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畜放牧和鼢鼠干扰对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杨莹博 亓琳 +4 位作者 许晓婷 寇萌 冯筱 田琴 杨军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扰方式及不同干扰强度对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亚高寒草甸为实验点,选取不同强度家畜放牧和鼢鼠干扰形成的不同龄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记录、室内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为探究不同干扰方式及不同干扰强度对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亚高寒草甸为实验点,选取不同强度家畜放牧和鼢鼠干扰形成的不同龄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记录、室内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探讨了不同干扰方式、不同干扰强度下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和不同鼢鼠干扰时间的斑块,植物群落结构在空间上发生了变化。(2)对同一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而言,在鼢鼠扰动下比在放牧干扰下宽。(3)鼢鼠扰动下,植物群落中生态位宽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也大,但在放牧干扰条件下,与之相反。(4)在中度放牧与重度放牧下,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iner指数差异性显著(P<0.05);在鼢鼠扰动下,一年龄鼠丘与三年龄鼠丘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总盖度差异性均显著(P<0.05)。(5)不同干扰下,植物群落内生活史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植物功能群重要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降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禾本科植物重要性增加,莎草科植物重要性减少;鼢鼠扰动下杂草类植物为优势种,豆科植物随丘龄增加重要性逐渐降低,莎草科植物逐渐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鼢鼠土丘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物种内稳性与生物量变化模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仁懿 史小明 +2 位作者 李文金 郭睿 王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9-1547,共9页
植物的内稳性与其在群落中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性密切相关,然而从物种或功能群水平探讨内稳性与其竞争力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例,通过N添加、P添加及N-P共添加的方式,选取4个功能群的10个物种,探讨养分添加下... 植物的内稳性与其在群落中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性密切相关,然而从物种或功能群水平探讨内稳性与其竞争力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例,通过N添加、P添加及N-P共添加的方式,选取4个功能群的10个物种,探讨养分添加下生物量变化规律及物种内稳性差异。结果显示,N添加及N-P共添加促进生物量的积累,而P添加抑制群落生物量的积累,说明该地区主要限制类型为N限制;N添加、P添加及N-P共添加均促进禾本科植物生物量的积累,而降低豆科及杂类草植物的生物量,其中仅N添加增加莎草科植物的生物量;P添加下,禾本科植物P内稳性强于其他物种,P内稳性可能在禾本科植物的竞争力上起到重要作用;其他处理及N、N∶P比未表现出一般性规律。因此,养分添加条件下,内稳性差异在高寒草甸物种竞争中可能并非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生物量 亚高寒草甸 内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瑞 刘旻霞 +2 位作者 张灿 赵瑞东 邵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为了探究坡向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了亚高寒草甸3年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类群及2016年微生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微生物类群及功能群分布与植物生... 为了探究坡向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了亚高寒草甸3年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类群及2016年微生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微生物类群及功能群分布与植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差异显著(P<0.05),由阳坡向阴坡变化时,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坡向土壤细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2016年微生物总数较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下降了61.75%和68.23%。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总数随阳坡向阴坡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固氮菌与硝化细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全磷和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子,固氮菌、硝化细菌数量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表明,阴坡土壤环境明显优于阳坡,更适宜土壤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坡向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功能群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仁懿 徐当会 +2 位作者 杨智永 杨莹博 王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3,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群落生物量,表明亚高寒草甸植被限制类型主要为N限制。2008、2009年群落N∶P比分别为11.57、9.83,低N∶P比值验证了该地区的N限制类型。两年群落N含量分别为20.34mg/g和16.03mg/g,高于前人提出的N限制临界值13mg/g;群落N-P散点落于标准曲线P%=0.15+0.065N%之下。综上所述,低群落N∶P比正确指示亚高寒草甸主要为N限制,而湿地生态系统的N、P临界值以及最佳N-P标准曲线不能有效地预测该地区的养分限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化学计量学 亚高寒草甸 氮限制 N、P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拟合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梦雪 刘佳佳 +1 位作者 杜晓光 郑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35-6942,共8页
