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不挖角协议”反垄断法规制的困境及对策
1
作者 吴太轩 于辰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6-63,共18页
继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之后,我国首次针对“互不挖角协议”开展反垄断执法活动。“互不挖角协议”所引发的竞争损害显著,反垄断法对其规制不仅匹配制度逻辑,更契合国内外实践趋势。然而,当下反垄断法规制仍存在价值取向上忽视劳动者利益保... 继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之后,我国首次针对“互不挖角协议”开展反垄断执法活动。“互不挖角协议”所引发的竞争损害显著,反垄断法对其规制不仅匹配制度逻辑,更契合国内外实践趋势。然而,当下反垄断法规制仍存在价值取向上忽视劳动者利益保护,行为认定上偏重横向垄断协议路径与执法过程上缺乏事前合规监管的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亟须坚持保护竞争过程以调适价值理念,构设双重规制路径以改进行为认定,建立事前合规制度以前迁执法过程,从而不断完善“互不挖角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不挖角协议 反垄断法 劳动力市场 垄断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不挖角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2
作者 万江 金世轩 《竞争政策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6-40,共15页
互不挖角协议发生于劳动力市场,是用人单位之间达成的不招揽或雇佣对方员工的合意。互不挖角协议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劳动力竞争秩序的价值,但同时也会产生减损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竞争、扭曲竞争和交易公平、降低市场效率的垄断后... 互不挖角协议发生于劳动力市场,是用人单位之间达成的不招揽或雇佣对方员工的合意。互不挖角协议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劳动力竞争秩序的价值,但同时也会产生减损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竞争、扭曲竞争和交易公平、降低市场效率的垄断后果,并最终损害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基于对互不挖角协议的竞争损害和反垄断法适用性的不确定,大多数法域对以反垄断法规制互不挖角协议尚持慎重态度。实际上,互不挖角协议对竞争的损害确有规制必要。反垄断法存在规制互不挖角协议的现实需求,且相较于其他规制手段更具效益优势,因而是互不挖角协议最适当的规制手段。在我国之后可能的制度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对互不挖角协议分类设计具体规则,并引入相关性分析手段,以提升反垄断法规制互不挖角协议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不挖角协议 劳动力市场 反垄断法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不挖角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困境与对策
3
作者 刘陈杨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互不挖角协议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阻碍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不利于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有必要对其予以规制。我国《反垄断法》在现有规则、执法和司法层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执法活动的展开。在反垄断规则层面,可... 互不挖角协议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阻碍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不利于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有必要对其予以规制。我国《反垄断法》在现有规则、执法和司法层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执法活动的展开。在反垄断规则层面,可以将互不挖角协议认定为非典型横向垄断协议。在执法活动层面,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因素,改良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对不同类别的互不挖角协议采取分类规制的方法,明确“直接相关且合理必要”的认定要件。在司法运行层面,扩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兜底条款的适用主体,加强反垄断执法与司法的协调,适时引入集体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不挖角协议 劳动力市场 买方卡特尔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不挖角协议的垄断风险与管理:以企业反垄断合规为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凌尧帆 胡晓琪 喻玲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8,共13页
竞业限制已经无法解决企业间互相挖角引发的人才争夺难题,为了避免同行业恶意挖角,互不挖角协议成为企业间控制人才流失、抑制用工成本的创新方式。但互不挖角协议带来的限制人才、阻碍人力资源市场自由竞争问题受到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 竞业限制已经无法解决企业间互相挖角引发的人才争夺难题,为了避免同行业恶意挖角,互不挖角协议成为企业间控制人才流失、抑制用工成本的创新方式。但互不挖角协议带来的限制人才、阻碍人力资源市场自由竞争问题受到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重点关注。互不挖角协议在形式上有纯粹型与附属型之别,在反垄断法律属性上有合法与违法之异,构成垄断协议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其主要法律风险。各国对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互不挖角协议处罚严厉,风险外溢时企业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企业要洞悉互不挖角协议的合规风险重点,完善企业反垄断合规制度对风险进行管理。发挥政府监管对企业合规的激励作用,以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不挖角协议 垄断协议 法律风险 企业合规 人才竞争
原文传递
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合谋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5
作者 刘进 李钦尧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约谈四家生猪养殖企业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行为逐渐进入反垄断执法的视野。劳动经济学的买方垄断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易受垄断势力影响的特性表明,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应向劳动力要素市场扩张。“... 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约谈四家生猪养殖企业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行为逐渐进入反垄断执法的视野。劳动经济学的买方垄断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易受垄断势力影响的特性表明,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应向劳动力要素市场扩张。“互不挖角协议”等合谋行为会造成用人单位获得市场垄断力,扭曲市场竞争机制,损害劳动者权益,降低消费者福利。当前反垄断法规制用人单位合谋行为存在识别困难、违法性标准模糊和救济制度不足等挑战。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域外实践明晰违法性认定标准、运用竞争倡导助力企业合规和完善救济制度等方式以更好地规制用人单位的合谋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不挖角协议 买方市场垄断 违法性认定 企业合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力资源市场反垄断及其启示——以美国《2016人力资源领域反垄断指南》为核心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红霞 臧骞 《竞争政策研究》 2017年第5期122-130,共9页
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互不挖角"协议、固定工资协议和交换敏感信息是人力资源市场限制竞争的三类典型行为。美国于上世纪中叶就将反垄断制度适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秩序的维系,逐步发展出一系列案例和规则。... 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互不挖角"协议、固定工资协议和交换敏感信息是人力资源市场限制竞争的三类典型行为。美国于上世纪中叶就将反垄断制度适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秩序的维系,逐步发展出一系列案例和规则。2016年底,美国发布了《2016人力资源领域反垄断指南》,对人力资源市场反垄断实体制度予以明细化,进一步强化了人力资源市场反垄断的实施机制,标志着美国人力资源市场反垄断迈向严格化。美国上述制度与实践对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在人力资源领域的适用规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市场 反垄断 互不协议 固定工资协议 敏感信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