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场景下天空成像仪的云覆盖预测研究
1
作者 杨帅 库新勃 +2 位作者 张海龙 孟宁 朱宏波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文章解析了天空成像仪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揭示了其在太阳能光伏场景监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综述了云覆盖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天空成像仪的实时云覆盖预测技术研究方法,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强调了基于天空成像仪的实时云... 文章解析了天空成像仪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揭示了其在太阳能光伏场景监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综述了云覆盖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天空成像仪的实时云覆盖预测技术研究方法,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强调了基于天空成像仪的实时云覆盖预测技术在提供准确、实时气象信息方面的潜力,为清洁能源领域的气象监测与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成像仪 太阳能光伏 实时云覆盖预测 数据处理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插值法估算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军 覃志豪 +3 位作者 刘梅 涂丽丽 周义 杨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9,F0003,共6页
云覆盖是热红外遥感应用和地表温度遥感定量反演的重要障碍。实验选取河北衡水地区Landsat TM影像,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索运用反距离加权(IDW)和普通克里金插值(OK)方法近似估算3种典型地表类型(水面、城镇、农田)下的云覆盖像元... 云覆盖是热红外遥感应用和地表温度遥感定量反演的重要障碍。实验选取河北衡水地区Landsat TM影像,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索运用反距离加权(IDW)和普通克里金插值(OK)方法近似估算3种典型地表类型(水面、城镇、农田)下的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当云覆盖区域达15 000个像元(约等于13.5km2)时,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对城镇的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估算误差都为1.6°C左右,而农田和水面的估算误差在1°C左右(且水面估算误差小于农田),这与3种典型地表类型的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密切相关。因此,当Landsat TM图像中有少块云覆盖而发生地表温度值缺失时,利用空间插值法估算云覆盖像元的地表温度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覆盖像元 地表温度 空间插值 估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估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义 覃志豪 包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和反映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及时掌握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地表温度时空分布是许多地表过程研究和热红外遥感应用的必需。热红外遥感是地表温度快捷获取的最佳手段,但仅局限于天空晴朗无云情形。云覆盖致使热红外... 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和反映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及时掌握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地表温度时空分布是许多地表过程研究和热红外遥感应用的必需。热红外遥感是地表温度快捷获取的最佳手段,但仅局限于天空晴朗无云情形。云覆盖致使热红外遥感不能直接获取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其反演结果为云顶温度或附加了云辐射强迫效应后的地表温度。如何精准获取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信息,成为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和应用亟待完善的难题。文章系统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估算方法,评述了各方法的特性,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加深热红外遥感与被动微波遥感融合技术、数据同化技术、尺度效应和算法参数化中普适性假定等四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覆盖 地表温度 热红外 遥感反演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湍流结构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明煜 陈陟 +3 位作者 李诗明 钱粉兰 苏立荣 吕乃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4-451,共8页
