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腔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
1
作者 刘晶 赵凤芹 +2 位作者 侯松萍 何淑珍 葛立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 :临床观察 IL- 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癌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抽吸排液后 ,不同剂量的 IL - 2联合抗癌药物顺铂 (DDP)、阿霉素 (ADM)、丝裂霉素(MMC)腔内交替灌注。结果 :完全缓解 2 1例 (6 6 % ... 目的 :临床观察 IL- 2联合抗癌药物浆膜内交替灌注治疗癌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癌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抽吸排液后 ,不同剂量的 IL - 2联合抗癌药物顺铂 (DDP)、阿霉素 (ADM)、丝裂霉素(MMC)腔内交替灌注。结果 :完全缓解 2 1例 (6 6 % ) ,部分缓解 9例 (2 8% ) ,总有效率为 94 %。结论 :IL - 2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 ,减少抗癌药物副作用 ,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抗癌药物 浆膜腔内交替灌注 联合治疗 癌性积液 顺铂 阿霉素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附62例报告)
2
作者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7期627-628,共2页
目的 :研究卡介苗 (BCG)和顺铂 (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6 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用卡介苗 12 0mg和顺铂 4 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 ,各 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 ,持续二年。结果 :随访 6年平均 3.... 目的 :研究卡介苗 (BCG)和顺铂 (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6 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用卡介苗 12 0mg和顺铂 4 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 ,各 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 ,持续二年。结果 :随访 6年平均 3.2年 ,复发率为 8%。结论 :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顺铂 卡介苗 交替灌注 复发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
3
作者 吴裕梅 谢燕冰 董少勤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卡介苗 丝裂霉素C 交替灌注 防治 膀胱癌 术后 复发 疗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志刚 刘滋伟 黄安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的 2 0例膀胱癌患者 ,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 (MM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 ,并作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观察 10~ 18个月 ,平均 14个月 ,复发率 10 % ( 2 /2 ...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的 2 0例膀胱癌患者 ,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 (MM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 ,并作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观察 10~ 18个月 ,平均 14个月 ,复发率 10 % ( 2 /2 0 ) ,疗效与单用THP相当 ,但无副作用。结论 :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 ,毒副作用小 ,是一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 膀胱癌 药物疗法 吡柔比星 交替灌注 膀胱灌注复发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28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勇 江泽茂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卡介苗 丝裂霉素C 交替灌注 膀胱癌 术后复发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交替灌注预防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建海 吕建 +4 位作者 周鲁莲 徐岩 李绘 郭怀远 孙利国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吉西他滨(GEM)交替膀胱灌注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4例,均行TURBt术。术后分别行吡柔比星(THP组,60例)、吉西他滨(GEM组,43例...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吉西他滨(GEM)交替膀胱灌注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4例,均行TURBt术。术后分别行吡柔比星(THP组,60例)、吉西他滨(GEM组,43例)和GEM/THP交替(交替组,51例)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三组膀胱癌复发率、进展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年,交替灌注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THP组和GEM组(P值均0.05),各组进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THP、GEM交替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降低术后二年内复发率,但不能改变其进展。对其更长期的有效性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吡柔比星 交替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和卡介苗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1
7
作者 安成涛 安成功 于秋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观察顺铂 ( PDD)和卡介苗 ( 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 :1 PDD和 BCG交替组 44例 ,PDD 60 mg和 BCG 60 mg,每周 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 ,共灌注 1 2次 ,以后每 1个月交替灌注 ... 目的 :观察顺铂 ( PDD)和卡介苗 ( 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 :1 PDD和 BCG交替组 44例 ,PDD 60 mg和 BCG 60 mg,每周 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 ,共灌注 1 2次 ,以后每 1个月交替灌注 1次 ,持续 2年 ;2 BCG组 44例 ,BCG 1 2 0 mg每周膀胱灌注 1次 ,连续 6次 ,以后每 1个月 1次 ,持续 2年。结果 :随访 2~ 7年 ,平均 4年 ,PDD和 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 % ,BCG组复发率为 2 5 %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PDD和 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复发 膀胱肿瘤 顺铂 卡介苗 交替灌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8
作者 陈建华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联合交替灌注 预防 膀胱癌 术后复发 丝裂霉素C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9
作者 赵玉迪 樊红旗 丁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加丝裂霉素C(MMC)和卡介苗(BCG)交替膀胱灌注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结果通过治疗无肿瘤复发30例,复发2例,复发率6.3%。结论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加丝裂霉素C(MMC)和卡介苗(BCG)交替膀胱灌注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结果通过治疗无肿瘤复发30例,复发2例,复发率6.3%。结论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透明质酸酶 丝裂霉素C 卡介苗 交替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军起 谢叔良 +2 位作者 连保罗 孙晓青 陈家存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和白介素 2 (IL 2 )联合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采用交替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患者 41例 ,随访 38~ 6 6个月 ,平均 5 0个月 ,动态观察灌注后血TNFa变化。 结果  33例Ta、T1、T2 患...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和白介素 2 (IL 2 )联合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采用交替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患者 41例 ,随访 38~ 6 6个月 ,平均 5 0个月 ,动态观察灌注后血TNFa变化。 结果  33例Ta、T1、T2 患者无一例复发 ,7例T3 患者行TURBt 3例 ,2例复发 ,1例合并鳞癌者于术后 4个月复发鳞癌 ,总有效率达 93 %。灌注后血TNFa水平较灌注前显著增加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MMC和IL 2 +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交替灌注 膀胱癌 术后复发 预防
