄糖水处理下雄成虫最长寿命均为(18±0.9)d;清水对照处理下的雄成虫寿命最短,仅为(14±0.7)d。且每个处理下的雄成虫寿命均低于雌成虫。综上所述,5%蜂蜜水对番茄潜叶蛾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补充营养 产卵 寿命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彭应力 余佳敏 +10 位作者 王勇 刘东阳 刘挺 江连强 龙岗 李斌 谢云波 伍兴隆 郭仕平 蔡鹏 蒲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工饲料)、E(纯人工饲料),分析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量、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D、E各处理七星瓢虫产卵量整体随蚜虫饲养量的减少而减少;B处理25%蚜虫减量与A处理纯蚜虫对照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各处理所产卵块绝大多数为可收集卵,卵块的可利用率高;除E处理为纯饲料外,各蚜虫减量处理对七星瓢虫的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B处理减量25%的豆蚜,并配合人工饲料饲喂高密度七星瓢虫,各项指标较A处理纯蚜虫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运用于七星瓢虫的高效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减量饲喂 人工饲料 产卵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取食及产卵偏好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前进 党聪 叶恭银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0,共6页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主要依赖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观测了带毒与无毒的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的取食、产卵选...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主要依赖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观测了带毒与无毒的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的取食、产卵选择趋性。取食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叶蝉对感病水稻趋性更强,从观测的第8小时开始达显著差异水平;带毒叶蝉则对健康水稻趋性更强,在观测的第24小时开始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RDV侵染水稻会引起黑尾叶蝉取食偏好性的改变。产卵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及带毒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3个观测指标(每植株卵块数、每卵块的卵量及每植株上的总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RDV侵染水稻对黑尾叶蝉产卵选择偏好性无显著影响。本文初步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为揭示介体昆虫-病毒-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机制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黑尾叶蝉 取食偏好性 产卵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产卵场生境模拟和底质修复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茜 张天予 +2 位作者 冯镜洁 何涛 李然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河流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连通性,改变了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可能导致局部鱼类产卵场生境破坏。针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构建了融合流速、水深、底质生境需求的产卵场生境适宜评价模型,利用水槽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底质修复方案... 河流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连通性,改变了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可能导致局部鱼类产卵场生境破坏。针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构建了融合流速、水深、底质生境需求的产卵场生境适宜评价模型,利用水槽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底质修复方案下的河床糙率变化,并采用流速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鱼类产卵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产卵场的水动力学条件及加权可利用面积(weighted useable Area,WUA)分布情况。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底质修复后的生境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当底质指数在60%时,相较于修复前,齐口裂腹鱼在三种流量条件下的WUA从343.0~536.2m^(2)提升至1225.2~2019.1m^(2),WUA占比从3.0%~5.9%提升至10.7%~22.5%,得到了明显改善。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鱼类产卵场的生境模拟以及底质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产卵 River2D模型 水力生境 底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充营养和产卵底物对桑螟产卵的影响
18
作者 梁薇 姜汇如 +3 位作者 鲁贞吟 黄延浩 魏洪义 陈丽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1,共6页
为探明补充营养和产卵底物对桑螟(Glyphodes pyloalis)生殖的影响,同时也为桑螟的室内饲养条件及诱捕器的改进提供参考,比较桑螟取食不同补充营养的产卵量及其对不同颜色、粗糙程度底物的产卵选择。配制10%蔗糖、10%果糖、10%葡萄糖、5... 为探明补充营养和产卵底物对桑螟(Glyphodes pyloalis)生殖的影响,同时也为桑螟的室内饲养条件及诱捕器的改进提供参考,比较桑螟取食不同补充营养的产卵量及其对不同颜色、粗糙程度底物的产卵选择。配制10%蔗糖、10%果糖、10%葡萄糖、5%蔗糖+5%果糖、5%蔗糖+5%葡萄糖、5%果糖+5%葡萄糖、3.33%蔗糖+3.33%果糖+3.33%葡萄糖和水8种补充营养,选取红、黄、绿、蓝、紫、白6种颜色塑料包扎绳作为产卵底物,调查不同补充营养对桑螟产卵量的影响,并明确桑螟成虫对不同颜色产卵底物的选择偏好;另以新鲜桑叶以及杯壁光滑和带有横纹的2种粗糙程度不同的塑料杯作为产卵底物,研究桑螟对不同粗糙程度底物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以10%蔗糖为桑螟成虫补充营养时产卵期(5.3 d)最长、单雌产卵量(233.3粒)最大,且更偏好在粗糙程度高的黄色底物上产卵。在桑螟室内饲养中,选用10%蔗糖作为成虫补充营养,产卵底物则考虑黄色且粗糙程度高的更有利于桑螟室内种群的繁殖,还可为桑螟诱捕器外观改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补充营养 产卵底物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E素调控斑翅果蝇产卵选择及适合度