应用飞机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温度和湿度湍流结构,在考虑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过程的基础上得到计算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的公式。应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的湍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云外晴空区温度... 应用飞机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温度和湿度湍流结构,在考虑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过程的基础上得到计算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的公式。应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的湍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云外晴空区温度和湿度结构函数值明显高于云内的值.云顶边界清晰,通过界面温度和湿度具有明显的跃变特征.应用观测资料检验了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湍流 结构参数 云覆盖 飞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估算初论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义 覃志豪 包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云覆盖是热红外遥感应用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遥感定量反演的重要障碍。如何估算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的地表温度,是热红外遥感的前沿研究难题。以地表热量平衡为基础,根据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植被对... 云覆盖是热红外遥感应用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遥感定量反演的重要障碍。如何估算热红外遥感图像中云覆盖像元的地表温度,是热红外遥感的前沿研究难题。以地表热量平衡为基础,根据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提出三种解决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估算方案:空间插值修正法、植被关系修正法和改进型地表热量平衡法,并探讨云覆盖区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的洼地效应现象、洼地效应强度及计算方法。基于地表热量平衡方程的洼地效应强度因子和影像灰度值之间关系的数值模拟,是三种估算方案切实可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覆盖 地表温度 洼地效应 热红外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云覆盖聚合网中节点资源有限的移动数据库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敬兆 谭大禹 +2 位作者 朱东郡 董如梦 杨大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1,共5页
移动数据库随着移动技术发展,共享其自身资源及周围资源成为热门研究,目前其在移动环境中节点资源受限和远距离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不足,成为移动数据库技术难点。针对节点资源受限问题采取增强移动端连通性让移动数据库节点聚合传输,提出... 移动数据库随着移动技术发展,共享其自身资源及周围资源成为热门研究,目前其在移动环境中节点资源受限和远距离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不足,成为移动数据库技术难点。针对节点资源受限问题采取增强移动端连通性让移动数据库节点聚合传输,提出了CCAN算法,并研究如何让节点资源有限的移动数据库解决信息远距离高效传输,准确及时与云共享资源。基于云覆盖聚合网的移动数据库依赖于现有各移动节点之间聚合,选择最优路径传输数据和信息交互,对远距离传输基于CCAN最佳传输路径采取资源快速稳定分配(C-RFSD算法)。算法验证,对比分析提出的方法性能较现有方法提高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据库 最优资源分配 增强连通性 云覆盖聚合网(C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覆盖分类的太湖蓝藻MODIS图像分析
7
作者 李士进 刘帅 +1 位作者 杨晨 高祥涛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2年第3期31-37,共7页
太湖蓝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蓝藻发生、发展状况信息,是目前水环境监测的难点.本文以MODIS遥感图像为监测信息源,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分析方法快速提取太湖蓝藻信息.首先使用模板匹配算法... 太湖蓝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蓝藻发生、发展状况信息,是目前水环境监测的难点.本文以MODIS遥感图像为监测信息源,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分析方法快速提取太湖蓝藻信息.首先使用模板匹配算法快速提取MODIS遥感图像的太湖水域信息,并针对遥感图像获取过程中的云层覆盖干扰,提出将图像分为无云覆盖和有薄云覆盖两类分别处理的方法,提高了不同天气情况下蓝藻信息提取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对一年内多幅太湖MODIS遥感图像的蓝藻信息提取,定性分析了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特点,为研究太湖蓝藻发生、发展规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蓝藻提取 太湖 云覆盖分类 HSI彩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云覆盖下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及对火山灰云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营营 朱琳 +1 位作者 孙文彬 李文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5,共8页
针对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气象卫星FY-4的预期发射和数据应用,本文借助与FY-4卫星成像仪类似的Meteosat-8卫星的SEVIRI仪器数据资料开展先期研究,建立了一种部分云覆盖条件下红外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了不同大气条件、火山灰云高度、有效云... 针对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气象卫星FY-4的预期发射和数据应用,本文借助与FY-4卫星成像仪类似的Meteosat-8卫星的SEVIRI仪器数据资料开展先期研究,建立了一种部分云覆盖条件下红外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了不同大气条件、火山灰云高度、有效云量和观测天顶角情况下卫星观测的红外通道的亮度温度的变化。