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7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油田曹妃甸23-X-X井大井眼深钻钻井液技术
1
作者 周辉 《山东化工》 2025年第4期195-197,200,共4页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海上深井、超深井钻井作业越来越多,采用大尺寸井眼深钻逐渐成为新的趋势。然而大井眼深钻通常存在携砂困难、钻井液维护处理量大、井壁失稳等问题,以渤海油田曹妃甸23-X-X井三开?406.4 mm井段为研究对...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海上深井、超深井钻井作业越来越多,采用大尺寸井眼深钻逐渐成为新的趋势。然而大井眼深钻通常存在携砂困难、钻井液维护处理量大、井壁失稳等问题,以渤海油田曹妃甸23-X-X井三开?406.4 mm井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段优化钻井液体系,结合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成功解决了该井段的井眼清洁以及井壁稳定等问题,可为类似大井眼深钻提供工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大尺寸井眼 深钻 井眼清洁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修井作业中的小井眼修井关键技术探析
2
作者 陈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39-042,共4页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日益发展,众多油田在开展大修井工程时配套了用于小修井的设备和工艺,促进了小井眼修井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修井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小井眼修井作业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日益发展,众多油田在开展大修井工程时配套了用于小修井的设备和工艺,促进了小井眼修井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修井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小井眼修井作业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壁稳定技术及井控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定向修井技术与精确测量优化可有效控制井眼轨迹,高性能钻井液体系与井壁防塌措施可改善井壁稳定性,井控系统升级与风险监测技术则对井控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井眼 修井作业 井眼轨迹控制 井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段井眼轨迹下气液运移特征及指示意义
3
作者 赵彦伟 倪小明 +1 位作者 闫晋 郭盛强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30,共11页
为查明不同形态水平段井眼轨迹下的气、液运移特征,以推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本次研究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水平段井眼轨迹下的气、液两相运移,得到四种水平段井眼轨迹(上倾形、下倾形、弓形、勺形)下的气、液运移特征,分析了四种井眼... 为查明不同形态水平段井眼轨迹下的气、液运移特征,以推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本次研究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水平段井眼轨迹下的气、液两相运移,得到四种水平段井眼轨迹(上倾形、下倾形、弓形、勺形)下的气、液运移特征,分析了四种井眼轨迹时水平段液体的滞留效应,提出了不同水平段井眼轨迹下气液高效产出的排采工艺。结果表明:不同气液流速比下,上倾形井眼轨迹内存在流态有气泡流、层流、环雾流;下倾形和弓形井眼轨迹内存在流态有气泡流、层流、段塞流、弥散流、环雾流;勺形井眼轨迹内存在流态有层流、段塞流、环雾流。上倾形、下倾形、弓形、勺形四种井眼轨迹液体滞留区间分别为670~700m、0~300m、0~180m、650~700m、0~320m;滞留区占比分别为4.28%、42.86%、32.86%、45.71%。环雾流时,通过气体携液作用能促进液体产出、降低液体的滞留效应。气液流速比为6.667时,能从段塞流过渡到环雾流。煤层气井的产气阶段,在实际排采过程中,通过调节套压和井底流压,快速提高煤层气井日产气量,能够实现气体和液体的高效产出。该研究成果可为不同水平段井眼轨迹下煤层气井产气阶段排采工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段井眼轨迹 气、液运移特征 液体的滞留效应 排采工艺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井眼轨迹的连续管力学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
4
作者 贺健烽 贾晓丽 +3 位作者 刘恒祥 戴京廷 王永强 于天淼 《石油矿场机械》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连续管目前已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广泛应用,其井下受力情况复杂,易发生屈曲现象,出现下入性问题。因此在进行作业之前,有必要对连续管展开力学分析。基于三维井眼轨迹的连续管受力控制方程,并考虑螺旋屈曲影响,运用受力迭代计算方法,... 连续管目前已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广泛应用,其井下受力情况复杂,易发生屈曲现象,出现下入性问题。因此在进行作业之前,有必要对连续管展开力学分析。基于三维井眼轨迹的连续管受力控制方程,并考虑螺旋屈曲影响,运用受力迭代计算方法,迅速迭代求解连续管的有效轴力、地面悬重力、最大下深等参数,开发了连续管井下力学分析软件。将开发软件应用于四川胜页9-3井洗井作业以及YS137H3-4井辅助射孔作业中,与现场分析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有效轴向力计算精度达90.49%以上,地面悬重力计算精度达89.24%,对于无法下入到井底的工程应用而言,最大下深的计算精度为93.70%。提出的连续管井下受力迭代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且计算效率高。以此为基础开发的连续管力学模拟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管柱力学 三维井眼 屈曲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深X井大尺寸井眼硬地层侧钻技术
