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的语篇副文本系统研究——以学术著作语篇副文本系统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志军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7,共13页
近年来,语篇的副文本研究成为文学、翻译学、语言学、符号学诸人文学科关注的热点。但副文本的研究仍存在概念混淆、系统性研究薄弱、理论支撑乏力等问题。本文在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对副文本系统的语篇地位、层级关系、系统配置及其与... 近年来,语篇的副文本研究成为文学、翻译学、语言学、符号学诸人文学科关注的热点。但副文本的研究仍存在概念混淆、系统性研究薄弱、理论支撑乏力等问题。本文在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对副文本系统的语篇地位、层级关系、系统配置及其与主文本的互涉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重构,区分了互文语篇研究中的嵌套互文和耦合互文,并以学术著作语篇副文本系统与主文本的耦合互文为例考察了副文本在学术语篇意义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语篇理论 副文本 副文本系统 耦合 系统型符号实践 学术语边界
原文传递
诗歌语篇互文整合的语言手段研究
2
作者 殷祯岑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5-43,共9页
语篇经常浮现出无法从语言成分直接推导出来的整体意义,这种浮现意义的形成构成了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互文语篇理论,来源各异的他文本在当下语篇空间中交织、互动,整合,生成统一、完整的语篇语义,实现语篇的整体性,浮现意义就在这... 语篇经常浮现出无法从语言成分直接推导出来的整体意义,这种浮现意义的形成构成了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互文语篇理论,来源各异的他文本在当下语篇空间中交织、互动,整合,生成统一、完整的语篇语义,实现语篇的整体性,浮现意义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在此过程中,语篇主体可采取一系列语言手段,催化、辅助文本互动,帮助语义整合的顺利完成。鉴于诗歌语篇在语义浮现方面的典型性,论文以此为例,探讨语篇语义整合浮现的过程中,主体如何采用系统性的语言整合手段,催化文本互动,辅助语义生成,以期能对语篇整合和语义浮现等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语篇理论 整合 语义浮现 自组织生成 语言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意义的自组织生成——耗散结构理论观照下的互文语篇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殷祯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1,共13页
语篇的整体性源于异质文本在当下语篇空间中整合生成了统一、有序的完整意义。在互文语篇理论的视野下,参照耗散结构理论,这一意义的整合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意义核心的生成、意义结构的生成、意义结构的竞争、边界条件的制约。本文尝... 语篇的整体性源于异质文本在当下语篇空间中整合生成了统一、有序的完整意义。在互文语篇理论的视野下,参照耗散结构理论,这一意义的整合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意义核心的生成、意义结构的生成、意义结构的竞争、边界条件的制约。本文尝试构拟语篇意义的分析框架,讨论因缺乏形式标记和明确意图而被传统语篇研究边缘化的诗歌语篇,考察其整体性的实现过程和语篇表现,以揭示诗歌语篇的组织机制和成义规律。借鉴耗散结构理论,语篇的意义整合过程清晰可考,互文语篇理论亦藉此发展出切实可操作的语篇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语篇理论 意义 文本 耗散结构 自组织 意义核心 意义结构
原文传递
语体视角下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及耦合互文路径差异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志军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0,共13页
语体不仅是语言规律描写和解释的基础,而且是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本文考察了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的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差异和主副文本耦合互文的路径差异,并从修辞功能意图和修辞主体两个维度解释了互文结构、互文路径... 语体不仅是语言规律描写和解释的基础,而且是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本文考察了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的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差异和主副文本耦合互文的路径差异,并从修辞功能意图和修辞主体两个维度解释了互文结构、互文路径等语篇层面的语体差异。研究表明:系统性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意图与处于"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和权势地位的学术共同体主体,制约着科学语体互文结构的语篇呈现,而情意表征和感受传达的意图与处于"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和平等地位的作品主体和阅读主体,制约着文学语体互文结构的语篇呈现。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规律及其与主文本的耦合互文路径是研究语体与语篇语义互动的关键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语篇理论 语体 副文本 耦合 主体 文路径
原文传递
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与机制探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殷祯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7,共13页
语篇的意义不是天然的铁板一块,是由异质离散的意义单元交织互动,从混乱到有序地整合而成。语篇的意义整合经历前语言和语言表征两个阶段。前语言阶段的意义整合具有无意识属性,主体认知世界中的异质意义单元交织互动,自组织生成意义耗... 语篇的意义不是天然的铁板一块,是由异质离散的意义单元交织互动,从混乱到有序地整合而成。语篇的意义整合经历前语言和语言表征两个阶段。前语言阶段的意义整合具有无意识属性,主体认知世界中的异质意义单元交织互动,自组织生成意义耗散结构;语言表征阶段的意义整合在主体的有意控制下完成。主体运用符号资源对前语言意义结构进行转写和深化加工,促使其转化为结构完整、表达流畅、可用于人际意义交流的线性语篇。本文试图构拟语篇意义整合的完整过程,并根据前语言意义结构的形态特征,系统描写主体干预意义整合在4个角度、11个方面的具体操作,对意义整合的主体控制机制进行全面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整合 意义结构 自组织机制 主体控制机制 互文语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
原文传递
诗歌语篇复杂语义的自组织整合——语篇语义的复杂性研究方法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殷祯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7,共13页
复杂性范式的兴起,使许多以往被忽视的语篇现象,如成分多向关联、语义整体浮现、语义多元阐释等进入学术视野。对语篇研究复杂性方法的探索,有望让我们超越传统的线性研究方法,实现语篇研究的新进展。要从复杂性角度看语篇,我们就需要... 复杂性范式的兴起,使许多以往被忽视的语篇现象,如成分多向关联、语义整体浮现、语义多元阐释等进入学术视野。对语篇研究复杂性方法的探索,有望让我们超越传统的线性研究方法,实现语篇研究的新进展。要从复杂性角度看语篇,我们就需要对整体语义样态、成分互动方式、语义整合过程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点与互文语篇理论的基本假设极为契合。本文以诗歌语篇为例,在互文语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双重视域下探索语篇复杂语义的结构类型和整合规律,试图回答:语篇语义的不同样态是如何在他文本的交织互动中分别实现的。论文以语篇语义的自组织整合过程为线索,设立三个维度六个向度的分析框架,对语篇语义的简单与复杂、明确与含混进行描写、分析,尝试探索语篇语义的多样性与语义整合不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语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 复杂性 语义 自组织整合分析 语义结构的稳定性
原文传递
通俗科技语体的否定互文性与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尉薇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80,共13页
否定互文性是通俗科技语体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互文策略,在科学真理的表达与讨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探讨了通俗科技语体中否定互文性呈现的关系形态、互动机制以及互文功能。研究认为,通俗科技语体的否定互文性表... 否定互文性是通俗科技语体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互文策略,在科学真理的表达与讨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探讨了通俗科技语体中否定互文性呈现的关系形态、互动机制以及互文功能。研究认为,通俗科技语体的否定互文性表现为当下文本结合其他文本对前文本的肯定命题或预先假设进行争辩或者否认,否定互文关系是否定互文性的体现,呈现出断言否定、对比否定、情态否定与结果否定四种关系形态。否定互文性作为一种解释维度维系着主体间的认知与交际,影响着科学对话的开启及共识的达成,在通俗科技语体中具有前景化背景信息、构建对话空间、体现语体风格、调整语篇信息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科技语体 互文语篇理论 否定文性 否定文关系 动机制 语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