美国标准气候态大气廓线和火山灰区实时大气廓线两种模拟结果都表明,模型模拟的8.3~9.1μm,9.8~11.8μm,11~13μm,12.4~14.4μm的入瞳亮度温度对云高度、有效云量较为敏感,基本呈线性相关;卫星天顶角对模拟的辐射亮温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不同大气廓线状态和火山灰云发射率情景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同时考虑大气条件和火山灰云通道发射率的差异后,模式才能够较好地模拟出火山爆发情景下火山灰云中酸性物质在11μm和12μm的反吸收特性。与大气条件相比,通道的发射率差异对火山灰云的遥感建模更为重要。因此,可在传统的分裂窗通道的基础上,通过热红外多通道亮温及亮温差异信息联合反演火山灰云高度和有效云量等因子,提高部分覆盖下火山灰云的微物理参数的反演精度。本研究为建立基于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数据的火山灰云浓度定量反演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部分云覆盖 红外辐射传输模型 有效 火山灰高度 亮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DVI估算云覆盖区的地表温度
9
作者 苏洁 徐军 +1 位作者 刘丽强 戴一锋 《地理空间信息》 2013年第5期25-28,10,共4页
利用同源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替换云覆盖区下的NDVI值,确定无云区的NDVI与LS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运用此函数关系和云覆盖区NDVI值估算其地表温度。以连云港市为例,针对NDVI-LST两者相关性应存在多种可能,验证其在线性关系、对数关系、... 利用同源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替换云覆盖区下的NDVI值,确定无云区的NDVI与LS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运用此函数关系和云覆盖区NDVI值估算其地表温度。以连云港市为例,针对NDVI-LST两者相关性应存在多种可能,验证其在线性关系、对数关系、二次多项式关系3种不同拟合关系下地表温度之间的差异及其估算精度。结果表明,3种拟合关系误差精度均在MAE<0.94℃,RSME<0.92℃范围内,且估算精度基本与相关系数呈负相关,能够满足一般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表温度 云覆盖像元 估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静止卫星资料的川渝地区云覆盖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健捷 胡秀清 +3 位作者 樊丝慧 闵佳园 刘超 张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72,共15页
利用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和葵花8号观测资料,根据川渝地区独特的地形、地势将其分为东部低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海拔地区,建立高分辨率的网格化无云背景场,作为无云与有云辐射差异对比,使用阈值法进行晴空、水云、冰云、低层云雾、霾和积雪... 利用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和葵花8号观测资料,根据川渝地区独特的地形、地势将其分为东部低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海拔地区,建立高分辨率的网格化无云背景场,作为无云与有云辐射差异对比,使用阈值法进行晴空、水云、冰云、低层云雾、霾和积雪的检测,进而提高云识别信度,统计分析2016—2021年川渝地区云覆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川渝地区云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东多西少,云覆盖频率常年存在高值中心,云覆盖面积有明显月变化。东部低海拔地区云覆盖频率常年在70%—80%,而西部高海拔地区云覆盖频率在50%—65%。云覆盖频率的高、低值过渡区对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陡峭地形区,这与地形地势、水汽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各月的云覆盖面积在东部低海拔地区相对稳定(占比在60%—80%),而西部高海拔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东部的冰云和西部的总云面积具有显著月变化(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37%和76%。6 a中各类型云覆盖面积占比年际波动较小,东部的云覆盖面积占比常年超过70%,其中水云占比最大(35%—40%),冰云次之(20%左右),低层云雾最小(约13%);西部的云覆盖面积占比常年约60%(水云24%—26%,冰云22%—25%,低层云雾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云覆盖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1C/DCZI多光谱影像云覆盖与耀斑区域绿潮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11
作者 吴克 王常颖 +1 位作者 黄睿 李华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8-182,共15页
针对多光谱影像受云、雾、太阳耀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高精度的绿潮自动提取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的HY-1C/D卫星CZI载荷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探索绿潮区域与非绿潮区域的光谱分布差异,提出一种适用于HY-1C/DCZI影... 针对多光谱影像受云、雾、太阳耀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高精度的绿潮自动提取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的HY-1C/D卫星CZI载荷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探索绿潮区域与非绿潮区域的光谱分布差异,提出一种适用于HY-1C/DCZI影像的高精度、全自动绿潮提取方法。首先,分析有云区域和无云区域样本的光谱差异,给出厚云去除规则;其次,选取绿潮和非绿潮区域的样本,采用决策树算法生成绿潮提取规则;然后,针对薄云和厚云边界区域常常会出现误检绿潮的问题,设计了5种错误类别修正策略。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收集2021年黄海区域绿潮暴发周期内的25景HY-1C/D CZI影像,开展绿潮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NDVI方法、VB-FAH方法等指数方法以及ResNet50、U-Net等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准确度、Kappa系数、F1-Score和MIoU等指标上均优于其他方法,而且能够实现在厚云、薄云、无云、云斑和耀斑区域复杂情况下的绿潮的高精度自动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C/D卫星 绿潮提取 决策树 耀斑 云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云覆盖的城市