5
作者 张宏阜 余丽彬 +3 位作者 张汉庆 刘福钦 王辉东 张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满深X井侧钻井段井眼尺寸大、凝灰岩和玄武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差、可钻性差、井身质量要求高等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侧钻技术难点,优选了侧钻方式、侧钻点、钻头类型和侧钻钻具组合,确定了侧钻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在满深X井井深4... 针对满深X井侧钻井段井眼尺寸大、凝灰岩和玄武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差、可钻性差、井身质量要求高等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侧钻技术难点,优选了侧钻方式、侧钻点、钻头类型和侧钻钻具组合,确定了侧钻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在满深X井井深4365 m处开始侧钻,于4383 m处与老井眼完全分离,实现了一次侧钻成功。满深X井大尺寸硬地层井眼侧钻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井的侧钻作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井眼 硬地层 侧钻 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宿探1井大井眼钻井提速技术探讨
6
作者 黄少豪 王军平 +2 位作者 王震宇 张卓 于贵健 《矿业装备》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塔里木盆地宿探1井在Ф431.8 mm大尺寸井眼和4 641 m长裸眼井段钻完井过程中存在巨厚砾石层钻时慢、井壁稳定性差、地层倾角大(达15°)和二开中完时大尺寸套管下入风险大等技术难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通过钻头破岩效率、MSE机械... 塔里木盆地宿探1井在Ф431.8 mm大尺寸井眼和4 641 m长裸眼井段钻完井过程中存在巨厚砾石层钻时慢、井壁稳定性差、地层倾角大(达15°)和二开中完时大尺寸套管下入风险大等技术难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通过钻头破岩效率、MSE机械比能、钻具旋转时的环空压耗和携岩规律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优选的提速工具进行钻井参数实时优化,并借助强化井身质量监测及下套管前通井措施等手段助力该井顺利钻至二开中完井深,实现二开平均机速4.87 m/h,且控制井斜≤2°,将该井重达520 t、段长5 460 m的大尺寸套管柱安全送入井底,创下所在区块套管最大下入深度和悬重纪录。这对后期塔里木区域大尺寸井眼实现安全快速钻完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井眼 钻头破岩效率 MSE机械比能 环空压耗和携岩规律 下套管前通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下工程参数的井眼清洁状态识别分析试验
7
作者 李永钊 常杨 +1 位作者 程浩轩 李鹏娜! 《化工管理》 2025年第3期162-164,共3页
近年来,川渝深层页岩气钻井提速取得一定进步,但与优秀指标井依然存在差距,仅依靠地面的工程参数,无法掌握井下真实的动态。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因井眼清洁状态不明朗,纯钻进、循环划眼、起下钻时效多,造成机械钻速慢、泵压异常升高、摩... 近年来,川渝深层页岩气钻井提速取得一定进步,但与优秀指标井依然存在差距,仅依靠地面的工程参数,无法掌握井下真实的动态。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因井眼清洁状态不明朗,纯钻进、循环划眼、起下钻时效多,造成机械钻速慢、泵压异常升高、摩阻扭矩增加,岩屑因未及时返出,粘附在井壁上,造成起下钻不畅,发生阻卡及固井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深层页岩气钻井提速不均的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安全提速。文章通过地面和井下参数的映射分析,对井底钻头处钻压、扭矩、转速传导效果进行评价,对井底压力和振动状态进行评估,不断汲取井下数据,探究井眼清洁真实状态的数据反馈,建立井下测量数据与井眼清洁状态关系模型,开展接立柱、起下钻等工况井下循环参数研究,形成地面-井下数据联动,以研究工艺优化方法,形成有效数据支撑,为安全快速钻井、智能钻井提供科学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参数 钻压 转速 井眼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钻柱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祝效华 李柯 +3 位作者 李文哲 贺明敏 佘朝毅 谭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油气勘探已向更深、更复杂的超深层的万米勘探新领域推进,但上部大尺寸井眼给万米深井的钻井提出了巨大挑战:岩石硬和返速低导致钻速慢,大尺寸井眼内剧烈振动导致钻具裂纹多发,钻压小则钻速慢,钻压稍大则下部振动快速加剧从而导致大尺... 