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3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张甜 王英让 《科学咨询》 202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随着信息2.0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完成思想教育,... 随着信息2.0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完成思想教育,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本文通过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现状,从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基于“互联网+”的翻转教学模式以及多维化育人评价考核的设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2
作者 周明旭 战祥德 《中国新通信》 2025年第2期110-112,79,共4页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利用“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手段单一等顽疾。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借助当前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发...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利用“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手段单一等顽疾。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借助当前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互联网教学的巨大优势,通过“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课程学习内容,创新学生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方式,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工作,进而持续夯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互联网+”教育 课程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课程的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邱玮杰 修晓杰 张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本文以高职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课程为案例,确定“五有”培养为课程思政主线,构建“纵向四进,横向三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组建“四师”课程协作共同体,绘制课程思政地图,进而打造三课堂融通的育人机制,采用多主体全过程立体化评价方式... 本文以高职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课程为案例,确定“五有”培养为课程思政主线,构建“纵向四进,横向三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组建“四师”课程协作共同体,绘制课程思政地图,进而打造三课堂融通的育人机制,采用多主体全过程立体化评价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为高职新质生产力相关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工业互联网 课程 三课堂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重症医学研究生《急危重症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林 徐昉 +3 位作者 张皑频 吴婧 张苜 林时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32-37,共6页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了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互联网+...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校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了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化了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加入了思政元素,完善了教学设计,有效地做到了每门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急危重症医学》是医学院校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重要的专业课,为充分发挥此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从重症医学《急危重症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构建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等方面,对重症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急危重症医学》课堂教学效果及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重症医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 急危重症医学 医学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健 付煜 +1 位作者 王昱 崔泽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互联网+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导向性等特征。在智能时代与后疫情时代叠加的背景下,加快“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价值塑造、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必由之路。从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的角度,揭示“互联... “互联网+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导向性等特征。在智能时代与后疫情时代叠加的背景下,加快“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价值塑造、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必由之路。从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的角度,揭示“互联网+课程思政”内涵与特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学生层面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并从改善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进智能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后疫情时代 互联网+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铁峰 戚银城 张卫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是交叉性强的领域,也是当前能源电力学科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结合研究生课程“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开设,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在该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了思政要素和思政...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是交叉性强的领域,也是当前能源电力学科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结合研究生课程“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开设,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在该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了思政要素和思政切入点,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介绍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通过课上和课下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为培养研究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激发其家国情怀提供了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信息通信技术 课程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94-96,共3页
在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一门思政课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的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 在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一门思政课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的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逐渐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此本文将从德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关系出发,对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视域 高校 互联网+” 大学英语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丽影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三步四导四课堂”课程思政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效果。方法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二护生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三步四导四课堂”课程思政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效果。方法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二护生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原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试验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三步四导四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结果试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分(t=-4.11,P<0.05)、专业操作技能得分(t=-17.32,P<0.05)、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各评价指标了解程度评分(-21.09≤t≤-13.96,均P<0.05)、对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认同度的评分(t=-4.11,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内科护理“三步四导四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升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课程 互联网+ 护理服务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互联网时代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9
作者 韩静 寿好长 +5 位作者 韩冉 段学光 张慧芸 张省委 郑歌 张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963-966,共4页
“三全育人”是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修订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及课程目标、提升教师德育素质、思政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及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 “三全育人”是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修订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及课程目标、提升教师德育素质、思政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及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方式实现思政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资源,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专业知识点、与融入的思政案例有机融合,达到协同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互联网 实验诊断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我国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评《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
10
作者 李忠晓 曲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9-I0009,共1页
信息化时代,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创新了交流模式,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思政”,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对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则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更好开展,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 信息化时代,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创新了交流模式,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思政”,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对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则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更好开展,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和实际的意义。由徐正飞著写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秉承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在分析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机制与维度体系,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课程思政”视角下我国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育 教学 高校课程 互联网背景下 信息化教学 价值观教育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
11
作者 谭经玲 庄益玲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互联网+”不仅是新时代背景、数字化课堂的重要载体,更是大学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的课程四要素为指导,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征和“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分析,从优化学目标、重... “互联网+”不仅是新时代背景、数字化课堂的重要载体,更是大学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的课程四要素为指导,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征和“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分析,从优化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大学英语 互联网+ 路径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在“园林生态学”课程中的融合探索
12
作者 赵春莉 崔磊 +1 位作者 奈婕菲 赵蕾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6期32-33,52,共3页
“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参考模式。在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将“互联网+”课程思政应用于“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加快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过... “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参考模式。在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将“互联网+”课程思政应用于“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加快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互联网相结合,融入“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全过程,综合评估各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课程思政在“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新时代为培养具有专业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 园林生态学 教学改革 园林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电化学“互联网+”课程思政探索
13
作者 殷金玲 朱凯 赵婧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77-80,共4页
新工科建设赋予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新的要求,探索以“互联网+”为电化学方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进,典型电化学方向课程思政融合案例的建设和推广,课堂外新能源及材料课程思政大平台的构建和实施,课程思政... 新工科建设赋予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新的要求,探索以“互联网+”为电化学方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进,典型电化学方向课程思政融合案例的建设和推广,课堂外新能源及材料课程思政大平台的构建和实施,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新能源领域的热爱祖国、信念执着、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强的高层次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互联网+” 课程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社会学与生活》课程为例
14
作者 成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0-92,96,共4页
在线上教学模式越来越普及的基础上,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社会学与生活》为例,探索和实践“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 在线上教学模式越来越普及的基础上,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社会学与生活》为例,探索和实践“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系统地传递给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客观看待社会问题,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坚定其报国力行的使命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
15
作者 董翠香 熊明亮 +1 位作者 韩改玲 王乐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价值引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育人成效4个方面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类专业 课程建设 逻辑遵循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16
作者 张娜 赵秀英 邵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信息技术对育人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知识建构过程,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突破。为此,本...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信息技术对育人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知识建构过程,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突破。为此,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元素、优化教育过程、丰富教育形式,建构与新时代特征和经济学专业特色相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为增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有效融入途径--以高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例
17
作者 兰春霞 《微型计算机》 2024年第4期208-210,共3页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将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进一步凸显。如何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将“互联网+”深度浸入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将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进一步凸显。如何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将“互联网+”深度浸入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是数字化时代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文章以“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的途径,力求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 融入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18
作者 曾芸芸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21期143-145,共3页
在“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建设打造过程中应当做到有效取舍,对课程建设方法、细节、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精准调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效率。在此期间,各学科老师需要协同合作,整合网络资源,依托大思政课程体系,对思政课程... 在“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建设打造过程中应当做到有效取舍,对课程建设方法、细节、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精准调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效率。在此期间,各学科老师需要协同合作,整合网络资源,依托大思政课程体系,对思政课程进行合理构建;同时也需要结合网络教学特征,构建碎片化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学习的实际需求。本文对“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