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中体衍交生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秀玲 孟大维 +4 位作者 杨光明 潘兆橹 李斗星 戴吉岩 胡魁毅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四川西昌地区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中的体衍生复合多晶体超微结构特征,直观地揭示了该类矿物非均匀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表明,该矿物晶体是由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系列中不同组分的氟碳铈矿(B)与直氟碳钙铈矿(...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四川西昌地区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中的体衍生复合多晶体超微结构特征,直观地揭示了该类矿物非均匀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表明,该矿物晶体是由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系列中不同组分的氟碳铈矿(B)与直氟碳钙铈矿(S)结构单元层沿c轴方向无序堆垛而成。本文还讨论了体衍生多晶体结构中的堆垛层错等晶体缺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稀土矿物 体衍交生 电子显微镜 碳酸盐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微粒交生体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谢才富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3期14-22,共9页
在某些塑性变形的花岗质岩石(主要是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它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含量一般为2~6vol%,由微粒石英、钠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 在某些塑性变形的花岗质岩石(主要是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它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含量一般为2~6vol%,由微粒石英、钠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认为它是较强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少量熔体(约<3~5wt%,残余或初熔体等)的结晶产物,可做为岩体同构造侵位或塑性变形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显微构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交生 花岗质岩石 地质意义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锌矿-黄铜矿密切交生体的实验研究和成因判别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正海 王大伟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567-574,共8页
实验测定了Cu-Fe-Zn-S体系中300~700℃之间闪锌矿、黄铜矿在平衡时的成分。通过模型研究,考查了压力对闪锌矿、黄铜矿成分的影响,建立了密切交生的闪锌矿、黄铜矿成因类型的判别标准,为成矿条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关键词 闪锌矿 黄铜矿 成因 密切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交生硫化物微区主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研究
4
作者 许赛华 任涛 +2 位作者 白鑫 叶勤富 韩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1-750,共10页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毒砂进行了微区主量元素和硫同位素测试,以期明确其成因及硫的来源。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的w(Zn)为52.23%~57.22%,w(S)为33.06%~36.10%,w(Fe)为9.92%~12.24%,w(Cu)为0.11%~0.30%;黄铜矿中的w(Cu)为33.95%~35.08%,w(S)为33.49%~35.27%,w(Fe)为30.74%~31.41%,w(Zn)为0.04%~1.50%;磁黄铁矿中的w(Fe)为49.30%~51.94%,w(S)为38.36%~39.69%,w(Zn)为9.35%~11.01%,w(Cu)为0.05%~0.15%。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包裹体边部和核部成分均一,且投影点全部落在固溶体出溶区域,说明都龙矿床交生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是固溶体分离成因。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的δ^(34)S为0.9‰~3.2‰,磁黄铁矿的δ^(34)S为0.6‰~2.1‰,毒砂的δ^(34)S为2.9‰~4.2‰,黄铜矿的δ^(34)S为0.6‰~2.8‰,均显示为岩浆来源特征。主量元素温度计估算的闪锌矿-黄铜矿的形成温度介于285~394℃,指示该矿床主要硫化物形成于中高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交生硫化物 原位硫同位素 温度计 都龙矿床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质球粒陨石中铁、镁橄榄石交生带的研究:类型、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探索(摘要)
5
作者 华欣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J022-J030,共9页
一、引言 碳质球粒陨石是一种未分异的陨石,自形成后很少经历各种变质作用,它们是构成太阳系的最原始的物质。因此,多年来,它们都是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 陨石 橄榄石 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CuFeS2-ZnS-FeS2交生结构的成因判别
6