12
作者 陈冰 《地理教学》 2009年第8期1-2,共2页
一、大气褐色云团 关于褐云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施的一个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印度洋试验”。
关键词 云覆盖 城市 合作项目 印度洋 大气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DVI估算云覆盖地区的植被表面温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梅 覃志豪 +1 位作者 涂丽丽 张军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干旱监测等实际应用都需要全面掌握地表温度(LST)的空间分布,而云覆盖是这种应用的重要阻碍。试图根据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遥感影像中云覆盖区域植被表面温度的估算方法。由于植被的蒸腾作用,植被茂密程度对其表... 干旱监测等实际应用都需要全面掌握地表温度(LST)的空间分布,而云覆盖是这种应用的重要阻碍。试图根据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遥感影像中云覆盖区域植被表面温度的估算方法。由于植被的蒸腾作用,植被茂密程度对其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晴朗无云区域存在,同样适用于云覆盖区域。因此,首先分析云覆盖区域周边无云植被像元的LST与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式,然后再利用NDVI在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用另一幅图像来获取云覆盖区域的NDVI值,最后根据NDVI与LST之间的关系估计云覆盖植被像元的表面温度。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山东省聊城市的Landsat ETM+图像,结果表明:当云覆盖范围≤2 000个像元(约1.72km2)时,通过NDVI来估计云覆盖区域植被表面温度的平均绝对误差<0.7℃,均方根误差<1.2℃。为了验证其实用性,又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省蚌埠地区的TM图像,云覆盖范围在300个像元以下时,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因此,可以认为,当云覆盖范围不是很大时,利用NDVI估算云覆盖地区的植被表面温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云覆盖地区 植被表面温度估算 NDVI与地表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老挝北部Sentinel-2 A/B云覆盖适宜阈值界定及其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怡媛 李鹏 +2 位作者 肖池伟 刘影 谢正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7-2276,共10页
光学卫星影像云覆盖时空特征评估是衡量其作为重要遥感监测数据源的前提。Sentinel-2 A/B影像因其免费获取、多光谱(红边)、更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已在全球不同尺度陆面植被与生态监测中受到重视。相较于Landsat等同类影像产品,有关Sent... 光学卫星影像云覆盖时空特征评估是衡量其作为重要遥感监测数据源的前提。Sentinel-2 A/B影像因其免费获取、多光谱(红边)、更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已在全球不同尺度陆面植被与生态监测中受到重视。相较于Landsat等同类影像产品,有关Sentinel-2 A/B的云覆盖分析还未见报道。本文利用2016—2018年老挝北部所有5288景Sentinel-2 A/B影像(Granule/Tile)的云覆盖元数据,基于不同云覆盖阈值(0~100%)水平下的影像获取概率差异确定了影像获取概率分析的云覆盖适宜阈值,并揭示了云量特征阈值水平下的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①Sentinel-2 A/B影像获取概率分析云覆盖适宜特征阈值为20%(即云覆盖≤20%),该阈值水平下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的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最高(约27.41%);②在20%云覆盖阈值水平下,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差异在时间上与旱季(11月—次年4月)雨季(5月—10月)的时间分布较为吻合。旱季获取概率约为42.91%,3月概率(50.27%)最大,4月与2月次之,时间上与刀耕火种焚烧与橡胶林落叶特征吻合;雨季相应概率约为11.81%,6月最低(约1.26%);③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差异,旱季西部省域单元(如琅南塔)影像获取概率远高于东部,雨季西部地区影像获取概率则略低于东部地区。本研究既可为后续开展大区及全球Sentinel-2 A/B影像云量分析提供借鉴,也对开展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排放(UN-REDD)计划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如刀耕火种农业演变、橡胶林扩张等遥感监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 云覆盖 影像获取概率 时空差异 阈值 刀耕火种农业 橡胶林
原文传递
面向云覆盖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深度学习方法及其应用
15
作者 隋冰清 殷志祥 +1 位作者 吴鹏海 吴艳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0-810,共11页
