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新歌剧中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的运用——以《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原丽红 《歌剧》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中国新歌剧是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音乐、民歌、语言、审美习惯相结合之产物。在其歌唱法方面,应结合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之优势。歌剧以明朗、向上的基调赋予了"江姐"沉着、成熟与睿智的形象。她是全国人民心中坚强意志的代表... 中国新歌剧是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音乐、民歌、语言、审美习惯相结合之产物。在其歌唱法方面,应结合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之优势。歌剧以明朗、向上的基调赋予了"江姐"沉着、成熟与睿智的形象。她是全国人民心中坚强意志的代表。因此,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整体上要用较强的对抗力、混声的声带振动方式、全共鸣、京剧为基础的咬字、吐字,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和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而随剧情、情绪的变化,局部改变对抗力的大小、共鸣方式,咬字、吐字方面有所侧重,借以体现剧情变化、情绪波动。而随着人物情绪在整曲三部分的节节高涨,对抗力也逐渐增强;随速度的变化,全共鸣方式也在第二部分变为部分共鸣;咬字、吐字方面,一字多音的咏唱部分,要注意延长字腹的长度,并保持口型不变;依字变音的宣叙部分应增加音头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歌剧 美声唱法 戏曲唱法 江姐 五洲人民齐欢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江姐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2
作者 杨梦春 方满琴 《当代音乐》 2021年第3期82-84,共3页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我国著名民族歌剧《江姐》中的重要选段。其创作上采用了西洋歌剧的结构形式,在旋律上则借鉴和吸收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等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将从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赏析入手...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我国著名民族歌剧《江姐》中的重要选段。其创作上采用了西洋歌剧的结构形式,在旋律上则借鉴和吸收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等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将从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赏析入手,对作品的背景、情节和音乐进行梳理,进入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个方面再谈江姐的艺术形象;最后将从声音技巧、演唱情感和二度创作三方面来实现形象塑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洲人民齐欢笑 江姐 人物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分析
3
作者 胡烁红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4期80-80,共1页
本文主要是对歌剧《江姐》著名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分析。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编写而成,公演于1964年。在学习期间的声乐课上本人深深体会到《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咏叹调中人物内心变化... 本文主要是对歌剧《江姐》著名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分析。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编写而成,公演于1964年。在学习期间的声乐课上本人深深体会到《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咏叹调中人物内心变化丰富,情感表达爱憎分明。我想通对《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分析能为今后演唱及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姐 五洲人民齐欢笑 演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音乐风格对比
4
作者 徐宸漪 《北方音乐》 2016年第9期82-82,共1页
中国歌剧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探索、奠基、深入探索三个阶段,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创作于1964的《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继《白毛女》后的第二大高峰,《党的女儿》是在改革开放后,吸收多元文化后创作的又一上乘之作,两部歌剧中的... 中国歌剧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探索、奠基、深入探索三个阶段,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创作于1964的《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继《白毛女》后的第二大高峰,《党的女儿》是在改革开放后,吸收多元文化后创作的又一上乘之作,两部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分别塑造了江姐和田玉梅对党赤胆忠心的光辉形象,文章将从曲式、节奏、旋律等方面对两个唱段进行音乐风格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洲人民齐欢笑 万里春色满家园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技巧及舞台表演设计探究
5
作者 李晓莹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0期30-32,共3页
《五洲人民齐欢笑》出现在歌剧《江姐》的第七幕之中,不仅展现了江姐在面对死亡之时的英勇无畏,同时还表现了她对于革命的热忱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憧憬,通过对唱段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江姐”这一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掌握其演唱... 《五洲人民齐欢笑》出现在歌剧《江姐》的第七幕之中,不仅展现了江姐在面对死亡之时的英勇无畏,同时还表现了她对于革命的热忱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憧憬,通过对唱段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江姐”这一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掌握其演唱技巧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舞台表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洲人民齐欢笑 演唱技巧 舞台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歌剧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创作与演唱探析
6
作者 安雪铷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艺术代表作品。作为歌剧主要唱段之一的《五洲人民齐欢笑》,不仅在歌剧《江姐》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是中国民族歌剧女声咏叹调的翘首之作。本文从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 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艺术代表作品。作为歌剧主要唱段之一的《五洲人民齐欢笑》,不仅在歌剧《江姐》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是中国民族歌剧女声咏叹调的翘首之作。本文从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创作背景着手,在对该咏叹调创作进行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咬字吐字、钢琴伴奏、润腔等方面对其演唱进行细致的阐述,从而寻求该咏叹调在声乐艺术和民族歌剧领域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洲人民齐欢笑 民族歌剧 咏叹调 创作特点 演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探究
7
作者 王海霞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歌剧《江姐》的诞生代表着中国歌剧由此走向成熟,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得以丰富。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出现在第七章中,其创作灵感来源于长篇小说《红岩》,成功塑造了“江姐”这一英雄形象,她面临死亡却依然对中国革命胜利充满信... 歌剧《江姐》的诞生代表着中国歌剧由此走向成熟,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得以丰富。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出现在第七章中,其创作灵感来源于长篇小说《红岩》,成功塑造了“江姐”这一英雄形象,她面临死亡却依然对中国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对新中国美好生活充满希望,赞扬的是她崇高的革命理想及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及演绎要点也值得我们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江姐》 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 音乐特征 演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