作者 白鑫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中发现大量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密切共生现象,本研究称之为交生结构。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测试技术对都龙矿床中具有交生结构的...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中发现大量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密切共生现象,本研究称之为交生结构。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测试技术对都龙矿床中具有交生结构的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微区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三种硫化物成分均比较稳定,闪锌矿-黄铜矿之间和闪锌矿-黄铁矿之间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同时在FeS-ZnS-CuS的三元体系相图上,投影点几乎全部落在固溶体出溶区域,说明都龙矿床中的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交生结构是固溶体分离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龙 硫化物 交生结构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海”──上半年我区工交生产述评
7
作者 雷玉抒 《内蒙古宣传》 1993年第Z3期26-28,30,共4页
关键词 交生 企业 述评 自治区 企业升部环境 原材 西桌子山 小型企业 用工 重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Au-Ag-Te矿物交生结构对成矿条件的指示 被引量:3
8
作者 许虹 余宇星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利军 田竹 高燊 王秋舒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200-2210,共11页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为国内外首例独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其中90%以上是碲化物金.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矿床碲化物矿物的研究,发现普遍存在Au-Ag-Te矿物交生结构现象,主要有碲银矿(主晶)-针碲金银矿(...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为国内外首例独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其中90%以上是碲化物金.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矿床碲化物矿物的研究,发现普遍存在Au-Ag-Te矿物交生结构现象,主要有碲银矿(主晶)-针碲金银矿(客晶)和碲金银矿(主晶)-碲银矿(客晶)的交生.主晶和客晶矿物的物相和化学成分稳定,客晶矿物呈边界较为平直的蠕虫状和带状较为定向地均匀分布于主晶矿物内部,认为该结构为出溶结构.结合碲金银矿合成实验矿物相转变温度,Au-Ag-Te矿物出溶结构显示,三道湾子金矿金银碲化物阶段脉状碲化物(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金矿)形成温度150~220℃.金银碲化物成矿阶段早期浸染状碲化物(碲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形成环境logf(Te2)为-13.6~-7.8,logf(S2)为-11.7~-7.6;后期脉状碲化物形成环境logf(Te2)范围为-11.2~-9.7,logf(S2)范围为-16.8~-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湾子金矿 金银碲化物 交生结构 成矿条件
原文传递
大别山朱家冲二云石英片岩中石英双晶及交生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畅 赵珊茸 +1 位作者 何煦 李海滨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为揭示岩石中石英晶体之间的结晶学取向关系,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大别山朱家冲二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石英普遍发育双晶,其中道芬双晶律产出的概率最高(57.8%),日本律(3.2%)、Esterel(3.2%)、... 为揭示岩石中石英晶体之间的结晶学取向关系,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大别山朱家冲二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石英普遍发育双晶,其中道芬双晶律产出的概率最高(57.8%),日本律(3.2%)、Esterel(3.2%)、Breithaupt(4.8%)、Cornish(2.4%)等双晶律均有少量产出。除双晶外,相邻石英之间多为交生关系。各单形交生的相对概率为:{1121}〉{1122}〉{1120}〉{2021}〉{1010}〉{1011}〉{1012}〉{0001}。无结晶学取向关系的概率相对较低(7%)。石英具较强的择优取向,其C轴组构表现为靠近Z轴的简单点极密。石英变形机制以底面滑移为主,变形温度约350℃-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双晶律 交生 结晶学优选 EBSD 大别山
原文传递
龙泉镁质闪石的拓扑交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纪越 马军 张富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3-446,共4页
一、龙泉镁质闪石的产出地质环境及一般特征 本文研究的镁质闪石呈束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分布在龙泉构造混杂岩带的橄榄岩块周围.晶体长度从数毫米至1厘米左右.偏光显微镜下斜消光,C∧Ng=10°—13°;并见橄榄石、
关键词 龙泉镁质闪石 拓扑交生 镁闪石
原文传递
网络背景下的师生交往:变化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海燕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网络是有虚拟现实性、超时空性、大容量性和自由开放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因网络介入引起师生交往上的变化 ,主要反映在交往方式、交往内容、交往方向、交往的角色等方面。为此 。