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是一种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方法在选定基础数据对时要求预测时间低分辨率数据无云覆盖影响,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面向云覆盖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方法,即在深度学习框架下,构建重... 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是一种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方法在选定基础数据对时要求预测时间低分辨率数据无云覆盖影响,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面向云覆盖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方法,即在深度学习框架下,构建重建子网络恢复预测时刻云下缺失信息,将重建后的低分辨率影像与前后相邻时刻高、低分辨率数据对构建时空融合子网络,得到最终的融合影像。以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Landsat和MODIS反射率数据为例,对预测时刻MODIS数据模拟不同缺失率的云污染;利用所提方法进行时空融合实验,进而比较深度学习与传统方法融合数据对水体信息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融合结果各波段的RMSE和SSIM均取得较好的定量评价效果,且总体优于传统方法;沉陷区水体提取实验表明本方法水体提取结果更加接近真实观测影像。因此,该方法降低了时空融合对数据的限制要求,且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和更有效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覆盖 遥感时空融合 深度学习 重建 水体提取
原文传递
航拍影像针对云覆盖引起的绝对漏洞检测分析
16
作者 赖晓铭 《江西测绘》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介绍了一种航拍影像因云覆盖导致的绝对漏洞检测方法。以存在大面积云覆盖的大飞机航拍影像图为例,通过利用像片重叠度辅助检测及分析航摄的绝对漏洞,试验结果精确到影像的具体像素位置以及像素个数。
关键词 航拍影像 云覆盖 绝对漏洞检测 像片重叠度
原文传递
遥感图像中云层遮挡影响消除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姚 王金亮 李石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综合评述了目前用于消除遥感图像云层遮挡影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同一实验区比较了同态滤波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Kriging插值处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 云覆盖 遥感图像 消除处理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内插的云下地表温度估计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涂丽丽 覃志豪 +2 位作者 张军 刘梅 耿君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4期59-63,106,共6页
云覆盖下地表温度的估计,是热红外遥感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理论上可通过空间内插值方法来估计云覆盖下的地表温度,从而消除云对地表温度产品的应用限制。本文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 云覆盖下地表温度的估计,是热红外遥感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理论上可通过空间内插值方法来估计云覆盖下的地表温度,从而消除云对地表温度产品的应用限制。本文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方法提出了云下地表温度的估计方法,并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应用试验,分析了这一方法在不同云覆盖范围内的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当云覆盖小于9km2时,城市地区的估计误差小于1℃,而农田地区为0.6℃。因此,本文提出的云覆盖下地表温度的估计方法在一定的云覆盖范围内是可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云覆盖地区 普通克里格插值 规则样条函数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影像的去云层处理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惠 谭兵 沈志云 《测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的云覆盖问题 ,提出了利用多项式改正算法 ,以实现不同遥感影像之间的局部影像替换 ,从而满足去除目标影像上云覆盖的要求。
关键词 多源遥感影像 多项式 层处理 云覆盖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G云量产品与地面观测云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娅 郭建侠 +2 位作者 曹云昌 周粲 陈一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4-523,共10页
为推动地面云观测自动化,利用2015 2016年全国范围内不同时段FY-2G卫星观测云覆盖率和总云量反演产品与同时段地面气象站人工观测总云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卫星观测与地面人工观测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表明,FY-2G卫星观测云产品较地... 为推动地面云观测自动化,利用2015 2016年全国范围内不同时段FY-2G卫星观测云覆盖率和总云量反演产品与同时段地面气象站人工观测总云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卫星观测与地面人工观测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表明,FY-2G卫星观测云产品较地面观测偏低,总云量较云覆盖率偏低明显。定义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不同云量等级,进一步分析卫星数据,结果显示不同云量等级下云覆盖率与总云量与地面人工观测的一致性和偏差有所不同,晴天和少云状态下总云量产品一致性较好,阴天时云覆盖率一致性较好。从分布上分析发现西部和西南部观测偏差较大,且根据云量等级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在云观测自动化布局中,卫星观测不能完全替代地面云量观测。地面观测应在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天气状况较为复杂的区域加强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G卫星 云覆盖 地面观测 观测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