物种多度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3种不同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抽样调查,结合16个物种多度分布模型的两种曲线拟合优度检验得出如下结果:多种不同模型可以拟合同一生境的物种多度分布。相比于其他... 物种多度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3种不同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抽样调查,结合16个物种多度分布模型的两种曲线拟合优度检验得出如下结果:多种不同模型可以拟合同一生境的物种多度分布。相比于其他可拟合模型,几何级数模型在3种生境中两种拟合优度检验方法下的平均拟合效果是最好的,拟合优度值均在最优拟合优度值10左右波动。次优模型鉴于不同生境不同的检验方法表现不一。除了几何级数模型外,Sugihara分数模型在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方法下,也可以拟合3种生境的物种多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仅用拟合优度检验区分产生不同物种分布格局的模型和机制是不可靠的,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性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分布 拟合优度检验 卡方检验 亚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元素添加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小妹 肖美玲 +2 位作者 师瑞玲 韩非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59,共7页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N,P,N+P耦合营养元素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了群落内全部物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丰富度对N,P,N+P耦合营养元素添加的响应规律,并选取对数正态模型、幂分割模型、几何级数模型...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N,P,N+P耦合营养元素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了群落内全部物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丰富度对N,P,N+P耦合营养元素添加的响应规律,并选取对数正态模型、幂分割模型、几何级数模型、Zipf模型以及中性模型对物种多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P添加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全部物种、常见种与稀有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的陡缓程度基本相同.随N,N+P耦合添加量的增大,全部物种与常见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都越来越陡峭,物种丰富度也都显著下降,表明在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N,N+P耦合添加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2)比较CK,N15,P15,N15P15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发现N+P耦合处理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的陡峭度较CK,N15,P15处理的要陡,表明N+P耦合对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单独的N,P的.3)分析施肥对物种多度分布模式的影响发现,全部物种的多度分布符合统计模型的对数正态模型以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幂分割模型、几何级数模型与Zipf模型.常见种的多度分布符合几何级数模型与Zipf模型,而稀有种在同时符合这两种基于生态位分化的模型外,呈现出符合中性模型的趋势.说明多种不同模型可以拟合同一生境的物种多度分布,常见种和稀有种通过不同的响应方式共同维持着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分布 营养元素 常见种 稀有种 物种丰富度 亚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后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典型物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小妹 陈菁菁 +1 位作者 李金霞 陈年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4-810,共7页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氮(N)添加试验,研究了群落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对N添加的响应,物种水平上N添加对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养分)、化学计量比特征、株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了...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氮(N)添加试验,研究了群落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对N添加的响应,物种水平上N添加对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养分)、化学计量比特征、株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而增加了地上净生物量产出.其中N添加对禾本科与莲座状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而豆科与直立型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随N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N添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物种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减少直立型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随N添加量增加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N)、w(N)∶w(P)与株高显著增加,w(C)∶w(N)显著降低.其中垂穗披碱草叶w(N)与株高的平均增幅最大,w(C)∶w(N)平均降幅最大.N添加仅使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与叶w(N)正相关,与w(C)∶w(N)负相关.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相较于其他物种对N更敏感,在富N的生境中,体内w(N)迅速提升用于满足高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表现出高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产出在群落中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氮添加 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亚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仁懿 史小明 +2 位作者 李文金 王刚 郭睿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15-20,共6页
通过生长季后期及初期分别设置N-P养分添加实验,探讨甘南亚高寒草甸群落及不同功能群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并确定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养分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养分添加量的增加,群落生物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项拟合亚高寒草... 通过生长季后期及初期分别设置N-P养分添加实验,探讨甘南亚高寒草甸群落及不同功能群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并确定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养分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养分添加量的增加,群落生物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项拟合亚高寒草甸最佳N添加量为16.58 g·m^(–2),最佳P添加量为4.50 g·m^(–2),最佳N-P共添加量为N=18.47 g·m^(–2)、P=7.39 g·m^(–2)。N、P养分添加存在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的促进作用N-P共添加>N添加>P添加。各添加处理下禾草均能做出积极的响应,其中N-P共添加对禾草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大;杂草生物量随生长季后期养分添加量下降,而随生长季初期养分添加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莎草生物量在单一N添加处理下随添加量上升;P添加促进、而N添加及N-P共添加抑制豆科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生物量 养分添加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中性理论验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晓光 周淑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4,共8页