关键词 学校网络 交生 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质闪石拓扑交生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12
作者 薛纪越 马军 +1 位作者 张富生 于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9期1824-1824,共1页
作者于1991年,报道了在成分上与镁闪石和直闪石相当的龙泉镁质闪石系由单斜和正交两种闪石交生而成的CTEM研究成果。本文是对这一矿物的高分辨电镜研究结果的报道。镁质闪石的晶格条纹象显示,交生两相的宽度变化不定.其中单斜闪石相的... 作者于1991年,报道了在成分上与镁闪石和直闪石相当的龙泉镁质闪石系由单斜和正交两种闪石交生而成的CTEM研究成果。本文是对这一矿物的高分辨电镜研究结果的报道。镁质闪石的晶格条纹象显示,交生两相的宽度变化不定.其中单斜闪石相的宽度既有0.gnm偶数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闪石 CTEM 交生 镁闪石 直闪石
原文传递
伞滑刃线虫雄虫端生交合伞的两种简易观察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弘 朱宏斌 安榆林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伞滑刃线虫 雄虫端合伞 鉴别特征 观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抓好1994年工交生产
14
《中国经贸导刊》 1994年第2期36-36,共1页
着力抓好1994年工交生产广东省经济委员会1994年是完成"八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如何做好工作,保证工交生产建设在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和外贸等重点改革正式实施下健康发展,是关系到全省工交生产和各项工作能否每隔几年上... 着力抓好1994年工交生产广东省经济委员会1994年是完成"八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如何做好工作,保证工交生产建设在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和外贸等重点改革正式实施下健康发展,是关系到全省工交生产和各项工作能否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重大问题。今年全省工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系 1994年 重点企业 交生 京九铁路广东段 深化改革 广深准高速铁路 电力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导思想
原文传递
闪锌矿交代黄铜矿形成的”黄铜矿病毒”结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文宣 张文兰 +1 位作者 胡受奚 顾连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1-336,共6页
闪锌矿和黄铜矿交生形成的”黄铜矿病毒”结构通常被解释为由富铜热液交代闪锌矿形成。本文通过显微结构研究、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微束分析,都证明了建德铜矿的”黄铜矿病毒”结构系闪锌矿交代黄铜矿形成。闪锌矿中”黄铜矿病毒”群仍... 闪锌矿和黄铜矿交生形成的”黄铜矿病毒”结构通常被解释为由富铜热液交代闪锌矿形成。本文通过显微结构研究、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微束分析,都证明了建德铜矿的”黄铜矿病毒”结构系闪锌矿交代黄铜矿形成。闪锌矿中”黄铜矿病毒”群仍保留着原始黄铜矿的轮廓,高倍电镜下具明显的交代残蚀结构,电子探针点、线、面成分分析都表明,无论闪锌矿中”黄铜矿病毒”含量多少,Fe∶Cu原子比始终在1附近,与后期热液交代说不相符。总成分在相图上的投点还否定了固溶体成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闪锌矿 交生结构 “黄铜矿病毒”结构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润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6,共7页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当代社会学家剖析现代生活、反思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迷失、探询生活本真意义的一个重要视角。师生交往是教育实践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 ,也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师生交往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当代社会学家剖析现代生活、反思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迷失、探询生活本真意义的一个重要视角。师生交往是教育实践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 ,也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师生交往的历史与范式的不断探询 ,其意义不单单在于能够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的水平作出生动的揭示 ,还在于通过对真实、普遍的师生交往的审视和质疑 ,能够有效地折射出支撑这一关系的磐基 ,因此 ,它是评判教育发展与革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价值 交生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蛇绿岩中硅铁合金组合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文吉 杨经绥 +6 位作者 陶淑凤 施倪承 方青松 马生 颜秉刚 熊明 代明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端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不寻常的硅铁合金组合。 4种硅铁合金的理论分子式分别为Fe0 .84 Si2 .0 0 (Fe3 Si7)、Fe7Si3 、Fe6Si4 以及Fe4 Ti3 Si2 P。这些合金均选自铬铁矿石的人工重砂中 ,在少数颗粒中... 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端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不寻常的硅铁合金组合。 4种硅铁合金的理论分子式分别为Fe0 .84 Si2 .0 0 (Fe3 Si7)、Fe7Si3 、Fe6Si4 以及Fe4 Ti3 Si2 P。这些合金均选自铬铁矿石的人工重砂中 ,在少数颗粒中见到由 3种硅铁合金组成的交生结构 ,明显表明这些合金的同生和同成因性。推测它们为化学反应成因 ,来自于核幔边界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铁合金 交生结构 成因 蛇绿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钛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利珍 刘洋 +3 位作者 曹佳宏 钟彪 瞿思思 姜楚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4,共4页