油气勘探已向更深、更复杂的超深层的万米勘探新领域推进,但上部大尺寸井眼给万米深井的钻井提出了巨大挑战:岩石硬和返速低导致钻速慢,大尺寸井眼内剧烈振动导致钻具裂纹多发,钻压小则钻速慢,钻压稍大则下部振动快速加剧从而导致大尺寸钻具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为此,在对比研究了深地川科1井(以下简称SDCK-1井)和毗邻8000 m超深井上部井段钻柱振动问题基础上,基于全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针对性研究了大尺寸井眼中的钻柱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井眼尺寸越大,钻头和下部钻具的振动越剧烈,SDCK-1井二开大尺寸井眼与邻井中等尺寸井眼相比(井深500 m处),其钻头及下部钻具振动强度均值分别增加了48.0%和41.5%,比SDCK-1井三开中等尺寸3000 m井深的钻头及下部钻具振动强度均值分别高了29.0%和2.9%;②相同井眼尺寸和岩石特性情况下,下部钻具组合比钻柱整体长度对钻头振动的影响更大,优化下部钻具组合能够明显改善钻头振动,保护钻头,同时还可以提高钻头破岩能量利用效率实现钻井提速;③在大尺寸井眼中钻头破岩激励向上传播,横向振动衰减慢于轴向振动衰减,大尺寸钻头扭矩更大且钻压和扭矩波动更加明显,因此从保护下部钻具的角度出发,大尺寸井眼钻具组合对抑制横振更加有效;④大尺寸井眼中下部钻具弯矩和弯矩波动更大,现场频繁出现的钻具裂纹除受控于整体振动强度较大以外,交变弯矩是裂纹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超深井大尺寸井眼中钻柱的动力学特性,指出了应着重控制横振和交变弯矩,该认识可以为超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钻井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科探井 SDCK-1井 大尺寸井眼 钻头振动 钻柱动力学 钻具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深井SDCK1井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技术
9
作者 蔡明杰 罗鑫 +3 位作者 陈力力 贺明敏 彭浩 何兵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万米深井SDCK1井上部超大尺寸井眼段钻进过程中,面临着钻具安全风险高、井眼清洁效率低、井身质量控制难、PDC钻头磨损快、超大尺寸超重套管下入难等技术难点。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开展了钻具安全保障技术、超大尺寸井眼井筒清洁工艺优... 万米深井SDCK1井上部超大尺寸井眼段钻进过程中,面临着钻具安全风险高、井眼清洁效率低、井身质量控制难、PDC钻头磨损快、超大尺寸超重套管下入难等技术难点。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开展了钻具安全保障技术、超大尺寸井眼井筒清洁工艺优化、耐大排量冲蚀测斜工具研制、“个性化PDC钻头+大扭矩中空螺杆”优选及超大尺寸超重套管下入技术措施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万米深井超大尺寸井眼安全高效钻井技术。SDCK1井ϕ812.8 mm和ϕ593.7 mm超大尺寸井眼钻进过程中应用了该技术,确保了钻具安全、井眼清洁和井身质量控制(井斜角不超过1°),同时提高了单只进尺和机械钻速,使超大尺寸超重套管顺利下至设计位置。SDCK1井超大尺寸井眼段的顺利完钻,为四川地区超大尺寸井眼段的安全高效钻进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深井 超大尺寸井眼 钻具安全 井眼清洁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深随钻测量误差校正与井眼位置不确定性计算方法
10
作者 刁斌斌 高德利 +1 位作者 刘喆 吴华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过程中井下温度高、井内钻具承受的拉力大,导致随钻测量的井深误差较大。为此,考虑不同井深处井内温度、热膨胀系数、钻具轴向力和钻具规格等因素的影响,在测点处对井内钻具分段,结合井下温度随钻测量结果和井内钻具受...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过程中井下温度高、井内钻具承受的拉力大,导致随钻测量的井深误差较大。为此,考虑不同井深处井内温度、热膨胀系数、钻具轴向力和钻具规格等因素的影响,在测点处对井内钻具分段,结合井下温度随钻测量结果和井内钻具受力分析结果,建立了随钻测量井深的热膨胀校正模型和弹性拉伸校正模型,以及计算热膨胀校正误差限和弹性拉伸校正误差限的模型,并给出了随钻测量井深热膨胀和弹性拉伸校正后的井眼位置不确定性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超深井钻井过程中由热膨胀和弹性拉伸导致的井内钻具伸长量可达10 m以上;随钻测量井深进行热膨胀和弹性拉伸校正后,可以显著减小测点垂深误差和误差椭球的大小。研究结果为提高井深随钻测量精度与科学计算井眼位置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井深 误差校正 井眼位置不确定性 热膨胀 弹性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应用
11
作者 魏治刚 刘伟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31-133,共3页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钻井参数,控制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的走向和角度,以提高钻井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技术。详细介绍了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井眼轨迹建模方法、井眼轨迹优化算法和井眼轨迹实时控制方法。探...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钻井参数,控制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的走向和角度,以提高钻井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技术。详细介绍了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井眼轨迹建模方法、井眼轨迹优化算法和井眼轨迹实时控制方法。探讨了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和地下水勘探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油气井钻井工艺和地下水井钻探工艺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迹控制 钻井 井眼轨迹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疲劳失效分析与防控