该文以物种组成较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为背景,结合最新的群落中性理论,以解释亚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通过对阴坡、阳坡和滩地3个生境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用中性模型对所得多样性数... 该文以物种组成较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为背景,结合最新的群落中性理论,以解释亚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通过对阴坡、阳坡和滩地3个生境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用中性模型对所得多样性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应用置信区间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和多样性指数检验3种方法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合优度检验中,3个生境中中性理论预测和实际物种多度分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际观测值基本全部落人模型预测分布的95%的置信区间之内(仅滩地草本植物群落的63个物种中的1个以及阴坡草本植物群落75个物种中的2个偏离95%的置信区间);对群落多样性的预测也和实际观测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丰富度预测拟合得最好(0.49〈P〈0.56),均匀度拟合得相对较差。比较3种不同的生境,阴坡的3种指数拟合得都非常好,P值均在0.49~0.70之间变化,而滩地拟合相对较差(其中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P值小于0.1)。尽管3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生境在对中性理论的检验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中性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3种不同空间生境中的亚高寒草甸群落的多样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理论 生物多样性 亚高寒草甸 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围封地内3种植物叶片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芸 刘旻霞 +2 位作者 陈世伟 安嫣菲 安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氮(N)和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围封地内,3种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样地中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甘青蒿(Artemisia tangutica)和... 氮(N)和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围封地内,3种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样地中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甘青蒿(Artemisia tangutic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的叶N变异系数分别为14.9%和24.34%,均高于叶P变异系数的8.12%和20.90%,表明其叶片内N比P活跃;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之相反,变异系数为叶N(12.56%)小于叶P(14.49%).不同样地内,甘青蒿和垂穗披碱草的叶N、P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的叶P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植物在不同样地中叶片养分差异显著.甘青蒿和垂穗披碱草的叶N、P含量与土壤N、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紫花苜蓿叶N与土壤养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叶N∶P值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试验样地内,甘青蒿和垂穗披碱草的生长倾向于土壤N、P元素的影响,紫花苜蓿则更倾向于受到P元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N 叶P N:P 围封地 亚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差异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旻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526-8536,共11页
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能用来解释不同层次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代表物种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了各坡向的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物种(矮嵩草、米... 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能用来解释不同层次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代表物种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了各坡向的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物种(矮嵩草、米口袋、蒲公英和金露梅)之间的性状差异,研究叶片光合及形态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的土壤因子有着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为北坡>南坡,而土壤温度及光照度则是南坡>北坡。2)坡向上不同物种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δ^(13)C值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物种在北坡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而物种在南坡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叶干物质量及δ^(13)C值。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物种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与土壤因子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该研究揭示了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功能性状 叶片形态 光合生理特征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静 甘崎旭 李文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6-447,共12页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强烈影响着物种建植、种间共存和群落结构。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缘高寒/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选择104种常见植物开展萌发试验,探讨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行...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强烈影响着物种建植、种间共存和群落结构。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缘高寒/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选择104种常见植物开展萌发试验,探讨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受到系统发育的强烈控制,科分类单元分别能够解释50.74%、35.22%、19.68%、16.57%和37.92%的萌发率、萌发时间以及萌发不确定性、同步性和变异性。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的萌发特性还受到生活史特征的影响:多年生植物的平均萌发时间比一年生植物长5.21 d,不确定性高0.73;种子大小每增加1 mg,平均萌发时间延长1.07 d,萌发不确定性升高0.14,同步性降低0.03;在小株、中株、大株3类株高中,大株植物的萌发率、萌发不确定性及变异性较高,同步性较低。此外,海拔梯度上的广布种的平均萌发率比狭布种高6.89%,平均萌发时间短1.20 d。在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系统发育是决定种子萌发特性的重要约束条件,物种通过采取快速同步萌发的机会主义对策、“两头下注”的异步萌发对策等不同的萌发策略应对不可预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特性 萌发不确定性 萌发同步性 萌发变异性 高寒/亚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样尺度对亚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袁自强 魏盼盼 +1 位作者 高本强 张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8-1255,共8页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议。