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及其发展规律 |
谢霄男
王让新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
|
从突破部族社会桎梏的意义去认识周初变革──兼谈五种社会形态问题 |
王和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3
|
不同的视角 相同的基点——也论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的关系 |
吕薇洲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0
|
|
4
|
试论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几个问题 |
伍新福
|
《求索》
|
1983 |
5
|
|
5
|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赵家祥
|
《观察与思考》
|
2015 |
6
|
|
6
|
准确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基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批评与质疑的辨正 |
黄斌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突破与创新谈起 |
刘歆立
|
《桂海论丛》
|
2011 |
2
|
|
8
|
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影响下侗族传统社会形态分析的再思考 |
廖君湘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9
|
浅述“五种社会形态说”的形成脉络 |
张新玲
杨洪涛
宋秀清
|
《中国集体经济》
|
2008 |
1
|
|
10
|
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
任玲
梁木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2
|
|
11
|
论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确立——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确立“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说质疑 |
宋敏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5 |
1
|
|
12
|
是三种社会形态 还是五种社会形态 |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13
|
为“五种社会形态说”辩 |
田鹏颖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4
|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兼评《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一文 |
奚兆永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5
|
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 坚持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
王伟光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6
|
再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问题——答段忠桥教授的辩文和赵家祥教授的商榷 |
奚兆永
|
《海派经济学》
|
2007 |
1
|
|
17
|
五种社会形态之我见 |
王海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说——读王伟光主编《中国社会形态史纲》一书有感 |
郑大华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
2021 |
0 |
|
19
|
论五种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 |
吴泽
张鸿雁
|
《历史教学问题》
|
1987 |
2
|
|
20
|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
李文才
潘静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