12
作者 马勇 张佳伟 +6 位作者 范宇 黄洪春 邹灵战 卓鲁斌 邢星 李洪 刘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的递增,钻具失效(断钻具、钻具刺漏)事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进一步明确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失效原因、减少钻具失效事故,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石油西部三大油田钻具失效情况及特... 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的递增,钻具失效(断钻具、钻具刺漏)事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进一步明确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失效原因、减少钻具失效事故,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石油西部三大油田钻具失效情况及特征,并以西部油田某口典型超深井?444.50 mm井眼连续5次断钻具事故为对象开展原因分析。首先基于弹性动力学密哈顿原理(Hamilton’s principle)和纽马克方法(Newmark-β)建立了钻具动力学模型,结合雨流法和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实现对钻具运动、受力及疲劳寿命的定量评价,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大尺寸井眼预防断钻具配套工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深井超深井中钻具失效主要发生在上部大尺寸井段,失效位置多集中在下部钻具接头或本体尺寸较小的薄弱位置;(2)因钻具横向振动诱发高频弯曲应力是导致钻具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持续剧烈的横向振动在数小时内会导致钻具疲劳失效;(3)提高下部钻具组合刚度、使用“高钻压+低转速”参数钻进有助于降低钻具横振强度;(4)因钻具组合刚度偏小、钻井参数不合理导致下部钻具剧烈横向振动,叠加“中性点”在钻具接头及本体尺寸较小等薄弱位置反复交替,是典型案例井连续断钻具的直接原因。结论认为,建立的模型可以定量评估钻具疲劳失效情况,提出的预防措施可为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预防钻具失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超深井 大尺寸井眼 钻柱动力学 横向振动 高频弯曲应力 疲劳失效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厂”水平井组勺形井眼轨道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振中 李杰 +4 位作者 张恒 刘思格 赵江林 谢鹏 党文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井工厂”水平井作业模式已成为经济有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该作业模式作业井眼相对密集,为解决井眼相碰和减小死油区面积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组的勺形井眼轨道剖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在进行井眼轨道优化时,先对井场采... “井工厂”水平井作业模式已成为经济有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该作业模式作业井眼相对密集,为解决井眼相碰和减小死油区面积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组的勺形井眼轨道剖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在进行井眼轨道优化时,先对井场采用交错式布井方式,对各水平井的靶前距和造斜点位置进行组合优化设计,确保靶区位置能够控制全区面积,从而构建最佳水平井组勺形井眼轨道剖面。现场应用实例表明,勺形水平井较常规水平井起下钻柱和下套管摩阻虽然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正常钻完井作业。对比常规井眼轨道与勺形井眼轨道的“井工厂”水平井组,在相同造斜率下,勺形井眼能够将靶前位移缩减到0m,有效地减小了死油区面积,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规避井眼相碰风险,在开发致密油时,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形水平井 “井工厂” 死油区 井眼轨道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阳区块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井段钻井提速关键技术
14
作者 史配铭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了解决神木气田榆阳区域实施的深探井、煤岩气井、盐下高含硫井、储气库井等井型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井段钻井过程中因井眼尺寸大导致的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易失稳垮塌、井眼净化困难、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难... 