为探究自然群落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3个样地的自然植物群落分别进行了不同取样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取样样地和取样尺度均...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议。为探究自然群落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3个样地的自然植物群落分别进行了不同取样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取样样地和取样尺度均对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取样样地而非取样尺度对群落地上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样地进行取样,其单位面积生产力并不因取样面积的增加而提高,而是保持恒定的,尽管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有明显增多。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回归关系因样地与取样尺度不同而不同,有U型、单峰型、正线性相关和无相关性,其中无相关性出现的最多。据此推测,亚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不存在某种确定性关系,或者说,亚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产力 生态系统功能 取样尺度 物种多样性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生理指标对坡向的响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旻霞 赵瑞东 +2 位作者 张灿 李瑞 邵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63-2869,共7页
研究了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矮嵩草、狼毒和棘豆叶片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13C)的变化,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坡向由北坡-西北坡-西坡-西南坡到南坡的... 研究了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矮嵩草、狼毒和棘豆叶片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13C)的变化,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坡向由北坡-西北坡-西坡-西南坡到南坡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北坡0.36 g·g^(-1),南坡0.15 g·g^(-1))呈降低趋势,土壤温度(北坡14.76℃,南坡24.85℃)和光照度(北坡540.34 lx,南坡744.12 lx)呈增加趋势;植物物种的组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北坡主要有灌木金露梅及杂类草,而南坡主要有禾草类物种.3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13C)随着坡向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物种不同,各物种的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也有差异.在坡向梯度上,3种植物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叶片叶绿素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是坡向梯度上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植物叶片生理指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等)可以作为衡量植物抗逆性的因素,3种植物的抗性大小顺序为:矮嵩草>狼毒>棘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稳定碳同位素 环境因子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矮嵩草与珠芽蓼种群点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旻霞 李俐蓉 +2 位作者 车应弟 肖卫 焦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85-2691,共7页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反映种群演替方式和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策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urum)是甘南亚高寒草甸的主要物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的矮嵩草与珠芽蓼...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反映种群演替方式和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策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urum)是甘南亚高寒草甸的主要物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的矮嵩草与珠芽蓼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矮嵩草和珠芽蓼在3个坡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随着坡向由北坡向南坡的转变,矮嵩草种群的株数、盖度及生物量不断增加,而珠芽蓼种群则不断减少;在北坡,矮嵩草种群在0~2.2 m呈现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减弱并趋向于随机分布,珠芽蓼种群均以聚集分布为主;在西坡,矮嵩草与珠芽蓼种群在0~0.8 m范围呈聚集分布,在2.3 m以上范围内趋向于随机分布;在南坡,矮嵩草与珠芽蓼分布格局在研究尺度内均表现出随机分布;在北坡,这两种物种在0~1 m范围内表现为正相关,西坡为种间在0~1.3 m范围内负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加种间关联度在这两个坡向上均趋向于不相关,而这两个物种在南坡也表现出不相关;矮嵩草和珠芽蓼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助于我们认识亚高寒草甸种群的种内与种间竞争过程、多样的生态策略及群落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坡向 矮嵩草 珠芽蓼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8
16
作者 侯媛 刘旻霞 孙辉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9,共9页
研究甘南亚高寒草甸5个不同坡向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阳坡、半阳坡、西坡、半阴坡、阴坡植物种分别为25、36、42、47、49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光照度、pH值在各坡向间差异显著.半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 研究甘南亚高寒草甸5个不同坡向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阳坡、半阳坡、西坡、半阴坡、阴坡植物种分别为25、36、42、47、49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光照度、pH值在各坡向间差异显著.半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阳坡照度最大,日均土壤温度最大,土壤pH值最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量、叶片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在各坡向间差异显著,表明植物在微生境中的光合策略不同.矮嵩草和蒲公英为阳坡优势种,矮嵩草、蒲公英、少花米口袋、圆穗蓼为半阳坡与西坡的优势种,金露梅、圆穗蓼、狼毒为半阴坡与阴坡的优势种.生境的优劣导致阳坡生物量低、半阴坡生物量高,但两者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低;西坡生物量为中等水平且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植物叶性状 微生境 光合生理特征 坡向
原文传递
甘南亚高寒草甸冷暖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坡向的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灿 刘旻霞 +2 位作者 李瑞 赵瑞东 邵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65-2472,共8页