通过对矿石成分和结构构造、钛铁矿的产出形式和蚀变类型、钛铁矿的能谱微区成分和嵌布粒度等的分析,总结出影响钛铁矿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特征,并对钛铁矿分选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查明矿石中钛的赋存状态较为分散,其中钛... 通过对矿石成分和结构构造、钛铁矿的产出形式和蚀变类型、钛铁矿的能谱微区成分和嵌布粒度等的分析,总结出影响钛铁矿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特征,并对钛铁矿分选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查明矿石中钛的赋存状态较为分散,其中钛铁矿常零星散布在脉石中,部分沿钛磁铁矿边缘分布,且普遍沿表面、边缘、粒间及裂隙发生榍石化、金红石化及赤铁矿化,粒度较为细小。由于氧化作用的影响,部分钛铁矿与榍石镶嵌关系过于复杂将是影响钛精矿质量的主要原因;即使采用细磨工艺,矿石中的钛铁矿亦很难获得较充分的解离。研究成果为钛铁矿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矿物学特征 分选性能 嵌布粒度 蚀变 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构造花岗岩的一种显微构造标记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才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在许多同构造花岗岩中 ,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 ,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 ,体积分数一般为 2 %~ 6 % ,由微粒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 ,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 在许多同构造花岗岩中 ,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 ,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 ,体积分数一般为 2 %~ 6 % ,由微粒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 ,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 ,认为它是较强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少量残余熔体 (质量分数约小于 3%~ 5 % )的结晶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交生 花岗质岩石 塑性变形 熔体结晶 变形机制转变 同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s and magnetism of dinuclear Co complexes based on imine derivatives
20
作者 SUN Yadan LI Xinfeng +2 位作者 LIU Qiang Hiroki Oshio MENG Yinsha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2-2220,共9页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synthesis of three dinuclear cobalt complexes based on three imine derivatives:bis-[4-(2-pyridylmethyleneamino)-phenyl]thioether(L1),bis-[4-(2-pyrid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er(L2),and bis-[4...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synthesis of three dinuclear cobalt complexes based on three imine derivatives:bis-[4-(2-pyridylmethyleneamino)-phenyl]thioether(L1),bis-[4-(2-pyrid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er(L2),and bis-[4-(2-pyridylmethyleneamino)-phenyl]methane(L3).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mplexes[Co_(2)(L1)3](ClO_(4))4·2CH_(3)CN(1),[Co_(2)(L2)3](ClO_(4))4·2CH_(3)OH(2),and[Co_(2)(L3)3](ClO_(4))4·2CH_(3)OH(3)all exhibit a dinuclear structure.Magnetic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3 exhibited irreversible SCO behavior induced by loss of solvent at 300 K,with the average Co-N bond length increasing from 0.2139(3)to 0.2153(3)nm.Meanwhile,the desolvated complex 3 exhibited paramagnetic behavior similar to that of complexes 1 and 2.Variable-temperature UV-Vis spectroscopic studies also indicate that complex 3 undergoes a solvent-loss-induced spin-state transition.CCDC:2347354,1(120 K);2347355,2(120 K);2347356,3(120 K);2347357,3(4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crossover dinuclear cobalt complex imine derivati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