原文传递
吡柔比星与安达芬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志灵 白志强 +1 位作者 应向军 金轶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8期63-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与安达芬(rh-IFNα2b)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与rh-IFNα2b联合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与rh-IFNα2b交替膀...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与安达芬(rh-IFNα2b)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与rh-IFNα2b联合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与rh-IFNα2b交替膀胱灌注;第一周用吡柔比星,第二周用rh-IFNα2b交替进行。结果观察组复发率13.0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副作用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及自理功能等两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存质量的食欲及睡眠质量等两个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rh-IFNα2b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相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安达芬 交替膀胱灌注 膀胱癌 复发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与同期序贯灌注治疗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建海 郭怀远 +3 位作者 徐建平 孙利国 周鲁莲 李晓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56例)、B组(48例)。两组均行TURBt术,术后A组行GEM/THP交替膀胱灌注,B组行GEM/THP序贯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两组的复发率、进展率和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56例)、B组(48例)。两组均行TURBt术,术后A组行GEM/THP交替膀胱灌注,B组行GEM/THP序贯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两组的复发率、进展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复发率为10.71%,进展率为3.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B组:复发率为10.42%,进展率为4.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08%。两组复发率及进展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0.1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P<0.01)。结论 THP/GEM交替灌注和同期序贯灌注法疗效相同,但交替灌注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交替灌注 序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用药交替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明忠 张友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较好的膀胱内灌注方案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术后用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的膀胱肿瘤患者分为4组,A组为实验组,卡介苗、丝裂霉素C联合用药交替膀胱灌注;B、C、D组为对照组,分别用卡介... 目的:探讨提高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较好的膀胱内灌注方案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术后用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的膀胱肿瘤患者分为4组,A组为实验组,卡介苗、丝裂霉素C联合用药交替膀胱灌注;B、C、D组为对照组,分别用卡介苗、丝裂霉素C及其他药物单药灌注。所有病例行保留膀胱手术,各组病例采用相同的方法灌注。结果:随访2~10年,A组复发率6.3%,B组为22.7%,C组为29.2%,D组为25.9%。结论:BCG、MM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联合用药 交替灌注 术后复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行胸主动脉瘤切除术
14
作者 赵永尧 黄骥 +3 位作者 吴正国 胡旭 万仁游 夏道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中度低温 交替灌注 主动脉 股动脉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和卡介苗早期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15
作者 詹中锋 曹振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1166-1167,共2页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早期(6h)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病理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早期(6h内)开始应用MMC40mg和BCG120mg,每周1次交替膀胱灌注,共12次,...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早期(6h)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病理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早期(6h内)开始应用MMC40mg和BCG120mg,每周1次交替膀胱灌注,共12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12年,平均4.6年。7例肿瘤复发,复发率10.8%。2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MMC和BCG早期、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C 卡介苗 交替灌注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灌注—中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间断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在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孙德海 方为 +1 位作者 汤和青 陈春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 手术治疗 体外循环 股动脉灌注 中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股动脉交替间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PKBt联合术后表柔比星与沙培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智仁 黄长青 +3 位作者 朱陈辉 高绍青 杨水华 吴鸿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PKBt)联合术后表柔比星与沙培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PKBt)联合术后表柔比星与沙培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采用TUPKBt联合单纯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B组采用TUPKBt联合表柔比星与沙培林交替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灌注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1年半、2年的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TUPKBt联合术后表柔比星与沙培林交替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灌注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低,毒副反应少,能让患者受益,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表柔比星 沙培林 交替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慧 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结... 目的研究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灌注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两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6.67%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较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轻,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交替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 复发率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膀胱灌注的临床护理
19
作者 孟淑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9期1327-1327,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丝裂霉素C 临床护理 膀胱灌注 联合 交替灌注 效果满意 癌复发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灌注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俊波 孙秀兰 国岩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灌注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选择性 交替灌注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 U形管 动脉插管灌注 穿刺部位 腹腔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