为了解决神木气田榆阳区域实施的深探井、煤岩气井、盐下高含硫井、储气库井等井型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井段钻井过程中因井眼尺寸大导致的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易失稳垮塌、井眼净化困难、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难题,在分析制约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井段钻井提速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开展高效提速工具优选配套、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眼净化技术及强抑制KCl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配套形成了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钻井提速关键技术,包括:高效提速工具集成配套、大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大井眼净化技术、强抑制盐水聚磺钻井液技术及高效堵漏技术,并在储气库、盐下井开展试验,推广应用完井10口,大井眼井段平均钻井周期21.14 d,平均机械钻速9.95 m/h,分别较应用前的钻井周期缩短了18.27%,机械钻速提高了17.14%,钻井过程无井下复杂、故障,提速效果显著。实践表明,该技术为神木气田榆阳区域Φ311.2 mm及以上大井眼的安全、优质、快速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 钻井提速 轨迹控制 井眼净化 高效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油田NP7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洪超 陈荣凤 +2 位作者 胡金鹏 何振奎 周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95,共4页
针对宁东26井和NP3井发生的复杂情况,结合NP7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在不同井段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处理措施。实钻证明,NP7井使用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钾铵基沥青复合防塌钻井液和低固相钾铵基硅醇钻井完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 针对宁东26井和NP3井发生的复杂情况,结合NP7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在不同井段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处理措施。实钻证明,NP7井使用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钾铵基沥青复合防塌钻井液和低固相钾铵基硅醇钻井完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块上部志丹群软泥岩地层易水化分散造浆,易形成厚泥饼阻卡;中部安定、直罗组大段泥页岩地层易膨胀分散、剥落掉块;下部延安组硬脆性泥页岩、煤层易垮塌、起下钻困难、岩屑床阻卡等技术难题,达到了优质、安全、快速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3.6 d完成水平进尺482 m,平均机械钻速达到7.59 m/h,创造了宁东26井区小井眼水平段快速钻进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水平井 井眼净化 井眼稳定 润滑防卡 地层损害 钾铵基钻井液 宁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深1井大井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建国 何振奎 +4 位作者 胡金鹏 孙中伟 李剑 杨金山 李忠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泌深1井是1口重点探井,井深为6 000 m。该井二开(406.4 mm)、三开(311.2 mm)井眼尺寸大,悬浮携带岩屑困难,而且该井段大仓房组、玉皇顶组玉一段地层中大段红色泥岩造浆性极强,井壁易失稳;地温梯度高,钻井液必须具有抗180℃高温的能... 泌深1井是1口重点探井,井深为6 000 m。该井二开(406.4 mm)、三开(311.2 mm)井眼尺寸大,悬浮携带岩屑困难,而且该井段大仓房组、玉皇顶组玉一段地层中大段红色泥岩造浆性极强,井壁易失稳;地温梯度高,钻井液必须具有抗180℃高温的能力。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聚合物和聚磺钻井液配方。优选出的钻井液流变性、润滑性和抗温能力好,抑制性和携带悬浮岩屑能力强,滤失量低。钻井过程中没有发生井下复杂情况,起下钻畅通,电测、下套管顺利,表明该套钻井液满足了该井大井眼段钻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钻井液 聚磺钻井液 井眼稳定 井眼净化 抗高温 井眼 泌深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页岩油井大尺寸井眼优快钻井技术
17
作者 秦春 刘纯仁 +1 位作者 李玉枝 陈军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259-265,共7页
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是苏北老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接替。页岩油井通常采用两开制井身结构,大尺寸井眼最深钻达3705.38 m,大尺寸井眼段施工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影响了页岩油井钻井周期和成本。根据大尺寸井眼提速难点,围绕“提速、提... 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是苏北老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接替。页岩油井通常采用两开制井身结构,大尺寸井眼最深钻达3705.38 m,大尺寸井眼段施工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影响了页岩油井钻井周期和成本。根据大尺寸井眼提速难点,围绕“提速、提质、降本”目标,形成了包含钻井提速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及高性能钻井液技术的大尺寸井眼优快钻井技术,平均钻井周期由初期41.5 d降至10.59 d,平均机械钻速由10.42 m/h提高至24.22 m/h,大尺寸井眼整体提速效果显著,其优快钻井技术可在后续页岩油平台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井眼 钻井提速 井眼轨迹优化控制 高性能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井眼疏松地层声波时差采集与提取方法