为了揭示坡向变化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于2015年4月和7月,对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的土壤纤毛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7种,隶属于9纲、17目、32科、50属,夏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141种,隶属于9纲... 为了揭示坡向变化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于2015年4月和7月,对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的土壤纤毛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7种,隶属于9纲、17目、32科、50属,夏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141种,隶属于9纲、18目、32科、55属;随着土层深度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有明显的表聚性;春季土壤纤毛虫密度和类群数明显低于夏季,不同坡向则是春季的阳坡和夏季的西坡土壤纤毛虫密度最高;从5个坡向的土壤环境因子来看,阴坡的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较高、pH和温度较低,阳坡则与其相反,西坡环境因子较适中;RDA分析结果表明,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类群的土壤纤毛虫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大多数类群适宜西坡水热和营养适中的生境状况,篮口科(Nassulidae)、篮环科(Cyrtolophosidae)适宜全磷丰富的半阳坡,康纤科(Cohnilemebidae)则适应含水量高、营养丰富的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土壤纤毛虫 坡向 季节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旻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7-1823,共7页
植物种群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可以通过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反映出来.金露梅是甘南亚高寒草甸中的优势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南不同坡向亚高寒草甸中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 植物种群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可以通过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反映出来.金露梅是甘南亚高寒草甸中的优势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南不同坡向亚高寒草甸中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金露梅种群在3个坡向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重要值、生物量和盖度在北坡均高于南坡;北坡和西坡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和空间尺度的增加,金露梅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趋向于随机分布;南坡由于其生境条件对金露梅生长的抑制,种间竞争激烈,各级金露梅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不同坡向的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之间在一定尺度内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关联度降低,Ⅲ、Ⅳ级与Ⅰ、Ⅱ级个体之间的关联性呈显著负关联;较大个体之间无明显关系,表明年龄接近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上是相互独立的,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坡向 金露梅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亚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决定群落生产力实例验证
19
作者 李伟 张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多以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作为双变量,常常忽略在同一物种丰富度水平下可能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其他因素,例如物种组合与组成等。该研究采用盆栽法,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 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多以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作为双变量,常常忽略在同一物种丰富度水平下可能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其他因素,例如物种组合与组成等。该研究采用盆栽法,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物种丰富度水平(1、2、3、4),并在最高物种丰富度水平下,保持总种植密度不变,改变各组成物种的相对比例(10%、20%、30%、40%),探讨群落物种组合、组成及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较低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加,在较高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不再显著变化。2)群落物种组合及组成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配置垂穗披碱草的群落及垂穗披碱草占比大的群落具有更高生产力。3)混播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豆科植物对其他混播物种生产力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对群落生产力有正效应,中华羊茅和鸭茅对群落生产力影响不明显。由此推测,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表观关系,植物群落生产力更取决于与物种丰富度相关的物种组合及其组成,而非物种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群落生产力 群落生态学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 被引量:19
20
作者 车应弟 刘旻霞 +2 位作者 李俐蓉 焦骄 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7-1167,共11页
为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坡向梯度上的构建机制,该文选取5个坡向的样地,构建了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树,测定了各坡向土壤环境因子和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检验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结果表明:坡向变化对土壤含水量... 为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坡向梯度上的构建机制,该文选取5个坡向的样地,构建了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树,测定了各坡向土壤环境因子和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检验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结果表明:坡向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大部分植物的叶片特征在不同坡向的差异显著,叶片干物质含量在南坡、西南坡较高,比叶面积和叶片氮、磷含量在北坡和西北坡较高。叶片的磷含量具有微弱的系统发育信号,而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片的氮含量均没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从南坡到北坡,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发散到聚集。生境过滤作用是南坡、西南坡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种间竞争是北坡和西北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力。西坡系统发育指数相反,其构建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坡向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