19
作者 李一璇 李隆琦 +5 位作者 张晟 鲍悦月 刘安琪 庄晶晶 姜标 刘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目的】研究大蒜E素(allicin E, ALE)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产卵行为的影响,为利用ALE生物防治斑翅果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产卵双向选择模型检测0.01%, 0.015%和0.02%ALE对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驱避作用。利用暗盒实验、... 【目的】研究大蒜E素(allicin E, ALE)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产卵行为的影响,为利用ALE生物防治斑翅果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产卵双向选择模型检测0.01%, 0.015%和0.02%ALE对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驱避作用。利用暗盒实验、摘除前足、摘除触角等方式检测视觉、味觉和嗅觉感觉系统对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偏嗜行为的影响。利用Y生物迷宫试验检测0.015%ALE对斑翅果蝇雌成虫的产卵行为驱避作用。通过检测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研究ALE对斑翅果蝇适合度的影响。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ALE处理后斑翅果蝇成虫肠道中活性氧水平。【结果】ALE驱避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对0.01%, 0.015%和0.02%ALE的产卵指数分别为-0.30,-0.44和-0.51。在黑暗和摘除前足条件下,斑翅果蝇雌成虫存在对ALE的显著的产卵避性反应,而摘除触角的斑翅果蝇对ALE的产卵避性显著降低,对0.01%, 0.015%和0.02%ALE的产卵指数分别降低为-0.10,-0.11和-0.12。斑翅果蝇雌成虫所产卵暴露于0.02%ALE后,后代蛹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69.23%和69.70%,后代成蛹和羽化时间分别延长5.88和4.75 d。ALE缩短斑翅果蝇成虫寿命,雌性和雄性在0.02%ALE处理下LT_(50)值分别由39 d降低为18和15 d。0.02%ALE处理72 h后斑翅果蝇成虫奔跑和攀爬速度显著降低。0.02%和0.05%ALE处理3 d后斑翅果蝇成虫肠道中的活性氧水平上升。【结论】ALE引起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避性,主要通过嗅觉介导此种产卵避性;ALE延缓了斑翅果蝇后代的生长发育,降低了亲代成虫的运动活力和存活率,并引起肠道损伤,因此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斑翅果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果蝇 大蒜E素 产卵避性 嗅觉系统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种植物精油对草地贪夜蛾的产卵驱避和拒食活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一博 李嘉艺 +3 位作者 杨炳南 蓝睿 罗海岚 吴正伟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7-162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精油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产卵驱避及拒食作用,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方法。【方法】以采自广东湛江玉米田并在室内饲养繁殖多代的草地贪夜蛾作为试虫,在室内采用行为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精油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产卵驱避及拒食作用,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方法。【方法】以采自广东湛江玉米田并在室内饲养繁殖多代的草地贪夜蛾作为试虫,在室内采用行为选择法测定了21种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水菖蒲Acorus calamus、艾草Artemisia argyi、辣椒Capsicum annuum、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胡椒Piper nigrum、大蒜Allium sativum、雪松Cedrus deodara、肉桂Cinnamomum cassia、薄荷Mentha canadensi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山苍籽Litsea cubeba、苦楝Melia azedarach、柠檬Citrus limon、茶树Camellia sinensis、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桉叶Eucalyptus globule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碰碰香Plectranthus hadiensis)精油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活性,并采用叶碟饲喂法测定这些精油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在2.5 mL/L浓度下,辣椒精油和苦楝精油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效果最好,驱避率分别为89.13%和88.83%。在5 mL/L浓度下,辣椒精油的产卵驱避效果最好(驱避率100.00%)。在10 mL/L浓度下,紫苏、柏木、辣椒、肉豆蔻、胡椒、大蒜、雪松和柠檬精油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均具有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2.5 mL/L浓度下,胡椒精油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和选择性拒食效果均最好,拒食率分别为98.67%和97.37%。5和10 mL/L浓度下时,胡椒精油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拒食率均最高,均为100.00%。【结论】低浓度的辣椒和苦楝精油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很好的产卵驱避活性,胡椒精油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拒食活性,这些植物精油在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植物精油 拒食活性 产卵驱避活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