18
作者 蔺敬旗 周炬锋 +3 位作者 曹志锋 张浩 罗兴平 陈华勇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超深层油气勘探中,由于声波能量受表层超大井眼、疏松地层衰减的影响,无法有效获取纵波时差。为解决此难题,对相关声波时差测井采集与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超大井眼声波测井采集,提出了一种声波偏心仪器的测井...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超深层油气勘探中,由于声波能量受表层超大井眼、疏松地层衰减的影响,无法有效获取纵波时差。为解决此难题,对相关声波时差测井采集与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超大井眼声波测井采集,提出了一种声波偏心仪器的测井方法,并选取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作为疏松地层声波测井系列。基于慢度-时间相关法提取声波时差的原理,利用频率开窗技术,锁定了区域偶极子声源激发的漏能纵波的频率为2.6~3.6 kHz;通过对横波信号与直达波信号进行频率过滤,确定了波形窗口、时差搜寻窗长和时差搜索偏移量处理参数,使得纵波信号最强,并将漏能纵波从偶极横波原始波形中分离出来,从而提取疏松地层的声波时差。应用该方法成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表层超大井眼、疏松地层12口井的偶极子声波资料,并提取了纵波时差。将提取的纵波时差应用于井震成像,显著提高了地震处理资料品质,为认识山前超深层构造和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井眼 疏松地层 偶极子声波 慢度-时间相关法 井震成像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井工厂”水平井组“勺形”井眼轨道设计
19
作者 党文辉 李永刚 +2 位作者 张文波 楚恒智 王敬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51-54,57,共5页
“井工厂”水平井作业模式是高效开发致密油的关键技术之一,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采用常规三维井眼轨道设计方法设计的水平井组,在两井排靶区之间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死油区,石油资源不能被有效动用,国外采用勺形井眼轨... “井工厂”水平井作业模式是高效开发致密油的关键技术之一,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采用常规三维井眼轨道设计方法设计的水平井组,在两井排靶区之间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死油区,石油资源不能被有效动用,国外采用勺形井眼轨道解决了这一问题。勺形井眼轨道在造斜点位置开始反向钻进,钻进一段后再次造斜向着靶区钻进,这能更早钻遇储层,减少死油区面积。通过研究勺形井眼轨道的特征,结合三维井眼轨道设计理论,得出勺形井眼轨道设计的关键在于优化靶前距。由于“井工厂”井眼间距很小以及勺形井眼轨道具有反向钻进特征,可能会导致井排井眼在直井段、造斜初始井段、入靶前井段等位置出现相碰风险,为了减小相碰风险,提出了优化井场布局、错开造斜点和靶区位置的“井工厂”水平井作业轨道优化设计方法。对新疆昌吉致密油田一组双排六口井的“井工厂”水平井组进行了设计对比,采用常规井眼轨道设计方法死油区面积达到468000m^(2),而采用本文提出的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方法死油区基本上可忽略不计,该方法使得“井工厂”水平井组能更加有效地开发致密油。对井眼相碰风险和摩阻扭矩分析表明,优化设计方法能降低井眼相碰风险,勺形井眼轨道对摩阻扭矩的影响有限,水平段钻进能正常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井工厂” 水平井 死油区 勺形井眼 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深井SDCK1井上部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然 李文哲 +1 位作者 张佳寅 刘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部署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超深井SDCK1井上部为ϕ812.8 mm超大尺寸井眼,钻井过程中面临岩屑运移困难、井壁稳定要求高等技术难题。为此,进行了钻井液流型参数调配,以辅助携砂;引入有机盐、无机盐复配的双盐抑制剂,嵌入黏土晶层间隙,降低钻... 部署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超深井SDCK1井上部为ϕ812.8 mm超大尺寸井眼,钻井过程中面临岩屑运移困难、井壁稳定要求高等技术难题。为此,进行了钻井液流型参数调配,以辅助携砂;引入有机盐、无机盐复配的双盐抑制剂,嵌入黏土晶层间隙,降低钻井液活度,并协同包被剂对泥页岩进行强抑制;优选多粒径封堵剂,形成了高抑制强封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良好,动塑比大于0.60,泥页岩一次回收率为99.54%,二次回收率为97.23%;API滤失量小于3.0 mL,具有较好的抑制封堵效果。现场应用表明,高抑制强封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能够抑制剑门关组、蓬莱镇组的泥页岩坍塌,无井下故障和复杂情况发生,为SDCK1井顺利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为其他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超大尺寸井眼 井壁稳定 钻井液 抑制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